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课程标准全.docx
《劳技课程标准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技课程标准全.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技课程标准全
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浪潮。
这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其共性是“整个教育内容为适应社会科技文化进步和劳动世界需要而演变”。
其共同特点是加强道德、情感和劳动技术教育,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为整体课程设计中的内容。
我国是从1984年4月才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教育”这个课程名称。
虽然世界各国设置劳动技术课程的名称和内涵各不相同,但大都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只是教育的重心侧重不同而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劳动技术教育的核心也越来越趋于一致——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教育的提出,不仅在内涵上包融了最初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层面上的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更是在外延上进行了拓展。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劳动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具有如下特征:
实践性。
任何技术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情意和态度的获得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
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性。
劳动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它涉及生活、工农业生产的众多领域,还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环境等内容。
他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造性。
劳动技术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开掘、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课程理念
劳动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根本使命是全面提高未来国民的基本劳动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劳动技术课程应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提高技术素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
在技术教育过程中,用、综合“科学”与“社会”(STS)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认识技术本质、作用和价值,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适应社会的生存、合作等现代意识,为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发展要求奠定基础。
(2)以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点,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劳动技术课程以构建起一个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方法为基点的学科新体系。
课程内容以手工技术向现代技术发展为线索,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加强信息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内容。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设置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的内容。
使课程具有弹性和可选择性。
(3)重视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技术是人们用来改造自然界以适应自己的需要的手段,技术存在于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涉及设计与制造、能源与动力、农业与生物、电子电工、日用生活等技术领域。
着重于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形成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
(4)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开发创造潜能。
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完成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解决一个问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需求调查、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工具使用、作品评估修改等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5)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学生多方位变化和发展,重视个性的形成。
从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的行为主体等各方面进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3.设计思路
(1)学科《课程标准》的结构
(2)《课程标准》结构的简要说明
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贯彻以学生主体性学习为主线的基本思路。
——在课程总体目标引导下,分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分层递进,实现课程目标。
——在认知领域,分“初步了解”、“知道”两级水平。
“初步了解”指技术知识的常识性了解或识记,能辨识工具仪器、材料、图形等;“知道”指明了技术知识的含意,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技术知识的内涵,并能指导操作实践。
——在技能领域,分“初步学会”、“学会”(或“会”)两级水平。
“初步学会”指依据教师语言示范、文字、图像语言等的引导,进行操作,并逐步能独立操作;“学会”指能独立完成操作,并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在情意领域,分“接受或认识”,、“养成或形成”两级水平。
