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园林的特点和影响.docx
《西班牙园林的特点和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班牙园林的特点和影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班牙园林的特点和影响
西班牙园林的特点及其影响
1.1西班牙园林
西班牙园林的风格源自于西亚的造园活动,西班牙式花园在规划上多采用曲线,并多喜用色彩鲜艳的花卉。
另外在房屋的外立面更是喜欢用植物来装扮,犹如花边一般,同时古代西班牙园林结合了摩尔文化与罗马文化,两种文化交融形成特有的风格,并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别墅花园、英美的设计风格以及日本的禅宗园林形成世界园林的因素的四个主要走向之一。
西班牙园林丰富了整个欧洲的园林符号,对现代园林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中世纪的宝贵文化遗产。
特别是随着房地产的发展,西班牙建筑、西班牙园林的风格在不同地区逐步应用,对现代园林的发展影响甚大。
1.2西班牙园林特点
西班牙地处地中海的门户,面临人西洋,多山多水,气候温和。
由于西班牙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受到不同时期的文化影响,因此景观风格变化随着历史的改变有所不同,为不同的殖民地占领,他们的审美同时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造就了西班牙景观的多元化发展。
如果说不同的建筑风格能成就一个迥异的地产风格,那么不同的景观风格就是建筑的衣裳,能体现楼盘的独特气质。
西班牙式园林在规划上多采用曲线,布局工整严谨,气氛幽静肃静;西班牙园林分为西班牙皇家园林与西班牙自然庭院两大体系,前者服务于西班牙皇室与贵族,主要突出人气与尊贵来显耀皇室贵族地位。
结合建筑,通过空间轴线设计,以主景雕塑和水轴为核心元素,结合规则式绿化设计,形成尊贵的皇家园林空间;西班牙自然庭院中多为自然绿化结合古朴的饰面材料,局部以细腻的水景雕塑作为点睛元素,形成宁静、自然、质朴的人文景观空间西班牙园林的主要元素有跌级的水景、雕塑群、细长或十字交错的水带、肌理涂料、精致的铁花、罐、彩色瓷片铺贴、台地、无边界泳池、草坪、整齐的乔木、溪流、果岭等。
地中海
青藤缠绕
开放式的草地、精修的乔灌,抑或是地上、墙上、木栏上处处可见的花草藤木组成的立体绿化,是地中海式花园最大的特点。
另外,水景也是地中海风格花园非常注重的一个关键设计。
主要植物:
草地、藤木
建议道具:
茶桌、藤椅
适合人群:
喜欢休闲风格和户外活动的人士
西班牙
灵动的曲线
西班牙式花园在规划上多采用曲线,并多喜用色彩鲜艳的花卉。
另外在房屋的外立面更是喜欢用植物来装扮,犹如花边一般。
主要植物:
北方的小朵月季,柳树
建议道具:
木制的躺椅、旱伞、秋千
适合人群:
浪漫性情的主人。
城堡中的庭园——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更新时间:
2009-5-1721:
43:
06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347
简介:
从古至今,人类的景观园林设计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世界园林的类型亦是纷繁多样,难以计量。
尽管这样,也有学者将影响世界园林发展的因素大致概括为四个主要走向:
古代西班牙的摩尔式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别墅花园,英美的现代设计风格,以及日本的禅宗园林。
可见,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古西班牙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
城堡中的庭园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相关站中站:
从古至今,人类的景观园林设计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世界园林的类型亦是纷繁多样,难以计量。
尽管这样,也有学者将影响世界园林发展的因素大致概括为四个主要走向:
古代西班牙的摩尔式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别墅花园,英美的现代设计风格,以及日本的禅宗园林。
可见,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古西班牙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对整个南部地中海岸展开数年的征战和攻掠之后,公元711年,第一批穆斯林信徒越过了直布罗陀海峡。
这些西班牙摩尔人在这片分离的土地上创造了一种新文化、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环境,并将其反映于当时的园林设计理念之中:
由厚实坚固的城堡式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利用水体和大量的植被来调节园庭和建筑的温度。
在摩尔人统治下,伊斯兰西班牙超越了欧洲其它国家而成为文明中心。
通过研究和实验,摩尔人的农业和园艺知识得到长足进步,他们吸收其它文化,发明了花园及其相关房屋设计的审美导则,尽管这些导则并不十分严格。
