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838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docx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doc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

1、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使兵团在西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兵团将把各农牧团场建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屯垦戍边新型团场。

这与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突出了兵团团场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

    2、兵团农牧团场的基本特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党政军统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在特殊条件下,履行屯垦戍边特殊历史使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组织。

行政区域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是新疆总面积的41%。

到2005年底,兵团总人口达到256.98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12.8%。

共有13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下辖185个农牧团场,有5300多个独立核算企业。

现已成为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并举、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在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牧团场是这个全国唯一的特殊组织的基础和主体,人口达到190.21万,占兵团总人口的741%。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农牧团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这种管理运行体制下,农牧团场不仅执行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而且为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稳定新疆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从总体上看,一个农牧团场就可以反映兵团的全貌,是兵团体制的缩影,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2.1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体制兵团农牧团场坚持部队的特点,寓兵于民,劳武结合,百万军垦战士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转业的部队。

其内部组织体制长期按照准军事化的组织建制设立,一直保持着团(场)、营(分场)、连(队)、排(大组)、班(作业班组)的行政管理序列。

这种组织形式和机构最初是为确保实现“屯垦戍边”的职能而设置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是保证行政指令和计划指标实施的最有效的制度手段。

  2.2 团场大多处于边境,布局分散团场的布局主要根据屯垦戍边的需要,形成了与地方县、乡、镇在地域上的插花布局。

在2019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已建起了58个边境农场,其中38个农场是第一线边境农场,数十万职工群众与边防部队一起,形成了以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产品初加工为主的,既生产又边防的军民联防的国防屏障。

  2.3 承受着政治和经济双重的任务。

一是具有行使大量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除了工商、税务之外,公、检、司、劳、人武和社区小城镇管理等部门团场都有,二是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兴办了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从教、科、文卫到广播电视、幼儿园、敬老院、文化中心、商场市场等应有尽有。

非政府的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政府行为,使兵团企业生存和发展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2.4 兵团企业的特殊性。

兵团农牧团场的性质明确定性为“企业”,生产目的是多元化的,需要满足政、军、企、社多重目标,决定了企业制度的特殊性。

分配上,兵团农牧团场既要完成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还要完成一定的社会再分配,承担办社会、办军事、办交通、建设城镇等多项社会职能,因此积累少,负担重。

由于地处边境线或荒漠穷山之中,缺少基本生产条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远离大中城市,生产经营主要是外延粗放性经营,这部分团场很难转向效益型、市场化、集约经营的道路。

  2.5 依托经济建设执行屯垦戍边的使命。

50多年来,团场职工无私奉献,克服重重困难,兴修水利,垦荒造田,植树造林,架桥修路,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了上百座水库,形成了内陆地区独具一格的灌溉渠系配套、林网化、大条田、机械化、大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奠定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基础。

2005年,兵团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1.12亿元,占新疆的12.7%,人均生产总值12900元。

  2.6 农业比重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兵团靠农业起家,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所在,2005年底,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9%。

通过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持续的丰产攻关活动,新品种、新科技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精量点播、精准施肥、膜下滴灌、机械采棉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和节水农业区但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比重过大。

  2.7 国有经济比重高兵团农牧团场均为国有农场。

国有经济比重占80%以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仍然是农牧团场的主要责任和义务,也是执行屯垦戍边职能的基本要求。

  2.8 社会发展程度低,市场环境差。

兵团多数边境团场、沙漠团场。

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发展生产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即使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腹心团场,也受到城乡之间的市场环境差异和农垦与地方条块分割,交融不畅的多重制约,限制了农牧团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

  2.9 团场小城镇建设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兵团虽然加大了对团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但通过对其中的175个团场小城镇的经济、人口、基本建设等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目前,建设处于较落后阶段的有113个,占团场总数的64.5%,处于起步阶段的60个,占团场总数的34.3%,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只有2个,占1.2%。

兵团城镇化水平只有35%,低于全国的39%和新疆的36%的城镇化水平。

  3 新型团场建设。

新型团场建设目标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是一项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以及戍边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经济发展、职工增收”是核心和关键,为此新型团场的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农牧团场在继续发挥农业产业优势的同时,要逐步突出种(植)、养(植)、加(工)“三足鼎立”的格局。

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坚持“调优、调特、调大、调高”的原则,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3.2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增量型农业向现代化效益型农业转变的有效载体,兵团农业要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变,农业产业化是惟一出路。

