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1394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docx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

篇一: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

  素。

  

(二)实验对象:

家兔

  (三)实验步骤:

(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

搅拌杯

  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

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浴

  5.加肝素10个单位

  6.加草酸钾2mg

  (表9-3文字说明:

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

如下表9-2所示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

  1、富血小板血浆

  2、少血小板血浆

  3、生理盐水

  4、羊肺悬液

  5、0.025mol/lcacl2血液凝固时间

  (表9-2文字说明:

略)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

  主要阶段:

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

  白。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

  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

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

  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

  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

  发生凝固。

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

  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

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

  激活凝血因子?

,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

  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

  血时间50’’8’15’’2’15’’6’45’’不凝不凝试管10.2ml0.2ml0.2ml2’

  15’’试管20.2ml0.2ml0.2ml3’45’’试管30.2ml0.2ml0.2ml45’’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

  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

而搅拌过的杯内血液,虽也发生血液凝

  固过程,但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却不断缠绕到毛刷上,当杯内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全部水解掉后,

  形成的纤维蛋白也全部缠绕在毛刷上,这时血纤维只能网罗毛刷附近的一些血细胞,在毛刷

  上见有血凝块。

经水漂洗后,血细胞被冲走,毛刷上剩下的是白色细丝状的纤维蛋白。

搅拌

  后的杯内血液因纤维蛋白原全部被耗尽,无法再形成纤维蛋白,则搅拌后的杯内血液不发生

  凝固。

由此可见,血液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任何一个步骤被破坏,就

  不会引起血液凝固。

  在血液凝固的两个过程中,它们是有所不同的。

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表9-3所示:

  9-3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区别点

  启动的凝血因子

  x因子的激活

  (本文来自:

wwW.xIaocAofanwEn.coM小草范文网: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凝血时间内源性凝血?

需要?

因子复合物数量多,且全部在血管中复杂慢、约数分

  钟外源性凝血ⅲ需要ⅲ因子复合物数量少,ⅲ因子在血管外,其余在血管内简单快、

  约几十秒钟

  由上可知,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

在实验结果表9-2中,第1、2试管

  都是由血小板、生理盐水和cacl2溶液组成的,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故其凝血

  过程为内源性凝血。

而第3试管是由血小板、羊肺悬液和cacl2溶液组成。

在第3试管中含

  有羊肺悬液,其内含有丰富的第ⅲ凝血因子。

显然第3试管发生的血液凝固过程主要是外源

  性凝血途径。

因此第3试管凝血时间最快。

在第1、2试管中虽然所含成分相同,但血小板含

  量不一样,第1试管血小板含量高于第2试管。

血小板对血液凝固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

  ①血小板的质膜上吸附有许多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v、因子xi等。

②其α颗粒中

  也含有许多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因子。

③血小板因子为血液凝固过程提供磷脂表面,其激活

  后能加速血凝;同时其能对一些血凝因子具有保护作用,免受抗凝血酶ⅲ和肝素的破坏。

  见,第1试管内因含有丰富的血小板,故其凝血时间比第2试管快。

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各种理化因素等。

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一个粗糙表面,容易使血小板发生粘着、聚集,然后发生解体,释

  放许多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子;另外,棉花含许多带负电荷植物纤维,也能激活凝血因子?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因此放有棉花的试管内血液凝固加快。

试管内壁涂上一层石蜡油时,

  由于石蜡油表面光滑,不易引起血小板粘着,即不易使血小板发挥促进凝血的作用。

另外石

  蜡油为绝缘体,其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不利于凝血因子?

的激活,因此血液凝固变

  慢。

  血液凝固实际上是一系列蛋白酶的水解过程。

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大多数是蛋白质

  酶原,其水解后变成有活性的蛋白质酶,如因子ii、因子xi、因子xii等(因子vii是有活

  性的)。

这些蛋白质酶具有酶随温度升高催化活性加强的特性,也具有蛋白质受热变性的特点。

  当温度低时,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而当温度升高到42~45℃以上时,由于蛋白质发生变性,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使蛋白质功能受损,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或失活。

因此,把

  血液放入37℃水浴时血液凝固的时间就比放入冰冻水浴时所需时间短。

体内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等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

  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使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活,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肝素则主要通过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ⅲ结合,加强后者的抗凝作用。

此外,

  肝素还能使血管内壁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作用。

因此在试管内放入肝素时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血凝过程中,ca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参与了血液凝固的许多环节,当血液中没有ca2+

  时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

在试管内放有草酸钾时,由于草酸钾与血液中的ca2+发生化学2+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使血液中没有ca,故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六)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知:

①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主要阶段,任何一个阶段被破

  坏,凝血过程就终止,而血液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②根据凝血酶原激

  活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可把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所

