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docx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
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
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教学时间:
五、教学准备
1、自制电脑课件;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第九课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一、从容说课
这一框设两目,即“走近共同理想”、“同绘小康蓝图”。
第一目“走近共同理想”。
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有对未来的憧憬。
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对未来的向往并不完全一样。
学生自己、家长、周围的人,他们对于未来有哪些想法?
这些想法反映了他们各自什么样的追求?
有哪些共同之处?
从这一角度出发,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以引起下文。
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是一个过程。
在不同时期,我们有为实现最高理想的具体理想。
如在中国*成立之初,当时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那么,在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或者说共同理想是什么呢?
教材指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
第二目“同绘小康蓝图”,是第一目内容的逻辑展开。
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现在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
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到底如何?
目前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这些就是第二目要具体解答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
教材从普通老百姓、国家建设所发生的变化等方面提供了一组真实的材料,设计了探究问题,以利于学生增强切身的感受,从而引出要讲的内容。
在探究的基础上,教材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历史性跨越”这个词是很有分量的,为着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教材进一步指出: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请教师结合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加深体会。
同时,请回应到引言中涉及的“小康”内容。
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这就是下文要讲的内容。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从“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部分质变的阶段。
在本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导入新课
小康——最早出自《诗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邓小平首先提出。
师:
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很多同学的父母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这次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
如何实现这一理想?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讲授新课
师:
在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曾经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甚至付诸于实践。
请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劳动成果。
学生1:
在中国古代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其核心是:
“天下为公”。
学生2: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把大同社会幻想成“无帮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
学生3:
我想给大家介绍十九世纪初三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他们是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思想家欧文。
圣西门设计的理想社会叫“实业制度”;傅立叶的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叫“法郎基”;英国的欧文创办的理想社会叫“新和谐公社”,他耗费了几乎全部财产建立的这个“天堂”只存在了四年就解体了,自己也为此一贫如洗。
师:
这些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为什么他们的设想都没有成功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1:
因为他们都把建立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所以不可能成功。
学生2:
因为他们的设想缺少支持,所以不能成功
……
师归纳:
同学们分析的有一定道理,在阶级社会,主要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的方式,和平地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所以只能是一种空想。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一)走进共同理想
【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
学生1:
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的。
学生2:
没有国界,没有贫富差距,人人平等,产品将非常丰富。
学生3:
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干,人们只需要操作机器人。
学生4:
医学更发达,人的寿命将会延长。
学生5:
没有犯罪,人人和睦相处。
学生6:
将有更多的同学能上北大、清华,而且是通过远程教育,不用到北京上。
……
师归纳:
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将是(课件展示)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经济上: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眉开眼笑,过上清闲殷实的日子;
﹡政治上:
民主制度极大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政通人和,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文化上:
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生活充实,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教育上:
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享有更加良好接受教育的机会
【活动】○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启示我们: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它始终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断奋斗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
——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③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和许多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
在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共同理想)是什么呢?
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关系怎样?
(二)同绘小康蓝图
【我眼中的小康生活——制作图片】
小康水平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师归纳: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图表和数据,或许你会对我国目前的小康水平有一个新的认识。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联系你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出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答:
A、民主法制还不尽如人意。
B、用电、饮水、看电视等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C、家庭开支过大,支付教育费用还很困难等等。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字、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
】
A、经济方面:
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
B、政治方面: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更加良好;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等等。
C、文化方面:
享有更加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体社会成员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等等。
D、环境方面:
生态环境会得到明显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资源将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等等。
美好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那些条件?
答:
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奋斗。
C、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D、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等等。
4、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四、小结新课
(播放歌曲《越来越好》,同时多媒体显示歌词,让同学跟着一起唱。
)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
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
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哎……越来越来……越来越好来……
活得有奔头人会步步高,想做到你要努力去做到
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
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
婆媳和了家庭暖了,生活越来越好
孩子高了懂事多了,学习越来越好
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来越好
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
哎……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
活的有精神人就不显老,该得到你就争取要得到
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
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
板书设计
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③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二、同绘小康蓝图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教案
一、从容说课
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名言、警句、典故等出发,设计了一个活动,意在引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主题内容。
但引出这一主题的落脚点在于激发学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因此,教材第一层意思开门见山地指出:
“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可以看出,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话。
接着,教材从第一个活动加以引申,得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这一结论。
这一内容与第五课中的民族精神等内容是相关联的,请教师在教学中把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得提示出来,以利于学生融会贯通,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同时,注意这里所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艰苦奋斗精神内在联系的一面。
几千年来,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正因为如此,教材指出:
“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时,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感悟。
第二目“艰苦奋斗与时俱进”,首先从两代铁人精神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角度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以引起下文。
教材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这一宏观的角度立意,指出: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历史。
”艰苦奋斗精神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又集中体现为艰苦创业的精神,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的结晶。
在活动探究的基础上,教材比较详细地说明了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二是艰苦创业精神既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也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三是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材关于开拓创新这一点没有展开,但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于中学生来说,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就是要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保持艰苦朴素的美德、展示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为了突出这些,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二、导入新课
播放自制课件,VCD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三、讲授新课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
师: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和名言警句数不胜数。
除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和名言警句?
学生1:
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故事
学生2:
孟子曰,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
学生3:
精卫填海的故事。
……
教师归纳: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奋勇敢、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
劳动人民也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才创造出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你能归纳上述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吗?
答:
艰苦奋斗或天才出勤奋】
你还能举出哪些反映这一主题的格言警句?
——艰苦奋斗
——天才出勤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故事,民间传说中铁杵磨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记载,都是这一主题的生动写照。
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这一主题?
】
——有巢氏折木筑巢;
——神农氏“制耜教民作农”
——后羿射日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
——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创业精神等等
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1、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充分体现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如何体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
井冈山精神: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
”这首红军歌谣,形象地描绘了井冈山时期红军的军民生活。
面对艰苦的生活和强大的敌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发展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创建根据地的军需工业,创办造币厂和公卖处,开展群众性的熬硝盐运动,组织全军将士挑粮上山,克服重重难关,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
江泽民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
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界罕见的。
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
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公里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民族精神。
3、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例:
驻港部队“大渡河连”】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如何看待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
】
答:
我不同意观点一。
因为: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发扬光大。
(2)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追求正常的物质生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我们讲艰苦奋斗,不是主张人们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生活追求和政党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勤劳节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4)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奋斗精神,不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无论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不会过时,也不能丢。
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我同意观点二。
因为从内容上看,艰苦奋斗包括两个方面:
在生活方面,艰苦奋斗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在工作方面,艰苦奋斗是指不畏艰难、坚韧不拨、奋发图强、拼搏创业。
所以,我们讲艰苦创业除了包含物质消费方面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①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②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二)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
——江泽民
1、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在人类社会上,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石器的制作、摩擦生火的发明、金字塔和万里长城的建造、人造卫星的发射、基因和纳米技术的发明;从仓颉造字,到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新航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条件好多了,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艰巨任务。
我们要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实践取得成功,就必须使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要把握时机,充分利用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争取更大的进步。
①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
②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
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艰巨。
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③艰苦创业精神是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A、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方面的条件都比战争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无数像孟泰、焦裕禄这样的共产党员自觉地从捡起每一颗螺丝钉、节约每一分钱做起,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B、评价:
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对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2、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①任何时代都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②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艰苦创业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