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0302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

《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docx

06六年级语文阅读复习

(一)

日本的清酒与我国江南的黄酒比较类似,都是深受欢迎的普及型大众米酒。

但日本的米酒在以前是比较浑浊的,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很多人想了各种办法,却找不到使酒变清的法子。

那时候,有一个名叫善右卫门的小商人,以制作和经营米酒为生。

一天,他与仆人发生了口角。

仆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他在晚间将炉灰倒入做成的米酒桶内,想让这批米酒变成废品,叫主人吃亏。

干完了小勾当,这个仆人就逃之夭夭了。

第二天早晨,善右卫门到酒厂查看,发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原来浑浊的米酒变得清亮了。

再细看一下,桶底有一层炉灰。

他敏锐地觉得这炉灰具有过滤浊酒的作用。

他立即进行试验、研究。

经过无数次的改进之后,终于找到了使浊酒变成清酒的办法,制成了后来畅销日本的清酒。

似乎善右卫门在“一念之间”就酿成了清酒。

他的成功似乎是灵感乍现的结果,是神灵的格外恩赐。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被称为“世界假发之父”的富豪刘文汉,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话启发而灵感降临,一举发家的。

1958年,刘文汉到美国旅行。

一天,他与两位美国人共进午餐。

当谈到什么新行业可以在美国大行其道时,其中一个人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假发”。

刘文汉眼睛一亮。

这顿午餐成了刘文汉发家的起点,回到香港,他立即创办了假发工厂。

假发业为他迎来一条广阔的致富之路。

真的,有一种成功只在一念之间就实现的,与这种成功相对的是另一种情况,即对成功(),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成功却不肯光顾。

似乎成功很偏心,对有些人特别青睐,对另一些人却特别刻薄。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长此以往,米酒的浑浊一直是困扰善右卫门的一桩心事,他肯定一直对此深以为憾,一心一意惦记着这米酒能变得清纯起来。

所以当突然发现自己酒桶中的酒如梦想中那样()时,他的第一感觉是:

洒在酒中的脏东西对酒具有沉淀功能,根本来不及思考是谁在搞破坏,就盯住这一巨大发现不放,这才最终酿成清酒。

善右卫门制成清酒确属偶然,但这偶然是对善右卫门长期思索的最终报答,他的灵感乍现,是一颗热烈跳动的心换来的丰厚收获。

还有刘文汉,他们成功的情形大致如此。

不要因为努力一时不见结果而垂头丧气,更不要以为成功是神灵的恩赐而守株待兔。

“一念之间”能获得成功,是因为在此之间,已经经过了千锤百炼。

1.文章写了两件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写出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从下面的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望而却步执着追求清澈见底味美香醇

3.联系文章内容,用“√”选择对“他的成功似乎是灵感乍现的结果,是神灵的格外恩赐”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1)他的成功的确是灵感乍现的结果,是神灵的格外恩赐。

()

(2)他的成功不是灵感乍现的结果,也不是神灵的格外恩赐。

()

(3)他的成功有灵感乍现的结果,有神灵的格外恩赐,但是并不都是这样。

()

4.善右卫门和刘文汉为什么能够成功?

5.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二)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羡慕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盼望着也能早些考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上六年级了,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该考中学了。

”父母笑着说:

“不,孩子,要考中学并不代表成为大人了。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我变声了。

我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变声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变声并不代表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一天放学,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回家,路上我们打打闹闹,你推我一下,我搡你一把。

终于一名同学撞倒了人,没等我反应过来,几个伙伴已经四散而逃了。

当我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正准备溜时,才发现被撞的是一位瘦小的老奶奶,她的手碰破了渗出了血,手里提的青菜撒了一地。

此时,已有许多目光投来,我有些惭愧,低着头帮老奶奶捡拾散落在地上的菜,一个劲儿地说对不起。

无意间一抬头竟然发现了父亲那深窥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怎么交待呢?

我把老奶奶送回家,老奶奶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fūyǎn)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计划着回到家后先做“乖宝宝”,再坦白交代,想着这样做会少些责骂。

在饭桌上,气氛()没有想象的那样恶劣,()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用余光观察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停地给我夹菜。

我等着父亲的训斥,而他只是询问老奶奶的情况,并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她。

我说:

“我会的。

”的确我做了,而且一直到如今。

依然记得父母在事情过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终于感到了父母承认我长大了,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年龄增长那么容易,也并不像变声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长大了。

 

1.在文中()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5—8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3.标画出描写同学闯祸后表现的句子,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4.你认为“我”长大了吗?

为什么?

 

(三)学会赏识

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

赏识,是为人之道。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

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

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甚至呵斥。

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要知道“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

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

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

赏识弃绝“祖师爷”和“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

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

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笨拙、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

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

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渴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

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

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

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

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1、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诊断”一词的含义是

2、第五自然段中“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3、联系上下文内容,注意带点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组成一组排比句。

4、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四)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

8点30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

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

有人大声骂司机:

“这是个笨蛋!