  消耗的时间比外源性凝血途径长。

③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具有发挥促进作用。

④血液凝

  固除受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影响外,还受接触面、温度等理化因素的影响。

血液接触面粗糙、

  适当加温能加速血凝,而血中加肝素等抗凝剂、以及除去血中游离钙离子等可延缓血液凝固。

  2+篇二: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总结

  1、如果是马上要做实验,先把实验所需的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待检血清

  取出

  回温,如果待检血清已冷藏,可取出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回温,待血清析出后取出(时

  间大约看具体情况而定)。

  2、试验准备阶段:

  a准备好清洗干净的血清离心管(要有刻度装血液)。

b采血:

注射器内先加入一半体积的阿氏液(防止血液凝集,当所需红细胞较多时,加

  入注射器量程一半的阿氏液,当所需红细胞较少时,加入1.5ml~2ml的阿氏液)。

c1%红细胞悬液的制备采集至少3只spf(无特定病原体)公鸡或无禽流感和新城疫等抗体的健康公鸡的血液

  与等体积的阿氏液混合,用ph7.2、0.01mol/lpbs液洗涤3次,每次去掉上层的清液后加

  入少量pbs用注射器反复抽吸使之混匀,再加至所要刻度,放入离心。

每次均以1000r/min

  离心10min,洗涤后用pbs配成体积分数为1%的红细胞悬液,4℃保存备用(实际pbs液用

  1%的生理盐水代替)。

  d所需1%红细胞悬液的体积≥4hau+1ml(本例中为30ml+1ml=31ml),否则配置

  的1%红细胞悬液不够用(理论计算为30.1ml,取31ml以防万一)。

e阿氏液(alsevers)制备葡萄糖2.05g

  柠檬酸钠0.80g

  柠檬酸0.055g

  氯化钠0.42g

  加蒸馏水至100ml,散热溶解后调ph值至6.1,69kpa高压灭菌15min,4℃保存备

  用。

  3、血凝试验

  目的:

检测试验所用的标准抗原的血凝滴度,如检测结果血凝滴度为210=1024,表示

  标准抗原稀释1024倍仍能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注意:

  一瓶新的未使用的抗原(禽流感或新城疫为粉状),需要加入(用注射器)2ml的稀释液

  (0.9%生理盐水,一般瓶身上有标注加入的体积2ml)a反应板要同时做三排(每排12孔),原因:

根据三排的多数结果来确定血凝滴度。

  如:

  10999三个结果为:

2、2、2,则本次试验标准抗原血凝滴度为2。

b加入1%的红细胞悬液后放到微量震荡器上震荡混合1min,室温20℃~25℃下静置40

  min,放4℃静置60min。

当pbs对照孔红细胞呈明显纽扣状沉到孔底时判定结果。

  4、4hau抗原

  例如:

标准抗原血凝滴度为210=1024,则4hau抗原=(1:

210)/4=1:

256,稀释

  时,将1ml的抗原加入到255ml的pbs中即为4hau。

  5、计算配置4hau所需稀释液体积v和标准抗原体积x假设:

待检血清100份每排12个孔(实际只需要11孔,但多计算一些,以防不够)每孔加入25ul4hau抗原体积=25ul×12×100=30000ul=30ml设标准抗原体积为x

  则有:

1:

256=x:

30000标准抗原体积x=3000/256=117.1875ul=0.117ml稀释液体积v=30-0.117=29.883ml但实际量取时稀释液体积直接用30ml计算,因为0.117ml数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6、血凝抑制试验

  a红细胞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摇匀。

b加入1%的红细胞悬液后放到微量震荡器上震荡混合1min,室温20℃~25℃下静置40

  min,若环境温度过高,放4℃静置60min。

当pbs对照孔红细胞呈明显纽扣状沉到孔底时判

  定结果。

  7、结果判定

  血凝试验:

将反应板倾斜,看是否呈泪滴状,不呈泪滴状的说明发生血凝血凝抑制:

将反应板倾斜,看是否呈泪滴状,呈泪滴状的说明未发生血凝或血凝不完全

  即血凝抑制

  8、篇三:

血凝试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血凝试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血凝试验

  血凝试验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测项目,血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指导临床正确治疗的

  保障。

作为血凝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具

  有重要作用,且应用广泛。

由于凝血试验与一般的检验项目测定不同,其影响因素具有特殊

  性。

当其启动因子被某些因素激活后,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的极大误差。

  因此,对于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掌握和了解影响血凝试验相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血凝试验