用灰泥墙体所分隔的台地花园成为这种新文化的最爱。
在伊斯兰宫殿庭园中,人们可以发现其与过去的沙漠绿洲的联系。
这些庭园被白墙环绕,被水道和喷泉切分,并种植了大量的常绿树篱和柑橘树。
摩尔人将自己的旧习惯带到了西班牙,并对这些旧习性加以改善和调谐。
尽管摩尔人最终被基督教徒逐出西班牙,他们对于整个西欧景观设计的影响至今依然显而易见。
下文展现的即是两处城堡中的王室园庭。
阿尔罕布拉(Alhambra)宫
在西班牙的阿拉伯式宫殿中,阿尔罕布拉宫并非最重要者,但却是当时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例。
这座孤立的宫殿位于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处在格拉纳达城东南山地外围一个丘陵起伏的台地上,由格拉纳达王国的摩尔人君主兴建于9世纪,并保留了摩尔人的建筑风格:
其厚重的、堡垒式的外形即是为了抵御基督教徒的入侵。
在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人们可以看到,伊斯兰艺术及建筑的精致、财富、微妙达到其最后的顶点。
在阿拉伯语中,“阿尔罕布拉”是红色的意思,它代表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用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红堡”。
在高地环境中,阿尔罕布拉宫具有鲜明的色彩,摩尔诗人即用“翡翠中的珍珠”来描述其建筑明亮的色泽,及其周边丰饶的森林资源。
春季,阿尔罕布拉繁衍着由摩尔人种植的野花和野草,以及玫瑰、柑橘、和桃金娘,这些,构成了阿尔罕布拉独特的环境特征。
该宫殿用工作间和个人房间将不同的台地连接,并借此与周围地形相适应。
台地长约730米,最宽处约200米,覆盖面积约14公顷。
在阿尔罕布拉宫中,有四个主要的中庭(或称为院):
桃金娘中庭、狮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
环绕这些中庭的周边建筑的布局都非常精确而对称,但每一中庭综合体的自身空间组织却较为自由。
就这四个中庭而言,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和“狮庭”。
宫殿中的“桃金娘中庭(PatiodelosArrayanes)”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群体空间,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它由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
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
桃金娘树篱的种植则要溯源于1492年西班牙占领该地之后。
在桃金娘中庭,可以欣赏两个极佳的建筑外观,其一的主景为一座超出40米的高塔,在塔上能够观看引人入胜的美景。
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狮庭,也即丹家庭的中心。
在这个穆罕默德五世宫殿中,四个大厅环绕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庭——狮庭(PatiodelosLeones)。
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大水钵布局成环状。
由于《可兰经》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所以,在阿拉伯艺术中,这种用狮子雕像来支承喷泉的做法是很令人称奇的,可将其理解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而这里的狮子雕像的形态还会让人回想起古代波斯雕刻家的作品。
狮庭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
水从石狮的口中泻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
走廊由12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尺度适宜,且相当精美:
其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错综复杂,同样,走廊顶棚也表现出当时极其精湛的木工手艺。
由于柱身较为纤细,常常将四根立柱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建筑的层次感,使空间更为丰富、细腻。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放松精神和转换个人心态。
在狮庭,同样可以看到与中世纪修道院相似的回廊。
它按照黄金分割比加以划分和组织,其全部的比例及尺度都相当经典。
所以,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冷作用,又具有装饰性。
在欣赏了几处西班牙王室庭园之后,可以看出,“装饰”在阿尔罕布拉宫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在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中,最有意义的装饰元素包括:
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
在这些装饰性元素的作用下,中庭回廊的外观显得豪华而耀眼。