“接受或认识”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在思想上能引起共鸣,在行为上能有接受的意愿;“养成或形成”指养成正确的思想情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课程设置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的内容,其中基础性内容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体现了现阶段劳动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结构性和方向性,是主要学习内容。
拓展性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实施条件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是为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而提供的选择性内容,可替代部分基础性内容。
——为了保障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师资、设备、材料等的管理和整体优化。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描述。
(1)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的基础知识;学会加工、制作、表达的基本技能;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
(2)使学生了解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激发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初中阶段目标
该阶段对小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于培养基本的技术素养,着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常见材料的特性,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易加工。
●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步骤,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简单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制作。
●在使用和改良技术作品、进行技术实践的过程中能作出多方面的有一定根据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发现需求,确定设计要求,构思方案,并能用文字或图样表达示意图。
●初步学会发现和提出技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来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深化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技术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
●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负责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初步的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三、课程设置的内容与要求
六~九年级劳动技术课程分为三部分: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内容供六~九年级全体学生学习,其中打*的内容供学生选学;拓展型课程内容是在学习基础型课程的同时,供部分学生拓展学习;研究型课程内容供学生自主选修。
一、基础型课程部分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需求与设计
设计的产生
设计的表达
材料的选择
加工与制作
实用生活系列
种植养护系列
加工系列
应用系列
使用与维修
使用与保养
检测与维修
主题一需求与设计
本部分主要学习设计的初步知识,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
通过需求调查,确定设计课题;通过查找、收集资料,构思设计方案;初步学会用图形表达设计方案;学习、了解常见材料的特性、用途及选择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设计的产生
1.发现需求
2.收集资料
3.构思方案
•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并观察身边的事物,能提出问题,产生开展技术活动的需求
•知道技术活动所需要的条件与实现目标的可能
•知道收集信息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处理
•建议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史上一些重大的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系
•观察与技术活动有关的事物,例如不同材料、造型、功能的物体,或与物体相关发生的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自己的需求或想法。
对提出的初步设想,建议通过调查、咨询等方法,确定可行性
•通过查阅书刊、上网、走访工厂、商场等实践活动,体会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同学、家长、老师的交流或探讨,完善构思与设想
•设计的表达
1.信息交流
2.图样识绘
3.文字描述
•初步学会分析信息,根据需求提出方案
•学会读识简单的示意图、原理图
•初步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达设计方案
•初步学会发现和提出技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改进设计
•通过物、图的对照,认识常见的物体效果图、织物裁剪图、简单原理图和安装图等
•在初步操作实践的基础上,用草图和文字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通过研讨,修改完善方案
•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2.材料的选择
•知道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知道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选择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初步学会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核算和实验等方法,了解纸、竹、织物、塑料、木料、金属材料、电子电器元器件、植物等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并了解它们对产品的功能、质量、价值、结构、安全、环保等的影响
•通过材料的选购、替代和利用等活动,树立勤俭节约、变废为宝、成本核算、合理采购、人际交往等理念
主题二加工与制作
本部分通过学习实用生活系列、种植养护系列、加工系列和应用系列的一些通用技术,采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让学生体验典型的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技术活-动全过程。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常用工具;学习对一些常用材料的加工、制作、组装、调试等方法;初步学会对设计作品的综合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实用生活系列
1.工艺
2.布艺
3.食品加工
•了解技术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初步学会一些生活实用技能
