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5782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

《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

1采区地质说明书

六枝特区青菜塘煤矿

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

青菜塘煤矿技术部门

日期:

20年月日

编号:

10040201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采区概况:

1.采区位置及概况:

一采区位于矿井西部,是我矿新系统的首个生产采区,采区东到F4断层,西到矿区边界,南到井田中部,北至煤层露头线,属于进风大巷上部的开采范围。

开采标高为1340m至1470m,区内可采煤层有1#、2#、3#、7#、17#、18#、19#等7层煤,有工业储量1747万吨,可采储量1121.6万吨。

2.地形与地貌:

一采区地面地形属云贵高原中低山地形,北西低,南东高,地形陡,海拔一般在+1400~+1600m之间,最高标高+1665.2m位于工作区大地坡,最低标高+1425m位于工作区南部边界附近;区内相对高差230m,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

二、采区地质情况

1、地层:

本区及邻近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至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矿区地层简表

地层单位

厚度(米)

最小-最大

平均

第四系(Q)

3.0-15.0

5.0

三叠系(T)

下统(T1)

永宁镇组(T16)

20.0

夜郎组(T11-5)

405.66-621.10

510.46

二叠系(P)

上统(P3)

龙潭组(P3l)

428.09-592.32

507..93

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0-16.00

10.00

中统(P2)

茅口组(P2m)

不详

(一)二叠系(P)

(1)茅口组(P2m)

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岩性为灰岩,厚度不详。

(2)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

岩性为灰绿色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组成,致密坚硬,出露矿界以外。

厚度约10.00m。

(3)龙潭组(P3l)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灰岩组成。

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腕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动物化石,含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煤核等。

一般428.09-592.32m,平均厚度507.93m,组内连续沉积,含煤31层,可采煤层7层。

根据岩性及其组合、沉积特征及各部分含煤性的显著差别,可划分为五段:

第五段(P3l1):

由“标一”至“标二”顶。

平均厚约74.30米,主要由薄层灰岩、钙质泥岩及粉砂岩组成。

富含腕足类动物化石,通常不含煤层。

第四段:

由“标二”至“标四”。

本段平均厚约116.3米。

主要由粉砂岩及泥岩组成,中夹薄层灰岩及泥质灰岩。

含煤层6~9层。

可采煤层有4层。

自上而下依次为1号、2号、3号及7号。

为区内的主要煤层。

本段煤层的平均厚度约为9.65米。

本段所含的薄层灰岩及泥质灰岩具清晰的“海相生物碎屑结构”,是岩煤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

含腕足类动物化石为主,植物化石少见。

第三段:

由“标四”至“标六”顶,平均厚度约86.45米。

以细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

砂岩通常含钙质,厚度变化大。

“标四”位于本段的顶部,通常为含菱铁质及砂质的薄层灰岩,厚度及岩性均有较大变化。

本段中的“标五”为灰岩,颜色为深灰色,化石少见。

含煤层2~6层,均无工业价值。

第二段:

由“标六”至“标九”顶,平均厚度约157.88米。

岩性由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含煤5~10层,有价值的矿区内仅为18、19号煤层。

含腕足类动物化石为主,植物化石较为丰富。

第一段:

“标九”至煤系底界,厚度约73米。

以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及灰岩。

本段砂岩区别于上述各段砂岩的是结构稍粗并偶见成分不明的绿色矿物。

含煤2~3层,矿区内不可采。

(二)三叠系下统(T1)

夜郎组(T11-5)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紫灰色、灰紫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等,具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瓣鳃类及腕足类动物化石。

组内连续沉积。

厚度一般428.09-592.32m,平均厚度510.46m。

根据岩性分为五段:

第一段(T11):

主要为灰绿色及紫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泥岩,中夹薄层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下部夹中厚层状灰岩数层,底部常见1~3层灰白色厚约0.05~0.10m的粘土岩。

含瓣鳃类动物化石。

厚约170m。

出露矿区中南部。

第二段(T12):

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灰岩,鲕状结构。

中部常夹5~10m的灰绿色细砂岩及粉砂岩。

厚约54m。

出露矿区中南部。

第三段(T13):

岩性主要为灰色、紫灰色及灰绿色薄层状粉砂岩组成,中夹薄层状灰岩、泥质灰岩。

厚度约170m。

出露矿南部。

第四段(T14):

