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化
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D.人类文明成果的最新发展
正确答案:
A
2.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
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B.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正确答案:
D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程度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C.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D.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
正确答案:
C
4.当人类即将迈人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它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B.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广博的知识
C.它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D.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
D
5.邓小平说过: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B.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C.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D.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正确答案:
D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
A.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正确答案:
B
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中,最根本的属性是
A.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B.彻底的科学性
C.坚定的革命性
D.自觉的实践性
正确答案:
B
8.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正确答案:
A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
A.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回答
C.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回答
D.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回答
正确答案:
A
10.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正确答案:
C
11.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正确答案:
C
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
A.对立统一学说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正确答案:
A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
A
14.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
正确答案:
A
1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
A
1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唯一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1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
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正确答案:
C
1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正确答案:
A
2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正确答案:
A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正确答案:
D
2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
A.意识来源于人脑
B.意识是连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
C.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正确答案:
D
2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正确答案:
C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A.不存在静止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就是物质
D.物质就是运动
正确答案:
B
2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
B
26.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27.“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一定基础和承担者
正确答案:
B
28.“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空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正确答案:
A
2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类威性盲观的先天形式
C.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正确答案:
D
30.2009年4月1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记者对美国新财长盖特纳的访问,盖特纳把自己担任财长56天的“天”有意说成“年”,说成56年,说“感觉像过了好多年”。
中国也有两句形容对时间的不同感受的话,即“度日如年”和“光阴似箭”。
这说明
A.时间的长短由人的意识决定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正确答案:
D
3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
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
正确答案:
C
3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是科学的时空观,以下与其不相符合的选项是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正确答案:
D
3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正确答案:
D
34.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了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正确答案:
D
35.“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这是指
A.事物的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性的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的联系
D.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
正确答案:
D
36.系统与周围环境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系统不断与其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这说明系统具有
A.整体性
B.开放性
C.结构性
D.层次性
正确答案:
B
37.亚里士多德说过:
“整体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
”这说明,系统具有
A.整体性
B.结构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正确答案:
A
38.黑格尔说:
“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这句话说明了
A.系统的整体性
B.系统的结构性
C.系统的层次性
D.系统的开放性
正确答案:
A
39.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从哲学上讲,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
A.运动
B.发展
C.时间
D.空间
正确答案:
A
40.新旧事物的区别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形式的新旧
C.力量的大小对比
D.同历史前进方向是否符合
正确答案:
D
41.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正确答案:
C
42.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要多得多。
其哲学启示是
A.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正确答案:
A
43.辩证的同一是
A.指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B.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
C.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D.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正确答案:
C
44.“因祸得福”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正确答案:
B
45.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正确答案:
B
46.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引用苏轼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名言(苏轼的原文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来说明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性。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含义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D.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正确答案:
C
47.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正确答案:
B
48.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正确答案:
D
4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正确答案:
C
5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正确答案:
B
51.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正确答案:
C
52.马克思主义政党主张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这种政治主张的哲学依据是
A.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否定之否定原理
正确答案:
A
5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正确答案:
A
5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
A.既克服又保留
B.绝对的否定
C.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D.外在的否定
正确答案:
A
5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正确答案:
C
56.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正确答案:
C
57.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使社会进一步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使民生改善。
从因果联系来看,这说明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是无法区分的
C.原因和结果关系复杂多样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
D
5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59.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正确答案:
D
60.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正确答案:
C
61.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正确答案:
A
62.错觉和假象不是一回事,下列关于错觉和假象认识正确的有
A.错觉一定是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B.假象和错觉都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错误认识
C.假象有可能是真实的现象,错觉一定是错误的现象
D.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
正确答案:
D
63.“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
”这段话表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64.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是
A.抽象
B.思维具体
C.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
D.实践
正确答案:
A
65.归纳和演绎是人类认识最早、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法。
其客观基础是事物的
A.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历史和逻辑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66.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必然性
C.本质性
D.稳定性
正确答案:
A
6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正确答案:
C
68.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B.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6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A.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C.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D.社会规律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
A
70.在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C.既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又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D.否认社会规律可区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正确答案:
A
71.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正确答案:
B
72.“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它说明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正确答案:
B
7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有多方面的表现。
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这说明,意识具有
A.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动创造性
C.指导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世界的作用
D.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正确答案:
B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性
正确答案:
D
75.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内容
正确答案:
C
76.“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从哲学上讲,社会发展过程的选择性是指主体
A.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己愿望的社会制度
B.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程度
C.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
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正确答案:
C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7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群众观点
B.阶级斗争观点
C.生产力观点
D.实践观点
正确答案:
D
7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是指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外部自然界
D.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正确答案:
A
79.恩格斯指出: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A.客体即客观对象是人类认识的出发点
B.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给主体的
正确答案:
C
80.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正确答案:
A
8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
A.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
B.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C.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D.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
正确答案:
A
8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正确答案:
A
83.列宁说:
“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以下选项中与这段话的含义不相符合的是
A.逻辑的式是人脑中固有的
B.主体用以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C.逻辑格式是合规律的实践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积淀而形成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答案:
A
84.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高于认识。
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正确答案:
D
85.牛顿有一句名言:
“假若我能比别人隙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这句话表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8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
D
8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正确答案:
B
8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映的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
正确答案:
C
89.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下列不属于理性认识的是
A.概念
B.推理
C.“表象
D.假说
正确答案:
C
90.“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这反映了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C.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D.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正确答案:
D
91.“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A.人的感觉是先验的
B.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事物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