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2192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docx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答案

专题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考查多是源于选修3中的重要战争。

命题范围上,多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国家关系为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选修与必修相结合进行考查。

命题的内容多与当前国际关系有关。

将朝鲜、南海等国际热点问题与联合国的作用等历史问题相联系,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当今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相结合,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考查形式上,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2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背景、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

具体如下表所示:

年份

新课标全国卷Ⅰ

新课标全国卷Ⅱ

新课标全国卷Ⅲ

考查内容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设问方式

2019年

阿拉曼战役

(1)背景

(2)意义

中国战区统帅部的设立

(1)背景

(2)意义

第二战场开辟

(1)原因

(2)意义

2018年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不同认识

(2)国际背景

中国与联合国的创建

(1)主要活动

(2)主要原因

英法对德经济封锁

(1)措施

(2)作用

2017年

开罗会议

(1)内容、意义

(2)反映的构想

“欧洲联邦”设想

(1)提出的背景

(2)未能实现的原因

日本侵略口号变化

(1)变化过程

(2)剖析企图

2016年

越南战争

(1)美中在越战中未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美结束越战的原因

罗曼·罗兰反战活动

(1)反抗活动的变化

(2)反抗活动变化的原因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1)提出背景

(2)受阻原因

201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

(1)理由

(2)历史经验

苏联原子武器研制计划

(1)背景

(2)成功的条件和积极作用

地方卷中,涉及考查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试卷主要有浙江选考试卷、海南卷和天津卷。

浙江选考卷中,这部分内容属于必做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多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和重大历史事件;海南卷则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19年考查解放战争(设问:

主要措施、意义),2018年考查《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设问:

内容、意义),2017年考查《凡尔赛和约》(设问:

诉求、影响),2017年考查《拉巴洛条约》(设问:

与《凡尔赛和约》性质上的不同,影响),2016年考查国际联盟(设问:

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缺陷),侧重于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战后的国际秩序。

天津卷中,2018年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17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华盛顿会议,2016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美日关系,2015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战意图。

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2,2分)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同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

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

“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

”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

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A.凡尔赛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

D.缔结《非战公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会议践踏弱小国家利益,标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壮大了德国法西斯势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根据材料“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慕尼黑会议,B选项符合题意。

凡尔赛会议的核心是处置德国问题,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

它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D选项排除。

2.(2019年4月浙江选考,23,2分)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

斯大林发表讲话:

“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

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

”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

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纪念日,这场阅兵式是在莫斯科战役期间为鼓舞士气而举行的,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德军的闪电战破产,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①④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②错误,CD选项排除。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③错误,A选项排除。

【点睛】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3.(2019年4月浙江选考,24,2分)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

请观察下面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美军在太平洋战争进行的两大军事行动是中途岛海战和瓜岛之战,两次战役彻底打垮了日军的主力,加速了盟军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这两次战役分别位于图中的①和②,故A项正确。

③是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④是菲律宾战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和D项。

4.(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45,15分)[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

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

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

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

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6分)

【答案】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解析】

(1)根据“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一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

根据“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可得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

根据“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得出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根据“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得出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根据“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并结合二战的进程可得出其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5.(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45,15分)[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

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

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

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

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

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9分)

【答案】

(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

【解析】

(1)背景:

根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根据“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意义:

根据所学,从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等方面概括。

6.(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45,15分)[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

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

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

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

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

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

(7分)

【答案】

(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

(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

(1)原因:

根据材料“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拖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需要从自身军事力量、维护本国安全、抢占传统势力范围、国家利益及希望苏德两败俱伤的战略等方面进行思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第二战场的意义需要从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一致、使德国两面作战及加速战争胜利等方面进行思考。

7.(2019年海南卷,25)[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

“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

”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

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

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

——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主要措施对解放战争的意义。

(5分)

【答案】

(1)主要措施:

参军参战,军事动员;开展生产运动;土地改革;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发动宣传攻势,占据舆论阵地;正确的战略战术。

(10分)

(2)意义:

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推动了战略转折;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5分)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1)主要结合材料中行文的规律,结合关键词句“参军”“生产”“管理中共国统区工作”“宣传”来进行归纳。

(2)主要结合上述措施,本着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大方向来进行归纳即可。

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

1.世界性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

(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

(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

(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

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

(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

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

二、对战争的分析认识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

1.战争的原因:

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

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

3.战争的胜负: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

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4.战争的影响:

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

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

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

1.(2019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三模)[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

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

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

在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的劳工数量最多,在欧洲的时间也最长。

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试教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2.(2019届河南省百万联考诊断测试卷)[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后,德国对一战的性质没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不承认一战是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1919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关于战争发动者责任的白皮书》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

