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673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新人教版

专题检测

(二) 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的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合成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

B.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

C.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脱氧核糖构成的

D.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

解析:

选C 细胞的吸

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A正确;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的不同,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磷酸、核糖和碱基,B正确;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C错误;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D正确。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是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在DNA片段上

B.RNA聚合酶能在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C.DNA分子的解旋不一定都需要DNA解旋酶

D.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量比Fe3+催化时要多

解析:

选C DNA连接酶连接的是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RNA聚合酶能在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DNA分子的解旋不一定都需要DNA解旋酶,如转录过程,C正确;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量与Fe3+催化时一样多,只是速度不同,D错误。

3.如图曲线分别为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条件下(酶的最适条件)底物M生成产物N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B.该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释放

C.若改变酶促条件,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D.若仅增加底物M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解析:

选B 该图将酶与无催化剂相比,只能体现酶具有催化的特性,A错误;该反应的初态能量高于终态能量,表明该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释放,B正确;该反应已经是酶的最适条件,若改变酶促条件,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C错误;若仅增加底物M的量,不改变酶的催化活性,故图中原有的曲线不发生改变,D错误。

4.下列有关ATP、酶等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ATP,酶和ATP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

B.ATP、酶、激素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C.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Na+含量平衡,需消耗ATP

D.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解析:

选C 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ATP,但酶不一定是蛋白质,ATP也不是基因表达的产物,A错误;酶作用后不被分解,可以重复利用,B错误;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Na+含量平衡,需要主动运输到细胞外,消耗ATP,C正确;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催化效率高,体现酶作用条件的温和性,D错误。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

C.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D.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

解析:

选C 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因此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A正确;有氧呼吸时,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产生水,B正确;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C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D正确。

 

6.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A上分布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

B.细胞吸收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

C.光合作用过程中,ADP和Pi从B向A处移动

D.[H]产生于B处,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

解析:

选D 结构A为类囊体,其上分布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细胞吸收的14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先与C5反应生成C3,再经ATP和[H]还原生成糖类(甲);光合作用过程中,ADP和Pi向类囊体处移动,在类囊体上合成ATP;B是叶绿体基质,不产生[H],消耗[H]。

7.为了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在其他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了20℃、40℃、60℃三组实验来测定反应时间与产物量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反应时间

B.在三个实验组中,t3时刻60℃实验组的底物量最少

C.分析三条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40℃

D.在t2时刻,60℃实验组中该酶不具有活性

解析:

选D 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A项错误;对比分析图中的3条曲线可知,在时间t2、t3时,60℃实验组的酶已经失活,所以产物量最少,B项错误,D项正确;曲线图显示:

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20℃时产物浓度增加最快,而且最先达到最大值,说明酶的活性最高,所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20℃左右,C项错误。

8.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中发生的某种生理作用的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②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

B.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可在甲和乙内发生生理过程

C.物质①表示丙酮酸,物质②表示ATP

D.丙表示线粒体内膜,该处能产生大量的ATP

解析:

选D 该图表示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即表示呼吸作用过程,A错误;甲、乙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可以在甲、乙中分别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在甲中发生该生理过程,B错误;物质①表示丙酮酸,物质②表示[H],C错误;丙表示线粒体内膜,在该处[H]和O2反应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

能量,生成大量ATP,D正确。

9.研究人员以25片直径为3mm的猕猴桃圆形叶片为材料,在一定光照

强度下测量其在30℃、40℃和45℃恒温环境下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已知),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处理温度(℃)

30

40

45

净光合速率

(O2μmol·100mm-2·h-1)

2.03

1.94

0

呼吸速率

(O2μmol·100mm-2·h-1)

0.31

0.50

0.32

A.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叶片中的空气

B.实验中可用Na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

C.实验结果表明,与叶片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最适温度为30℃

D.实验结果表明,40℃时光合作用仍可进行

解析:

选C 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叶片中的空气,以排除干扰;实验中可用Na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30℃、40℃、45℃时叶片光合速率分别为2.34μmol·100mm-2·h-1、2.44μmol·100mm-2·h-1、0.32μmol·100mm-2·h-1,故30℃不是与叶片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最适温度,且由于仅有三个温度,不能说明其他温度时的情况,也不能确定叶片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实验结果表明,40℃时光合作用仍可进行。

