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1239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docx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

可能性的教案设计

【篇一: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学设计刘彦兵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

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教室的外面有人敲门,会是什么人呢?

质疑可能的情况,引出不确定性。

游戏1:

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为什么?

3、纸盒里放入一颗红色的小球,把它拿出来会是什么颜色的呢?

引出确定性。

(二)游戏2:

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1.课件出示主题图:

联欢会抽签表演节目。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同学们用抽签的方式表演节目,能事先确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吗?

(2)有哪些可能?

(此时由于不知道抽签的内容,因此有多种可能。

(二)活动探究,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1情境)教师拿出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武术”(告知学生),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你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纸条,把每个节目撕下来团成纸团,每人那一次,分四次拿完,分析事件发生的性,在确定和不确定下面的节目后面打“√”,逐步完成研究报告。

1.桌上有四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

第一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

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

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此时有四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2)让第一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

(假设抽到跳舞)

2.桌上剩下三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

第二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

他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

请说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此时有三种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进一步分析:

他不可能抽到什么?

能确定吗?

(由于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学抽走,因此能确定第二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跳舞。

(3)让第二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

(假设抽到朗诵)

3.桌上剩下二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

第三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

为什么?

(由于舞蹈和朗诵都被抽走,可以推断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武术,因此能确定第三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诵,可能抽到唱歌、武术。

4.。

桌上剩下一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

(1)让学生分析:

第四名同学能确定抽到什么节目吗?

为什么?

(由于舞蹈、朗诵和唱歌都被抽走,可以推断出剩下的卡片是武术,因此能确定第四名同学不可能抽到舞蹈、朗诵和唱歌,一定抽到武术。

(2)让第四名学生抽签,展示抽到的结果,填写报告单。

(抽到唱歌)

4.对照研究报告分析、总结。

(1)小组讨论:

通过刚才的抽签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事件发生有时是确定的,有时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如果是确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如果不确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与剩下的卡片有关等。

(三)游戏巩固,丰富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教师拿出抽奖盒(事先准备好教材第45页“做一做”中的抽奖盒),规定:

抽到绿色棋子为中奖。

1.抽奖比赛,大胆猜测。

(1)教师选两组学生依次在左边和右边抽奖盒抽奖,中奖人数多的为获胜。

(2)猜一猜:

左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

右边盒子里放的什么棋子?

(通过学生在左边盒子里摸出的均为红色,可以猜到左边盒子里都是红棋子;学生在右边盒子里摸出的有红、黄、蓝、绿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边盒子里有红、黄、蓝、绿棋子。

2.教师展示抽奖盒中的棋子,验证猜想。

3.分析提升。

(1)小组讨论:

为什么左边盒子没人中奖而右边盒子有人中奖?

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出左边盒子里面均为红棋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因此不可能中奖;右边盒子里有绿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绿棋子,就有可能中奖。

(2)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回答问题并分析下述问题。

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

为什么?

分析:

在左边的盒子里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右边的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

能摸出红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②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绿旗子?

为什么?

分析:

左边的盒子里没有绿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绿棋子,可能摸出绿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绿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③如果在右边盒子任意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

分析:

右边的盒子里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颜色有红、黄、蓝、绿这四种可能的结果。

(四)联系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数学”,了解身边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创设“联欢会上抽签”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让学生亲自参与“抽节目”的活动,逐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通过对研究报告的分析,学会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来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并能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然后借助摸棋子游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最后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理解,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础练习

(1)三天后下雨。

()

(2)爸爸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大。

()

(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

()

(4)地球绕着太阳转。

()

2.以学生说一说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1、2题。

(二)综合练习

1.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页第3题,学生交流答案,并说说为什么。

2.以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题,学生展示不同答案。

【篇二:

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上犹县第二小学徐周萍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104—105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奖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己有的经验与活动情境,理解、辨析“一定”、“不可能”、“可能”发生的事件,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难点:

1、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能判断事物发展可能性。

2、通过游戏使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帮财主做了一年长工的阿凡提想向财主要回他十个金币的工钱,可贪心又小气的财主却不想给他,心想:

要怎样做才能使阿凡提得不到金币又无话可说呢?

财主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办法。

于是他对阿凡提说:

“不要说十个,我这里有一箱子的金币,你把里面的金币往上一抛,如果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这些金币你就可以全拿走了。

”…

师:

阿凡提能向财主要回他十个金币的工钱吗?

【设计意图】课导入时就播放学生喜爱的“阿凡提”故事,设疑激趣,紧紧抓住了学生注意力,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索

活动:

摸球游戏

师: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摸球的游戏,全班分成男女两队,每队找一名队员从智慧宝盒里任意摸出三个球,哪个队摸出的红球多,哪队就获胜!