岩性主要为灰色中厚层及厚层状灰岩,中夹紫色、紫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数层。

厚度约66m。

出露矿区边界附近。

第五段(T15):

紫色、黄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中夹薄层及中厚层状泥质灰岩。

厚约93m。

出露矿区南部边界外。

(三)第四系(Q)

分布广泛,主要由松散的崩塌物、坡积物、沟谷冲积物、粘土等组成,厚度3-15米。

二、构造:

(1)区域构造

矿区属普朗煤田,普朗煤田是“黔西弧形构造带”的一部分。

“黔西弧”由一系列上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的褶皱和断裂组成。

其西翼主要构造线走向约NW45°左右,褶皱较紧密,断裂亦发育。

东翼走向约为40~45°,褶皱较宽缓,以短轴褶曲为主。

弧顶向南突出。

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位于弧顶偏西一带,NW60~65°走向的短轴褶曲及没有明显走向的似穹隆背斜构造是该地区的基本形态。

断裂体系的发育大体与区域应力相适应,主要的断裂大都呈北西走向,并以正断层居多,它们与NW走向的褶曲一起构成该区主要的亚性构造。

与这个方位直交或斜交的断裂主要是一些张性或扭性的构造形迹。

它的发育虽然数量颇多,分布较密,但一般延长不远,对含煤地层破坏较小。

穹隆构造的边缘形状对控制该区含煤地层的分布和走向亦有较大影响。

(2)、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茅口背斜北东翼郎岱向斜中段,呈一简单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西60°,倾向北东,倾角63°,矿区主要构造形态以断层为主,褶曲不发育。

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区内主要断层为F3、F4、F6(见断层统计表2-3),现分述如下:

F3断层;

位于挖煤田一线,断层走向北,倾向西,倾角82°,断层走向长约1400m以上,断距约33-42m,为横向断层缺失正断层,该断层对中下煤组影响较大;7号煤层以上仅影响浅部。

F4断层:

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80°,断层走向长约1400m以上,断距约22m,为斜交正断层,该断层对中下煤组影响较大;7号煤层以上仅影响浅部。

F6断层:

露于大坡地一带,断层走向北,倾向西,倾角83°,断层走向长约1400m以上,断距约25-40m,为横向正断层,该断层对中下煤组影响较大;7号煤层以上仅影响浅部。

断层统计表

编号

位置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断距

控制情况

F3

挖煤田

横向

断层

西

82

33-42

5、31号孔,地质点:

80、89、F3、1、2、3、4、5、25号

F4

斜交

正断层

北东

北西

80

22

13号孔

F6

大坡地

横向

正断层

北东

北西

83

25-40

地质点:

4、46、71、58号

三、煤质、煤层及顶底板岩性

1、煤层

据《六枝矿区郎岱井田勘探区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六枝矿区郎岱井田勘探区内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7层,编号为1、2、3、7、17、18、19号煤层。

因此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矿区主要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为1、2、3、7、17、18、19号煤层。

现就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m

采用厚度

夹石层数

可采程度

煤层倾角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与下层煤间距

最小-最大

平均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

平均

1

0.52-1.05

0.82

0.82

0-3

0-2

全区可采

60-65°

泥岩或

泥灰岩

泥岩或

粉砂岩

11.00

2

0.60-0.78

0.71

0.71

0-1

1

大部可采

60-65°

泥岩或

泥灰岩

泥岩或

粉砂岩

13.00

3

1.50-2.00

1.49

1.49

0-4

1-2

全区可采

60-65°

泥岩或

细砂岩

泥岩或

粉砂岩

8.00

3-2

0.40-1.60

0.75

不可采

0-2

0

不可采

60-65°

泥岩或

粉砂岩

泥岩或

细砂岩

36.00

7

3.00-5.00

4.52

4.52

0-15

3-5

全区可采

60-65°

泥岩或

细砂岩

泥岩或

细砂岩

133.00

17

0.50-1.40

0.71

0.71

0-4

2

全区可采

60-65°

泥岩或

细砂岩

泥岩或

细砂岩

11.00

18

1.50-2.50

2.21

2.21

0-6

0-1

全区可采

60-65°

泥岩或

细砂岩

泥岩或

粉砂岩

14.00

19

0.70-2.00

1.18

1.18

0-9

0-1

全区可采

60-65°

泥岩或

细砂岩

泥岩或

粉砂岩

1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两极值0.52-1.05m,平均厚0.82m,夹矸0-2层,顶板岩性泥岩或泥质灰岩,富含动物化石。

