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1411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

《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 动物的主要类群.docx

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螅、滴管、清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长生不老?

世界上哪里有长生不老的生物吗?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出示关于“灯塔水母”的资料。

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腔肠动物

1.出示多种腔肠动物的图片,了解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

2.指导学生观察水螅的体形、触手、捕食活动等。

完成填空。

3.出示腔肠动物的纵切面图,观察水螅的消化腔、体壁构成等。

4.归纳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5.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扁形动物

1.出示涡虫的生活图片,使学生了解涡虫的生活习性。

2.出示涡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涡虫的体形、体色、消化器官、区分其前后端和背腹面。

3.指导学生将涡虫与水螅的消化器官、体形等进行对比,说明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

4.出示其他扁形动物图片等资料,使学生了解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

5.出示华枝睾吸虫的结构图,帮助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6.出示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示意图,使学生了解预防血吸虫的方法。

7.归纳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小结。

四、课后提升

1.海葵、海蜇摄取食物进入消化腔后( B )

A.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

B.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C.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体壁排出

D.不产生食物残渣

2.阅读下段文字:

血吸虫靠身体的口吸盘和腹吸盘吸附于人体肠系统膜静脉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能使人出现贫血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南方人民的身体健康。

新中国带领人民展开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血吸虫的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

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水中孵化为幼虫。

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血吸虫幼虫钻入钉螺体内,进一步发育。

当人在水田干活时,血吸虫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请回答:

(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__人__体内。

(2)血吸虫属于__扁形__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__寄生__。

寄主有__人__和__钉螺__。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5.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2.通过理解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蛔虫标本、有关图片、蚯蚓、滴管、水、玻璃板、放大镜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两种外形看上去很相似的动物,是否具有相同的特征?

是否是同一类群?

二、新课教学

(一)线形动物

1.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预习。

(1)观察蛔虫标本,体色和体表有什么特征?

(2)观察蛔虫的内部结构,你认为蛔虫的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3)人体感染蛔虫病的途径有哪些?

(4)如何预防蛔虫病?

(5)列出常见的线形动物并归纳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引导学生观察蛔虫结构。

3.引导学生回答课前问题并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4.巩固练习。

(二)环节动物

1.让学生完成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蚯蚓身体的形状和颜色。

蚯蚓的身体是否分节?

在靠近身体前端的几节有什么特殊结构,其颜色是否与其他部位相同?

(2)用手摸一摸蚯蚓的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的?

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是光滑还是粗糙?

(3)怎样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4)蚯蚓是如何运动的?

在平面玻璃上和牛皮纸上运动的快慢一样吗?

为什么?

2.请学生列出常见的环节动物并归纳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请学生列举蚯蚓的益处。

4.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并归纳本节课学到的一些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四、课后提升

1.最能说明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D )

A.能消化土壤中的有机物,消化系统结构复杂

B.身体各节均生有刚毛

C.体表湿润适于生活在潮湿处

D.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2.先将蚯蚓的身体上涂抹凡士林,然后将其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蚯蚓将( B )

A.无法运动,最终死亡

B.无法呼吸,最终死亡

C.无法钻洞,最终死亡

D.无法取食,最终死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知道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常见的软体动物,如缢蛏、田螺、河蚌、鱿鱼、蜗牛、文蛤及节肢动物蝗虫模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

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鸟》)《蜗牛和黄鹂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儿歌,这首歌曲“主人公”是两种动物,即蜗牛和黄鹂,你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一动物类群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

二、新课教学

教师:

蜗牛是我们比较常见的软体动物,大雨过后或清晨,我们会见到它在慢慢移动。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软体动物。

(播放有关河蚌的视频)

教师: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数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教师:

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种类繁多的软体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播放人类利用软体动物的有关资料)软体动物因具有贝壳,又叫做贝类动物。

我国是水产养殖量最多的国家,其中的贝类养殖业也居世界首位,软体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对人类有益,也有少数种类对人类有害,例如钉螺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船蛆会破坏木船等。

教师: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动物界的第一大类群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

节肢动物又包括蛛形类、甲壳类、多足类和昆虫类等不同的类群,其中昆虫是节肢动物和整个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目前已发现且命名的有100多万种,占动物界总数的2/3左右。

蝗虫就是比较常见的昆虫。

教师:

(出示蝗虫的实物或模型,并播放蝗虫图片)通过观察蝗虫模型(图片)你能总结出蝗虫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回答)

小结:

蝗虫的身体分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

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

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体外有外骨骼。

教师:

外骨骼是昆虫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结构之一,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

昆虫的体外有外骨骼,具有保护作用,还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教师:

(播放蜘蛛、虾、蟹、蜈蚣等的图片)蜘蛛、虾、蟹、蜈蚣它们都不是昆虫,但它们与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你能总结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

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身体都分节,它们有什么主要区别呢?

