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4224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docx

小学文言文大集合

一、《论语》十一则

1、【原文】子曰

(1):

“学

(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

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

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

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

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

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

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

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

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

《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

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

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2、【原文】曾子

(1)曰:

“吾日三省

(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

传不习乎?

【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

旧注曰:

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

旧注曰:

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

传,旧注曰:

“受之

【注释】

(1)曾子:

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

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

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3、【原文】子曰:

“温故而知新

(1),可以为师矣。

【注释】

(1)温故而知新:

故,已经过去的。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原文】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1),思而不学则殆

(2)。

【注释】

(1)罔:

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译文】孔子说: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

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5、【原文】子曰:

“由

(1),诲女

(2),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

姓仲名由,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

同汝,你。

【译文】孔子说:

“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6、【原文】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评析】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

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7、【原文】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评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8、【原文】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1),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1)弘毅:

弘,广大。

毅,强毅。

【译文】曾子说:

“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9、【原文】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10、【原文】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译文】孔子说: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

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1、【原文】、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

“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

“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一【评析】“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

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

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二、学弈《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

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注释】   学弈(下棋)

  弈秋(人名,原名秋,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弈者(擅长下棋的人)也。

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听)弈秋之(的)为听(教导);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即将)至(来到),思(想)援(拉,引)弓缴(箭)而射之(指天鹅)。

虽与之(前者)俱(一起)学,弗(不)若(比)之(指前者)矣(好)。

为(因为)是其(后者)智(智力)弗若(不一样)与(吗)?

曰(答):

非(不是)然(这样)也(的)

弈:

下棋。

(围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

全国。

  之:

的。

  善:

善于,擅长。

  使:

让。

  诲:

教导。

  其:

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

虽然。

  之:

指弈秋的教导。

  以为:

认为,觉得

  鸿鹄:

天鹅。

  援:

引,拉。

  缴:

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

(读音:

zhuó)

  之:

天鹅。

 之:

前者。

  俱:

一起。

  弗若:

不如,不同于。

  矣:

了。

  为:

因为。

  与:

吗。

  曰:

说。

  非:

不是。

  其:

指后者。

  然:

这样。

  思:

想。

  也:

的。

【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u)若之矣(yi)\.为是\其智\弗若与[yu]?

\曰:

非\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

【感悟】 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

三、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

(1)游:

游学,游历。

(2)辩斗:

辩论,争论。

(3)故:

原因,缘故。

  (4)以:

以为,认为。

  (5)去:

离。

  (6)日中:

中午。

(7)车盖:

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

到了。

  (9)则:

就。

(10)盘盂:

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

圆的盘子,盂:

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1)为:

是。

(12)沧沧凉凉:

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

裁决,判断。

  (15)孰:

谁,哪个。

  (16)汝:

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中心思想: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

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一种观点是:

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

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

  另一种观点是:

太阳高度不同,大气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阳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阳看起来大。

  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

也不是。

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

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

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后期成书。

人物  孔子:

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

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

人物介绍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四、矛与盾《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故?

”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说: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注释:

  1、矛:

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2、盾:

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鬻:

卖。

  4、誉:

夸耀。

  5、曰:

说。

  6、吾:

我的。

  7、陷:

这里是穿透的意思,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8、或:

有人。

  9、以:

用。

  10、子:

您,对人的尊称。

  11、何如:

怎么样  12、应:

回答。

 13、利:

锋利,锐利。

  14、其:

那个这里指卖矛和盾的那个人。

15、弗:

不能。

  16,之:

语气作词没有意思。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矛与盾的道理就是:

什麽事都不能夸大其词,使人感到漏洞百出。

有关成语:

自相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五、郑人买履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

“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

”他说: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lv),革履,就是鞋子。

  先自度其足:

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量长短

  吾忘持度、宁信度:

度——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且——将要,打算。

置——购置。

【中心思想】  《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了,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

【寓意】  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做事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实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理论点击】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板(搬)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  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灯谜】  河南人买鞋——【郑人买履】

六、关尹子教射(作者:

列子)选自《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子矣。

”关尹子曰:

“可矣,守而勿失也。

译文:

  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

去请教关尹子,说:

我学的差不多了吧。

关尹子说:

“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

“不知道。

”关尹子说:

“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

”列子回去再练习。

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

“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

“知道了。

”关尹子说:

“现在可以了。

你要牢牢记住,千万不要违背它。

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

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

写作特点: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缪缪几笔就刻画出了关尹子这位严师的形象。

作者简介:

  列子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

《列子》,道家著作。

相传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关尹子教射选自《列子•说符》,原文结尾处还有一句: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

”(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

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为宗。

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

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

其弟子严恢问之曰:

“所有闻道者为富乎?

”列子曰:

“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

”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难解字注释:

 中:

射中  请:

请教  者:

相当于“的”,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乎:

吗  弗知:

不知道  未可:

不行,意思是还不能算学会射箭  退:

告辞回去习之:

学习射箭  守:

遵守,依照  失:

丢失,违背

七、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

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

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

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

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

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

画地:

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

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

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

拿,举。

  7.蛇固无足:

蛇本来就没有脚。

固:

本来,原来。

  8.子:

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

怎么能;哪能。

  10.为:

给;替  11.遂:

于是;就。

  12.赐:

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

给它画上脚。

足(此句中的足):

画脚。

  14.终:

最终、最后。

  15.引:

拿起。

  16.且:

准备。

  17.成:

完成。

  18.余:

剩余。

  19.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