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通过观看、操作、比较,培育学生观看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机敏的思维能力。
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一起看看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欢迎查阅!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熟识四边形的学问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熟识平行四边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
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依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探讨。
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支配了一些练习,旨在培育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进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63名,有三分之一都是农夫工子弟,这个班整体素养比较好,学生喜爱 学习数学,对于几何初步学问,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
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赐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索,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观看、操作、比较,发觉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操作、比较,培育学生观看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机敏的思维能力。
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能依据四边形边的特点给四边形分类,从而培育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机敏的思维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状况,我认为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边的特征给四边形分类。
难点是区分掌握各类四边形的特征。
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发觉每个四边形边的特征,进而依据边的特征为四边形分类。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几个学生或许能说出他们的分类依据,只是还不够完整。
虽然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但是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用具
老师课前预备:
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图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课件等。
学生课前预备:
自制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图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胶棒、直尺。
三、教法
本节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学问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老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阅历,激发学生学习热忱,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新课程改革中,要让学生成为学生的真正主人,老师要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进展”的教改思路,接受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实行“观看、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沟通学习。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试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学问的发生、进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沟通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复习导课——探究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展。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课。
通过三角形的分类,引入各种四边形,大屏幕显示主题情境图。
师:
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分一分类吗?
这节课咱们依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四边形分类)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分类和学习“四边形”的定义,为本节课铺垫了基础。
让学生在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而来探讨四边形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观看课前预备好的四边形。
“观看-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究中常用方法。
让学生观看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
(2)说一说。
学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
(3)议一议。
为什么要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到平行四边形里面呢?
(4)用集合图来表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沟通。
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他们小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
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学问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但是学生在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时,语言还不够精确、简练。
所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学问,进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火眼金晴(分类”、“小小魔术师(剪一剪)”、“谁是拼图高手(拼一拼)”三个练习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进行“小小魔术师(剪一剪)”中,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块让学生说的太少,一味的让学生去剪,有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剪?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四边形分类的?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学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特殊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进展,是进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
六、说板书设计
四边形分类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用集合图展示几个图形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2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留意学生经历观看、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学问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学问体系。
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
我通过分类,关心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熟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
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状况下是1万,在什么状况下是2万。
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同桌合作学习:
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敬重学生的学问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进展学生的思维,培育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是集体学习:
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
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沟通、师生沟通,关心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楚所学学问,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进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熟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
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熟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
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
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问的连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阅历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熟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状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格外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肯定的学习阅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育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
这么大的场面中肯定蕴涵着很多数学问题,今日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看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探讨,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
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
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可能会说是精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
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精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或许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靠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
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
有些状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精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肯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便利。
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激发学生喜欢,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发学生思索。
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关心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熟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
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沟通,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靠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
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
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
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
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便利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看,分析归纳。
师:
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看,说说你有什么发觉,能得到什么结论?
请同桌互相探讨,老师巡察指导了解状况。
学生汇报沟通,学生可能会发觉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靠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靠近2万。
老师引导学生观看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老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
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
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楚地展现出来,培育学生的数感。
】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与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探讨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
3.组织简洁、清楚的语言预备全班汇报。
老师巡察,了解小组探讨的状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赐予指导。
2.全班沟通。
生可能想法:
在数线图上标出,发觉233482靠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赐予鼓舞。
3.老师小结:
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假如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
小组内探讨,再全班沟通,关心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合作能力,进展学生的思维。
】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舞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熟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老师适时指导,关心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示学生仔细看要求,仔细数数位。
特殊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是关心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进展智力培育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熟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
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究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
期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熟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依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育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育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喜欢,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分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预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
(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日咱们一起来熟识一些大数。
(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课件出示:
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出示例1:
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熟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觉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
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始终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
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
千位满十要怎样?
熟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
(板书“万”。
)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始终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
熟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熟识,分别板书:
百万、千万、亿。
2.小组探讨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
你们发觉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熟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
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
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