目前,各农牧团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推进慢,主要是因为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难以形成、农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

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关键措施来抓,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3 统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据兵团政委聂卫国的分析,兵团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落后。

要实现建设新型团场的目标,必须统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否则,工业反哺农业就无从谈起。

农牧团场走工业化道路,宜做实、做细、做精农产品深加工。

利用大农业规模生产的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的优势,生产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清洁、环  1、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使兵团在西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兵团将把各农牧团场建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屯垦戍边新型团场。

这与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突出了兵团团场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

    2、兵团农牧团场的基本特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党政军统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在特殊条件下,履行屯垦戍边特殊历史使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组织。

行政区域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是新疆总面积的41%。

到2005年底,兵团总人口达到256.98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12.8%。

共有13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下辖185个农牧团场,有5300多个独立核算企业。

现已成为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并举、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在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牧团场是这个全国唯一的特殊组织的基础和主体,人口达到190.21万,占兵团总人口的741%。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农牧团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这种管理运行体制下,农牧团场不仅执行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而且为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稳定新疆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从总体上看,一个农牧团场就可以反映兵团的全貌,是兵团体制的缩影,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2.1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体制兵团农牧团场坚持部队的特点,寓兵于民,劳武结合,百万军垦战士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转业的部队。

其内部组织体制长期按照准军事化的组织建制设立,一直保持着团(场)、营(分场)、连(队)、排(大组)、班(作业班组)的行政管理序列。

这种组织形式和机构最初是为确保实现“屯垦戍边”的职能而设置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是保证行政指令和计划指标实施的最有效的制度手段。

  2.2 团场大多处于边境,布局分散团场的布局主要根据屯垦戍边的需要,形成了与地方县、乡、镇在地域上的插花布局。

在2019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已建起了58个边境农场,其中38个农场是第一线边境农场,数十万职工群众与边防部队一起,形成了以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产品初加工为主的,既生产又边防的军民联防的国防屏障。

  2.3 承受着政治和经济双重的任务。

一是具有行使大量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除了工商、税务之外,公、检、司、劳、人武和社区小城镇管理等部门团场都有,二是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兴办了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从教、科、文卫到广播电视、幼儿园、敬老院、文化中心、商场市场等应有尽有。

非政府的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政府行为,使兵团企业生存和发展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2.4 兵团企业的特殊性。

兵团农牧团场的性质明确定性为“企业”,生产目的是多元化的,需要满足政、军、企、社多重目标,决定了企业制度的特殊性。

分配上,兵团农牧团场既要完成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还要完成一定的社会再分配,承担办社会、办军事、办交通、建设城镇等多项社会职能,因此积累少,负担重。

由于地处边境线或荒漠穷山之中,缺少基本生产条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远离大中城市,生产经营主要是外延粗放性经营,这部分团场很难转向效益型、市场化、集约经营的道路。

  2.5 依托经济建设执行屯垦戍边的使命。

50多年来,团场职工无私奉献,克服重重困难,兴修水利,垦荒造田,植树造林,架桥修路,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了上百座水库,形成了内陆地区独具一格的灌溉渠系配套、林网化、大条田、机械化、大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奠定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基础。

2005年,兵团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1.12亿元,占新疆的12.7%,人均生产总值12900元。

  2.6 农业比重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兵团靠农业起家,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所在,2005年底,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9%。

通过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持续的丰产攻关活动,新品种、新科技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精量点播、精准施肥、膜下滴灌、机械采棉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和节水农业区但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比重过大。

  2.7 国有经济比重高兵团农牧团场均为国有农场。

国有经济比重占80%以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仍然是农牧团场的主要责任和义务,也是执行屯垦戍边职能的基本要求。

  2.8 社会发展程度低,市场环境差。

兵团多数边境团场、沙漠团场。

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发展生产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即使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腹心团场,也受到城乡之间的市场环境差异和农垦与地方条块分割,交融不畅的多重制约,限制了农牧团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

  2.9 团场小城镇建设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兵团虽然加大了对团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但通过对其中的175个团场小城镇的经济、人口、基本建设等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目前,建设处于较落后阶段的有113个,占团场总数的64.5%,处于起步阶段的60个,占团场总数的34.3%,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只有2个,占1.2%。