”也有人说:

“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司机解释道:

“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

”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播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

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堵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

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

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

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

有人说:

“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

”有人说:

“我与客户约好,签一份数额为300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

”也有人说:

“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

”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

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

有人说:

“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

“妈妈,太阳落山了!

”妈妈说:

“宝贝,乖,太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的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

“谁有药?

”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

终于有人说:

“我有。

”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地翻找声。

“找到了!

找到了!

”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

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的传递着。

“哎呀!

”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

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

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都格外认真。

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

黑暗中,不知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

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

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

立即有人大声喊:

“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

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

”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

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

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

“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的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

那人又问:

“有没有没牵手的?

”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个出站口走去。

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

后边的人有条不紊的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剐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

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梳理故事情节,理清叙述顺序,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突然停电,地铁车厢怨声四起——()——()——有人点燃衣服照明,众人把火扑灭——()

2.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理由。

(1)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宁静。

(2)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状况。

4.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

此时,车厢里

5.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该如何注意什么?

结合短文内容谈谈给你的启示。

(至少谈出两点)

 

(五)睡眠

人类的一生当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睡眠可分为脑睡眠和身体睡眠两种。

通常所说的睡眠程度深浅是专指脑睡眠而言的。

从分析脑电图来看,睡眠一般从1.5至2小时为一个周期进行循环的,最初是数分钟的入睡期,紧接着是浅睡眠,然后进入时间最长的中程度睡眠期,再后面是深度睡眠期。

深度睡眠期的脑电图波型虽与觉醒时的情形很相似,但全身肌肉松弛,肌电图反映完全平坦。

所以这个阶段的睡眠被认为是身体睡眠,做梦往往在这时出现。

以上几个阶段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如果以8小时计算,一夜间这种周期正好反复4次。

而在睡眠周期正好反复4次后觉醒,往往会感到清爽,疲劳全部解除等。

所以一般认为8小时睡眠比较合适是有道理的。

仅以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睡眠的好与不好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睡眠的质量,因为睡眠的质量比睡眠的时间更重要。

如果入睡顺利,而且能够睡得很香,并在一个周期结束时才醒来,那么,对于成年人来讲,()减少一二个循环周期,()能达到良好的休息效果。

当然,在达不到良好的休息效果的情况下,增加睡眠时间也是一种补救的办法。

有些人失眠就轻易靠安眠药,有的还以加大剂量或大量饮酒克服失眠,这是不科学的,效果也未必好。

对于偶尔失眠最好不急于用药,而应尽量从精神上找原因及解决方法。

1.请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读读文中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内容填空:

(1)“这个阶段的睡眠被认为是身体睡眠”中“这个阶段”是指

(2)“这是不科学的”中“这”指的是

3.文中画“”的句子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划横线的的句子强调的是()

①睡眠时间②睡眠质量③睡眠重要

4.被认为是“身体睡眠”的特征是什么?

5.睡眠的一个周期依次是:

()—()—()—()

6.围绕“人类的睡眠”短文讲了哪些内容?

 

(六)永不贬值的财富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16岁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旮旯里可是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放了一场电影,以示祝贺。

左邻右舍,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

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

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

“山子他娘在家吗?

”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

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去世后,她大病一场,两眼就失明了。

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讨些地瓜度日。

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

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

“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怎么,两元钱?

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

望着瞎婆婆那满脸深深的皱纹,干瘪的眼睛,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

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

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呀——“怎么,你嫌少?

”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

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接过“两元钱”“我”会对婆婆说什么?

联系上下文把第3自然段内容补充完整,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为什么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是“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

 

(七)音乐之都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它(座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青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过市区。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崖),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公园、街道、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就连王宫四周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人们漫步在街头,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人们围坐在一起欣赏着令人陶醉的乐曲。

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这样的演奏会吸引着很多前来观光的外国游客。

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

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一家人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

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这已经成了维也纳人的习惯。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它造(形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他的观众席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

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

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

剧院树立着16尊大理石雕的音乐女神像。

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

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

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年除夕,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

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

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外观众。

1.阅读短文,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汉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摇篮”的意思。

3.给第五自然段分层,用“//”在文中标出,再概括小标题。

4.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八)这个新生儿有两个母亲

一个新生儿有两个母亲,奇怪吗?

5月7日晚,在黑龙江阿木尔林业局医院里诞生的一个男孩,他就有两个母亲。

5月7日傍晚,阿木尔林业局医院医生宁玉晏,提前一个小时就来到了病房。

临出家门时,她把自己的儿子乐乐反锁在家里,因为孩子爸爸今晚也在单位值班。

宁玉晏仔细巡察了病房里的各位患者的情况,发现孕妇徐广辉可能今晚将生孩子。

孕妇的丈夫陪着她。

10时15分,医院走廊里突然传出撕心裂肺般的呼唤。

“山上起火了,大家赶快撤!

