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6582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x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摘要:

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

它们相同的

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心理悲剧。

两部作品

虽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苔丝;呼啸山庄;悲剧

Abstract:

Fromthenewvisualangleofcomparativeliterature,excavatethetragicoriginsfromtwoworksofTessoftheDpUrbervillesandWutheringHeights.Thesametragicoriginoftheirsislovetragedy,socialtragedyandpersonalitytragedy.Thedifferenttragicoriginismoraltragedyandpsychologicaltragedy.Althoughtwoworkshavetheirstrongpoints,whileanalysedcarefullytheyhaveachievedthesamegoalwithdifferentmeans.

Keywords:

TessoftheDpUrbervilles;WutheringHeights;tragedy

《苔丝》(1891)和《呼啸山庄》(1847)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名着。

前者出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1840—1928)之笔,后者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两部作品相差近半个世纪,两位作家也有着各自的经历,当然存在着诸多不同。

但两部作品都产生于维多利亚时期,因此都带有那个时期的特点。

多年来对两部作品的单独评论与分析可谓层出不穷、浩如烟海,但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分析的还为数不多。

本文则把两部作品放在了一起进行分析,找出了它们的相同悲剧根源和不同悲剧根源,为进一步欣赏两部作品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1相同的悲剧根源

111爱情悲剧

11111《苔丝》的悲剧

苔丝,一个纯洁、美丽的农家女,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不情愿地去了所谓本家———亚雷家养鸡。

终因年少不谙世事,遭到亚雷这个恶棍的奸污,从此开始了这个悲剧的第一步。

她恨亚雷,但没有屈服,在家人的斥骂和邻居的白眼中,艰难地生活着。

苔丝的真爱是从在牛奶场做工开始的。

在那儿她遇见了安吉尔·克莱,她把他当成“天使”,同时,“天使”也被漂亮的苔丝所吸引。

他们彼此倾慕,又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都热爱音乐,都信仰宗教,过去都曾有过与异性的“冒险经历”。

克莱向苔丝求婚,但失贞的耻辱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曾多次拒绝。

最后,出于对爱的渴望,她接受了他的爱,并在新婚之夜,因不愿欺骗克莱,遂将她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

这又开始了这个爱情悲剧的第二步。

克莱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的理智与修养刹那间全部被抛在一边,把苔丝视为一个“堕落的女人”而弃她而去。

这对苔丝的伤害比第一次更重。

但她仍没放弃对爱的追求,她一边做工,一边寻找着她的爱人。

命运似乎在捉弄温柔、善良、孝顺的苔丝,父亲的死,把她又一次推向亚雷。

而此时,克莱在失去苔丝之后才意识到他是多么爱她,这时这对多难的爱人又重逢了。

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苔丝杀了亚雷,争取到了一段与克莱的美好时光,但这都是以苔丝的生命为代价的。

这是一个超凡的爱情悲剧。

11112《呼啸山庄》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爱情悲剧是以希利克历夫与凯瑟琳的爱情为基点的。

凯瑟琳虽为富家小姐,却炽热地爱上了从街上捡回来的孤儿希利克利夫。

她认为,将他们二人连在一起的纽带几乎是神秘而不可言喻的:

在灵魂中他们最是自己的本相,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他们是同一种元素做成的,都是荒原风景的孩子。

这是一种来自生命本体之爱,是灵魂之爱。

但在选择结婚标准上,她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没能摆脱画眉山庄优雅生活的诱感,没能摆脱传统观念的羁绊。

为了满足虚荣,为了获得社会权利与经济地位,她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小主人,从此开始了这个爱情悲剧。

婚后,荡不起感情波澜的家庭生活使凯瑟琳抑郁寡欢,她发现失去的人比得到的好得多,她对希利克历夫的爱有增无减。

而希利克历夫在得知凯瑟琳要嫁给画眉山庄小主人后毅然离家出走。

3年后,这对恋人得以相见,而此时希利克历夫已变成了一个疯狂的复仇者。

凯瑟琳一直受着心灵的折磨,忧郁绝食而死。

希利克历夫在复仇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下一代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看到了当年他与凯瑟琳的爱情,在爱的感召下,他良心苏醒,情不自禁地停止了复仇的双手。

后来他也绝食而亡。

这对相恋的灵魂终于在另一个世界相聚了。

112社会悲剧

哈代生活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即维多利亚后期。

曾经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逐步走向衰败,英国在世界上不再是独尊的形象,因为美德等国家在钢铁和贸易等方面对英国构成巨大威胁,所以,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也在动摇,随之出现了经济萧条。

资本主义工业入侵偏远落后的农业地区,破坏了古老的生产秩序,使许多以农耕为主的各阶层人们因受着地主的无情剥削而面临生存危机。

苔丝的悲剧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演的。

以苔丝的美丽、灵巧、勤劳纯朴、善良刚毅,如果生活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过上普通百姓的日子是不难的,然而经济的贫困、生活的艰苦把她一步步推向深渊,最终成了这个畸形社会的牺牲品。

作者在小说结尾处讽刺地写道:

“Justice”wasdone,andPresidentoftheImmortalshadendedhissportwithTess.[1]哈代将Justice(正义)一词置于引号中,是在讽刺这个判决根本就不是正义的,这个社会是“有毛病”的。

  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19世纪初期,即动荡不安的维多利亚初期。

当时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英国社会,甚至整个世界。

随之而来的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加重,而相继出台的一些法律所保护的又是有钱人的利益,所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这之后又爆发了着名的“宪章运动”,罢工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当时每一个英国人的心灵都像是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即使是北部偏僻地区的地主们,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安然无事了。

