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666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

《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CCB.ppt

第8讲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陈传波中国人民大学主要内容n1.二元结构n2.刘易斯模型q主要内容q政策含义及缺陷n3.拉尼斯费景汉模型n4.托达罗模型q三元结构q主要内容q政策含义1.二元结构n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是统一的,每种生产要素只有一个价格,但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刚刚发育,零碎且相互分割,一种要素往往有几种乃至更多的价格n1954年,刘易斯提出二元结构理论对此进行了概述,并因此获得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n经济发展是由传统向现代部门的转换。

劳动从传统向现代部门的流动是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

传统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在没有成本或很小机会成本的情况下从传统部门转移出来n现代部门吸引劳动的规模受资本供给约束,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n传统部门q以传统自给自足农业为主,以土地和劳动为主要投入;落后的生产技术并长期不变;受土地数量的限制,边际收益递减,贫困却面临高风险q依靠家庭劳动力,总产出不通过利润和工资来分配,而是在户内分享。

q难以课税,缺乏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存在非正式制度安排替代上述正式安排n现代部门q以现代化工业为主,以资本和劳动作为主要投入,按资本主义方式来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特点;使用现代化生产技术;产品主要用于销售;生产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不同的工资水平n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q农业主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我雇佣,工资就是收入q农业工资水平很低,仅能维持生存(生存工资)q原因:

一是李嘉图的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二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即只要人均收入水平超过最低生存费用水平,就会刺激人口增长n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q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决定了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下限n建立和发展现代部门需要从传统部门吸引一部分劳动力,因此工资水平不能低于传统部门q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传统部门3050%现代部门工资比传统部门高30-50%n城市生活费用高于农村(房租、交通等)n让人们离开熟悉的环境,由自由、散漫的工作和生活变为高节奏、受约束的生活和工作,必须提供足够的引诱n工人能够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要求提高工资水平n工业部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劳动的边际贡献率高于农业部门效率工资理论n高工资会提高职工的食品消费,从而有更强健的体魄与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n在难以完全监督工作过程时,高工资会诱使工人更努力地工作。

企业对工人最严厉的惩罚是开除,但如果工资没有竞争力,开除并不会成为使工人增加努力工作的动力,如果企业支付的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工资,它提供的岗位就有了价值,工人会珍惜这份工作,更加努力工作。

效率工资理论(续)n企业支付较高的工资可带来劳动力质量的良性提高,能力高的工人会等价而沽,持有较高的保留工资,当企业提供高薪时,这些有能力的人就会去应聘,这样申请的人才库的平均水平上升,录用的平均素质也跟着上升,最后提高企业的效率。

n高薪会培训起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反之低工资与待遇产生抱怨,怠工甚至罢工。

剩余劳动力nMPMCWnMP平行于OQ切于C点nLE时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nLB时,MP0n由于此时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等于0,工人人数的增加对产出没有任何贡献,A至B之间的劳动力为剩余劳动力n原因:

土地数量有限;同时家庭是主要生产单位,家庭是无法解雇家庭成员的,虽然A至B之间的劳动力对产出没有贡献,但参与分配n大量存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特征n农业本身的二元性:

土地分配高度不均,大地主用资本密集方式生产,同样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产产出出QBAEOwC收入分享n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接近零,为什么还会被雇用?

他们的工资为零吗?

n经典经济学:

企业家雇佣劳动力直到边际产出与工资相等为止。

n传统与现代部门生产组织上的差别q现代部门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工资支付看做生产成本,计算利润时必须从总收入中扣除q家庭农场看重总收入,收入可能会被家庭成员平均分配q家庭不能解雇家庭成员,工资不是通常意义的工资(边际产出,即最后一个工人的产出),而是平均产出n收入分享:

如多雇用仆人,社会名声和慈善作用隐蔽失业nE与B点之间的劳动力,虽然边际生产力大于0,但MPWs,当LLs,传统部门没有剩余劳动力n此时农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也将提高n劳动力将与资本一样成为稀缺的要素n工业部门要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将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n于是劳动的供给曲线将向上倾斜1990.Regressionline:

Ag=2672.91990.Regressionline:

Ag=2672.9yy-0.6211-0.6211(RR22=0.783,=0.783,NN=122).=122).AgriculturallaborsharesandGNPpercapita1994.Regressionline:

Rural=395.121994.Regressionline:

Rural=395.12yy-0.31-0.31(RR22=0.535,=0.535,NN=127).=127).RuralpopulationsharesandGNPpercapita对刘易斯模型的评述n贡献q首创经济发展研究的二元结构分析法,开辟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新思路,将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相结合,对现实解释更有合理性q强调必须保证资本积累速度快于剩余劳动力增长速度,否则经济就达不到第二个发展阶段n缺陷q忽略了农业的发展n将农业仅仅视为劳动力供给部门,忽视农业本身的发展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n农业落后,粮食供给将低于就业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农产品价格将上升,工资上升,利润下降,积累下降,剩余劳动力转移减缓,很可能无法消除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q三个假设的不合理三个假设的不合理n假设一:

农业有失业,城市不存在失业。

与现实不符,这也是托达罗模型努力改进的地方n假设二:

暗含假设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是固定的。

与现实不符q资本积累和就业机会增加同步。

事实上资本积累增加,资本密集型的技术更多的被采用,就业机会的增加将不会同步。

n假设三:

