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2938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

《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docx

拌和站临建施工技术方案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一标段

(K0+000~K14+800)

 

拌和站临建施工方案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高速路面一标拌和站临建施工方案

1、场地选择

1.地理位置:

路面一标拌和站位于主线K7+000处,该处位于主线路基左侧4.5km处,场地较为开阔、平整,即有便道可以通往路基,场地面积为62.2亩地,可以满足场地拌合站建设要求。

拌和站内设至粒料站1台,沥青拌和站1台,工地试验室、工区各一个。

2.粒料场:

选址于广卫南站三角村附近,位于K7+000处左幅4.5Km处,占地约25亩,料仓隔墙采用M7.5砖砌筑,用15~20cm厚的水稳硬化,备料场地按一个坡度进行硬化,利于雨水向四周排除;拟配WDB650型冷拌机1台,ZL50装载机4台,100T地磅2台,250KVA变压器1台。

3.热拌场:

拟建沥青拌合场一处,位于广卫南站三角村附近,占地约37亩,设有完善的排水设施,沥青拌和场(含堆料场)进出场道路进行硬化处理,以免杂质混入材料中,硬化后的场地中间高四周低,利于排水,场地平整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及装载机配合进行,采用压路机压实。

堆料场各种规格骨料采用砖砌隔墙进行分隔,以免骨料串仓,细集料料仓搭设钢架雨棚,防止雨水进入细集料,以降低加热时燃料的消耗,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沥青混合料产量。

同时场地四周采用浆砌石和混凝土排水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水,防止场内积水。

拟投入设备500KVA变压器2台,ZL50装载机4台,AMP5000型拌合站一台。

4.工地试验室建设:

本项目工地试验室建于拌合场内,承担本项目级配碎石底基层、水稳基层、透层、粘层、封层、沥青面层及附属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试验室设办公室、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水泥室、集料室、力学室、现场检测室、养护室(内设养生池)、留样室,配备满足施工需求的试验检测人员及试验仪器,在取得临时试验室资质后开展本项目各项试验检测工作,以指导施工及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5.小型预制构件场

本项目小型预制构件场位于拌和站内,拟设置60型水泥混凝土拌和站1套,主要预制本项目路缘石及矩形沟盖板。

料仓隔墙采用砖砌,砂浆采用M7.5砂浆,符合建设需求,料仓底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硬化,料仓设置防雨设施。

6.拌合站建设可行性:

该处位于位于广卫南站三角村附近,靠近路基,即有便道方便上下路基,拌和站附近靠近水源,拌和场地位于半山坡处,场地平整、开阔,备料场地充足,水、电、通信等条件符合施工要求。

2、建设原则

1.严格执行和遵守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合同文件等,并且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

2.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驻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节约施工临时用地,少占农田及耕地,保护河道及周围环境,不破坏植被。

3.严格执行国家、行业颁布的现行的有关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和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及《招标文件》等规范性文件。

4、严格执行黄马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要求。

5、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生活区、拌合作业区、料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并适当种植一些花草等绿化设施,在地面上涂刷油漆或者带反光的标线将功能区合理分割,并在地面设立交通诱导点。

3、场地建设准备

1.人员机械配置

1.1施工人员

施工现场配备测量人员2名,现场技术员2名,临建施工队33人。

1.2施工机械

临建现场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设备台数

备注

1

挖掘机

1

2

装载机

2

3

发电机

2

200kw/50kw

4

电焊机

2

6

吊车

2

25t

7

罐车

2

8

砼拌合站

1

2.水电配置

前期施工用电采用两台柴油发电机供电,以满足前期生产需求。

施工用水采用当地水山泉水,采用泵送方式输送到施工现场。

及时联络当地供电所,安装变压器,保证及时通电,满足拌合站生产施工需求。

4、总体规划及建设

1.拌合站设备配置

1.1预计水稳拌合站高峰期日生产量为9000吨,沥青高峰期日产量达4320吨。

现场安装水稳拌合站WDB650型一套,无锡雪桃5000型沥青拌合站一套。

1.2K7+000拌和站至K14+800最远距离12.5km,运输车辆行驶速度20km/h,运输至现场需要38分钟,摊铺需要10分钟,车辆运输按50吨计算,WDB650型水稳站生产50吨料需要6分钟,一辆车循环需38×2+10+6=92min,为保证连续施工保证6分钟有车辆等待接料,前后场各两辆等料,则需要92/6=16辆运输车辆,共计需要20辆车。