•初步学会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排料
•学会根据图样在材料上划线、切割、成型、组装等基本技能
•初步学会读识简单的操作示意图
•学会正确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初步了解食品雕刻的基本方法
*•学会简单的主食及面点食品的加工方法
•通过选用纸、竹、织物、塑料等(废旧材料为主)材料制作各种实用工艺品和装饰工艺品,体验“做中学”的过程和乐趣
•通过制作各种布艺小作品,学会手缝基本针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习用常用的刻刀进行食品造型雕刻,培养创意和美感
*•通过学习简单的主食及面点食品的加工方法,形成科学饮食意识,提高改善生活的能力
•种植养护系列
1.盆花栽培
2.无土栽培
•初步学会几种常见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
•初步学会无土盆栽及养护的基本方法
•通过盆花栽培、无土盆栽的实践,学习栽培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技能
•盆花栽培和养护可与家庭、学校的绿花、环保等活动结合起来,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参观现代农业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方法,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加工系列
1.木材加工
2.金属加工
•了解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初步学会根据图样进行制作
•知道常用工具、量具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
•学会选用工具,对材料进行分料与修整
•学会规范、安全的操作
•初步学会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并能修正改进
•建议采用短小的木条、夹板、薄木板、小树枝等材料或废旧边角料,学会对木材进行划线、分割、修整等技术,设计制作有一定趣味或实用价值的小作品
•一般的板材可用手工工具进行加工,也可使用一些微型木工机械设备
•学习用手工钻或用小凿刀加工小孔的方法,学习用粘贴剂、铁钉或螺钉等连接、组装
•可采用金属丝或薄金属片等材料进行加工。
学习对金属材料进行划线、分割、弯折、修整等技术,制作有一定趣味或实用价值的小作品。
•主要设备:
台钳,建议用C字型小台钳。
锉削工具,建议用多种形状的小锉刀。
金属材料的连接,建议使用螺钉
•注意规范、安全操作。
提倡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精神
•应用系列
1.电工
2.电子
•了解组装工艺过程的设计,初步学会根据图样进行安装
•知道常用材料的连接方法,并能选用合适的工具和连接器材进行操作,初步学会简单产品的组装
•知道检测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发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量具和器材,进行检测、调试和修整
•初步学会从功能、质量、结构、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学习安全用电知识,建议用测电笔检测家用电器金属外壳的绝缘状况;通过讨论发现问题。
不能解决时,可请教老师或查寻资料
•学习简单照明电路知识,学习电灯开关和电源插座的安装,要求相线安装正确,零线、地线分清,并学会用万用表检测
•所有安装的电路,必须进行相互检查,并在老师复查后,才能通电操作
以确保安全
•建议学习安装简单电路,认识二极管、电阻、电容的特性和作用,学会使用万用表
•建议通过安装、调试三极管放大电路等操作活动,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学习调试电路的方法
•建议采用分立元器件或集成电路(1个)制作简单电子制品,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体验“做中学”的过程
主题三使用与维修
本部分从解读一些产品使用说明入手,让学生接触多种技术,包括高新技术的产品,提高学生正确、有效使用产品的能力;了解一般家庭设备用品的保养知识;学习一些常用家庭设备用品的拆装、检测及简易维修技术。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使用与维修
1.使用与保养
2.检测与维修
•初步学会简单描述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说明
•了解一般家用设备用品的保养知识
••学会根据产品说明书,正确、有效地使用一些家用设备用品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初步学会一些检测、拆装和修理的基本技能
•通过交流展示活动,介绍自己设计加工的产品,各部件的功能和产品的使用说明,
•通过解读一些家用电器、计算器、遥控器等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提高学生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
•建议学习一些日用塑料制品、木制品、家庭照明电路等的排故检测及简易维修技术
二、拓展型课程部分
主题一需求与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设计的产生
1.发现需求
2.收集资料
3.构思方案
•初步了解技术对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认识技术的两面性
•了解并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需求,产生改进或创新的意愿
•初步学会对产品进行市场需求及质量反馈情况的调查
•知道技术活动所需的条件与实现目标的可能,了解设计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需求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
•建议通过案例学习及技术活动实践让学生了解技术的两面性
•观察与技术活动有关的事物,例如不同材料、造型、功能的物体,或与物体相关发生的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自己的需求或想法,对提出的初步设想,建议通过调查、咨询等方法,确定可行性
•通过查阅书刊、资料、上网、走访等实践活动,熟悉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同学、家长、老师的交流或探讨,完善构思与设想
•设计的表达
1.信息交流
2.图样识绘
3.文字描述
•学会分析信息,根据需求提出方案
•学会读识简单的示意图、原理图
•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达设计方案
•初步学会对设计方案提出优化的建议
•通过物、图的对照,认识常见的物体效果图、织物裁剪图、简单原理图和安装图等
•通过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学习用草图或文字说明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分析,预测选用不同的元器件或材料可能对方案产生的效果,优化设计方案
•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2.材料的选择
•知道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初步学会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核算和实验等方法,了解陶土、织物、塑料、木料、金属材料、电子电器元器件、植物等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并了解它们对产品改进的功能、质量、价值、结构、安全、环保等的影响
•通过材料的选购、替代和利用等活动,树立勤俭节约、变废为宝、成本核算、合理采购、人际交往等理念