强度低。

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煤层。

细砂岩为钙质胶结,坚硬,局部裂隙较发育;板为含根部植物化石泥岩。

矿区内全区可采。

2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两极值0.60-0.78m,平均厚0.71m,夹矸0-1层,顶板:

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砂岩,深灰色,结果细腻,常含黑色炭质粉屑,底板:

底板为粉砂岩。

矿区内大部可采。

3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两极值1.50-2.00m,平均厚1.49m,,夹矸1-2层,顶板:

顶板以砂岩为主,偶见腕足类化石。

底板:

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及泥岩此之。

全区可采煤层

7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两极值3.00-5.00m,平均厚4.52m,夹矸3-5层,属较稳定煤层。

顶板为泥质灰岩,局部为泥岩,以腕足类为主的海相动物化石丰富。

底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岩。

全区可采煤层。

17号煤层:

于龙潭组(P3l)下部,两极值0.50-1.40m,平均厚0.71m,夹矸2层,顶板为泥质灰岩,局部为泥岩,以腕足类为主的海相动物化石丰富。

底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岩。

矿区内全区可采。

18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两极值1.50-2.50m,平均厚2.21m,为全区可采煤层,夹矸0-2层,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底板以泥岩为主。

矿区内全部可采。

19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两极值0.70-2.00m,平均厚1.18m,为全区可采煤层,夹矸0-2层,矿区内全区可采。

2、煤质

一)、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一)宏观煤岩特征

本矿各主要煤层肉眼观察煤岩类型以半暗型为主,半亮型次之,部分为暗淡型。

主要由暗煤与镜煤条带组成,夹丝炭透镜体。

结构以宽、中条带状为主,细条带及线理状次之,有少量煤分层是鳞片状,片状或均一状。

裂隙中可见方解石薄膜、粘土矿物及黄铁矿等充填物,高硫分煤层中多含透镜状、瘤状、浸染状黄铁矿,低硫分煤层中多含散晶状黄铁矿。

各煤层的视密度见表。

各煤层视密度实测值单位t/m3

煤层编号

1

2

3

7

17

18

19

视密度

1.50

1.50

1.35

1.45

1.40

1.30

1.40

(二)微观煤岩特征

有机组分:

以凝胶化基质为主体,丝炭组次之。

除1、3号煤层丝炭组含量偏高外,其余各煤层有机组分均以镜质组为主。

无机组分中以粘土岩类为主,硫化铁、碳酸盐及氧化硅类次之。

黄铁矿、细粒石英多呈散状充填在煤的裂隙中,碳酸盐内方解石以宽窄不等的条带状分布在煤层中。

二)、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

煤质分析成果采用《普郎煤田六枝矿区郎岱井田勘探区煤矿地质勘探报告》的煤质资料,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见表2-8

(一)灰分(Ad)

依据《煤炭质量分级·第一由部分:

灰分》GB/T15224-2004的规定,由煤质特征表可看出区内1、2、3、7、17、18、19煤层均属中灰煤(MA)。

原煤一般13.2-34.6%,各煤层平均13.80-27.88%,以18号煤层最低,其次7号煤层;以17号煤层最高;其次1、19号煤层。

精煤各煤层5.23-9.89%,3、7、18号煤层较低,1、2号煤层相对较高。

(二)挥发分(Vdaf)

根据MT/T849-2000《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行业标准进行分级,由煤质特征表可看出,区内1、2、3、7、17、18、19煤层原煤平均19.00-24.02%,精煤平均18.03-21.97%。

属中高挥发份煤。

主要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样

类别

水份

Mad(%)

灰份

Ad(%)

挥发份

Vdaf(%)

全硫

Std(%)

发热量

Qgr,d

(MJ/kg)

发热量

Qnet,d

(MJ/kg)

