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农业产业化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全区农业产业化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区农业产业化会议上的讲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区农业产业化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农业产业化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加快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小康建设讲三点意见。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感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效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推进结构调整、应对入世挑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建成,以黄牛为主的支柱产业,产加销产业链初步建立,畜牧、林果、蔬菜基地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市场、服务等农业保证和支持体系正在建设和完善。
XX年四大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773元,占到纯收入的37%,加快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
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优势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市场发育滞后,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这些无论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应对入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要求比,还是同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都存在很大差距。
抓住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好机遇,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突破,使我区农业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全区上下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努力把我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按照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提出的宏伟目标,到XX年全区实现总体小康目标,XX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关键是加快经济发展,核心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根据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全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思路是:
紧紧围绕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面向两个市场,突出区域特色,培育龙头企业,大搞系列开发,依靠科技进步,健全标准体系,坚持多元启动,实行群体推进,构筑群龙起舞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和工业一体化发展。
工作的重点是:
1、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带动农户、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用农业产业化推动小康建设,其核心是有一批牵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按照“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坚持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畜产品、林果产品、蔬菜、特色产品的系列深度开发,在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相对雄厚、区域优势明显的泾河川区布局和建设,实现区域突破,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采取“四个一批”的措施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一是扶持壮大一批。
把省、市级龙头企业作为重点,选择一批投入低产出率高、发展势头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加以扶持,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发展成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二是嫁接改造一批。
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一定资产的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引进有资金实力、较好品牌的企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注入资金,引进机制,使之尽快壮大起来。
三是开放引进一批。
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选择优势项目,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四是大力发展一批。
按照十六大报告关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鼓励引导个体生产、营销的民营企业,各种能人创办加工型、营销型和运输型龙头企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添新活力。
经过努力,力争培育形成10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其中建成1户年销售收入上2亿元的龙头企业,3户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6户年销售收入上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
发挥这些优势企业的作用,创出10个具有当地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名牌产品。
通过兴办龙头企业,使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到总农户的三分之二以上。
2、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基地。
培育主导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是发展产业经营的基础。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大力推进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重点抓好相对集中、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建设。
紧紧围绕巨型畜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巩固提高南繁北育城郊屠宰深加工的产业格局。
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
建立南部浅山区以核桃为主的干鲜果基地,南部后山区水源涵养林基地,北部塬区以杏树为主的经济林基地。
泾河川区充分利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黄金地段的优势,扩大日光温室、红萝卜、山药等蔬菜种植面积,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以黄金梨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
同时,根据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脱毒马铃薯、大葱、辣椒、花卉等区域性特色产品,使其尽快形成规模。
XX年底,全区黄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畜牧业总收入达到2亿元;果园经济林面积达到26万亩,林果业总收入过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蔬菜业总收入达到亿元;优质牧草面积达到20万亩。
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3、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
按照工贸旅游经济强区的发展定位,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活跃农产品流通,带动基地建设,吸纳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
围绕畜产品、果品、蔬菜、苗木、花卉等产品,重点把东郊、西郊、四十里铺等10个农产品市场建成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结合小城镇建设,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做到建一个市场,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充分发挥专业大户、经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组织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减少市场风险,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努力将农业信息网络向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延伸,形成全区的农业行业广域网。
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建立自上而下、高效、快捷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与管理运行机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化经营。
4、不断完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按照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要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符合我区实际的产业化组织形式,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加农户”、“专业市场加农户”、“中介组织加农户”、“销售大户加农户”以及“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形式。
进一步规范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农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进行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集中;鼓励和提倡农民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实行产销合同制,用合同形式明确龙头企业与农户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规范各自行为,把产业化经营纳入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
5、加快科技转化步伐。
科技转化是推进产业经营快速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动力之源。
实现用产业化推动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必须加速科技转化,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的档次。
按照企业办科研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积极鼓励扶持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加强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建设,放活现有农技推广队伍,大力扶持集体、民办等科技服务组织,实行多元化发展。
以农技推广单位为载体,引导组建行业协会,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推广各环节紧密联结起来,把农民与市场与企业紧密联合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农业竞争力。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充分利用农业高新技术,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形成系列开发、梯次开发、深度开发的新格局。
加强品种引培育体系建设,建立起抗逆性,适应性强的良种体系,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畜禽新品种的改良步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奠定基础。
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加大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开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品牌申报和商标注册,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1、在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上下功夫。
从转变作风入手,各乡镇都要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好产业化经营规划制定、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
围绕加快产业化经营,推进小康建设,各职能部门都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围绕产业化经营搞好指导服务。
财政部门要把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培植财源、扶持农业和农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农牧部门要全力落实蔬菜产业的各项技术措施,抓好畜草产业的协调指导工作;林业部门重点抓泾河川区优质水果基地、北部塬区经济林基地等四大林果基地建设;水务部门在指导全区坚持改土兴水、改善基础条件的同时,围绕产业化经营,搞好配套建设;乡企部门要把龙头企业建设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既搞好宏观指导,也直接抓项目、建项目,重视农产品的产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民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市场风险;新闻部门要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氛围。
2、在争资金、引项目,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上下功夫。
农业是一个基础产业,也是一个弱质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比较突出。
把争资金、引项目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坚持“以诚信引农业项目、以环境引农业项目、以农业企业引农业项目”的思路,各乡镇、农口部门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争资金、引项目上来,使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我区产业化经营,夯实农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的实现积蓄后劲;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合理配置项目资源,以大规模项目建设带动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优化升级和农业的提高增效;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健全储备制度,完善和丰富项目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速度,为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在大办农业示范园,以典型带动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上下功夫。
农业示范园是城乡经济的结合点,是促进农业工业化行之有效的措施。
加快建立一批区位特色强、科技含量高、产业效益显著的示范园,对于引导群众加大对产业开发的投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各乡镇、农口各部门都要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化工作的突破口,以明晰的思路,凝聚精力,集中财物,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示范园区,力求建成优质、精品工程,以成功的示范典型,吸引群众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4、在转变干部观念,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
目前,我区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与加快产业化经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太大,远远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必须下大力提高和培训干部,改造农户。
通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区乡村社干部、产业大户外出学习,邀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发达地区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讲课、培训等形式,促进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用科技、市场理念来武装农民,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集中到产业化发展上来,激活产业化经营的内力,制定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科技知识培训计划,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力争使每个农民掌握一两门先进实用的技术,为加快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