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反腐的曙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5608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反腐的曙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7反腐的曙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7反腐的曙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7反腐的曙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7反腐的曙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反腐的曙光.docx

《17反腐的曙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反腐的曙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反腐的曙光.docx

17反腐的曙光

17《反腐的曙光》

维,前一阵子有一条新闻说,国务院公布了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啊~!

你看这新闻多没劲哪~!

一般只有处级以上干部才会读的红头文件,但是媒体朋友还是从中发现了一点料啊!

  有的人说,哎~!

你看里面有不动产登记制度,这对房价是涨是跌呢?

有的人发现,哎!

你看马上要实名上网了,这对网民自由是好是坏呢?

他们看的都是这个,但是恕我直言,我看到这份文件的时候,我真的是心里咯登了一下。

  这个咯噔就有点儿像一个偷保险柜的贼啊,一直在等待那个锁和扣咔嚓一下合上,我心里就那个感觉,我突然在这份文件当中,看到中华民族整个这个国家,踏上现在化征程的那道门打开了。

  可能你会说罗胖,你过甚其辞了吧?

我跟说一下这个文件当中的内容,很多了,文件很长,其中2014年就28项任务,其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任务是什么?

是以公民身份证为锁扣的集成一切公共信息平台的,一个统一的全社会信用框架。

  换句话讲,几年之后,本届政府任期结束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一个身份证号,就可以追溯到你几乎一切的社会信用行为,纳税啊,交通违章啊,有几处房产啊,多少存款啊,股票帐户啊,不动产信息啊,全部一目了然。

  大家说这叫好事啊?

这不就意味着我想炒房也不能炒了,对吧?

上网说点什么也被政府知道了,这能叫好事啊?

对,这是好事,为什么?

听我慢慢道来。

  中国现在有很多问题,比如贪污腐败,地沟油,假冒伪劣,所有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是转型社会问题。

  过去我们都是希望,一个是严刑峻法,然后各种各样的制度建设能够把这个东西管好,但是在社会学家看来,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你看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他就讲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邪乎,叫中国的腐败已进入了不可治理的状态。

  当是他说的这个不可治理,不是从那种悲观绝望而却的角度,学术用语,他的意思是要先解决不可治理的问题,再来解决治理的问题。

  在孙先生看来,整个社会的制度是分成两层的,一层是基础制度,一层是应用型的制度,就像我们玩电脑的时候,应用的呢有QQ有IE,有迅雷对吧?

但是你别忘了,支持这些程序运行的还有一个底层,它叫windows,没有这个玩意儿,你上面那一套根本玩不成。

  我们现在的制度建设,往往就天天在建设上面那些高度,而忘了底层制度的建设,而底层制度是什么呢?

  它其实说起来非常的简单,比如说现金管理,中国人行贿,提拉一皮箱钱到领导家,哎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什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也不知,地也不知,只有你知我知,怎么办?

现在的腐败大案曝光,你不感觉它有一个特征吗?

  就是只有非常戏剧性的偶然事件,才能让腐败大案曝光啊,一个叫杨达才的人,在处理事故的现场表带错了~呀,结果扯出来了。

一个人写日记,叫韩寒峰,他把不敢说的事情说出来了,有的人抽烟抽得不对,结果坐牢了等等,都是偶然事件才爆发。

  什么小偷入室抢窃。

发现床底下全是现金情妇反目等等,这种腐败怎么治理?

天不知地不知只有当事人双方你知我知,而西方社会。

他之所以腐败比较好治理。

是在于它有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

  你比如说在美国,虽然他这么多年来现金的使用量也在飙涨,但是要知道,美元一大半的现金,可是在海外流通的,他本土流通的现金其实并不多,可以到美国街上去提臀裤看看,都理想中国人似的动不动,到银行存个几万美金,这种事儿,很少见,美国人身上就一点零钱,剩下所有的都是信用卡,各种各样的电子支付手段。

  所以美国就推出一项制度。

只要你在社会上使用现金。

比如说一个交易,你要使用使用金超过一万美金,对不起,到金融犯罪网络去登记,二话不说,要确保这种大额的现金交易可以追溯,可是中国就没有这个条件呀!

  我们看到有的山西人去买房,比较相信现金,然后动不动就是一车的现金开到售楼处去买房,这样的事情我们都经常听说,对,这么大规模的现金运作,就会导致社会缺乏,遏制腐败的基础条件。

  再比如说。

大吃大喝这件事情,我们中国是,1998年公款吃喝突破一千亿,但是2002年就突破了两千个亿,2005年就突破六千亿,后面的数字我就查不到了,那个数字你自己去想,05年六千个亿哦!