主题二加工与制作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生活实用系列
1.陶艺
2.布艺
3.烹调
•了解技术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学会一些生活实用技能
•初步学会塑性材料加工造型的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排料和制作
•学会读识简单的操作示意图
•初步了解饮食文化,学会简单食品的烹制方法,
•通过学习陶土材料的捏塑、盘筑、镶接等基本技能,进行陶艺作品的创作,陶冶情操,了解技术文化
••通过应用各种布料设计制作各种新型小布艺、服饰作品,学习机缝的基本方法;学习刺绣、编织、服装裁剪的基本技能。
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食品原料的采购、加工、烹煮、盆饰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用同种原料,制成不同的菜肴,展示自己的创造潜能
•种植养护系列
1.植物的无性繁殖
2.插花技艺
•初步了解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
••初步学会基本的插花方法
•通过学习植物插扦育苗的培育,学习简单的植物无性繁殖方法
•通过土质的分析与改良,把植物栽培和改良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学习基本的插花技术,美化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加工系列
1.木材加工
2.金属加工
•学会根据图样选择材料,并设计加工方案
•知道常用工具、量具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
•学会选用工具,进行分料与修整
•学会规范、安全的操作
•初步学会对作品的综合评价方法,并能修正改进
•建议采用短小的木条、夹板、薄木板、小树枝等材料或废旧边角料,学会对木材进行划线、分割、修整等技术,设计制作有一定创意的小作品
•一般的板材可用手工工具进行加工,也可使用一些微型木工机械设备
•学习用手工钻或用小凿刀加工小孔的方法,学习用粘贴剂、铁钉或螺钉等连接、组装
•可采用金属丝或薄金属片等材料进行加工。
学习对金属材料进行划线、分割、弯折、修整等技术,设计制作有一定创意的小作品。
•主要设备:
台钳,建议用C字型小台钳。
锉削工具,建议用多种形状的小锉刀。
金属材料的连接,建议使用螺钉
•注意规范、安全操作。
提倡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精神
•应用技术
1.摄影
2.综合应用
•初步了解相机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初步学会对摄影作品的裁剪与装帧
•初步了解数码技术的应用
•初步学会多种技术的整合
•初步学会用多种材料加工一种产品的能力
•初步学会对作品的综合评价方法,并能修正改进
•通过参观摄影展览及拍摄实践,学习摄影基本技巧和摄影造型,提高对摄影技术的理解与领悟,提升艺术情趣
•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感悟高科技的发展
•建议选用几种材料,综合应用所学技术设计制作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如模型、生活小电器、科技制作等,提高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主题三使用与维修
教学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使用与维修
1.使用与保养
2.检测与维修
•学会简单描述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说明
•了解一般家用设备用品的保养知识
•学会根据产品说明书,正确、有效地使用一些家用设备用品
•学会正确使用工具,学会简单的检测、拆装和修理的基本技能
•通过交流展示活动,介绍自己设计加工的产品,各部件的功能和产品的使用说明,
•通过解读一些家用电器、相机等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以提高学生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
•通过学习家用室内空气开关、配电板和照明电路等安装技术,学习家庭用电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建议学习一些木制品、简单家用电器的排故检测及简易维修技术
三、研究型课程部分
劳动技术课程把技术教育作为课程的主功能,强调以学生为技术活动的主体。
劳动技术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设计与制作加工等活动,要给学生留有想象和探究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技术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中,随时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识,学会与他人合作,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之目的。
劳动技术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已学习的劳动技术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
通过进一步观察、调查,发现问题,建立探究型课题,提出具有改进或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方案,甚至创造发明。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共同参与研究、技术开发和创造发明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适当的服务。
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了初步的设计、多种材料的加工与制作、简易电器和电子的安装、植物栽培等一些项目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解决日常生活的某些技术性的改进问题或制作有一定创意的作品。
课题可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技术原理运用中的联想及对生活中观察、查寻中想解决的问题;或利用前人的探究进行改进设计;或教师针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所设计的制作课题。
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和教师需关注的是:
1)观察过程中是否耐心细致;2)提出的观察方法是否合理;3)工具和材料使用是否适当、规范;4)测量方法是否合理;5)图形设计是否正确;6)制作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7)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8)是否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9)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10)是否注意探究结果的社会价值;11)对于小组分配的工作是否热情和具有合作精神。
课题(例举)
说明
1.孔明锁的制作
以建筑榫和卯的结构原理为知识背景,利用木条木块设计制作一个拼插智力玩具——孔明锁
2.学生校服的设计
以活泼、简洁、舒适为设计指导思想,设计一套“我们的校服”,包括面料的选择及缝制工艺的设计
3.水火箭的制作
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反冲运动为知识背景,利用水和空气等大自然的力量,设计制作一个简易型水火箭
4.设计制作“主题”菜肴
以科学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