工资不变,利润全部用于投资。

与现实也不符q但事实上城市乡的收入差距23倍,远远大于刘易斯的估计,并且还在扩大q利润也并非全部被用于扩大再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性开支不断加大3.拉尼斯费景汉模型n1961年,拉尼斯和美费景汉在美国经济评论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以后被称为“Ranis-FeiModel”的模型n刘易斯模型仅描述了工业部门的扩张过程,而R-F模型描述了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关系nR-F模型指出农业的发展对工业部门的扩展及劳动力转移具有决定性意义nR-F模型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TheRanis-Feimodel农业劳动力农业产出平均农业剩余工业工资工业劳动力工业部门劳动力需求曲线工业劳动力供给曲线CBAwww*ABCABC剩余劳动力隐蔽失业商业化持续剩余下降剩余第一转折点第一转折点第二转折点第二转折点w*=wp第一阶段:

剩余劳动阶段n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为0,因此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农业总产出不变n只要农业中的工资w不上升,平均农业剩余(农业总产出扣除农业人口消费后的剩余除以转移的劳动力数)等于w,就象每个工人背着自己的食物包离开农业部门(Nurkse,1953)n工业部门的工资至少要保障工人购买得起食物w*=wpn且因劳动力无限供给,工人工资不变第二阶段:

隐蔽失业阶段n剩余劳动力全被工业吸收,但仍存在隐蔽失业,即0MP0,若隐蔽失业者转移到工业,农业总产量将下降n能够供给工业部门的农业剩余下降,如工资仍为w*,工人将购买不到w的食物,粮食价格将上升n为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工人工资必须上升,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工资上升,一方面利润下降使工业扩张减慢,同时就业水平也将下降n即使工人工资上升也买不回以前的食物消费量,唯一办法是工人除了消费部分农产品,也消费部门工业品以补偿少消费的农产品。

nw距最小生存线差距越大,所需的补偿越大,工业工资所需上涨的幅度也就越大第三阶段n当农业中的全部隐蔽失业者转移到工业部门,农业将与工业一样,劳动力也按边际产出取得报酬n农业部门告别传统经济,进入商品化阶段,农业工资上升;更少的农民支持更多的工人,食物价格上升n经济发展既受资本积累的驱动,又受到生产剩余食物能力的限制n于是二元变成一元,劳动力的配置不再受部门限制,而是在整个经济中按最优化原则配置,工农业开始争夺劳动力n工业工资必须不断上升以补偿下降的农业剩余,还必须上升以补偿由于转入工业而丧失的更高的农业收入政策含义n劳动力的转移在第二阶段将遇到障碍q粮价上涨导致工资上涨,如果两者增长过快,工业劳动供给曲线将变得非常陡峭q有可能在隐蔽失业者全部被转移到工业部门前,即农业商业化到来前,工业的扩张过程就会停下来n如何消除障碍?

q促进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平衡发展(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q控制人口增长,使劳动力转移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农业税收政策n工业在对农业征税上有既得利益,通过抽税压低农民的收入,使农业中的人均收入不变,有利于劳动力转移q工业企业家支持对农业抽税,因为它使农业收入较低,并减少工业部门的工资q工人反对农业税收,因为它增加人口流动,就业竞争q小农户反对;大地主既希望没有税,也能从压低工资中获益q可促进工业发展,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政治问题n短期:

对工业发展有利n长期:

农民缺乏激励和积极性,农业发展受到抑制农业价格政策n价格支持与消费者补贴q高收购价格如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q价格支持计划往往伴随着对城市消费者的补贴q低投入价格政策,如免费提供水电化肥等n保持高汇率q通过关税或以配额为基础的进口限制政策维持货币的高汇率q抑制出口,使粮食进入国内市场;使价格不提高,并使城市消费者享受较好的食物供应q可能陷入严重外汇收支平衡问题q价格激励解释了几乎所有生产力进步(Lin&Wen,1995)4.托达罗模型n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n三部门n托达罗模型n政策含义城市化n城市化q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q城市化水平往往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q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只有到工业化一定的水平以后,城市化的水平才会上升并超过工业化水平(以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n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即虽然仍处在工业化的初期,但城市化水平就开始超过工业化水平q比如拉丁美洲,1960s,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4.5%,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32.8%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带来的问题n城市失业人口迅速上升n城市贫困比例增大n环境恶化,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犯罪率上升n但农村劳动力仍然不断涌向城市n托达罗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在城市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劳动力仍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三元结构n除了农业与工业的二元结构以外,还存在其他的主要部门n托达罗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存在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区分,下文将有专门介绍n胡必亮(1998)认为我国的农村中存在农业部门与农村工业部门的区分q农村工业原先是农业的一个附属部门,如农具生产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等q改革开放以后,增量改革使农村工业(后称乡镇企业)在原有体制外发展迅速,实力迅速超过农业,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q乡镇企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克服二元结构城市中的正式部门与非正式部门n正规部门的特点:

n在规则和政府管制下运作n最小工资、安全标准、社会保障n交税、廉价的基础设施服务、外汇配额、进出口权n登记、相对可见的实体n股票债券、审计、破产法n具备一定规模,进入成本n非正式部门n逃避管制、无法获得服务n不守最低工资法、无社保n不纳税也不获得政府支持n存在不合法,被忽视,边缘化n初始成本很低,企业很小n城市内部也存在非正规部门与正规部门的分割剩余劳动力与城市非正规部门n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受城市正规部门高工资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吸引进入城市,但无法进入正规部门,于是大量地在非正规部门就业n于是形成了城市中高楼大厦与贫民窟、白领与民工并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