  那西方人怎么,制止大吃大喝呢?

比如说前几年,美国参议院就通过一项口头决议,说从此我们得,整顿参议员和说客的院外游说集团的吃饭问题,吃饭得自己掏钱啊!

不管谁只要你跟游说公司吃的饭15天之内你得把跟谁吃的吃的什么价格是什么点?

什么菜?

自己到网上登记说明公开。

  中国人会想着管用吗?

我们党中央可是三令五申,不准大吃大喝都不管用,美国人参议院通过一个口头协议就管用?

你放心真的就管用。

  因为只要这些信息是,第一公开联网,第二落实在每一个人的人头下,可追溯这件事情就管用。

  因为这些参议员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一次因为一顿饭这种小破事儿,撒了一个小谎,比如我明明写着跟这个人在一起吃饭,过几天老百姓发现,那天我在另外一个州看到这个人了,你撒谎这一追溯马上就不掉,这就叫基础制度。

  他是一个其他的制度在上面运行的一个一本操作系统,如果没有这样的操作系统,所谓的反腐,所为的制止大吃大喝,所谓的查抄地沟油,所有这些东西无论你用多么强大的严刑峻法!

都不能解决问题。

  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要知道反腐这件事情是在跟人性做斗争,而人性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的就是信息清楚,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当建立这样一个系统,他就是在解决我们社会的基本信用制度。

  当然你可能也会说,哎呀,这个东西治当官儿的是一方面。

我们老百姓是不是也被制住了,我们要干点什么坏事?

是不是政府也都知道了,这对我们的隐私好像也不保准啊?

  我们来回到一本小说吧!

这本小说发表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叫《1984》,很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他就构想了未来,因为五十年代吗,他说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叫老大哥的组织,天天盯着我们,通过什么呢?

通过一个叫电幕的东西,要知道他写这本小说的时候电视还没发明,就说一个电幕,那个东西天天在我身边,这个一个房间里都有那个东西,然后那个老大哥就天天通过电子眼看着我们,然后每一个人都失去了自由。

  你看时光荏苒六十多年过去了。

现在情况怎么样?

她幻想的那个电幕那个电子,确实到处都是。

  这本小说六十周年的时候,英国的好事者还去查了一下,乔治奥威尔这个作者,到他的故居周围看,发现就在她故居周围五百码的地方,好几十个摄像头。

当年他想象的这个电幕全实现了。

  我们来想象这个社会是变得更自由了呢!

还是?

更专制了呢?

  等拥有了电幕之后,等拥有了电子眼之后,当所有人的信息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并被集纳,然后曝光之后。

到底是老大哥们更难受一点,还是我们老百姓更难受一点呢?

  刚才我们提到的孙立平老师,年轻的是时候读书看到这么个段子,说这个晋商啊,真是仁义啊!

  说有一个财东,生意做赔了,欠的人另外一个财东6万两白银。

实在还不上怎么办?

跑的人家门口,咣,一个头磕地上说明了情况,对方是哈哈一笑,6万白两银说不要就不要了。

  说还有一个人也是欠了别人的钱,最后还不上怎么办?

送一个箩筐里面搁一把斧头,这是当地的一个仪式,然后到人家那里。

人家也是哈哈一乐。

不就1千两银子吗?

不要了!

  哎呀,当时读书的时候,真是民风淳朴啊!

你看我们组上的这些儒商,多有派头,多大的银两,说不要就不要了。

  可是后来孙老师到山西实地去考察,听当地的人再把这些故事在说出来之后,就完全不是一个味道。

  当地人告诉他,事儿,是这么个事儿?

但是你要想在同一个村子或者说同一个镇上,大家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住在一起,说你家老祖宗给那家老祖宗趴在地上磕过一个头,就算是永远抬不起头了。

  你看这就是熟人社会他的信用关系,靠多次博弈,靠相互之间的知根知底形成一种信用,所以你一旦不守信用,那种惩罚可不是当时的这一个丢脸哦?

是千秋万代子孙后世永远的丢脸哦!

这种惩罚机制就可以建立得起来。

  可是我们这一代人面对的是一种城市生活,而城市生活按照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说法那叫什么?