10.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pH和温度,改变其他条件,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绿藻细胞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5min只进行呼吸作用

B.第4min只发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第7minC5的数量瞬间增加

D.9~12min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解析:

选D 由曲线图可知,第4min时光照开始,说明前4min只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第4min时光照开始,光反应过程中发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暗反应过程中发生ATP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B错误;第7min添加一定量的CO2,CO2与C5反应生成C3,故此时C5的数量瞬间减少,C错误;9~12min溶解氧保持不变,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正确。

11.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要产生NADPH

D.用18O标记(CH2O),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

解析:

选D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水的参与,其产生的CO2中的氧有一部分来自水中的氧,A错误;高等动物无氧呼吸不会产生CO2,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所以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时,可能也进行了无氧呼吸,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是NADPH而是NADH,NAD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PH是还原型辅酶Ⅱ,C错误;用18O标记(CH2O),有氧呼吸过程葡萄糖中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因此用18O标记葡萄糖完成该过程后,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D正确。

12.为研究影响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

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过程①有水的生成

B.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C.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

D.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

解析:

选B 过程①为发生在线粒体内的呼吸作用,其中第三阶段有水的生成,A正确;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错误;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C正确;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D正确。

13.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B.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

C.只要有CO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D.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为零

解析:

选B 由于缺少两种植株的呼吸速率数据,因此无法比较两种植株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A错误

;a点表示甲植株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其大于乙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在低CO2浓

度条件下,乙植株先于甲植株得到补偿消耗,所以将甲、乙两种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先死亡,B正确;当C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才能发生,C错误;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零,D错误。

14.下列关于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代表实验温度,则Y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且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

B.若X代表含氧量,则Y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且保鲜苹果的最佳氧浓度接近乙

C.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D.若X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

解析:

选A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活性逐渐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活性逐渐降低,故若X代表实验温度,Y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则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A正确;若X代表含氧量,Y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则保鲜苹果时应选择呼吸总强度最低的氧浓度,B错误;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即Y可代表各种色素的含量,C错误;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随着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增大,液泡不断失水最后不变,其中色素的浓度应该一直增加,最后保持不变,D错误。

15.某班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甲曲线为Fe3+催化的曲线)。

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两组同学都采用数学建模表示研究结果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的高

C.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处于最适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

D.两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利于酶发挥催化作用

解析:

选C 两组同学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坐标曲线,这是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A正确;由图3可知,在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而Fe3+的催化效率大大提高,因此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的高,B正确;由图1、图2可知,在最适温度(T0)条件下,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最高,而麦芽糖的积累量不是最多的,C错误;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活性最高,因此两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利于酶发挥催化作用,D正确。

16.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环境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B.乙图中d点比c点在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生成C5的速率快

C.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解析:

选D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和CO2的浓度不再是a点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其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和酶的数量,A正确;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增加,产生的ATP和[H]增加,因此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还原量多,生成C5的速率快,B正确;图中M、N、P三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温度,C正确;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有可能下降,因为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17.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

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如图所示),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摇匀

并水浴加热,观察试管中颜

色。

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

选D 萌发的小麦种子可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淀粉酶的量不同,30℃时淀粉酶产生量大于20℃时,因此提取液Ⅱ中淀粉酶的量大于提取液Ⅰ,故乙试管中产生的还原糖多于甲试管,丙试管中无还原糖,因此用斐林试剂检测,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即Cu(OH)2的颜色。

18.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培养条件适宜。

据此给出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测得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反应变成橙色,则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B.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若测得V(CO2)∶V(O2)<4∶3,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

D.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可推测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解析:

选A 若测得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则一定存在无氧呼吸,A错误。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而酵母菌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正确。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放出的CO2之和与吸收的O2的比是4∶3,所以若测得V(CO2)∶V(

O2)<4∶3,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C正确。

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则无氧呼吸中CO2的产生量为6mol,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mol;有氧呼吸中CO2的产生量为15-6=9(mol),消耗的葡萄糖为1.5mol。

因此,可推测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正确。

19.下表是某科研小组研究光合强度时所得到的部分结果,请结合温度影响酶的曲线和CO2浓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P>K,则M>N