胶质层

煤类

x

y

1

原煤

0.97-1.78

1.43

14.97-39.28

26.77

18.15-28.12

23.97

2.80-6.30

4.65

25.51

6.00-31.00

21.04

11.00-21.00

15.82

JM

浮煤

0.87-2.32

1.23

6.41-18.71

9.09

17.20-24.91

21.97

1.28-1.92

1.66

32.81

2

原煤

1.02-2.15

1.46

16.12-35.32

23.93

20.41-26.89

24.02

1.70-3.30

2.74

26.73

25.70

17.00-29.00

21.81

13.50-32.00

21.13

JM

浮煤

0.93-1.63

1.21

6.02-11.43

9.13

16.86-25.86

21.03

0.90-1.64

1.30

30.10

3

原煤

0.60-2.82

1.41

13.05-31.60

20.13

18.65-24.18

21.71

2.00-4.30

3.38

28.25

27.22

12.81-31.00

21.97

11.50-22.00

15.49

JM

浮煤

0.85-2.42

1.15

4.94-11.30

7.04

18.42-24.61

20.51

0.90-1.86

1.31

15.49

7

原煤

0.74-2.85

1.63

11.60-32.37

17.67

17.24-25.72

20.05

2.00-4.50

3.66

28.90

27.87

13.00-38.00

29.70

7.22-21.00

13.10

JM

浮煤

0.60-2.05

1.16

4.60-8.87

6.68

14.61-22.22

19.96

1.16-1.83

1.58

33.90

13.10

17

原煤

1.32-2.43

1.87

15.74-47.81

27.88

13.68-21.69

19.07

3.40-7.00

5.61

25.10

24.07

17.00-37.50

24.20

10.50-12.74

11.41

SM

浮煤

0.76-2.35

1.34

4.98-21.07

9.89

18.56-20.83

19.99

1.60-2.02

1.81

32.69

24.20

18

原煤

0.92-2.07

1.34

8.21-19.40

13.80

16.35-20.28

19.00

2.40-4.80

3.47

30.59

29.56

8.00-31.21

23.08

8.00-15.00

10.80

SM

浮煤

0.64-2.30

1.23

3.99-6.66

5.23

15.27-20.00

23.97

1.25-2.41

1.83

34.44

19

原煤

0.76-3.31

1.56

14.18-32.46

21.31

18.69-22.84

20.07

2.50-5.90

4.53

27.59

26.56

5.00-22.50

12.90

6.00-18.18

12.10

SM

浮煤

0.82-1.70

1.19

5.39-17.67

9.38

16.68-21.30

18.97

1.40-2.42

1.98

32.67

(三)全硫(St,d):

(1)勘探报告试验数据得知:

矿区内1、2、3、7、17、18、19、等7层煤原煤一般1.7-7.0%,平均2.74-5.61,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第二部分:

硫分》GB/T15224-2004的规定,矿区内主要煤层均属中高-高硫煤。

以2号煤层最低,17号煤层最高。

精煤一般0.90-2.50%,平均1.31-1.98%,2、3号煤最低,19号煤最大。

煤中硫主要以黄铁矿为主,有机硫一般较低。

属于易洗选脱除,煤层经过洗选或动力配煤可使煤中硫分下降,使煤中含硫量达到相关工业用煤要求。

(2)原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地质检测报告中的化验结果

2003年12月原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小对其矿区内4层煤(1、3、7、18号煤层)进行取样化验,六枝工矿(集团)中心化验室煤炭化验报告见下表:

六枝工矿(集团)中心化验室煤炭化验报告

煤层

全水分

Mt(%)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焦渣特征

CRC

干燥基固定碳

FCad(%)

干燥基全硫

发热量Qgr.d

(MJ/kg)

发热量Qnet,d

(MJ/kg)

1号煤

5.2

1.50

11.59

25.79

7

64.62

2.26

30.62

28.30

3号煤

4.5

1.80

9.71

29.32

7

63.30

2.34

33.53

31.30

7号煤

5.0

1.63

12.36

26.11

7

63.70

2.65

32.39

30.04

18号煤

4.8

1.34

12.95

29.60

7

60.46

2.45

32.12

30.00

从上表可知:

4层煤原煤硫St,d(%)含量为2.26-2.65,为中硫煤;

(四)发热量

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第三部分:

发热量》GB/T15224-2004的规定,对矿区内的主要煤层的发热量分级,由煤层煤质特征表得知煤类:

区内以焦煤为主,次为瘦煤。

1、3、7、18号煤层全为主焦煤;区内煤层发热量Qgr.d(MJ/kg)为25.10-34.44(MJ/kg),发热量Qnet,d(MJ/kg)为24.07-29.56(MJ/kg),均属于高热值煤。

(五)固定碳(Fcd)

根据MT/T561-1996《固定碳分级》标准可确定:

煤层干燥无灰基固定碳(FCd)为60.46-64.62%,属于特低固定碳煤;

(六)胶质层

区内煤的胶质层厚度:

X值一般在5.00~38.00左右,y值一般在6.00~32.00左右,粘结性一般较好,多为膨胀熔融粘结和强膨胀熔融粘结。

(七)煤的灰成分和灰熔点

煤的灰成分以SiO2、Al2O3、Fe2O3等为主,CaO、MgO、SO3次之,各煤层硅铝比例皆小于1,在工业上无利用价值,仅供作民用砖等建筑材料。

经实测矿区内各煤层的灰熔点(ST。

c)属于中等~较高软化温度灰。

主要煤层灰熔点一览表(平均值)

煤层

灰熔点(ST。

c)

分级级别

1

1335

中等软化温度灰

2

1270

中等软化温度灰

3

1380

较高软化温度灰

17

1345

中等软化温度灰

18

1395

较高软化温度灰

19

1350

中等软化温度灰

(八)煤中稀散元素

勘探区内稀散元素仅测定了锗、镓,以镓含量较高,主要富集在煤层的顶板、底板及夹矸中。

煤层底板含镓平均值进30×10-6,但是煤中含量较低,各煤层锗含量较低,一般含量1~4×10-6。

区内煤中锗、镓未达到工业品位,无工业利用价值,建议今后煤矿开采过程中注意煤层顶、底板中稀散元素的资料收集。

(九)可选性评价

筛分、浮沉试验结果:

7、18号煤层为可选性最好的煤层,其它煤层属难选。

粉煤浮选性为中等到难选,3、17煤最差,其次是1煤层;7、18煤最好,其次是19煤层。

各种试样可选性对照表

煤层

筛浮大样

简易可选性样

粉煤样

煤岩样

备注

可选性

回收率

可选性

回收率

可选性

回收率

1

很难选

中等

很难选

中等

难选

难选

回收率系指精煤回率

2

中等

难选

难选

3

难选

7

易选

优等

优等

中等可选

中等可选

18

易选

优等

易选

易选

19

中等可选

低等

难选

三)、煤类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对本区煤层进行分类,新核定牌号确定为:

1、2、3、7号煤层为焦煤(JM),17、18、19煤层为瘦煤(SM)。

煤的变质程度属于焦煤~瘦煤变质阶段。

各煤层的变质程度不尽相同,一般规律是上煤组各煤层的变质程度较低,中、下煤组煤的变质程度较高。

四、开采技术条件:

1、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郎岱向斜中段,最高点位于矿区东部,标高1756.9m,最低点位于西部矿界附近,标高1391.8m,相对高差364.0m,一般高差约300m。

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仅发育小溪沟,溪沟水流向南东至北西,流经矿区中部。

矿区内以裂隙水为主,地下水水位、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

含煤地层与上覆及下覆含水层间均有较厚的隔水层,区内构造较复杂,矿区北、北西断层发育。

地层含水性见表

 

地层含水性统计表

地层

代号

一般厚度

主要岩性

含水性

笫四系

(Q)

5.00

坡积、残积、洪积物等。

含孔隙水,含水性中等

永宁镇组

(T1yn)

20.00

厚层至块状灰岩,

岩溶水、溶隙水,富水性好。

夜郎组

(T1y)

510.46

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细砂岩。

弱裂隙含水层,局部含岩溶水。

龙潭组

(P3l)

507.93

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组成。

弱裂隙含水层,局部含岩溶水。

峨嵋山玄武岩组

(P3β)

10.00

为玄武岩,致密质纯,块状。

相对的隔水层含,水性弱

茅口组

(P2m)

岩性为灰岩,致密质纯,顶部含燧石结核。

为岩溶水、溶隙水,富水性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