民族主义者继续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权支配世界。

德国的军队和大、中学校成了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活动中心和梦想通过战争实现复仇、恢复昔日光荣与荣耀的精神家园。

也正因为如此,一战后德国把兴登堡、鲁登道夫等战犯奉为为祖国而战的“民族英雄”,抵制对他们的审判。

战胜国对德国的掠夺性惩戒不仅没有使德国人警醒,反而使德国人认为这是对他们民族的压迫、领土的剥夺和对人民的掠夺,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进而激发了德国人的民族复仇心理。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归纳一战后德国政府对战争反思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德国政府对一战反思的影响。

3.(2019届湖南省衡阳县三中高三模拟)[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东北局势采取“不干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时情报的缺失所致。

作为即时性因素的情报缺失并非导致“不干预政策”的单一原因,苏联长期以来的外交特性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自始至终,斯大林在外交领域所追求的是国家安全,希望尽可能在周边地区营造有利的外交态势。

但他也深知,单凭苏联自身的力量无法在短期内达到此目标,只能利用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来开辟有利的国际环境。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苏联才会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立刻就向日本提出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多年后,在处理苏德关系时,类似的外交思维仍旧主导莫斯科的决策层。

1939年前,苏联为应付纳粹德国的崛起,一直奉行与西方国家合作的集体安全路线。

然而,当斯大林认为集体安全难以切实保障苏联免遭战争威胁时,便又断然转向德国摇动橄榄枝,最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摘编自沙青青《九一八事变前后苏联对日政策再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预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预政策”的影响。

4.(2019届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三三模)[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4年6月法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当前任务是团结一切民主力量,保卫人民民主权利,争取建立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

1935年7月14日,法国举行了共产党、社会党、激进党等六十九个党派、团体参加的“和平和自由大会”,宣布成立人民阵线全国委员会。

1936年1月,公布了《人民阵线纲领》,纲领要求解散法西斯组织,保障工会权利和人民受教育与信仰自由,反对失业,保卫世界和平等。

4月,人民阵线在国民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组建了以莱昂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

勃鲁姆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将《人民阵线纲领》宣布的政策措施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

1938年10月,达拉第政府公然同人民阵线决裂,迫害共产党人,镇压罢工运动,人民阵线终遭破坏。

虽然如此,人民阵线推行的措施许多都具有历史意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所采用并沿用至今。

——摘编自陶樾《论法国人民阵线的形成及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纲领》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人民阵线运动的历史影响。

5.(2019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月,美英首脑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会晤,两国达成协议,1944年在法国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的军事计划,起名“海王——霸王”计划。

苏德战场上,苏联红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广阔的战线上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

在德黑兰会议上,由于斯大林的坚持,苏美英三国首脑同意“海王——霸王”计划进入了具体准备和实施的阶段。

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英盟军百万军队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登陆诺曼底。

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人员40万。

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摘编自詹方瑶《诺曼底登陆的准备和实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王——霸王”计划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诺曼底登陆的意义。

6.(2019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日本滞留中国战区的军人、侨民有370万人。

国民政府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宽大为怀,在美国政府的帮助和协调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积极主动遣返日本侨俘。

至1946年12月,中国大陆遣返日本侨俘共计2983550人。

担任日本海外撤侨对策特别委员会委员长及撤侨援护院参与的大久保传,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从南洋各地,中国东北(当时由苏军占领)以及韩国遣返的军民,几乎全是赤裸裸的,光身一条,什么东西都没有带,相反,由中国大陆归来的,则不管是粮食衣物,都带有足以暂时维持生活的行李回来。

”这“不但带给战败的日本一线光明,并且从深渊中拯救了破碎的日本,是使日本从虚脱与混乱中站起来的最大力量”。

不过,由于受蒋介石“以德报怨”讲话的影响,导致对日本侨俘政治、经济待遇过高,未能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甚至一些日本战犯潜藏在侨俘之中逃回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日本侨俘除少数战犯及刑事罪犯应该依法处理外,其他在华日侨则本着自愿原则,分期分批协助他们回国。

——摘自徐志民《抗战胜利后中国遣返日本侨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成功遣返日本侨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遣返日本侨俘的影响。

7.(2019年湖南省麻阳县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检测)[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

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

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导弹。

苏联的部署很快被美国发现。

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

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

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

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冲突,导致战争。

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

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国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去寻求解决方案。

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以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

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8.(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80年,美国总统卡特在国情咨文中指出:

“任何试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外来力都将被视为对美国重大利益的攻击。

美国将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击退这种攻击。

”……萨达姆在1990年7月9日表示:

“过去有两个超级大国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