叫做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一种隐名匿姓的生活。

  说白了,陌生人社会,对门住几十年,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一个办公室同事几年你不知道对方住哪,这在前现代的生活的村落里是不可想的,但现在的城市生活就是这样,所有人面对打交道的都是陌生人,陌生人就没有多次博弈的机会,那怎么建立信任呢?

而没有信任,我的人又是没有办法生存的。

  而中国社会,它恰恰是一个转型社会,介于原来的熟人社会,和现在的生人社会之间的一个状态,所以很多社会矛盾就这样发生了。

而关键点就在于所谓的制度成本。

  我们罗辑思维此前有一期节目,专门讲过制度成本,举个小例子吧!

  几年前我当记者的时候,当时正好中国放开民间的叫小额借贷,我到温州采访,有一个当地的老板刚刚做了一个小额借贷的公司,我就问他我说这个大银行都不敢做这种小额借贷,因为信用成本太高,我说你怎么就敢呢?

哈哈一笑,说我们温州人哪家要借钱,他的他信用状况怎么样?

生意做得好不好,打这个电话就知道了。

  这些东西银行没法搞清楚的。

你看这就是制度成本,不是说制度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关键是有多少天能够建立这样的制度成本。

  我们刚才第一段讲的,为什么现在社会一定需要以公民的单一身份为关键点,然后就能够连通这个人所有的信用信息,这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社会的关键一步,就在于这里。

  举一个例子讲,中国前几年我们解决贫困大学生的上学的学费问题,很多学校银行都推出了大学生的贷款,可是后来怎样呢?

  很多地方后来发现,还款率不足80%,有百分之二十几的人都赖掉了,银行唯一的办法就是扣住他们的毕业证啊!

说你不把钱给我毕业证不发你,有人说,不发就不发呗,就不要,反正满大街都是办证的。

  要知道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十几年前,第五次人口普查查出来的数,填写自己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和教育部的那个库里,认可的中国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差多少?

差60万,那个时候是2000年啊!

还没有现在满地都是办证的小广告啊!

你想想看现在有多少?

  所以一个学生证对别人有多大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跟人一辈子这样的一个社会信用体系的话,你怎么样能在陌生人之间能够建立这样的信用呢?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都说中产阶级税负高啊!

我们交那么多所得税啊!

所得税不合理啊,是所得税不合理,还是我们的基础制度没有建起来?

  因为现在中央征税。

他只能说谁收入高咱们征收的税,可是真正收入高的哪些人,谁都不知道他有多少钱,我们现在能看到收入高的人是什么?

都是填工资单的,白领嘛,坐办公室的嘛,是hr部门给你发工资的嘛,然后单位代缴代扣嘛,自然就知道你挣了多少钱。

  所以所有的这些税赋,都堆在白领身上,国家并不是不想收那些富人的税,你怎么知道他有多少钱呢?

连他老婆都不知道!

老婆打离婚的时候还得找私人侦探,去查她老公到底多少钱,你让一个税务部门怎么知道呢?

  这就是社会基础制度缺乏的时候,我们来构建一个生人社会的时候,一些基本的制度缺憾,当然我们说的基本制度还不仅包括,还有比如说现金管理,比如说统一的信息平台啊,其实也有道德问题,只不过这种道德,也必须建立在这些基本制度之上。

  你比如说,有一个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回来,让他朋友给他寄一个手机,发现回去一打开这个盒,说,丢了,里面没有,然后直接找英国的邮政局投诉,英国邮政局二话没说,把手机钱给赔了。

  作为中国人说,这英国邮政局胆儿可够大的呀,怎么就敢直接赔这个钱?

这要得中国的商家还不得反复核查,到底有没有啊,是不是你自己昧了呀,等等,没有!

  确实,你发现在西试试看很多社会制度,它恰恰不是说按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制度很严密,错,制度很粗梳,在欧洲很多地方买完火车票,没有什么检票,直接上月台,你走就是了。

  有的电话公司推出来,领一个手机,然后你以后用这个手机交话费就可以了,签一个字,你就可以领走。

  哎呀,据说有很多中国的留学生就去领啊,领完一个红的再领个绿的,在后回家看,你看,你喜欢红的还是喜欢绿的,家里人还挑的不亦乐呼。

你可以想像一下,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个西方社会的典型家庭,一个父亲好意思把那种白领来的多领的手机让家里人挑吗?