沥青施工运输车辆同理计算需要车辆11辆,合计需要运输车辆31辆。

1.3拌合站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1

水稳拌合站

潍坊通用WDB650

1

2

沥青拌合站

AMP5000型

1

3

柴油发电机

上海东风220KW

2

4

自卸车

德龙F3000

31

5

装载机

临工

4

 

2.总体布局

站内设1套水稳拌合站,沥青拌合站设备1套。

整个场地呈园型布置,水稳拌和站与沥青拌和站呈轴线布置,工区与试验室采用活动板房搭设,采用阻燃材料搭建保证其防火性能。

试验室与生产区四周采用围墙封闭。

场地四周设环场排水沟,便于排除场内积水,试验室及工区内采用C20砼硬化,具体见施工总平面图。

3.区域布置及建设

3.1生产区布置及建设

①拌合站的规划

a、拌合区规划:

设粒料拌合站1套,粒料拌合机型为WDB650型,潍坊通用水稳拌合机。

沥青站设1套,拌合机型为AMP5000型。

拌合区域内全部采用10-20cm水稳碎石铺底,避免污染料源。

拌合站基础全部采用扩大基础加钢板进行安装。

上料平台采用1:

1.5坡,四周采用砼浇筑挡墙,底部采用回填土夯实后回填15cm碎石,然后采用C20砼硬化,硬化厚度为20cm。

b、

拌合站机型一览表

序号

拌合站

拌合站型号

数量

1

水稳粒料拌合站

WDB650型

1套

2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AMP5000型

1套

c、拌合站建设及安装

拌合站建设施工工序及相关要求

测量放样基础开挖立模、浇筑预埋件放置安装拌合站相关完善拌合站调试

测量放样:

测量人员根据图纸对拌合站场地基础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对拌合站基础进行定位。

基础开挖:

采用挖掘机对基础进行开挖,开挖时要保证几何尺寸,不得欠挖,由于拌合站自重较大,每个水泥罐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尺寸为300×300cm,开挖深度150cm,上料仓采用条形基础设置,基础尺寸为124×50cm,拌锅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尺寸为599×200cm,其余部分基础开挖尺寸根据附表图纸进行确定。

立模浇筑:

基础开挖后进行立模,模板采用砖砌外模,浇筑时要注意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不得有漏振的部位,振捣时不得贴模振捣,要遵循振捣的原则即紧插慢拔,表面泛浆,直至无气泡冒出为止。

预埋件放置:

预埋件采用Q235钢板加工而成,具体尺寸及数量见下图,预埋钢板是必须进行位置定位,经测量确定位置后安放,并用水准仪进行超平,保证预埋位置的准确及预埋件的水平。

预埋件相关示意图

拌合站安装:

由于拌合站零部件(水泥罐及骨料仓等)自重较大故拌合站安装采用吊车吊装,吊装到位后采用法兰盘固定并加固。

相关完善:

骨料仓上料平台两侧采用C20砼浇筑挡墙,上料平台内回填土并进行夯实后浇筑砼路面。

上料平台采用1:

1.5坡度进行控制,砼路面浇筑厚度为20cm

拌合站上料平台平面图

拌合站标定及调试:

拌合站装入传感器后请相关标定部门进行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然后对拌合站生产能力及相关数据进行调试。

