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x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5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第1课时:
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
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
难点:
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
喜不喜欢?
师:
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
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
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
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2.分小组讨论:
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
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
图上有些什么动物?
各几只?
生:
图上有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
师:
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
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
1头大象指1个手指,2头牛指2个手指。
3匹马指3个手指,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
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生:
天空上飘着4朵白云,挂着一个太阳。
地面上有2棵树、5朵红花、4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5个人。
4.结合学生不同回答,教师逐步提问题 师:
刚才图上所出现动物的只数,天空上白云,地上花朵及人,各用什么数字表示?
生:
各用“12345这些数学表示的。
5.引导学生结合图幅选出与图片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发现贴在黑板上的图片及数字卡片是否有杂乱,需用什么方法整理,根据整理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
你们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吗?
6.分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自回答。
生:
从小到大排:
1、2、3、4、55前面有1、2、3、44个数。
从大到小排:
5、4、3、2、1和3相邻两个数是2和4等等。
1后面有2、3、4、54个数 师:
你回答真棒,很有想象力,是个聪明的孩子。
7.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概括数字卡片多少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进一步了解各数字表示的意义。
8.指导书写 设置好田字格,指导学生写数字。
9.总结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给予指导。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
①今天我们学习1、2、3、4、55个数字。
②也学习它们的顺序和5个数字的表示意义。
③学习5个数字书写。
师:
你们回答的真棒!
棒极了!
巩固训练:
教学构思:
通过设置数字迷宫,游戏情景,选择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听、说、动的训练。
1.设置数字迷宫,进行学习巩固。
①提问题:
你们看到什么?
请你们找出本课学习的数字。
再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请同学们在排列好数字下面相应拨出计数器上珠子各几颗。
③同学们进行比较总结。
2.设置游戏情景,切入学习兴趣。
①老师报数,学生摆出数字卡片,再让他们进行不同顺序排列。
②进行说、摆、看的训练。
例如:
一个同学说数字了,另一个同学摆出表示3的物体,同时拿出3的数字卡片。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1-5的认识》这节课中,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
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
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
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数量,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新授知识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
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
摆一摆,采用同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并且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
拨一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知道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写一写,先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
说一说,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
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最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练习和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1—5各数的认识,把数学与活动密切联系。
例如:
设置进行“说、摆、看”的训练这一题,充分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小精灵这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上过于死板、不灵活。
比如,讲1—5各数的认识时,采取的是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哪动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5各数表示。
学生都很容易地能从图中找到,并能说出,然后再到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这些数,这一过程1、2、3都教完了,到4、5时就没必要再重复了,可以直接写出了。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感觉。
2、在教学形式上,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体现学生探究合作意识,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气氛。
比如,让学生拿小棒表示1—5各数的数量,于把时间都浪费在从现实生活中找可以用1—5各数表示物体数的活动上,所以学生动手摆小棒时所用的时间就显得很紧,学生摆得不成功,教师也没有时间去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探究合作的过程很失败。
3、我个人在授课时,教态过于严肃,语速过快。
低年级的孩子,于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步入校门,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老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要尽量用接近他们的生活的语言、行动来传授知识,这样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你,接受你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他们就会学的快,学得通,学得懂。
如果教师过于严肃,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大多数记不住、记不清、学不会,这样就会导致这节课上的不足。
于孩子年龄太小,组织教学方面应下大力度,多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更加喜爱,在认识的前提下,应加深对1-5五个数字的组成,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组成很成问题,很多孩子很难将形象的实物抽象成数字,在头脑中建立数感,对于有的孩子不成问题,但少数反映慢的孩子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训练。
《位置》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师:
今天上课的座位和你在教室里的座位一样吗?
那么,你能不能给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一下,你坐在什么位置?
生1:
我坐在第一组第三个; 生2:
我坐在第四排第二个; 生3:
我坐在第五行第六个;[小精灵儿童网站] ?
?
师:
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说一下你所坐的位置。
师:
刚才,同学们说出自己所坐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生活中有关位置的知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
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你前后的同学分别是谁?
他们各在什么位置?