他家人会看不起他的呀。

  而这种看不起建立起来的这种道德基础,也是在每一个人一旦他不讲信用,就会被惩罚,这样长期的生人社会的基础制度建设下,才能够拥有的一种道德水准。

而我们现在的建设,才刚刚开始了第一步。

  建立任何一项基础的社会制度,都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就拿我们今天所说的,建立一个基于个人身份证背后的,统一的个人信息的集成平台。

  其实这件事情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叱,就是把个人的信息集成在一起,这叫信息关联,另外一部份呢,是把这些东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一个公民都可以去查询,这叫信息公开。

  这两件事情难度是不一样的,因为反对的人不一样,第一件事情呢,老百姓反对,因为暴露隐私啊。

第二件事情,政府反对,因为太麻烦嘛,如果任何一个老百姓都要去查这个查那个,然后对政府进行问责,让他解释这个解释那个,多麻烦啊。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年份1965年,1965年在历史上没什么大事,但是在美国发生了两件很有趣的同时对撞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信息的关联,1965年的时候,当时的计算机科学家就提出一个设想,说能不能把一个人背后所有的信息,我们都集纳在一起?

建立一个叫中央数据银行,这样就可以诞生很多很方便的用法啊!

然后对社会的繁荣和效率的促进非常有用啊。

  没错,可是这个法案一旦提出来之后,反复在众议院,参议院去冲击都通不过,最高的一次民调反对,65%的人都反对,说好担心啊,隐私要暴露了,对啊,你想想看?

当一个个人的所有信息都集中在一个平吧上之后,它会产生的效应是1+1>2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啊,说如果你们家小区只有一个摄像头,他看见你进去了,那它只能扫描到你进去的那个刹那,可是如果这个摄像头一直在,他覆盖掉所有的时间节点之后,那产生的是什么效应呢?

就是你的轨迹就被监控了。

  前几年台湾陈水扁的儿子叫陈致中,有人爆料说他嫖娼,他说没有没有,我那天在家呢,反对党的那个领袖说,好啊,你不说你在家嘛!

这样吧,把你们家小区的录像调出来看,看你几点几分回的家,然后我们一直看这个录像,一直看到你出来时候为止,如果证明这一段时间你没有出来,那就证明你在家。

  陈致中傻了啊,到了也提供不出这样的录像,所以你说他到底是在撒谎呢还是在说实话呢?

这就是信息非常要命的1+1>2的效应。

  所以如果把一个人所有的信息,你的银行帐单,你的通话记录,你的房地产登记,你的旅行轨迹,所有这些集成在一起,实际上你个人已经基本上没有秘密可言了,这就是老百姓反对的理由。

  但是从1965年开始,一至到现在其实虽然没有一个名义上的中央数据银行,但是通过方方面面的商业的,互联网界各种各样的努力,其实变相的这种中央数据银行早就已经成立了,只不过人民还在反抗,这是1965年发生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呢,就是一个叫约翰.摩斯的人,这个人他当了一辈子的议员,也因为得罪了所有的人,也不能获得提拔,就当议员,但他一生干了一件事,就是推动《信息自由法》在美国的通过。

  他是一个民主党议员,刚开始他推动这件事的时候,是艾林豪威尔,共和总统当政,那当然这事儿肯定通不过,政府最烦的就是这件事,什么信息自由,才能百姓都来查档案,我还过不过日子了?

  但是后来换了肯尼迪,肯尼迪民主党总统啊,咱自个人啊对吧,然后肯尼迪的形象又那么好,以开明天梭著称,可肯尼迪说,你别添乱了,还干这事,民主党再开明,唯大局为重嘛,那么多国家秘密,都开放了怎么行呢?

  哎,民主党政府也反对,不仅共和党反对他这个事儿,所以他这份法案一下就没能通过,但是这个家伙非常有这种钻的精神,所以一直就拱啊拱啊拱...一直拱到肯尼迪都遇剌了,然后约翰逊总统,当时的副总统已经当上总统了,他终于把这件事情拱过了。

  1965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信息自由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自己的信息,哎呀,这个约翰逊总统啊,本来就特别烦这件事情,曾经暴怒的问他,说你是要把我这届政府搞黄吗?