兵团城镇化水平只有35%,低于全国的39%和新疆的36%的城镇化水平。

  3 新型团场建设。

新型团场建设目标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是一项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以及戍边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经济发展、职工增收”是核心和关键,为此新型团场的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农牧团场在继续发挥农业产业优势的同时,要逐步突出种(植)、养(植)、加(工)“三足鼎立”的格局。

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坚持“调优、调特、调大、调高”的原则,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3.2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增量型农业向现代化效益型农业转变的有效载体,兵团农业要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变,农业产业化是惟一出路。

目前,各农牧团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推进慢,主要是因为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难以形成、农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

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关键措施来抓,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3 统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据兵团政委聂卫国的分析,兵团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落后。

要实现建设新型团场的目标,必须统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否则,工业反哺农业就无从谈起。

农牧团场走工业化道路,宜做实、做细、做精农产品深加工。

利用大农业规模生产的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的优势,生产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清洁、环保的深加工农产品。

农牧团场还是农肥、农药、农机、农膜、种子等大宗农资产品的消费大户,所以应该立足农业消费市场,开办支农工业。

  3.4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农牧团场应该加快发展畜产品的规模化养殖,不断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密切产销关系,围绕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畜禽产业化经营。

充分利用新疆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农业环境优势和畜产品天然、无污染、营养、保健的特色,实施生态畜牧业战略。

开拓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建设营销网络体系。

  3.5 统筹城镇和团场的发展。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减轻团场负担,兵团以现有垦区为依托,优先在交通沿线、边境口岸、城市周围和基础条件好的团场建成了38个重点小城镇,这些重点小城镇,经济增长快,将逐步成为垦区经济、社会、文化中心,对全兵团的经济社会起着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要依托铁路、公路主干线,将沿线的腹心团场发展成为一批商业贸易型、旅游开发型的小城镇,依托兵团农业优势和特色经济,发展一批产业主导型小城镇:

依托边境口岸,在边境团场发展边贸服务型小城镇。

  3.6 建立和完善团场投融资体系。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盘活土地资源,对闲置土地的使用权采取拍卖、出让、租赁、综合开发等办法,积累资金,滚动发展,吸引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团场小城镇的建设,开发公益设施和房地产。

积极引进外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积极争取中央对团场小城镇的在公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治理等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3.7 边境团场反贫困。

边境团场的稳定和发展是关系到兵团屯垦戍边使命的核心区域和关键部位,其建设、发展、繁荣不仅是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边疆稳定、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边境团场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戍边与反贫困协调机制,必须由政府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促进其稳定和发展。

对资源贫困型团场应该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主,适度发展农牧业生产以满足“自给”的需要,通过生态移民,将部分连队迁到资源条件较好的团场,同时利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建设绿色边防。

对资源条件好的团场,国家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尽快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其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能力,同时以核心资源的开发和转换项目为突破口,投资扶持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快速和良性的发展。

  3.8 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建设新型团场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团场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来建设。

必须加大团场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团场教师队伍建设。

围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规模开展团场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

整合团场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团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大部分团场卫生服务网络都比较健全,但医疗水平低,缺医少药,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尽快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

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刘月兰

 

为什么要从连队建设抓起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已在全师上厂全面启动。

新型团场建设是一项惠及全体职工群众的民心工程。

怎样建设好新型团场,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把建设的着力点放到基层,放在连队,从建设新型连队抓起。

   

(1)从政治上讲,连队是最基层的组织,是国家行政结构的基

础。

如何保证中央、兵团及师、市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如何增

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调动广大职工群众扎根团场

的积极性,如何确保边疆长治久安,如何完成“稳疆、兴疆、宫民固

边”的屯垦戊边使命7这许许多多的问题,都要依靠发挥基层组

织——连队的作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从经济上讲,连队是团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财富的

源泉。

农一师是以棉花生产为主的包括农、林、牧、副、渔在内的农

业综合大师,农业是农一师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连队就是农业

产业的基础和支柱。

没有连队的增产、增收、增效,团场就失去财富

来源,就没有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3)从连队发展现状来看,团场有90%以上的职工都生产、生

活在连队,连队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

但不可否认的是,连队存

在问题也最多,各种矛盾也最突出。

这几年,随着兵团小城镇建设

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八团场都把发展建设的重

点放到了团部(即小城镇),侦各团场团部的而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水泥路面宽阔,高楼耸立,休闲广场规丽,文化中心气魄壮观,水、