《呼啸山庄》的故事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没有这个大背景,凯瑟琳不能违背意愿地嫁给画眉山庄的小主人。

当时她的内心是有过激烈的斗争的:

假如我和希利克历夫结了婚,我们俩都要沦为乞丐,而要是嫁给了林敦,我就可以帮助希利克历夫逃离哥哥的魔掌。

出于这样的考虑,凯瑟琳离开了希利克历夫,才促成了后来的悲剧。

可以说他们俩的爱是被当时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所拆散的。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希利克历夫本人被私有制社会所摒弃,却仍然用私有制社会中人吃人的手段进行反抗。

他没有财产,却掠夺了财产来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使他从具人性人物沦为具兽性人物。

这正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afullhumanlifeinacapitalistsocietywasimpossibleofattainment. (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造就一个完整的人。

作者译)这是一个爱情悲剧,也是一个社会悲剧。

113性格悲剧

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自身弱点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

苔丝是一个单纯的乡村姑娘,对周围这个“有毛病的世界”了解太少,对爱情还没来得及有清醒认识就轻信受骗,铸成了爱情悲剧的第一步。

后来在流离失所的为难时刻,她又违心地跟了亚雷。

当然家庭所迫是主要原因,但她还是轻信了亚雷的谎言,以为丈夫永远也回不来了,对爱情绝望才走向亚雷,继而迈出了悲剧的最后一步。

苔丝的善良天性没有给她带来好处,却铸成了她的悲剧。

《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性情复杂,“时而友爱,时而狂暴,时而温柔,时而激动,时而深情款款,时而任性率性”[4]。

她致命的弱点是:

无法抗拒画眉山庄的优雅生活的吸引和自己的虚荣心。

她觉得林敦漂亮,和他在一起会很开心。

他又年轻又有钱,她会以这样的丈夫而自豪,会令邻居们羡慕。

而嫁给希利克历夫会贬低她自己的。

就这样,她被吸引得背叛了自己心知肚明的真正本性———这种本性与希利克历夫是一体的,只为那尘世的浮华的缘故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小主人。

从此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她不仅轻贱了自己的一生,也毁了希利克历夫的一生。

虽然她们难免有自身性格的弱点,但如果说面对厄运她们逆来顺受,荏弱无力,自悲自怜,那两位作家的艺术形象也就黯然失色了,两部着作也就不称其为经典之作了。

正是苔丝对命运的不屈不挠,凯瑟琳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才使两部着作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2不同的悲剧原因

211道德悲剧

《苔丝》那个年代正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与世袭道德观念发生冲突,社会物质供求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急剧深化的年代,维多利亚时期的自由面纱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道德的伪善面具不撕自破。

男人主宰着社会,妇女社会地位地下。

清教思想统治着人们的灵魂,禁欲思想盛行。

所以,苔丝心目中的婚姻不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的,而是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克莱。

她因失身而自卑,即使后来被丈夫抛弃,她还认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默默忍受。

在她的心灵深处,还残留着许多封建道德和封建观念,至死都没能摆脱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

她的不幸不仅得不到社会的同情,也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她虽然是为了全家人毁了自己的一生,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安抚。

克莱和她都曾有过与异性的“冒险经历”,但当知道苔丝的不幸之后,克莱内心深处顽固的道德偏见、男女不平等思想暴露无遗,他甚至使用他两个哥哥可能使用的话来辱骂苔丝:

“Youalmostmakemesayyouareanunapprehendingpeasantwoman,whohaveneverbeeninitiatedintotheproportionsofsocialthings.Youdonptknowwhatyousay.”[

5](你让我不得不说,你是个乡下女人,不懂什么叫体面,从来就没明白过世事人情)这种来自心爱人的冷漠无情,给苔丝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苔丝是这个没有健全的道德观念的世界的牺牲品。

212心理悲剧

“希利克历夫就是小说人物化了的艾米莉”[6]。

勃朗特在塑造希利克历夫这个人物时融入了她童年不太愉快的经历,在这个人物身上还有作者脾气暴躁的父亲、为失恋而疯狂的弟弟以及哥特传说中的“恶棍英雄”的影子,希利克历夫“提取了虎、狼、恶狗、野猫的显着特征”[7]。

正因为如此,勃朗特笔下的希利克历夫的心理是反常的。

他从一个孤儿变成了复仇者,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原因,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孩子被剥夺了爱会变得没有能力去感受那种感情,或者以某种毁灭性的方式将其扭曲。

”[8]仔细分析他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他从小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受到凯瑟琳哥哥的残酷报复,连佣人也用针刺他,呵斥、鞭打他。

他不仅被剥夺了做人的尊严,而且被剥夺了爱的权利。

所以在他的心中,一切事物多被扭曲了,他用及其残忍的手段进行疯狂的报复。

他与凯瑟琳的爱也是一种超常规的爱:

他们不是通过取悦彼此来相爱,而是将巨大痛苦施加给对方;他们不谈生活在一起,而是谈死在一起;他们不是靠进食来维持生命,而是靠绝食来维持生命。

最终都痛苦地死去。

这正是他在恋爱上的绝望和畸形心理。

3结语

笔者只从以上5个方面探析了两部作品的悲剧原因,其实造成两部悲剧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但仅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

两部着作虽各有千秋,两位作家也风格各异(一位以强烈的悲剧气氛而闻名,另一位却以非同一般的叙事方式吸引着读者),但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笔法,展示给读者令人震撼的悲剧,两部作品真正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3]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济南: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459,378.

[2]张奎武.英美概况(上)[M].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107.

[4][8]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徐晓雯译.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231,230.

[5]杨岂深.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38.

[6][7]邓颖玲.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后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37-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