(准备两个大盒子,第一个智慧宝盒里面放入10个红色的球,第二个智慧宝盒里面放入5个白球和5个黄色的球,这些球都先装在透明的塑料袋里再放入大盒子中;再准备两个透明的玻璃容器,用来装摸出的球。

师:

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摸球;

x生摸在第一个智慧宝盒里连续摸出了三个红色的球;

y生在第二个智慧宝盒里摸出了白球和黄球;

老师启发学生猜猜x生怎么会摸出的都是红球,第一个智慧宝盒里有什么秘密吗?

生:

第一个智慧宝盒里都是红球;(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这样)

老师把第一个盒子里的袋子拿出来,让学生看到里面装的都是红色的球。

启发学生想:

如果x生继续往下摸,摸到还会是红球!

而且一定是红球。

师:

谁来说说,为什么x同学一定能摸出红球。

生:

因为盒子里都是红球,所以一定能摸出红球。

师:

我们再来看看y生摸到的是黄球和白球,一个红球也没摸到!

谁来猜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可能说出各种答案)

(师拿出第二个智慧宝盒里的袋子,让学生看到里面装有白球和黄球,没有红球)

师: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y同学,在智慧宝盒里为什么摸不到红球了吗?

(生得出结论:

因为里面根本就没有红球。

师:

他再继续摸下去,可能摸到红球吗?

(让学生体会不可能)

师:

谁来说一说y同学为什么不可能摸出红球。

生:

因为盒子里没有红球,所以y同学不可能摸出红球。

看来呀,刚才的比赛有失公平,现在老师请y队同学重摸一次!

(把三种颜色的球都装在第二个智慧宝盒的袋子里)让学生看,这会袋子里都有什么颜色的球,和学生一起辨认清球的颜色。

然后把袋子放入智慧宝盒内。

找y队的同学来摸球,在一生摸球前,请其他同学猜一猜:

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猜测,有学生会说出“可能”摸到那一种颜色的球,追问,为什么是可能。

)适时板书:

可能。

再接着问:

谁还来猜猜看!

(这时学生差不多都会说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开始让y队同学摸。

再找一名同学摸,摸之前还是让其他同学猜一猜,重点要他们明白,三种颜色的球都可能被摸到。

师再一次总结性的说:

什么样的情况下三种颜色的球都可能被摸到!

学生:

当宝盒里有红球、黄球、白球的时候,可能摸到红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说一说,表述游戏中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师:

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我们认识了(指着黑板)一定、不可能、可能。

下面谁能用着三个词中的任意一个说一下刚才我们摸球的过程。

生:

当盒子里都是红球的时候,摸到的一定是红球。

生:

当盒子里有白球和黄球,没有红球的时候,摸到的不可能是红球。

生:

当盒子里三种颜色的球都有的时候,摸到的可能是红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特殊之处是让学生经历“活动—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设学生熟悉的摸球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三、联系生活,体验新知

1、师:

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摸一摸的游戏,学会了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也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内容为:

教科书105页例2)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3)太阳从西过升起。

(4)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5)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研究,看看那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各小组的同学一边判断一边互相说说理由!

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好!

(学生进行讨论)

师:

讨论好了吗?

我想听听你们的结论,咱们这样,你喜欢解决哪一个你就来解决哪一个!

哪个小组先来?

生:

以小组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例子进行汇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订正,在“每天都有人出生”这个例子上,为学生出示数据,中国每天分钟出生人口的数量。

帮助学生来判断。

2、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说我们生活里的事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动手实践,感悟升华

学以致用,按要求放置星星卡片

(每小组同学都有若干彩色星星卡片(红、黄、绿三种颜色)和一小纸袋;)各小组按要求在纸袋里放星星卡片,

要求:

课件出示

1、在纸袋里任意摸一个星星,一定是红色;

2、在纸袋里任意摸一颗星星,不可能是黄色;

3、在纸袋里任意摸一颗星星,可能是绿色。

在学生按每一次要求装好后,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都到他得袋子里去摸一摸,看看能否符合要求,并请各小组说说这样装的理由,全班共同讨论!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条件,不仅是对刚刚学过的知识的一个应用,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体验所学知识的价值,也能培养学生对知识深入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下进行实践、在讨论中交流思想,自主学习。

五、课堂作业

1、教科书中练习108页第1题,改编后为配图填空题:

在()里填“可能、一定或者不可能”

(1)花()是香的;

(2)月球()绕着地球转;

(3)石狮子()在天上飞。

(以快速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说)

2、按要求涂一涂。

(数学书第108面第2题)

(1)摸出的一定是红色小方块。

(2)摸出的不可能是蓝球。

(3)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角形。

3、师:

前几天老师在一个商场门口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

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布袋里红、绿两种玻璃球各5个,只需一元钱就能玩一次,谁能在布袋里摸10次,摸10个红球或10个绿球就奖励10元钱。

如果你在场,你会不会去玩?

为什么?

六、学习总结

学到这里,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那个故事中去,老师想问一问了:

“财主要求阿凡提把一箱子的金币抛起来落下后个个都要正面朝上,这可能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理清知识脉络。

又与课始提出的问题首尾相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与灵活,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开放性。

七、课外作业。

实践性作业

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试着创造一种魔术。

看谁的魔术最有创意!