暖、电网络入户入室。

而目前连队的面貌却没有多大改变,住的仍

旧是20匹纪八九十年代的平房,水、电时有时断,人、奋、禽同院,

雨天一脚泥,风天一身上,脏、乱、差未根本改观.使连队的基础设

施建设与团部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在团部已经有了较大

变化之后,建设重点应该向连队倾斜,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需要

解决的问题入手,改善连队面貌,激发他们建设新型团场的热情和

积极性。

 二、怎样建设新型连队

 

(1)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新型连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建设新

型连队.关键在党的领导*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就是要让广大

职工群众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不仅要增加职工的收

入,还要改变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如前面所述,这对兵团履

行屯垦戍边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各级党委要紧紧抓住这

一太好时机,把连队建设好,发展好。

   

(2)做好试点,逐步铺开。

建设新型连队是一项综合发展的系

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过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

吸取‘同时,新型连队建设也不可能一既而就。

在这种情况下,各团

场应选取几个基础条件较差的基层连队开展试点,使之发生明显

变化,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由点到面,逐步辅开,使新型连队

建设出成果,出成效。

   (3)要把连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不断改善职工的生

产、生活条件。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西部大开发对农田水利、

交通建设方而的优惠政策,加大对连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尽快使连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

   加快通连公路的建设,确保通往连队的主干道为沥清路面,门

前屋后全部为水泥或者沥涪硬质路面。

   完善供水、供电、供暖、排水、公厕、垃圾堆放设施建设和连队

绿化建设,实现水、电、暖正常供应,饮上洁净水ta上清洁厕所,房

前屋后绿树成阴,连貌整洁。

   加快连队文化建设,完善职工活动中心、阅览室、幼儿园、卫生

室及配套设施,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职工群众告别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铲除赌博恶习,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

   (4)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建立职工增收的长效机制。

增加职工

收入,是建设新型连队的关键和前提,坚持“多子、少取、放活”的方

针,认真贯彻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

职工群众为本,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在

“多于、少取、放活”上不断拓宽职工增收的渠道。

   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是增加职工收入和改善环境的基础。

从农一师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采用精良播种和精密有压滴港后,

棉花的亩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特别是推行农业全程机械化以后,

职工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职均承包亩数提高,职工收入明显增

加,承包土地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实现了团场增赢、连队增效、职

工增收的目标。

建设新型连队,必须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的

道路,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调整农

业的产业结构,实现职工收入较快稳定的增长。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规模经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科学

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职工收入的重要途径。

要从原

来的粗放型经营增长方式向集约经营转变,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

水平,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随着团场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承包面积不断扩大,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农业发

展的主要趋势,规模效益的作用也开始凸显。

如三团就是一个很好

的例证。

同时,也需要把一部分职工从上地上转移出来发展畜牧

业、林果业,实现团场产业的结构调整。

   利用政策大力扶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团

场落户,带动连队职工走向市场,使连队职工尽可能地获得农业产

业链的延伸带来的利益。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利用L5—2.5亩自用地,积极

发展庭院经济、特色经济,积极推进中介组织(如“蔬菜协会”、“养

个协会”)的建立和完善,走出一条“农户十协会十公司十市场”的

发展之路,增加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拓宽职

工增收的渠道。

   鼓励职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

产品的附加值,走“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之路。

   (5)提高连队干部、职工素质,为建设新型连队提供智力支持。

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是建设新型连队的关键。

加快“一连一名

大学生”的建设工作。

如三团已实现“一连2—3名大学生”目标,为

三团的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连队干部的素质,才能在新型连队建设中起到领头雁、排

头兵的作用。

干部思想觉悟高了,素质提高了,视野开阔了,才能进

一步动员职工,带领职工致富,搞好连队建设。

   加强职工培训,培养出一支思想正、懂技术、业务精的新型职

工队伍,增强职工发展生产的能力,为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出

自己的聪明才智。

   (6)加强民主管理,促进新型连队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广大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连队管理应由管理

型刚R务型转变,从行政式、命令式向民主管理转变,提高广大职

工的主人翁意识。

   全面推行民选连长,把有思想、有能力、会管理、职工公认和满

意的人推到一定的岗位上,带领广大职工共同致富。

 

团场中心连队的建设不仅是兵团推进团场人口城镇化进程,发展农业现代化,全面提高农工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战略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