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628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文言文实词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3俄而雪聚(不久)

  4.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

  5.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6.即公大兄无奕女

  (就是)

  7.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8.去后乃至(才)

  9.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0.下车引之(拉)

  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学而时习之(按时)

  3.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14.人不知儿不愠(生气,发怒)

  5.吾日三省吾身(检查,反省)1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8.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

  9.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20.不堪其忧(忍受)

  2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2.曲肱而枕之(胳膊

  )

  23.于我如浮云(对于)

  24.子在川上曰(河流)

  2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弃)

  26.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27.仁在其中矣(仁德)

  28.水何澹澹(水波荡漾)

  29.山岛竦峙(高起、挺立)

  30.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

  31.虽有嘉肴(美好,用鱼、肉做的菜)

  32不知其旨也(甘美)

  33.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3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3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不通,理解不了)

  36.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37.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38.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

  39.山门圮于河(倒塌)

  40.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41.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42.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于)

  43.棹数小舟(划船)

  44.尔辈不能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

  45.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埋没)4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

  )

  47.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逆流)48.但知其一

  (只)

  49.可据理臆断欤

  (主观地判断)

  50智子疑邻

  (以……为聪明)

  51.不筑,必将有盗(修补)

  52.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53.马无敌亡而入胡

  (逃跑)54.此何遽不为福乎

  (怎么就,表反问)

  55.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经过,带领)

  56.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多)

  57.

  堕而折其髀

  (大腿)5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保全)

  二、文言文虚词

  之: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②曲肱而枕之(指代手臂)③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善者;代不善者)⑤下车引之(他,代元方)⑥其邻人之父亦云(的)⑦其此之谓乎(倒装宾语前置的标志)⑧闻之笑曰(带前面的事)

  其:

①人也不堪其忧(代指前面的事)

  ②回也不改其乐(自己的)

  4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⑤其父曰(那)

  以:

①可以为师矣(凭)。

②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而:

①相委而去(表承接)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

  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也:

①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示判断的语气)②不知其旨也(句尾语气词)

  乃:

①去后乃至(才)②乃石性坚重(就是)

  焉: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此)

  ②二石兽并沉焉(于之)

  为:

①此何遽不能为福乎(成为)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③碧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形成)

  三、通假字

  ①尊君在不

  ②不亦说乎

  (说:

同悦,喜悦、愉快)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④《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⑤求之下流,固颠

  .

  四、词类活用

  ⑮⑯⑰

  ①学而时习之(时:

名词--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日:

名词--状语,每日)

  ③温故而知新

  (故、新:

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④传不习乎

  (传:

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⑤饭疏食饮水(饭:

名词--动词,吃饭)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名词--意动。

以…….为乐)

  ⑦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⑧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⑨数小舟(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②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⑩智子疑邻(形容词做动词,以……为聪明)

  ⑪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⑫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⑬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⑭胡人大入塞(形容词作状语,大举)

  五、一词多义

  ①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

  ②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③学教学相长(学习

  )

  学学半(教

  )

  ④如:

A.如是再啮(介词,像。

)B.如其言果得(动词,按照。

  ⑤A.暮而果大亡其财(暮:

夜晚)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老)

  ⑥A.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B.马无故亡而入胡(动词,逃跑)

  ⑦A.必将有盗(读jiāng,副词,将要)B.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读jiàng,动词,带领)

  ⑧A.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B.家富良马(动词,富有)

  六、古今异义

  ①不亦君子乎

  (君子:

古: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

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古:

可以;凭借今:

可能、许可)

  ③饭疏食饮水

  (疏:

古:

粗劣今:

疏通、疏散)

  ④饭疏食饮水

  (古:

冷水今: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⑤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

古:

普通人今:

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⑥吾日三省吾身

  (三:

古:

多次今:

数词,三)

  ⑦虽有至道

  (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⑧不能知其旨也(古义:

甘美。

  今义:

意义。

  ⑨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

困难)

  ⑩教学相长也(古义:

促进。

今义:

增长)

  ⑪渐沉渐深耳。

(古义:

罢了。

  今义:

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⑫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

一种学科。

物理学)

  ⑬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

一起。

今义:

并列。

  ⑭阅十余岁(古义:

经历

  今义:

阅读。

  ⑮是非木柿

  (古义:

代词,此,这。

今义:

正确。

  ⑯但知其一(古义:

但,只。

  今义:

表示转折但是,却)

  ⑰求石兽于水中(古义:

寻找。

今义:

请求、要求、追求)

  (18)转转不已(古义:

停止。

今义:

已经。

  (19)如是再啮

  (古义:

像这样。

今义:

如果。

  (20)亡(古义:

丢失

  今义:

死亡)

  (21)其邻人之父亦云(古义:

  今义:

常做“云朵”讲,)

  (22)人皆吊之(古义: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今义:

悬挂)

  (23)居一年(古义:

经过,今义:

住宿)

  (24)死者十九(古义:

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今义:

数次十九)

  七、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

  A.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B.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c.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设帐”后面省略了“于”;

  ②判断句:

  A.贤哉,回也!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

  ③倒装句

  宾语前置:

其此之谓乎?

  状语后置句: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正确语序应为:

”一讲学家(于)寺中设帐”.

  ④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八、句子翻译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

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答: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⑦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答: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

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⑩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答: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⑪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⑫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⑬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答: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⑭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⑮故曰:

教学相长也。

  答:

所以所“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⑯《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答:

《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⑰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

  答:

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

  (18)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答:

这个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罢了。

  (1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答: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一定会倒在坑洞中。

  (20)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答: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道理的还很多呢,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21)此何遽不为福乎

  答:

怎么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

  (22)丁壮者引弦而战

  答:

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23)暮而果大亡其财

  答: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九、问题探究

  .《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

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虽有嘉肴》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论证思路)

  答:

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

  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

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3.《虽有嘉肴》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

类比论证。

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石兽为什么会出现在河的上游?

请简述老兵的理由。

  老兵认为石重沙轻,水不能冲走石头,必定在石头的迎水处冲出一个大坑,石头就会倒入坑中,如此反复,石头便会逆流而上

  6、《河中石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