(学生思考)

教师:

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

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动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蜜蜂等昆虫为植物传粉。

蝎、蜈蚣、蝉蜕等可入药,果蝇是经典的实验材料。

有些节肢动物对人类有害,如蚊、蜱、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它们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数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它们因附肢分节而得名;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能够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在节肢动物中只有昆虫具有翅能飞;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第四节 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方法。

2.总结出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3.知道鱼的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知道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课前准备】

鱼、解剖盘、清水、墨汁、滴管等。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一)多种多样的鱼

教师:

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

鱼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

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洋里,有的在水体上层游动,有的在水体底部栖息;有的以藻类等水生植物为食,有的捕食其他水生动物。

我国的淡水鱼有1000多种,对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进行人工养殖,以扩大产量。

在人工养殖的淡水鱼中,有著名的“四大家鱼”。

“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它们往往与鲫鱼、鲤鱼进行混合放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自然饵料。

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大麻哈鱼、比目鱼、鲚鱼等。

(二)鱼的主要特征

教师: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或投影展示图片,进一步认识鱼的多样性)鱼的种类很多,外部形态也有差异,它们在水中生活,应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

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鱼在水中呼吸,它的呼吸器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现在我们就来观察鱼。

观察与思考:

每组准备一条鲫鱼、解剖盘、清水、玻璃缸、吸管、墨汁,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和讨论,学生将讨论的答案写下来,小组内交流修改,小组代表回答。

小结:

(1)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3)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4)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

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而死亡。

教师:

通过观察讨论,你能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鱼的主要特征是: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教师:

观察了鱼的外形、鳃,你能总结出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

日本争夺我国钓鱼岛的原因之一是,钓鱼岛附近海域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那么鱼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答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回答)

小结:

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深深融入人类文化。

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于1986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教师: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鱼的知识,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吧。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

二、课堂小结

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身体呈流线型,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鳞片的外面有黏液,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青蛙的发育过程和适于水陆两栖的形态结构特点。

2.知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

3.概述爬行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知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青蛙、蜥蜴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青蛙、蜥蜴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总结青蛙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知道爬行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和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活青蛙、蝌蚪或有关图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有关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问“小蝌蚪开始为什么找不到妈妈?

蝌蚪和青蛙妈妈有哪些区别?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里;青蛙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

像青蛙这样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下面我们先学习有关两栖动物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两栖动物

教师: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尽管能生活在陆地上,但它们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也不能长时间在陆地上活动;因此,两栖动物还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从爬行动物开始的。

(二)爬行动物

教师:

你知道哪些动物属于爬行动物吗?

它们的外部形态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

蜥蜴、壁虎、蛇、鳖、龟、鳄都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蛇的四肢退化)和尾。

请以蜥蜴为例,总结出蜥蜴的外部形态有哪些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

蜥蜴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头后面有颈,头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蜥蜴不仅外部形态适应陆地生活,它们的内部结构和生殖也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蜥蜴适应陆地生活的生理和生殖特点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蜥蜴完全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

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蜥蜴、壁虎、蛇、鳄的体表覆盖着鳞片,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有鳞片吗?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教师:

你能举例说明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吗?

(学生自由回答)

三、课堂小结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爬行动物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开始,它们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观察与探究,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通过对各种鸟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鸟的资料”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和具有善于搜集和积累课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行为的录像资料,引发学生确立热爱自己父母的美好的情感态度。

2.通过观看有关鸟类迁徙行为的录像资料,使学生确立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

【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家鸽或其他鸟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一段鸟类自由飞翔的录像。

我们常常看着天空的小鸟发出感叹,要是我有一双翅膀那该有多好!

我们人为什么就飞不起来呢?

