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2383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docx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

教育新理念考试题

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2、什么是课程意识,教师为何要确立课程意识?

P30—31

(答案要点:

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而教学意识是怎么教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地教给学生。

而没有课程意识要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为对“教什么”的理解不同,对“怎样教”自然也就不同。

当今的优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的内容,而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

3、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

75--76

参考答案:

(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强化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3)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4、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哪些方面?

P101?

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管理的风格、师生的关系的类型、影响着学校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教育价值观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论,明确地支配一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育的行为。

5、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步骤。

P152

答: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使新知识要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6、从动态方面来说,教师的专业特性的含义是什么?

P201

答:

第一,教师的成长过程、发展规律。

第二,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有效机制、内容和方法。

第三,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和社会保障。

五、论述题

1、请结合你所教学科,谈谈你的学科教育观。

39--93

答案要点:

(1)分析学科的基本性质;

(2)反思该学科教育的基本现状;(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阐述自己该学科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2、“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应享受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11--12

答案要点:

(1)教师首先是一个人――完整的人。

(2)现实反思:

教师有没有被生活抛弃?

(3)克服障碍,享受生活。

3、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是什么?

P110-11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知识在数量上迅速膨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

要求我们把接受性的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学习。

未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否学会学习,这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其次,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

知识、学科的发展,一方面不断的分化,一方面在不断综合,因此,注重学科的交叉,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就远比具体学科详尽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第三,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对人才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国际性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要有现代国际沟通的基本技能,比如外语、计算机、法律金融等知识,要有现代的国际观念,比如共同发展的观念,民主与和平的观念,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观念等。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三

一、正误判断题

(  )1、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  )  2、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确定性和稳定性,因此,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也应是一成不变的。

 

( )3、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能力等同于创造能力,因此,“中国制造”等同于“中国创造” 

( )4、创造性并不神秘,它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 )5、小孩子的好奇心源自于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 )6、“去问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实际上是“优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 )7、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实际上是 么都不懂的差生。

( )8、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应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 )9、“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 )10、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 )11、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获得的结果,不必要追究它的过程。

更不能持怀疑的态度。

( )12、世界是综合的,知识也是综和的,人为地将知识割裂开来,将专业分得越细,越会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 )13、在各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的人才。

( )14、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提倡教师的专业化。

( )15、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在高中阶段才能进行,不宜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倡。

  

( )16、接受性教学是有标准的、预期答案的,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

( )17、研究性教学是有计划的,但却不是惟计划的。

( )18、所谓课程意识,最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因此,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样肯定能完成教学任务。

( )19、知识结构是严谨的,容不得跳跃。

为了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我们不得不格守按部就班的知识教学程序。

( )20、社会建设对人才需求是多元的,我们提倡学生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

( )21、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使教育从“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 “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 )22、散点教学不利于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 )23、“人生有限,学海无边。

”我们提倡直线教学。

(  )24、散点教学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  )25、送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  )26、前沿性、跳跃式教学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

(  )27、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

(  )28、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  )29、“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指的是美术课、音乐课。

(  )30、学科知识分得越细越有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

二、多项选择题(下面的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括号里)

  1、————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A、课堂教学B、  活动课C、  综合实践课D、   体育课E、  艺术课

  2、————、————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A、应试能力B、问题意识C、  问题能力D、适应能力  E、表达能力

  3、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和———。

  A、综合知识的水平  B、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C、教师的学历D、教学技能E、教师的学识

  4、高分低能的本质在于———————。

  A、知识的割裂B、  理科综合C、文科综合  D、过分强调理科教育E、过分强调文科教育

  5、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必须与————的学习相结合,不断接触最新的科学成果,经常问津人类共同关注的科学难题。

  A、合作式B、   探讨式C、跳跃式D、  探究式E、  研究式

  6、————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

  A、科学精神B、  科学知识C、科学方法D、  科学态度E、  科学意识

  7、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A、知识B、  程序C、  假设D、方法E、结果

  8、信息、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化使得对知识的掌握从以摄入为主转向以对知识的———、————、————和创造性的运用为主。

  A、分析B、  判断C、  选择D、   接受E、掌握   

  9、建立多元化的高考,即——、——、————、——、——的高考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状况。

  A、多种专业B、多种标准  C、多种形式D、多种时间E、多种机会 

10、我们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A、智力  B、思想  C、情感D、意志E、个性

三、简答题

1、你怎么理解“业有所专,学有所长”与综合性教学?

2、你怎么理解“人生有限,学海无边”与散点教学?

3、你怎么理解“师者,传道解惑也”与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四、案例分析题

1、“错误”也是课程资源。

记得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

“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

的教师是好老师,而教3+2=6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

”我不久前听一位老师上课,看到这位老师因为一道例题的编写不当而连连向学生道歉,却丧失了一次辨错、纠错的极好机会。

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

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自己犯错时,你是否“将错就错”地创设质疑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请从“去问题”教育的危害去分析之。

2、孩子的创新意识需要精心呵护

每天放学小明爸爸都会来接小明回家,有一天小明爸爸因为有事没来得及接他,他就自作主张不按原来那条路走,而是抄近路回到家中。

迟来的父亲见不到儿子很生气,他一方面批评学校不注意安全教育,一方面打骂小明“小小年纪,胆量太大,以后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请用现代的教育观去分析这父子俩的行为。

五、论述题

1、在日常课堂教学工作中你是怎样处理渐进与跳跃、前沿性与基础性、直线教学与散点教学之间的关系的?