学生答后,组织学生讨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汇报:
生1:
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是相连的; 生2:
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组; 生3:
前后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列。
我们再观察一下,你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
他们各在什么位置?
学生答后组织学生讨论,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汇报:
生1:
左右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行; 生2:
左右同学的座位与我的座位在同一排。
评:
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活动游戏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一起做腕花律动。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做上下、左右、前后的律动。
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1.基本练习。
师: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我们看,都有哪些 动物呢?
请以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以小组活动,教师收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师:
谁能把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家的位置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层第几家?
学生回答:
··· 2.变式练习:
课本第9页第7题。
3.发散练习。
课本第8页第5题。
课件演示 4.升华练习:
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说反话,并做动作。
师生互动,教师说,学生边说反话边做动作。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位置》这节课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活动。
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在教学这节课时,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捉迷藏”,“发散思维找朋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
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 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
师: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
请听他说了些什么?
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师:
你们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
一组是 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出示课件,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齐读图形名称。
板题:
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
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 体:
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
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
是圆圆的。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
2、小组游戏。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
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
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 球 教学反思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分为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动手操作,感知形状。
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实践应用,体验特征。
全课总结,回顾提高。
整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了各种物体的特点。
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比较好的方面是: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具体物品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浅入深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4、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不足之处:
1、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的组织教学不到位,学生不听指挥,随意玩桌上的物品。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求不够明确,学生没有听清楚就操作。
3、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多说说图形的特征。
4、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立体图形”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虽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但还不够大胆展开。
教学改进措施:
1、课前要加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互帮互助的意识,别舍不得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放在一起分类,这样也许就不会出现小朋 友们各玩各的局面。
2、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评价手段不够丰富,评价语言不够生动、灵活。
4、问题的设计要科学,语言要儿童化。
5、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今后加强培养。
《连加连减》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表达图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三角形四、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小旗图。
师: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儿共有多少面小旗?
生:
7面。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
上边有3面小旗,中间有1面小旗,下边有3面小旗,合起来一共是7面小旗。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学习连加 师:
小朋友,放了秋假,你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干了些什么?
师:
明明也很爱劳动,在家经常帮妈妈喂小鸡。
出示课件1:
动画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2只。
师:
你看到了什么?
生:
明明在家里喂鸡,开始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2只。
师:
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生:
问问小朋友现在有几只小鸡?
师:
怎样列式?
生:
5+2。
演示又跑来1只小鸡。
师:
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
5+2+1=8。
师: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
先用原来的5只小鸡,加上第一次来的2只小鸡,共有7只小鸡。
再用7只小鸡加上第二次又来的1只小鸡,总共8只小鸡。
师:
谁会读这道算式?
生:
5加2再加1等于8。
小结:
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
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最后算出结果。
2.学习连减 师:
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些小鸡吃饱了没有?
出示课件2:
动画演示8只小鸡在吃米,先走了2只小鸡,又走了2只小鸡。
生:
原来有8只小鸡在吃米。
2只小鸡吃饱了先走了,又有2只小鸡吃饱了又走了。
生:
还剩下了4只小鸡。
师:
谁能把算式列出来?
生:
8-2-2=4。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
明明一共喂了8只小鸡,有2只小鸡吃饱了先走了,还剩6只小鸡;又有2只小鸡吃饱了又走了,用剩下的6只小鸡减去2只小鸡,还剩下4只小鸡。
师:
你们会读吗?
生:
8减去2再减去2等于4。
师:
该怎样算?
生:
先用明明一共喂的8只小鸡,减去第一次走的2只小鸡,还剩6只小鸡;再用剩下的6只小鸡减去第二次走的2只小鸡,还剩下4只小鸡。
对比小结:
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计算时,同连加一样先计算前两个数,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最后算出结果。
3.练习 “做一做“右边的题。
练习十一第5题。
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图画,引导看图。
小组讨论,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巩固发展,深化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3、6题。
选两道典型算式,指名说出其运算步骤。
归纳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到了哪些本领?
应用拓展,课外延伸: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
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好的方面:
1、充分利用直观图,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逐一出示小鸡寻觅食物的生动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画面的过程,并结合画面内容互相说一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