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5634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0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试题+答案8套.doc

(十一)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试题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学

……………………………密…………………封…………………线……………………………

题号

合计

分数

一、是非题(10分)

1.镗床主轴轴承内环外滚道圆度误差,使加工孔产生圆度误差。

(√)

2.在夹具中对一个工件进行试切法加工时,不存在定位误差。

(√)

3.自位支承和辅助支承的作用是相同的。

(×)

4.加工短轴外圆时,因刀具磨损产生的工件形状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5.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

6.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

(×)

7.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

(√)

8.在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一定是装配精度。

(√)

9.圆偏心夹紧机构自锁性能好、生产效率高。

(√)

10.减少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表面接触刚度。

(√)

二、填空(30分)

1.生产类型分为(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量生产)。

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通常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

3.工艺系统中的各种误差称之为(原始误差)。

4.在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基准统一)、(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反复加工)、(自为基准)。

5.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入体)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对称)分布。

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提高毛坯精度)、(多次走刀)。

7.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

8.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加工制造精度)要求不高,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9.在正态分布曲线中,参数表征整个曲线所在的位置,它的变化是由(常值系统性误差)引起的。

的变化只影响整个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而不改变(曲线形状)。

10.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11.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密…………………封…………………线……………………………

三、概念题(10分)

1.原始误差

造成工件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的种种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2.工步

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完成的工序内容。

3.表面质量

工件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程度称为表面质量。

4.加工精度

工件加工后所得尺寸、形状、位置相对与理想工件的符合程度。

 四、如下图所示零件的定位方案,求铣A、B两平面时L1、L2、L3、L4的定位误差δL1、δL2、δL3、δL4?

(10分)

解:

……………………………密…………………封…………………线…………………………

五、有一批小轴其直径尺寸要求mm,加工后尺寸属正态分布,测量计算后得其算术平均值=17.975mm,均方根差σ=0.01mm,试计算合格品率及废品率,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及减少废品率的措施。

(10分)

(已知:

F

(1)=0.3413,F(2.5)=0.3938,F(3)=0.5)

解:

如图所示,正态分布图中处在公差带以外的部分为废品。

17.975

17.965

18

18.005

17.945

公差带

左侧:

查表:

合格率F

(1)=0.3413=34.13%.

废品率0.5-0.3413=0.1587=15.87%

右侧:

查表:

合格率F(2.5)=0.3938=39.38%.

废品率0.5-0.3938=0.1062=10.62%

总合格率为73.51%。

解决措施:

减小随机误差。

六、(10分)如图所示零件,A、B、C面已加工好,现以C面定位加工D面,尺寸要求如图,试问以C面作为定位基准时,D到C的工序尺寸是多少?

C

解:

尺寸链如图所示。

10为封闭环,L、30为增环,50为减环。

10+0.2=Lmax+30+0.05-(50-0.05)

Lmax=30.1(mm)

10=Lmin+30-(50+0.05)

Lmin=30.05(mm)

10

L

50

30

……………………………密…………………封…………………线……………………………

七、分别指出下列图中各定位元件限制的工件自由度。

(10分)

(1)

(2)

解:

(1)底面:

,长菱形销:

(2)前顶尖:

,后顶尖

八、加工如图所示零件上注有的表面时应限制哪些自由度?

(10分)

(1)

(2)

解:

(1),

(2)

(十二)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试题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学

……………………………密…………………封…………………线……………………………

题号

合计

分数

一、是非题(10分)

1.六点定位原理只能解决工件自由度的消除问题,不能解决定位的精度问题。

(√)

2.在夹具中对一个工件进行试切法加工时,不存在定位误差。

(√)

3.自位支承和辅助支承的作用是相同的。

(×)

4.加工长轴外圆时,因刀具磨损产生的工件形状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5.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

6.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

(×)

7.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

(√)

8.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

9.在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一定是装配精度。

(√)

10.圆偏心夹紧机构自锁性能好、生产效率高。

(×)

二、填空(30分)

1.磨削烧伤的形式主要有:

(回火烧伤)、(退火烧伤)和(淬火烧伤)。

2.生产类型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3.利用分布曲线研究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时,最主要的二个参数是(尺寸平均值)和(分散范围)。

4.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通常有(互换法)、(修配法)、(调整法)。

5.在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6.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入体)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双向)分布。

7.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

(提高系统刚度)、(提高毛坯质量)、(多次走刀)。

8.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9.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10..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11.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密…………………封…………………线……………………………

三、解释概念(10分)

1.工艺系统刚度

工艺系统在工件法线方向上的受力与在此方向上刀具相对于工件的位移之比。

2.加工精度

加工后的工件尺寸、形状、位置与理想零件的符合程度。

3.原始误差

工艺系统中的各种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4.定位基准

工件上,确定工件相对于夹具、刀具、机床的正确位置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四、(10分)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mm,若此工序尺寸按正态分布,均方根差σ=0.025mm,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其偏移量△=0.03mm(如图),试指出该批工件的常值系统性误差及随机误差,并计算合格品率和废品率?

注:

0.8

1.2

1.6

2.0

2.4

F

0.2881

0.3849

0.4452

0.4772

0.4918

解:

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的距离即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Δ常=0.03(mm)

正态分布范围即为随机误差,Δ随=6σ=0.15(mm)

分散范围的极限尺寸为:

xmin=20-0.05+0.03+3×0.025=20.055

xmax=20-0.05+0.03-3×0.025=19.905

而公差带范围为:

20~20.1,可见左侧无废品。

右侧:

合格率为0.2881,即28.81%,废品率为

0.5-0.2881=0.2119,即21.19%。

……………………………密…………………封…………………线……………………………

五、(10分)如图所示,A、B、C、D、E各面及设计尺寸20±0.1mm,工序尺寸L1、L2都在前工序加工出。

本工序中,以E面为测量基准加工D面,得尺寸10±0.1,并要求保证设计尺寸10±0.4、35±0.2,现在要求计算前工序加工所得到的两个工序尺寸L1、L2的尺寸及偏差,以满足两个设计尺寸的要求。

解:

L1的尺寸链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