格拉里弗(Generalife)
如果说阿尔罕布拉宫的特征在于其惊人的复杂和精细,那么,同样建于格拉纳达的“格拉里弗”则表现出彻头彻尾的豪华。
格拉里弗有“建筑师之园”的含义,它与阿尔罕布拉宫接壤,只需通过一座架设于溪谷之上的桥梁就可从阿尔罕布拉宫抵达。
它是丹的夏宫,其的设施略感凉爽,包括数个非同寻常的园庭。
这些园庭建造于14世纪初,迄今仍保持其原有形态,包括若干对称种植的台地花园。
这些可爱的花园,有着不计其数的小水渠、喷泉和喷射水流。
经台地花园,场地入口可径直导入庭——水渠中庭(PatiodelaAcequia),它是格拉里弗中一个典型的精美园庭,也是所有花园的最高点。
庭院的中心主要由一个长形的水渠构成,它从主人住宅导向位于庭院另一端的门房。
为使该空间更为凉爽,并达到悦目悦耳的功效,水渠两侧还设有若干喷头,产生一道道高射的、连续不断的拱形水流。
庭院周边的建筑物底层是一条开放的拱廊,边缘是装饰性的拱门。
从处于有利位置的观景点俯瞰中庭,映入眼帘的即是格拉里弗最为壮观的景致。
由于有喷射水流的存在,水渠中庭的环境气氛显得更为活泼、亲近。
水渠中庭北面是另一个水景庭园——罗汉松中庭(PatiolosCipresses),该中庭呈规则的几何形态,同样设有喷射的水流及高大的周边建筑物,属典型的摩尔人式园庭设计。
修剪得四四方方的树篱有意凸显了建筑物的形体,并为完全白色的墙面增添了深色。
在原始设计中还包含了其它一些较高的平台,不过在后来都经过了修改和重建。
在1900年代初,格拉里弗的边远地区又增添了大量的园庭,以及壮美的罗汉松林荫道。
如今的格拉里弗,每年都会开展一次音乐和舞蹈节庆,而花园的场景,便为节庆带来几分神秘的感觉。
中世纪的西班牙伊斯兰建筑,选用的是非常简单的建筑材料:
灰泥、木材和瓷砖等,但这些建筑外空间的组合及布局却反映出摩尔人式建筑的要旨,即在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居者提供凉爽的小气候条件,不过,为防止入侵,它们自始至终都不对外显露其部的富有和华美。
所以,它们的外观朴素耐用,部却如同豪奢华美的天堂。
事实上,伊斯兰园林的起源是对农业的直接摹仿,后来,它发展为对灌溉、气温调节和植物种植的一种研究。
再往后,这种园林设计理念逐渐风行,并出现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园林设计之中。
其中庭的平面布局较简单,但因其整体设计非常注重细部,从周边建筑至院落中的花草小品,常令人驻足观赏。
直至今日,停留在这样的庭园中,人们依然可以获得身心的放松,依然能被庭园的环境气氛所深深打动。
关于世界造园体系,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在致辞时把世界造园体系分为:
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中国体系:
典雅且精致
中国古代造园活动最早始见于3000年前。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囿、圃、苑、园这样一些延用至今的园林用词,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便能看出,这些字的甲骨文含义,与现代又有所区别。
商朝末年,帝王和奴隶主开始圈地蓄养禽兽,种植刍秣,纯粹成为供他们狩猎游乐享用的地方,这样的场所称作“囿”。
《诗经》曰: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田猎”的记载,可以看出,殷代的帝王、贵族都喜欢狩猎。
在田野中打猎,千军万马难免践踏庄稼因而引起民愤,于是帝王和贵族开始圈地建囿。
一般都是利用自然的山峦谷地围筑而成,围很大。
天子的囿方圆百里,诸侯的囿方圆40里。
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奴隶制王国。
与此同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营建城邑和皇家囿苑活动。
周文王在今以西曾修建过规模甚大的“灵囿”,方圆70里。
《诗经》有具体的描写:
“王在灵囿,鹿攸伏。
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於.鱼跃。
”可见囿中的鹿、白鸟、跃鱼等动物已成为观赏的对象。
文王以后,囿的大小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的象征。
学术界认为,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到了汉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囿的生产功能逐步消退,观赏游乐功能成为主要目的。
汉时期,专为帝王游乐的场所又有了“苑”的名称。
古代的苑、囿二字本意是相通的,均指蓄养禽兽、供打猎的场所而言。
从开始,直到最后一个王朝——清代,仍将皇家园林称作“国朝苑囿”。
历史上,一般都将苑囿归入皇家园林,而把“園”归入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富商的私家园林。
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中写道:
園(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字之。
今将“園”字图解之:
“口”者围墙也。
“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
“囗”字居中为池。
“衣”在前似石似树。
古老的汉字多么奇妙!