好,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像资料。

二、新课教学

教师播放关于鸟类飞翔、觅食、玩耍等行为的录像资料或光盘,并组织学生观看。

1.[分组实验,探讨原因,交流结论]

首先教师检查各组所备教具,并适当调整引导学生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2.其次,教师出示鸟的干制标本并要求学生结合刚才录像的内容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

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本组所备的鸟,用以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的外形特征。

观察完毕要求学生取出所备的各类鸟的羽毛和骨骼观察羽毛的形态、骨骼的形状,并分类。

结果,可能学生分类标准各不相同,但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但应要求学生讲清分类的标准,并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分类标准的合理性,最终给出学生一个准确统一的答案——羽毛可以扇动空气,骨骼中空可以减轻身体密度,适于飞翔;身体流线型也适于飞翔。

仅仅是这些特点鸟儿就能飞了吗?

显然不是。

因此,教师应适时引出“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进行时,首先要求学生详阅教材探究实验的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实验的目的。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实施计划并讨论该计划的合理性,再开始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进行时,可以随时列表记录探究和观察的结果。

结合该实验,教师可用投影片打出以下内容,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投影内容如下:

1.你们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结合你们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假设?

3.你们准备怎么做你们的实验?

4.你们的问题得到证实了吗?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和少数的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激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出简明扼要的板书。

由于学生的探究绝大多数限于教材给出的内容;而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除书上提到的体形、翼、龙骨突和胸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不贮存、食量大、心脏及心搏次数、气囊等结构和特点适于飞行生活外,还有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都有适于飞翔的特征。

因此,教师在此处应注意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查找有关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的全部特征并引入激励竞争机制——看谁找出来的最多、最完善、最具说服力,以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三、课堂小结

总结概述,高潮叠起,突出重点。

教师:

上面咱们对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进行了探究,下面咱们共同把鸟类的主要特征总结一下,要注意“共同”和“主要”两个词。

学生:

我觉得鸟类的体表都被覆羽毛,都有翼,还有硬硬的嘴巴。

教师:

很好,这些特点都是鸟类具有的。

但要注意:

一定要用生物学语言描述。

比如鸟类的嘴巴叫喙,生物学上常用“角质的喙”描述鸟类的嘴巴。

学生甲:

我认为鸟类都有翅膀,都能飞也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学生乙:

老师,不对。

鸵鸟有翅膀它不能飞,只能走。

教师:

噢!

两位同学谁说得对呢?

谁知道,请站起来讲讲。

学生丙:

老师,我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的,是学生乙说得对,鸵鸟因适应非洲那种环境,虽然长着两只翅膀,但是已经极度退化,而两条腿也就是后肢因适应迅速奔跑而变得非常发达。

教师:

他说的完全正确,看来“动物世界”也是大家学习动物知识的一个渠道哟!

大家应该向他学习。

所以,我们应该说:

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绝大部分鸟类具有迅速飞翔能力。

学生:

老师,刚才我比较了我们这几个组的鸟:

我们组是画眉,4组是鸽子,3组是家鸡,5组是鹦鹉。

它们都是鸟,但发现这四种鸟的体温不怎么一样,它们的体温都比人类的高,都在40℃左右。

所以,鸟类都有高而恒定的体温也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教师:

对于鸟类的主要特征我们大家总结了四点。

细说还有许多种,下课后希望大家想办法找资料、上网、观察,再对鸟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好,下面我们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四、课后提升

1.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主要来自( D )

A.背部肌肉     B.两翼肌肉

C.腹肌D.胸肌

2.家鸽飞行时的呼吸特点是( D )

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吸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C.呼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D.吸气和呼气时,肺内都进行气体交换

3.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提到的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B )

①前肢变为翼②体温高而恒定

③体内有气囊④胎生哺乳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变温动物的一组是( C )

A.蚯蚓、鲫鱼、鲸鱼B.蝗虫、东北虎、青蛙

C.蚯蚓、鲫鱼、青蛙D.蛔虫、蜥蜴、家鸽

5.下列哪种不是鸟类( D )

A.家鸽  B.野鸡C.褐马鸡  D.蝙蝠

6.家禽对人类最主要的作用是( A )

A.提供肉、蛋等食品B.提供名贵中药

C.提供优质肥料D.提供服装工业的原料

7.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其意义在于( D )

A.保温B.可以逃避敌害

C.美观D.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8.鸟类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下列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