2、从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课堂教学中研究与接受之间的关系。

3、教育的真谛在于:

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为人格,信息技术使这一追求成为真正的可能。

但有人说“有了信息技术可以不要教师。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请论述。

《教育新理念》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1、正;2、误;3、误;4、正;5、正;6、误;7、误;8、正;9、误;10、正;11、误

12、正;13、正;14、误;15、误;16、正;17、正;18、误;19、误;20、正;21、正

22、误;23、误;24、正;25、正;26、正;27、正;28、正;29、误;30、误

二、1、A;2、B、C、3、A、B;4、A;5、C;6、D;7、A、B、D;8、A、B、C、;9、B、C、D;10、B、C、D、或E

三、1、答:

各行各业确实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但从形势发展看能够综合所学知识以适应各种不同领域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

过去大学里的专业分得越细越合乎考生的“胃口”,但从就业的角度看所谓专业不对口者大有人在,这些人运用综合知识根据需要实际问题。

而长期以来,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不受重视,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观念问题——把专门化看成是高级人才的象征,把简单知识的综合运用看成是低级人才的表现。

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答:

散点教学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我国在基础教育重视“双基”教育是必要的,但在知识堆积如山、信息铺天盖地、变化日益加快的今天,追逐前沿的选择性的学习恐怕才是最要紧的。

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最个性化的知识——即最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竞争需要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散点式教学的目的也是为这种选择提供一个空间。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用毕生的精力也不可能学完全人类的知识。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也就是符合自己能力结构和兴趣结构的知识,有利于自己创造创造性的转化的知识。

4、答: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视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解答学生问题的绝对权威。

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形成不断探究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凡是问题都要求有标准答案。

四、1、答:

这位著名特级教师所说的话表达了一种教学思想:

“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

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而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错误”避之惟恐不及,在学生面前出现“错误”觉得很没面子,不懂得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探究“错误”的存在之处。

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大型观摩教学活动中,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

长期以来我们受“去问题”教学的危害,缺乏问题意识,怪不得人家会反问:

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它干什么?

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应该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教学中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逢勃生机与活力。

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一名家长应学会启发、引导、保护孩子的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小明的父亲每天能来接孩子,关心与爱护孩子其本意是好的,但不应该随意打骂孩子。

增强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但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创新意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

问题是我们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捏着怕死,放了怕飞。

”这样的思想。

作为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五、

1、参照教材P33—37。

2、参照教材P24—31。

3、参照教材P71—79

《教育新理念》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到题目中的括号里。

1.创造始于问题,这一至理名言是(a)提出来的。

a.杜威b.陶行知c.陈鹤琴d.布鲁纳

2.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其内涵是(d)。

a.老师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b.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

c.重视问题解决d.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3.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c)。

a.客观性b.规定性c.不确定性d.永恒性

4循序渐进原则对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对于(d)尽快接触到学科前沿却成为障碍。

a.实践能力b.分析能力c.综合能力d.创新思维

5.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b)的发展。

a.特长突出b.富有个性c.均衡d.一致

6素质教育是以(a)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

7.(a)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a.创新能力b.信息能力c.综合能力d动手能力

8“和谐教育”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d)。

a.昆体良b.苏格拉底c.孔子d.亚里士多德

9.自我实现的教育最重要的是(a)的教育。

a.创造人格b.自尊c.品德d.知识

10.罗杰斯提出了(c)教学法。

a.发现b.接受c.非指导性d.程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您的答案判断填入括号内,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

2.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3.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变成知识,这全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

(√)

4.简而言之,课程意识就教什么的意识,教学意识就是怎么教的意识。

(√)

5.课程教学中能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是素质教育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关键。

(√)

6.实施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考试。

(×)

7.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强调人的个性化。

(×)

8.杜威构建了完整的自然教育理想,把儿童中心的思想推到了极致。

(×)

9.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

10.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上创新。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困境。

要点:

①如何处理自我探究与系统学科知识的矛盾

②如何处理自由发展与规章制度。

每一个要点各5分。

2.简述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①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

②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③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第一个要点占4分,其余各占3分。

四.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比较马斯洛的教育思想与罗斯杰的教育思想的异同。

要点:

⑴相同点:

都属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本要点占4分。

⑵不同点:

①马斯洛强调人的自我实现,指出自我实现教育最重要的是创造人格的教育。

②罗斯杰强调以人为中心,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法。

每一个要点各占3分。

2.新课程改革中有人认为知识最重要,知识经济时代更不能忽略知识教学;有人认为能力培养最重要,因为当今时代“知识爆炸”,知识是学不完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请结合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要点:

⑴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本要点占4分。

⑵实质主义教育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形式主义教育强调能力的重要性,以能力培养为目的。

各有其合理性。

⑶实质主义教育性忽略了能力培养,而形式主义教育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

⑷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形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每一个要点各占2分。

五.案例分析题(30分)

材料:

一天下午,前进中学办公室接到市教育局打来的电话。

下面是通话中的具体对话(市教育局简称市局,前进中学简称中学):

市局:

前进中学吗?

中学:

是啊。

市局:

我是市教育局办公室。

明天上午市人大去你们学校检查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请作好准备。

中学:

我们学校上午都在上课,检查素质教育请下午来吧,我们的活动都在下午。

请结合这则材料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⑴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是把素质教育仅仅理解为是各种活动。

提出问题所在得10分。

⑵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能够提出这一观点得10分,能够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得10分。

如果从其它角度进行立论,并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