  约翰逊是个老政客了,这个人有一个习惯,大事儿小事儿每天记日记,什么破事都写,然后但凡总统签署法案,一定是把记者请来,镁光灯一大堆,然后要做个小仪式,你看我又历史性的立下了这座里程碑,我又签署了一个什么什么法案。

  但唯独这个《信息自由法》约翰逊总统死活就拖,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啊,参众两院都通过,总统必须要在十个工作日这内你就签署,如果不签署就等同于与你否决,那就要进入一个更可怕的流程了,就是如果参议院再用2/3通过你总统否决也没有用,那就是总统就很丢面子。

  所以约翰逊一直在家里憋着憋着,一直到第十天的夜里,没办法,把这份文件带回家,黯然的找了一个角落把它给签了。

面且这件事在他的日记里,一个那么喜欢写日记的人,一个字都没有提,所以你可见,美国的当政这一方,对这件事情有多反感。

  当然你说这个法案通过了有什么用啊,当时的美国的行政部门一共27个部门,27个部门无一例外都反过这件事情,说不管一个神经病疯子,跑到我这来,要求信息开放,要求查询信息,我都要接待他?

那我还不得烦死啊?

所以27个部门各各都不通过。

  等这法案通过之后,那就有的是招儿啊,各村都有各村的地道嘛,比如说拖,这是第一招儿,第二招儿贵,当时真的啊,复印一面政府的信息一个美金,一页一个美金,查询记录一个小时7个美金,贵死你,让你搞不起;第三呢,就是用各种样的,什么这个保密啊,这个涉及国家安全等等用这种方法来推挡。

  所以这个摩斯就继续推动,然后搞了一个《信息安全法》的修正案,这时候又是一下任总统福特总统,福特总统就更过分了,直接否决,什么十个工作日,然后委委屈屈的签署,直接否决!

当然最后参议院也没饶过他,终于用2/3多数票通过,强行通过信息自由法的修改的一个法案。

  哎呀,这件事情里面更有趣的人是另外一个人,叫拉姆斯菲尔德,这个人呢原来是一个共和党的一个非常少壮派的议员,当时他是共和党里面第一个蹦出来支持摩斯这个法案的,说这个就是大势所趋啊,历史潮流啊,共和党不应该阴挡。

  所以他当时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1965年是帮助摩斯通过了这个法案,可是后来这个家伙飞黄腾达了,在福特总统期间他当了国防部部长,后来我们知道,小布什当总统的时候,01年,他又当国防部部长。

什么阿富汗啊,什么炸我们南期拉夫大使馆这个人都有份儿,这个叫屁股一变马上心肠就变,他一旦当了国防部部长之后,反击《信息自由法》最有力的就是他,拼命姐当各种各样的信息公开,总是以什么保密为名来抵挡这种民众对信息的查询。

  可是后来他也有退休的时候啊,你看前两看,2010年他已经80多了,有一次还发微博,在推特上,添着脸说,几乎是喃喃细语啊,说相当年《信息自由法》我也贡献过力量,就说过这么一句话。

  所以你看这个人,在野的时候,在朝的时候,远在江湖的时候,身在庙堂的时候,这个人他对信息自由法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美国1965年这两个法案之间的这样的一个博弈,你可以清晰的看出一个历史的规律,就是在信息关联这件事上,老百姓是不感举的,而在信息公开这件事情上,政府是有阻力的,但是又如何呢?

  时代大势就这样奔涌向前,不管你哪方不愿意,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满意不不满意,事情就会向它应该去的那个方向去发生。

  很多人会说,会剥夺我们的自由,剥夺我们的隐私,可是要知道,当人在城市以陌生人在一起生活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有时候隐私往往就变成了一种梦想,我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你买了一辆车搁在自己家地库,买的什么车,花多少钱这叫隐私,可是你一旦把这个车开上了路,对不起,你不可以遮挡号牌,这是规矩,为什么?

因为你的这部车上路,这一刻就连入了网络,你和其它节点之间就互相有影响,你万一撞了人呢?

你万一被人撞了呢?

我怎么样通过号牌的暴露来追溯你这辆车的信息啊?

  所以你遮挡号牌就不是你的隐私的问题了,而是你在侵犯别人的权利,所以网络时代你享受多少便利,对不起,你就必须让出多少隐私。

  所以隐私问题不像有些人说的,是因为方便而让渡出一些隐私,不是,是因为你在一个网络社会生活,隐私必将从你的生活中消融。

所以这个社会,对待互网,对待隐私的态度,就是应该以没有隐私的方式来生存,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你才会活的安全。

  那么留下一个悬念,我们这一期是从国务院推出所谓国务院机构改革和功能转化的这样的方案开始。

这里面只提了信息关联的问题,那么信息自由,信息公开,信息透明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在中国能解决吗?

政府会不会像美国政府那样?

一路抵抗下去,不透明呢?

今天留个尾巴,我们下期来讲这个故事。

窗体底端

多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