②材料存储区

场地内设12个料仓,4个水稳站料仓,8个沥青站料仓,料仓分为待检区与合格堆放区,场地内设有洗车设备,沉淀池各一套,禁止带泥车辆进入沥青场地,进入前进行清洗。

料仓内施工工序图

测量放样基础开挖砖砌隔墙料仓内级配硬化料仓口排水沟浇筑备料

料仓内场地施工严格按照规划图进行施工,首先进行测量放样,确定料仓隔墙位置,隔墙采用砖砌,详细见布局图。

砌筑完毕用M7.5砂浆进行浇筑抹面。

③环场道路

环场道路采用20cm水稳进行硬化。

试验室及工区路面采用三辊轴施工,施工砼路面宽度为12m,分两模进行施工。

施工时必须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表面泛浆且无气泡冒出为止。

纵向施工缝处添加接缝钢筋,接缝钢筋采用φ12钢筋,每个40cm设一根,埋设位置为路面中央位置。

施工完成后待砼路面初凝后进行洒水养护,及时切缝后进行薄膜覆盖养护。

④场地排水

整个场地四周设拦水沟,拦水沟底部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场地采用中间高四周底的自流排水方式,场地坡度采用2%控制。

料仓采用整体纵坡,将水排出。

整个场地排水系统通过四周水沟汇入当地原有排水系统,做到雨天不积水。

⑤场地封闭

采用铁翼护栏对场地四周进行封闭,铁翼下采用砖砌结构,通过预留浇筑砼埋设铁翼护栏。

场地内实行封闭式管理,进出场必须经过大门方可出入,大门设管理门卫一人,进出场必须实名登记。

铁艺护栏简图

3.2工区试验室

工区试验室暂规划建设板房22间,试验室科室设置一览表

序号

房间名称

房间数

1

沥青混合料室

1

2

水泥室

1

3

土工室

1

4

力学室

1

5

水泥砼室

1

6

砼养护室

1

7

水稳养护室

1

8

外检室

1

9

集料室

1

10

办公室

1

11

留样室

1

12

澡堂

2

13

卫生间

2

14

宿舍

7

板房搭设之前首先进行场地硬化,硬化采用C20砼浇筑20cm,板房下需要施工圈梁,圈梁采用砼浇筑,按照板房尺寸施工,板房标准尺寸为5.46×3.64m。

整个场地中间高四周底,板房屋檐下设流水槽,流水槽尺寸为20×20cm并预留2%的坡,保证场区内的水及时排出汇入边部水沟。

3.3生活区

生活区内设5排板房及2层板房,共计39间板房,板房采用防火阻燃材料搭建,包括宿舍及保障基本生活功能的房间。

板房搭设之前首先进行场地硬化,硬化采用C20砼浇筑20cm,板房下需要施工圈梁,圈梁采用砼浇筑,按照板房尺寸施工,板房标准尺寸为5.46×3.64m,整个生活区场地采用C20砼进行硬化,整个生活区排水采用预留2%的坡度,保证生活区内的水及时排出场地。

板房采用纵横向钢管压顶加固,纵横向钢管采用十字扣连接,中间穿钢丝绳连接紧固,通过地锚连接并与浇筑的混凝土块相连接,增加板房的抗台风性能。

生活区布置图见附表

5、用电专项措施

1、临建用电

前期临建工程用电经过与当地供电部门协调无法及时供电,为保证临建施工,前期临建施工采用两台柴油发电机发电以满足施工要求,发电机由专人管理,保证发电机的正常使用,现场施工用电不能随意乱接,必须一机一箱一闸。

2、正常施工用电

根据拌合站生产任务,用电核算水稳站每小时160KW.h,沥青站800KW.h,生活区与试验室各30KW.h累计,满负荷施工按300天计算

估算施工用电354000KW.h,为保证正常施工,与当地供电部门协调,在拌合站内接入变压器设备,变电所装置500kVA两台对沥青拌和站专供;同时装置250kVA变压器一台供水稳拌和站和项目部生活用电,这样可以减少非生产期大变压器空耗。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电房建设,配电房及变压器周围采用网栅围栏,并设禁止及警告警示牌,施工用电与生活用电分开架设,并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采用二级保护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措施。

3、用电安全

①严禁私自拉线,线路布设必须专业电力作业人员进行操作。

②夜间场地内设1000w照明灯照明。

③施工用电与生活用电分开架设,并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采用二级保护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措施。