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一定不可能可能

(确定)(确定)(不确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篇三: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

陈薇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4、6、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利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游戏导入

这是什么?

(糖)猜一猜,它在哪只手里?

在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确定或不确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能性。

(板书)

二、新授

1、确定事件

师:

老师这有两个盒子,我准备请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每人每次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队就获胜。

有信心摸到红球吗?

多媒体演示两个盒子:

一盒六个红球,旁边写女生,一盒六个白球,旁边写男生。

师:

像这样的事情发生的结果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在数学中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称为:

确定事件。

板书:

确定事件

2、不确定事件

师:

多媒体出示第三个盒子。

(3白3红)现在如果从这个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摸出什么球来呢?

两生说。

师:

他们的想法你们赞同吗?

认为红球和黄球都有可能被摸到,但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生:

做实验试一试。

师:

那好吧,我们全体同学就分成六人小组一起来做个试验。

多媒体出示试验要求:

1、摸一摸:

每位同学摸一次。

2、摇一摇:

每次摸完后,把球放入盒子内请组长把盒子摇一摇。

师:

有问题吗?

生:

为啥要摇一摇?

生:

避免总摸一个球。

师:

明白了吗?

(分组实验)实验后汇报,师选三组情况统计。

如:

第一组:

红红白白白白师:

请大家观察这三组的摸球情况,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我们的发现?

师板书:

可能

师:

对于这样的事件发生的结果我们往往不能确定,在数学中我们称之为不确定事件。

(板书:

不确定事件)

师:

大家通过实践验证了我们的猜想,真了不起。

师:

总结一下,什么情况下才可能摸出红球呢?

生:

只要有红球就可能摸出红球。

师:

是吗?

那只有一个红球呢?

也是可能摸出红球吗?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列举生活实例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可能”“一定”“不可能”这几种情况,下面就有几个生活实例:

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说一说吗?

1.月球绕着地球转。

2.石狮子在天上飞。

3.花是香的。

学生逐一解释,老师多媒体介绍小知识臭的花:

泰坦魔芋花。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5页,看第2题,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吗?

谁来说说它是让我们干什么?

(你认为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就在它的上面打勾,可能会发生就打圈,不可能发生就打叉。

)很好,看清要求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前提!

那就拿起你们的笔动手做一做吧。

(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3)三天后下雨。

(4)太阳从西边出来。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师:

我们班有用左手拿筷子的吗?

(6)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吗?

老师专门就中国的出生人口作了一项调查,请大家听听资料

中国每年出生的人口是1100万左右,把这个数据具体到天数,中国每天出生的人口大约是2万。

如果精确到秒,中国平均每4秒就出生一个孩子。

同学们,你们想想全世界每秒该有多少新生儿出生啊!

每天就更多了!

那么每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是“一定”的吗?

2.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你们能判断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了,咱可真能学以致用!

那你们还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你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吗?

请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告诉小组内同学,让他们给你评价。

(教师注意了解小组描述的情况,并规范语言。

师:

谁来举例说一说。

3.游戏:

放糖

同学们说得真棒!

这样吧,老师再奖励你们玩个小游戏怎么样?

老师这边有3个空箱子,(多媒体演示)请同学们根据要求来准备糖果,

(1)一定能摸到玉米糖。

(2)不可能摸到巧克力糖。

(3)可能摸到花生糖。

以上箱子一个一个出示,由学生说明补充怎样放糖,老师演示,每种只要演示一种情况。

你想从哪个盒子里摸糖?

大家猜猜他爱吃什么糖?

四、紧扣课题,互动结束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快要结束了,你们该跟老师说什么?

听要求和我再见:

跟老师们招手再见的一定是女生,跟老师们招手再见的一定是男生,跟老师们招手再见的不可能是女生,跟老师们招手再见的可能是女生也可能是男生。

跟我再见的一定是三一班的同学。

好,再见!

可能性教学反思

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是必然现象,只是确定性现象不多,而不确定现象(即随机现象)普遍,这些现象发生的规律如何呢?

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

本课就是让学生先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很好地整合数学资源.

“课标”教科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学时基本采用了这些情境材料:

如主题图、例1、例2的情境图以及练习题等,但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例1之前,我先设计一个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活动再来解决例1的问题;主题图的教学充分挖掘多种“可能性”。

例如节目形式的可能性、选择节目方式的可能性、每个学生选中节目的可能性等,除此以外,还增加了不少“可能性”的内容,尤其“可能”、“不可能”与“一定”之间会因情况变化可转变,使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随机现象是如此普遍、正常和可变性,感悟到自己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灵活地组织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灵活地组织几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比较、实践中认识“可能性”。

如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猜漂亮的玻璃球在老师的哪一个拳头里,这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学习内容上。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事物很多与数学有关,学习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由此爱好数学。

还培养了学生怎样用数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懂得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