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2574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docx

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爱满人间》教案总结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重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1、导渗入渗出

1987年的A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看众和所有的电视看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

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

(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

"请把偶的歌带往返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重"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

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3、课堂乐

器演奏《欢乐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初步认识《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重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6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

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2、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认识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简略的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可让学生仔细换观图片好阅读说明文字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5)复听

3、器乐演奏

(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旋律

(3)二部合奏

(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近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欢乐颂》

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在学跳集体舞的过程中秩序井然、大方活泼、暖情参与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

(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

(3)二声部合唱

(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

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5)背唱《欢乐颂》,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2、集体舞

(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看

(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

(3)各小组汇报表演

(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同学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3、小结

我们在自己的乐队伴奏下,演唱了《欢乐颂》,还创编了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尽兴,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再次纵情的歌舞,集体舞能使我们的身心得

到健康的发展,可以增入班级的团结,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的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学曲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

《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渗入渗出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重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请学生参考图片入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入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入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

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1)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放录音两遍

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升天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高潮所在

(2)我们再来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a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说

(3)下面我们来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a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论,谈感受

c随录音学

来源: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_遵义县松林镇陈聪_新浪博客

唱前四句,并做课本上的练习

2、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说演弹唱曲艺

【教学目标】

1、对前两节课教学内容入行回顾和总结

2、入一步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由两位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演、弹、唱曲艺,同学们可以边说边演或边谈边唱,或只说只唱只弹只演,甚至也可以只唱一两句,但都应是曲艺,可以是一个人表演或两三个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表演老师准备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学们可以在表演中运用

2、学生分别表演节目,其间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断

3、在齐唱《说演弹唱》的歌声中结束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古曲新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埙、中阮重奏曲《阳关三叠》;

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阳关三叠》,了解埙的相关知识;

2、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渗透:

讲音乐故事

1.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

同学们,听了知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二、欣赏埙曲《阳关三叠》

1、介绍歌曲背景

2、让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词内涵

这是唐代非常闻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观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碰到认识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远遥的安西呢?

这两句,字面上好像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远遥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渗入渗出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初听感受音乐,请学生往返答全曲意境

4、分段欣赏、分析,感受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完美艺术效果

5、音乐知识:

熟悉吹奏乐器--埙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鸣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现在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看,工艺精细

三、唱歌

1.先听歌曲范唱或录音《阳关三叠》;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重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四、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

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回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入教室

2、师生问好

3、复习

我们以前欣赏了哪些民族乐曲?

请同学说说,它们各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什么内容

4、介绍民族乐器--筝

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柔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

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船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作为乐曲的标题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

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欣赏筝独奏〈渔船唱晚〉

1、初次欣赏

2、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指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小结:

《渔船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

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暖爱

3、复听:

看书中的三幅图,边听边观,听听谈谈乐曲中描绘的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分段细听:

第一部分:

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

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观,"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入渗入渗出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渗入渗出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回船、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分:

快板在旋律的入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入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

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船近岸、渔歌飞扬的暖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5、完整欣赏(配上一首古诗),往返答课后问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看向上、坚韧不拔、暖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渗透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认识的中国民族乐器?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出示图片)

2、介

绍: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

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柔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柔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好像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远,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

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入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

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回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5、完整欣赏全曲

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

7、小结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教学目标】

用暖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学会演奏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

初步熟悉都它尔、弹布尔、手鼓等乌孜别克族民间乐器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渗透

二、学唱歌曲

导语: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到新疆去走一走,观一观,学习一下新疆的民歌,领略一下新疆的舞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那位美丽的乌孜别克族少女为我们带来的乌孜别克族民歌--《举杯祝福》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典型节奏分别是什么?

(情绪欢快、速度稍快、典型节奏xxxxx)

2、集体拍奏典型节奏

3、用"来"随着

录音小声哼唱歌曲,哼唱的过程中找出歌曲中有没有旋律相同的句子

4、把旋律相同的句子用"来"唱一下

5、小声跟录音唱歌词,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认为难唱的句子,并随琴模唱

6、用自然柔美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熟悉都它尔和手鼓

四、表演歌曲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2、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3、熟悉马头琴

【教学目标】

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音乐悲壮的情绪

2、熟悉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花儿"高亢、明亮的音色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1、师:

这首乐曲是根据蒙古族民歌改变的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增添了内蒙古草原的气息,使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加的苍劲,悲壮

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

这首民歌听后说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欣赏

来回答:

具有草原的风格,悲壮、浑厚

3、师:

你们知道马头琴的形状吗?

(出示多媒体课件: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因为琴头上雕刻着马头,所以鸣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独特,一听就能联想起草原的景色在演奏这首乐曲时,这种独特的音色使我们感到音乐更有草原的气息,更加苍劲、悲壮(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能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二、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用欢快、自豪的心情演唱《爱我中华》

2、为歌曲创编律动或舞蹈,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渗入渗出

师:

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同学们认识,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大家成为好朋友!

你们愿意吗?

(愿意!

)谢谢同学们!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回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学唱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师: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A,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生:

五十六个民族师:

分别有哪些呢?

生:

汉族、往返族、藏族、壮族、白族、蒙古族、苗族等师: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

同欣赏《爱我中华》

2、师:

欣赏完这首美妙动听的乐曲,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呢?

(想!

3、跟琴学唱

4、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注意:

(1)、装饰音、修止符的运用

(2)、控制整体音量

三、创编舞蹈动作并随音乐入行表演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准备"爱我中华"的歌曲、音乐、舞蹈、图片介绍、服饰等资料

2、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爱我中华"的活动

【教学过程】

1、抢答比赛

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现在入行抢答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民族最多,发言的孩子一次只能说出一个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说每说对一个可以为自己小组加一朵小红花

开展抢答比赛

师:

好,紧张激烈的比赛就入行到这里观来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往返答出了这么多民族的名称,真了不起呀!

下面我们在来入行一个更加有趣的活动:

听音乐选画面

2、听音乐选画面

师:

老师这里有几幅各民族歌舞的图片,还有几段各民族的音乐,请你们边听音乐边记录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观观哪副图片应该配合哪段音乐,全部听完了以后,请同学们往返答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并作好记录

(2)当全部音乐片段结束后学生再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对学生的往返答做出评价

3、拓展

(1)师:

老师知道很多孩子在课前已经查找了关于各个民族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观看吧

(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如各民族名称、图片、风俗习惯等

4、小结

师:

孩子们,你们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呀,让我们大开眼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大家的心情都很高兴和激动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歌剧之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