  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样的采集与处理

  1.1采血技术

  1.1.1患者应处于平静状态。

因为情绪紧张,剧烈运动会激活或干扰血小板、凝血因子

  和纤溶酶原等成分。

  1.1.2患者应空腹。

进餐后,血中的乳糜微粒等将对血凝试验结果造成干扰。

  1.1.3采血前不应拍打采血部位,必须顺利“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

  因为组织液中会有丰富的因子ⅲ,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酶源的消耗,使试验结

  果偏低。

  1.1.4压脉带不应扎的太紧,压迫时间不应过长。

压力大及束缚时间过长可影响局部血

  液的浓缩和内皮细胞释放t-pa,后者可引起纤溶活动增强。

  1.1.5采血速度要适当,若太快易产生气泡,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ⅲ变性。

  此,建议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

  1.1.6采血后要立即与抗凝剂混合,但不要用力震荡。

nccls推荐使用带塞塑料或聚乙

  烯试管采血,因不带盖,血浆ph值升高,影响试验结果。

  1.1.7采血顺序对试验结果也有影响。

朱忠勇报道[1]:

pt血样采集顺序第二管、第

  三管与第一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ptt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

这可能与

  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过长有关。

因此,采多管血样时,血凝试验标本应取第一管。

  1.2标本运输、保存与处理标本应随采随测,如需运输,标本应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

  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使pt、aptt结果降低,血浆标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血液一旦离体后

  即开始变化,随离体的时间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从而检测出的结果也不同。

在原血浆管

  置室温2h测得的结果与立即测定的pt、aptt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分离出血浆的试

  管置室温2h所测结果与立即测定pt、aptt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2],因此,凝血试

  验应在室温保存4h内完成,不能完成4℃冰箱保存,24h内完成。

-20℃保存标本需1周内完

  成,否则会对结果产生影响[3]。

血液离心是凝血试验标本处理的关键步骤,离心的目的就

  是尽可能地除去血浆中的血小板,使标本成为乏血小板血浆,以便排除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对

  试验的影响,有报道认为[4]标本离心的相对离心力rcf≥XXg,离心时间不少于15min

  为宜。

  1.3抗凝剂的选择抗凝剂的选择对结果起着重要作用,根据icsh及icth推荐

  0.019mol/l的枸橼酸钠,作为凝血因子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因枸橼酸钠对ⅴ、ⅷ因子有一定

  的保护作用,因不受肝素影响还适用于接受肝素治疗的病人的监测。

而草酸盐能与钙离子形

  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血凝仪的光电终点。

肝素可与at-ⅲ作用抑制凝血因子的反应,edta

  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且对ⅴ因子保护性差。

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必须相当准确,应按9∶1比例混合,9份血液准确地讲是指9份红

  细胞压积正常血液中血浆的量而言,抗凝剂只对血浆起作用,如抗凝剂加入不准确和由于贫

  血或红细胞增多症血浆量的变化而引起抗凝剂在血浆中绝对含量改变,进而影响试验结果。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当hct超出或低于正常范围时,应用计算公式

  随时调整抗凝剂的用量,以保证抗凝剂有血浆中的绝对含量不变[5]。

公式:

抗凝剂用量

  (ml)=0.00185×全血量(ml)×(1-hct%)2试剂

  2.1试剂的选择试剂的质量是确保结果可靠性的先决条件,试剂的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所

  用检测仪器的类型,另一方面要根据试验检测目的选择对其敏感的试剂。

如aptt试验时所用

  的活化剂不同,对血内肝素狼疮抗凝物质及因子ⅷ、ⅸ缺乏症的敏感性也不同,所以要根据

  检测项目来选择不同活化剂的aptt试剂,为了试验结果便于比较和估计抗凝剂疗效或指导用

  药,最好选择i报告方式,因此,选择试剂应标有isi值,理论上isi值越接近1.0越好,

  isi值的高低决定i的精度,也决定了试剂的质量[6]。

  2.2试剂的使用及保存

  2.2.1试剂在使用时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试剂复溶剂一般为蒸馏水,注射用水及ph

  6.0~7.0去离子水,如复溶剂ph值增高会使凝固时间延长,若水质混浊表明有污染或钙离

  子存在,含有保护剂抗生素抗体或其他添加剂的水,不能用于试剂的复溶剂。

复溶剂后的试

  剂不能反复冻融,不用时应加盖并保存在2℃~8℃;所有试剂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2.2.2试剂使用中要注意污染的问题,避免如试剂瓶盖错盖,造成交叉污染,用同一吸

  管或移液头造成试剂标本的交叉污染等。

3操作的因素

  试验操作技术对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即使很微小的变化也会造成试验结果的明显的

  变化。

  3.1首先要检查仪器电源、光源是否稳定,预热时间或温度设置是否正确。

  3.2检查所有试剂、缓冲液、标本是否合格,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3.3每次检测之前,应先检测参比血浆或质控血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篇二: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操作评分表