”宁玉晏冲到窗前。

凶猛的山火怪兽一般地要吞吃掉这幢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医院大楼。

此时此刻,何去何从?

宁玉晏站在大门口眺望几百米远,自己家的房子正在燃烧。

她哭了,倚在门框上失声痛哭,她想到自己孩子还锁在里面,仿佛听到孩子正在喊“妈妈”!

“宁医生,我要生了!

”是孕妇徐广辉在呼喊。

这呼喊近在耳旁,是那么真切。

宁医生做出了留下的决定。

此时已是11点3刻,也就在这时停电了。

11点55分,宁玉晏找到一截蜡烛,孕妇的丈夫拧开了手电,在火光、烛光、手电光下,她开始工作。

12点5分,医院供应仓库烧着了。

1分钟,2分钟……40分钟过去了,婴儿不愿降生到这片恐怖的火海。

“宁医生,你就走吧,逃命去吧!

我们不怪你!

”孕妇的丈夫拉宁玉晏走。

“不,我是医生,与你们死在一块,不离开你们一步。

”宁医生镇静地告诉徐广辉:

“不要惊慌……”

凌晨1时20分,一个重达4.25公斤的男婴,终于降生了,降生在熊熊的火海之中,降生在宁玉晏的怀抱之中!

火光中,婴儿的双亲请宁玉晏为孩子起名字。

“那就叫火生吧!

收拾完手头的工作,疲惫不堪的宁玉晏急忙向自己的家冲去,只见沿途房屋和自己的家皆成废墟了!

幸好,乐乐已被爷爷破门救了出来。

乐乐得救了,火生诞生了!

火生,降到人世的火生,你知道自己有几个母亲?

等你长大了你一定不会忘记,自己有两个母亲。

 

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写在括号里。

(1)凶猛的山火怪兽一般地要吞吃掉这幢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医院大楼。

()

(2)火生,降到人世的火生,你知道自己有几个母亲?

等你长大了你一定不会忘记,自己有两个母亲。

()

2.当大火烧起来的时候,宁医生为什么倚在门上失声痛哭?

3.当宁医生听到徐广辉的呼唤,为什么做出留下的决定?

4.为什么说火生有两个母亲?

 

(九)金茶花

日本茶花专家津山尚,在40年前,梦想寻到一种世界稀有的金茶花。

他不远万里,独自走到中南半岛莽林中,几经凶险,历尽艰辛,最终,他失望而归,写了悲剧性的《幻想的金色茶花历险记》。

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捧着书稿,仿佛捧着一个死了的希望。

金茶花在哪里?

津山尚死不瞑目。

中国广西,有个农民叫傅镜远。

他无意寻觅金茶花,只是养着50多群蜜蜂度日,日渐富裕。

他一路放蜂,还喜欢一路采掘野花回家,栽在自己的园子里,日子长了,竟成了一个私家的园林。

大清早,他独自上山,忽然,他伫立着,路旁不远处,有几株十分陌生的野花。

蜡质的绿叶,坚挺油润;蜡质的黄花,花蕾浑圆,尖顶略带嫩红,蕴含着少女青春的魅力;花瓣重叠细密,黄瓣金蕊,活像一座神奇的小迷宫。

老傅不晓得这是什么花,只觉得稀奇、好看,便从腰间掏出一把铁刨子,一连挖了几株,匆匆回家,把花栽在后园子里。

也不知是哪一天,远方来了个农艺师,说是专程寻找金茶花的,问老傅见过吗?

老傅摇摇头。

忽然,他想起园子里栽的几株黄色的花树,蜡质的叶子和塔形的花蕾,颇像茶花族,便带园艺师进园里鉴赏。

园艺师顿觉惊讶,不过,他也没见过金茶花,不敢贸然判断,很想要一盆回去检验,又不好夺人之所爱。

老傅也大方,以花相赠。

十天后,远方来电:

经专家鉴定,是世界珍稀植物——金茶花。

老傅得到了无价之宝!

全世界的茶花族专家被中国的金茶花倾倒了,不惜花几万美元想向老傅买一株金茶花,老傅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然而,这个朴实无华的农民断然谢绝了,他像保护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那样,维护中国的金茶花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地位。

傅镜远是个山野之子。

他的人生不过像山上一棵无名小树,绝非金茶花那样珍稀。

那么,我为什么要为他立这个小传呢?

我以为,在他身上,有着一种难得的纯洁,他不被金钱所迷,不被世俗所染,从他身上,我们不是可以窥见到今日农民纯朴而美好的心灵呢?

1.将下面句子改变一种说法,原意不变。

从他身上,我们不是可以窥见到今日农民纯朴而美好的心灵吗?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从傅镜远身上可以看到今日农民的“纯朴而美好的心灵”?

 

(十)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

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

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看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将下面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