6、安全保证措施

1、在路口交界处设置醒目标志,提醒准备进入或经过车辆慢行。

2、设专职交通协管员协调现场交通。

3、保证路面的整洁、确保不扬尘、无泥泞。

4、按国家标准挂设置交通标志标识牌。

5、通行车道路段不得堆放材料、停放施工车辆。

7、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现场要设置明显、规范、统一的施工标识牌,标明施工单位名称、工程概况、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特殊工作部位实行挂牌出入制度;施工道路平整、畅通,安全标志、设施齐全;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本岗位安全标准,遵守劳动纪律,进入施工现场,严格劳保着装制度,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安全防护用品;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防护及安全检查,确保人员施工安全。

现场施工人员要遵守场内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白天施工时,注意噪音污染、扬尘污染等。

8、环保及水保措施

8.1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条款,积极主动同当地环保局签订联合环保协议,按照相关文件,结合施工组织设计,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各项措施。

、防水质污染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加强施工中产生的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管理,采取沉淀、过滤等处理措施,使水质达到国家的有关排放标准、严禁直接排入水体。

(3)对施工机械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露。

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防止水资源污染和河道堵塞。

、降低施工噪音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防止大气污染

本标段的主要污染源是筑路机械、施工车辆运行时的扬尘,粉煤灰、石灰、水泥等筑路材料运输装卸、灰土拌和及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工作时产生的粉尘、烟尘及有害物质。

具体防治措施有:

(1)沥青搅拌、采用厂拌方式,即同时设在规模较大、除尘设备较好的专业厂里集中进行,降低沥青烟的排放浓度,减弱沥青烟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2)拌和站站址远离居民区,设在居民区下风向,200m范围内应无村庄和敏感单位。

(3)拌和站应有较好的密封,拌和设备应加装二级除尘设备,应采用专业拌和站。

(4)对施工便道及时进行洒水,尤其注意拌和站内及运输车辆进出口道路的洒水。

(5)砂石等物料运输过程中采取密封、压实或加盖蓬布等措施,避免洒落引起扬尘。

、生态环保

(1)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发生。

(2)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完工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3)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4)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施工完毕后,再将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5)公路在通过环境敏感地带时,现场施工范围应尽可能缩小,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避免切割、阻挡地表、地下径流的排泄,减少施工废料的堆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自然植被的恢复,保护该地段的特殊生态功能。

(6)施工中,建站场地、施工便道进行合理规划,尽量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地区。

8.2废水、废碴处理措施

①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

在施工时,对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②水稳拌和站砂石料存放场设沉淀池,处理清洗骨料和冲洗机械车辆产生的废水,达标后排放。

③废碴主要包括冲洗拌和站及沉淀池中的废碴,沉淀后挖除集中弃往指定的弃碴场。

8.3防止空气污染和扬尘措施

①拌和站、工程材料存放场地、施工便道和生产、生活区道路硬化处理,特别是靠近居民区处的便道经常清扫,施工过程中经常洒水降尘,防止扬尘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和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

②在运输易飞扬的散料时,装料适中并用挡板或蓬布覆盖,避免运输、装卸过程中和刮风时扬尘。

8.4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①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车辆途经施工生活营地或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②在靠近村庄和居住区较近的地方,对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掌握好使用时间,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③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尽量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施工,减少噪音传播。

8.5水土保持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用地,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的树木进行移植,保护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附近的植被。

②靠近河流水塘的施工场地外围设置围墙,防止施工用料和建筑垃圾、废碴落入水体。

③施工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

施工废碴和建筑垃圾按环保要求堆放和运至指定位置,杜绝随意排放和倾倒。

④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注重日常保养,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防止油品存放和机械在使用、维修、停放时油料泄漏、渗漏,流入江中污染水体。

⑤施工完成后及时清除临时工程和设施及建筑垃圾,恢复临时占地,施工现场恢复植被。

⑥施工场地和道路硬化处理,周边和两侧设排水沟,防止排水引起水土流失。

⑦确保现场排水系统通畅,做好雨季及台汛期的防洪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