  姓名:

得分:

项目总分

  考核内容

  标分5

  缺陷内容及扣分

  素质要求

  衣帽整齐,挂牌上岗,仪表大方,态度和蔼

  (5分)

  物品准备棉签、75%酒精、一次性采血针、微量采血管、滤纸,

  10

  (10分)缺一项扣2分

  1、核对:

核对化验单:

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无误后采血。

2、选择采血部位:

成人以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

  (注意采血部位皮肤完好,无烧伤、冻伤、溃疡、发绀等),轻轻按摩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

  3、消毒:

用75%乙醇棉签擦拭采血部位,待酒精干后采血。

4、针刺: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绷紧,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自指端腹内侧刺入,深度2—3mm,立即出针。

  操作步骤

  5、拭血:

待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第一

  (70分)

  滴血。

6、吸血:

待血液流出后,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入20ul,如血流不畅,可用左手自采血部位远端向指端稍施压使血液流出。

  7、稀释:

用无菌干棉球擦净微量吸管外部,将吸管伸入装有稀释液的试管底部,慢慢排出吸管内的血液,并用上清液冲洗管内余血2~3次,最后将试管内的液体混匀。

  8、按压:

用棉棒按压采血部位3-5分钟,嘱病人10分钟后去报告。

9、上机检验

  报告出具

  1、核对报告并签名。

  及签名

  2、发放报告。

  (5分)

  55510515105105

  41、操作流畅,无菌观念强,采血部位准确。

  总体评价2、末梢采血时,挤压力不能过大,以免过多组织液混3

  (10分)入。

  33、与患者沟通到位、人性化,患者满意。

  考评人:

篇三:

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红细胞计数试验

  实验目的:

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

  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试验器材:

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生理盐水实验原理:

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细胞,再换算成每升标本的细胞数报告。

操作步骤:

1、取红细胞稀

  释液2.0ml毫升,放入一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l0ul处。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血液迅速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内,上清液嗽洗吸

  管2-3次,立即摇匀。

  4、将计数池与盖玻片用软布料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

  5、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

  6、待2—3分钟,让红细胞完全下沉后,将计数板平放在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观察,

  如红细胞分布均匀即可换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区域:

中心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正中一个和四角各一个)。

计数原则: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原则即凡压在中方格边线(双线)上的红细胞,只计上侧与左

  侧线上的细胞,而压在下侧与右侧线上者不计入。

计算: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1×106或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12式中×5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10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1.0ul。

×201血液的稀释倍数×106由u1换算成l

  数据处理:

rbc:

×l0/l

  12参考值男:

(4~5.5)×10/l12女:

(3.5~5)×10/l

  12新生儿:

(6~7)×10/l12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注意事项:

1、吸管、试管要注意清洁、干燥以防溶血,操作迅速避免血液凝固,如有

  血

  凝块应重新采血。

  2充液前,红细胞复液要充分摇匀,红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内要求分布均匀,不可有气

  泡,亦不可有多余液体外溢。

  3、中方格内红细胞分布应均匀,健康成人每中方格红细胞数约为80—100个,各中方

  格内之红细胞相近,如悬殊过大(超过10个细胞以上的)应重混匀再充填。

实验诊断学实验

  报告

  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目的: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原理及技术。

  2、掌握红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验仪器:

试管、微量吸管、分光光度计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离子(fe3+),血红

  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

  蛋白。

用光电比色计在540nm波长比色。

从hicn参考液制作的标准曲线上读取血红蛋白克数。

操作步骤:

1、取试剂5毫升加入血液20ul混匀置5分钟

  2、用721光电比色仪,540nm波长,试剂为空白调0点比色,读取光密度,查标准曲

  线得结果。

  计算:

血红蛋白(g/l)=测定管吸光度×367.7数据处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hb:

g/l参考值男0.40~0.54l/l女:

0.37~0.48l/l

  儿童:

0.35~0.49l/l新生儿:

0.50~0.60l/l注意事项:

1、做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采血时应先做血膜再做红

  细胞,然后做白细胞,血红蛋白检验,避免红细胞破坏。

篇二: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牡丹江

  医学院)

  实验诊断学试验操作报告目录

  一、红细胞计数试验

  二、血红蛋白测定

  三、白细胞计数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五、尿比重

  六、尿沉渣定性检查

  七、尿蛋白检查磺基水杨酸法

  八、尿干化学分析

  九、尿葡萄糖定性检查(班氏法)

  十、abo血型测定红细胞计数试验

  实验目的:

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

  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试验器材:

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生理盐水

  实验原理:

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