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176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

(有删改)

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

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

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

生的一支苇草。

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

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

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

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

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

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

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

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

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不害孙也。

其先本居陈郡,徙关中。

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

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峤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必能咸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

“掌制诰之选也。

”再思亦曰:

“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峤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峤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

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

时方盛夏,上表曰:

“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

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

谨按《月令》:

‘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

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中宗纳峤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

峤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独建议以为不便。

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

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峤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峤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

“非敢求高,盖避难也。

”及羲诛,峤竟免坐累。

峤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

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制诰之选也制诰:

拟写诏书。

 B.准其情状,诚合严诛诚合:

确实应该。

C.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

怜悯慎重。

 

D.峤竟免坐累坐累:

牵累获罪。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

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B.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叛/

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C.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

/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D.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

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峤博识多闻,富有才华。

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

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

赞美。

 B.殷峤为人正直,敢于进谏。

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

令处死,殷峤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

表奏。

 C.殷峤思虑周全,很有远见。

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

以后,又修筑了城池,征收重税。

殷峤认为不能给蛮夷使用与华夏相同的

制度。

 D.殷峤洁身自好,主动避嫌。

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

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

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峤必能咸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4分)

(2)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史,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

(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汪藻①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②。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相拱③,苍生忍倒悬。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汪藻,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

己酉:

即公元1140年。

这一年金兵南渡,占领建康(今南京),刚刚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②旋:

退兵。

③拱:

敛手。

8.此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9.这首诗最突出的表达技巧是什么?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四、名句默写(7分)

1、。

吾所以为此者,。

2、,尽西风,季鹰归未?

3、乱石穿空,,。

4、,献愁供恨,。

                 

五、现代文阅读

  潇洒钱钟书

仲利民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

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来。

  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击。

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

“泰昌,你没有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让人感受到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仅是自己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

吴泰昌在《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时,想约钱钟书先生写点文章,想不到钱钟书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说:

“写文章的事今天不谈。

”不过,事隔一年多,当吴身体有恙,钱钟书先生却特意去信,“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好,极念。

我年老多病,渐渐体贴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境界,对朋友健康不甚关心。

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

杨绛同候。

”这句“空话”里又包含钱钟书先生对友人多少关心的真情实感啊!

  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可是媒体却总是想请出这位不愿露面的人物,他们知道杨绛先生好说话,就想从杨绛先生这里打开缺口,在电话里对杨绛先生说:

“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钱。

”想不到钱先生幽默地从旁边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钱先生和太太的感情十分融洽,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

他们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携手。

即使在钱钟书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之后,夫妻感情依然如故。

情绪从未低沉、沮丧过。

文革中,造反派动手打他,他就还击。

有一次与造反派大打出手后,扬名千里,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

可见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下。

最有趣的要算钱钟书先生进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了。

一直有传闻说他当时的数学成绩是0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

不过,我最近查阅了资料,发现钱钟书先生对此事有自己的说法:

数学成绩并非0分,而是稍高的15分。

就这样,也未及格,但是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反而增添了些名人轶事的趣味。

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述,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

“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

”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

“没有书。

”读到这句话,我忽然明白钱钟书先生为什么逃避记者的缘由了,钱先生一辈子并不在乎名利,他连窝棚住着都不在乎,只要有书就成了。

没有书,不让他研究学问才是最大的痛苦,生活上及别的方面都可以忍受。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的拒绝,一个“怕”字形象地表现了钱钟书对别人无情的态度。

B. 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录取钱钟书,作者推测他的数学成绩不是0分,而是 15分,但是这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

C.钱钟书先生和太太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拉手,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表现了钱先生珍视感情的一面。

D.文中写“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是非分明,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

E.文章首尾都写到有关钱钟书先生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写出了钱钟书一辈子不在乎名利,生活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忍受。

 

(2)在这篇纪念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吴泰昌,请说说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6分)

(3)请阅读全文,概括出钱钟书先生的“潇洒”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4)钱钟书先生说: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6分)

6、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善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B.某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多处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近3万张盗版光盘被查获后销毁。

C.在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艺术家》尽管与预期相比只是囊括了其中五项大奖,但人们还是对其报以极大的赞誉。

D.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实现“中国梦”,华西村无疑是一个典型。

在吴仁宝带领下,华西村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实现了欧美近百年才实现的富裕福利社会的理想。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超文本的时代,我们只不过是超文本中的一个节点而已

②超文本是没有地平线的,有的只是节点与节点之间的无穷链接

③也没有谁能一眼望到超文本的边缘

④这些节点是由作者自己创造和维护的,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改变节点的内容

⑤这些节点没有等级,没有高下,没有谁拥有特权的地位

⑥一个个节点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一篇篇文章或一本本书

A.②⑤③①⑥④B.②⑤③④①⑥

C.①⑥⑤③②④D.①⑥④②⑤③

4.阅读下面的信息,总结微信的几个特点。

总字数不得多于20字。

(5分)

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服务应用软件。

微信支持跨系统平台操作,多款系统平台均可使用。

用户可通过网络用手机、平板或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

微信还附带“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多个服务插件。

微信不仅软件本身完全免费,而且大部分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棋。

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是常忙中出错;有的人下棋,又因最初考虑太多,弄得后来捉襟见肘;有的人下棋,不走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输;有的人下棋,稍见情势不妙,就弃子投降。

如果你不知道计划未来,必定是个很差的棋士;如果你没有参谋,必定是个孤单的棋士;如果你因为输不起,不敢入局,必定是个最傻的棋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2015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1

2

3

答案

二、填空与简答题

7.文言文翻译(8分)

1)  (4分)

2)(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8

(5分)

9

(5分)

四.古诗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

(2)

(3)

(4)

五、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1()()(4分)

2

(6分)

3

(6分)

4

(6分)

微信特点.

(5分)

 

题目:

200

400

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