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2531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表格

第三单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

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实施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新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4.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单元

课时

安排

9、《自然之道》2课时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课时

11、《蝙蝠和雷达》2课时

12、《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9《自然之道》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培养复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6)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

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板书并齐读课题。

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

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注意:

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开火车认读生词。

 

全班交流: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汇报读懂的内容。

对不懂的地方质疑。

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

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带着问题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并指名学生扮演角色。

 

分组说。

讨论。

 

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作业

布置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总第(27)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

4.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5.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6.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自由读六.七段。

 

想象写话。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处事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朗读全文

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

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1.读后交流。

2.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在班上发言。

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并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2.搜集有关自然之道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幼龟遇险群龟遇难

游客焦急不可违反游客愧疚

向导冷淡向导悲叹

教学反思

课题

10《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过程与方法

1.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2.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朗读课文,树立环保观念。

教学重点

认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有关黄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8)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谈话引入课题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我们的祖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但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

读了文章的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质疑释题:

出示初读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摇篮.悬河.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疏通字词。

介绍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曲折东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从上游到下游的流向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

上游河面不宽,水也不深,河水清澈见底,到中游泥沙大量增多,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下游,随着河道变宽,水流变得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变为“地上河”。

自读全文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原因是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要治理黄河,为人民造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思考:

课文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课文先写黄河发生变化,接着写变化的原因,最后写要治理黄河。

 

自读课文,总结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课时总第(29)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读课题

你看到这个题目以后,有什么疑问?

黄河原来什么样?

变成了什么样?

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相关句子。

2.讨论.交流

自读全文

回忆课文描写的内容。

自读第一~五自然段

1.黄河原来怎样?

读课文,请你划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自然条件很好,可与今日江淮流域媲美。

③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老师:

所以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繁衍生息。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呢?

划出重点语句谈理解。

①“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②黄河水里含沙量增多,到洪水季节,容易造成水灾。

读课文,划重点语句。

 

继续读课文,划重点语句。

相机点拨,解答疑问

1.黄河变化:

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很好。

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后来黄河变得凶猛暴烈起来,经常决口、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2.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是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二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结合课文,深入体会:

自然条件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使得农作物减产;而农作物减产,人类就要对开垦荒地,开荒越多,水土流失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第七自然段

读第7自然段,抓住重点句谈理解。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认识到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教训是要保护自然,不要人为破坏自然。

结合课文内容,谈学习收获:

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堂小结

请你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没有破坏大自然的现象?

结合身边的黄河,说说如何保护母亲河?

朗读训练,深入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1《蝙蝠和雷达》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有关蝙蝠与雷达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30)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二.过程与方法

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结合课件介绍蝙蝠和雷达,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观看资料,质疑课题

出示学习要求,巡回了解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把你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初读课文,完成学习要求。

组织交流,适时点拨。

1.生字。

2.解决部分词语。

敏锐:

这里指眼睛看得很清,反应很快。

超声波: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率的声波。

雷达: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3.主要内容。

  讲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奥秘,从中受到启发,发明雷达,使飞机在夜间能安全航行。

小组交流

 

指名总结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落

第一段(1-2):

从飞机夜间飞行的现象,提出它怎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段(3-7):

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原因。

第三段(8):

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设计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理清思路

 

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

蝙蝠和雷达本身是毫不相干的事物,课堂伊如,我

便利用课件向学生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再请学生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也有了一睹为快的学习欲望。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31)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激情朗读,引发疑问

老师激情朗读第一自然段,问同学们看到这一景象有什么疑问。

介绍蝙蝠,引发疑问。

见到蝙蝠如此地在夜间飞行,你有什么疑问吗?

听读第一自然段,质

疑:

漆黑的夜里,飞

机怎么能安全飞呢是

它的眼睛敏锐,夜里

能看清所有的东

西吗?

 

介绍实验,解释疑问

 

问题是发明的源泉。

人们由蝙蝠的夜行产生了疑问,引发思考。

为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做了三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准备、经过、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论又是什么?

研读第二自然段,探究实验

1.请你当一名小科学家,向同学们介绍三次实验。

出示三次实验的课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

实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小组准备,合理分工,介绍清晰。

例:

月儿弯弯的像小船。

小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2.汇报交流。

臭——(香)丑——(美)(东)——(西)(合)——(分)

2、近义词画图展示,引发疑问

本册的写话复习,重点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默读第七自然段,用简单的图画说明蝙蝠飞行的秘密。

2.明白这个秘密后,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样想?

(怎样使飞机也具有这一功能。

双人旁:

得、往、很

引发想象,明确雷达的工作原理

老师一边说,一边写。

1.假如你是飞机设计师,你会怎样把蝙蝠夜间飞行的功能运用到飞机上呢?

2.科学家发明雷达,就完成了这一使命。

那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有”的使用

例:

小鸟一边飞一边叫。

总结谈话

反文旁:

收、放、故

同学们,科学家就是在大自然的想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着发明创造的。

你能从动物身上获得提示,设计一项小发明吗?

坐和座跟和根在和再像和象相和向做和作美和没回顾全文,激发创造欲望

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

并动手实验。

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嘴————————天线

超声波————————无线电波

 蝙蝠————————雷达  

反射————————反射

耳朵————————荧光屏

教学反思

 

课题

12《大自然的启示》

主备人

A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8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自主探究讨论的方法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外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总第(3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

《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要善于借助课文导读中提出的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这是学习独立阅读课文非常重要的方法。

今天,老师就要来检验一下昨晚我们展开预习和思考的情况。

4、同学们发现了吗?

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打扫”森林》。

质疑问难,引导初读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板书问题)

2.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文中探索你想了解的内容,注意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和多音字:

遭殃扫帚灾难

腐烂土壤栖息

营巢逞凶繁殖

腐殖质

多音字:

扫:

扫帚、打扫

4.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吗?

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学生质疑

 

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疏通字词。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多音字。

 

深读研究,实践语言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

出示句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2。

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最大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

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小组合作,用生物链的形式画画说说森林里枯枝败叶、灌木丛、杂草和森林的联系。

汇报时用“因为、、、、、、所以、、、、、、”进行语言训练。

4.是啊,森林里的这些动植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它们在一起,森林就是这么美丽(出示森林原貌图),而一旦破坏这种生态平衡,森林就会变成这样了(出示毁坏后的森林图)。

5.几年后,当林务官看到森林变成这样后,他向护

林工人兴师问罪,老师当林务官,请你当护林工人向我解释一下。

师生合作,模拟对话。

6.林务官后悔了,让我们和他一起再来朗读第5、6自然段,好好记住这个大自然的启示吧!

(指导朗读)

默读课文,找出过渡段。

 

小组合作,画出森林里的动植物与森林的联系。

 

跟老师合作,模拟对话。

拓展阅读,积累信息

《鹿和狼的故事》

1.自读,思考:

罗斯福总统下了什么命令?

这命令

造成什么后果呢?

读了这一故事,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2.指名回答

3.同学们,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林务官和罗斯福总统都是好心办了坏事,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你们还知道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吗?

(我们人类为了争夺土地,霸占了森林,砍掉了一棵棵高大的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的这一恶行吧!

(播放破坏森林的视频))

自读故事,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总结延伸,引导实践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推荐阅读《蛇与庄稼》。

3.课后小练笔:

维护生态平衡之我

4.看一篇关于森林的故事或者短文

布置作业

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抄下来。

教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三》

主备人

A

授课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