B.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M>N,则P>K

C.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M>N,则P>K

D.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P>K,则M>N

解析:

选D 据图可知,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随温度增大,酶的活性减弱,导致光合强度减弱,故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P>K,则M>N或M<N,A错误;据A项分析,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M>N,则P>K或P<K,B错误;据图可知,S点为CO2补偿点,Q点是CO2饱和点,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当M>N处于CO2浓度饱和点之后时,则光合强度不变即P=K,当M>N处于CO2浓度饱和点之前时,则光合强度随CO2浓度增大而增强,即P>K,C错误;据C项分析,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P>K,则说明一定是在CO2浓度饱和点之前提高了CO2浓度,即M>N,D正确。

20.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O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是1

2

B.若a代表O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a代表CO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O2一定来自线粒体

D.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e点向右下移动

解析:

选D 若a代表O2吸收量,e点时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

量是8,A错误;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从d点以前已经开始,B错误;若a代表CO2释放量,c点时植物根部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e点)增大,向右下移动,D正确。

21.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有关问题,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后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30℃温水的烧杯中,用重物拴住并固定,再将整个装置置于30℃的恒温水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后30min烧杯内液面发生了变化,原因可能是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B.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应将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注入气球作为对照实验

C.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酒精

D.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选D 实验刚开始时,气球内含有氧气,酵母菌可能先进行有氧呼吸,氧气减少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气球膨胀,烧杯内液面上升;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应将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注入气球作为对照实验;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酒精来确定气球内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先不变,然后增大。

22.如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和长期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4时不产生ATP和[H]

B.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暗反应

C.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大,植株干重最大

D.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通过夜间吸收CO2适应环境

解析:

选D 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4时由于没有光照不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和[H],但仍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和[H],A错误;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虽然不吸收CO2,但能利用夜晚储存的CO2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正常条件下,12时蝴蝶兰对CO2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表明此时积累干物质的速率最大,之后虽CO2吸收速率减小,但干重一直在增加,故植株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的时间约是19.5时,此时植株干重最大,C错误;在长期干旱条件下,夜间(如0~4时)蝴蝶兰叶片表皮细胞的气孔打开吸收CO2,为白天的光合作用准备原料,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气孔关闭,以免植物体内水分通过气孔散失,这种特性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的环境,D正确。

23.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中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更高

C.温度在30℃左右时真正光合速率最大

D.若温度保持25℃,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解析:

选D 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需要更多的酶参加,因此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A项正确;由图示

可知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30℃左右,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40℃左右,B项正确;由图示可知真正光合速率最大时为8,此时对应的温度为30℃,C项正确;温度保持在25℃时,12h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4,12h黑暗时的呼吸速率为2.5,两者差值大于0,因此该植物能正常生长,D项错误。

24.仙人掌等多肉植物生长于热带干旱地区,这些植物经长期适应和进化,发展成特殊的固定CO2的方式——景天酸代谢途径(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晚上气孔开放,CO2被PEP固定为OAA再被还原成苹果酸储存到液泡中

B.白天这些多肉植物通过光反应可生成[H]和ATP

C.白天气孔关闭,暗反应固定的CO2均来自细胞质基质中的苹果酸直接脱羧

D.采用景天酸代谢途径可防止仙人掌等多肉植物在白天大量散失水分

解析:

选C 在热带干旱地区,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一般是白天气孔关闭晚间开放,由图知,在晚间CO2+PEP→OAA→苹果酸,A项正确;光反应的产物是[H]和ATP,B项正确;光合作用暗反应固定的CO2,一部分来自细胞质基质中苹果酸脱羧,一部分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分解,C项错误;白天气孔关闭,能有效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大量散失,D项正确。

2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在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最多

B.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C.如果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1)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

D.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解析:

选B 光照时间相同,在25℃左右植物的CO2吸收量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大,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错误;光照时间相同,30℃时总光合速率为3.50(净光合速率)+3.00(呼吸速率)=6.50(mg/h),35℃时总光合速率为3.00(净光合速率)+3.50(呼吸速率)=6.50(mg/h),二者相同,B正确;若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1)kg,代表呼吸速率为1/4kg·h-1,然后光照4h后重(X+2)kg,代表净光合速率为(1+2)/4=3/4(kg·h-1),则总光合速率为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