构筑园林的几大要素山、水、建筑、花木,都蕴涵在一个字中。
这个“園”字,我们可以从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找到诠释。
私家园林最早出现在汉代。
《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文帝第四子、梁孝王武喜好园林之乐,在自己的封地广筑园苑,其中“兔园”,园水相绕,宫观相连,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
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哲学得到发展,隐逸文化盛行,士大夫钟情山水,竞相营建园林以自乐,私家园林一时勃兴。
北首都出现了大量的私家园林,成为我国第一次私家造园的高潮。
当时的园林虽已基本具备山水、楼榭、花木等造园要素,但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甚至作为斗富的手段,造园艺术尚处粗放阶段。
西晋石崇的金谷园,是历史上著名的私家园林。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力鼎盛的时代,园林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当时的文化艺术并驾齐驱,园林创造追求诗情画意和清幽、平淡、质朴、自然的园林景观,著名诗人、画家王维与辋川别业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宋代徽宗在汴京兴建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假山——艮岳。
由于宋代重文轻武,官员多半文人,私家造园进一步文人化,促进了“文人园林”的兴起,特别是江南园林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明清两代,园林的发展由宋代的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的成熟期,特别是江南园林艺术达到了典雅精致、趋于完美的境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典意义的园林,皇家园林如“颐和园”、“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何园、个园、瞻园、寄畅园、豫园等等,至今,在全国围保存完好或尚好的仍有百来座。
西亚体系:
植物和水法
西亚体系,主要是指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园林,它们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后来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所继承,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
西亚造园历史,据童寯教授考证,可推溯到公元前,基督圣经所指“天国乐园”(伊甸园)就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岸,远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花园。
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是历史上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传,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博得爱妃的欢心,比照宠妃故乡景物,命人在宫中矗立无数高大巨型圆柱,在圆柱之上修建花园,不仅栽植了各种花卉,奇花常开,四季飘香,还栽种了很多大树,远望恰如花园悬挂空中。
支撑花园的圆柱,高达75英尺,所需浇灌花木之水,潜行于柱中,水系奴隶分班以人工抽水机械自幼发拉底河中抽来。
空中花园高踞天空,绿荫浓郁,名花处处。
在空中花园不远处,还有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塔,以巨石砌成,共7级,计高650英尺,上面也种有奇花异草,猛然看去,比埃及金字塔还高。
据考证,这就是《圣经》中的“通天塔”。
空中花园和通天塔,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至今仍令人着迷。
作为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的埃及,早在公元前3700年就有金字塔墓园。
那时,尼罗河谷的园艺已很发达,原本有实用意义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到公元前十六世纪演变成埃及重臣们享乐的私家花园。
比较有钱的人家,住宅也均有私家花园,有些私家花园,有山有水,设计颇为精美。
穷人家虽无花园,但也在住宅附近用花木点缀。
古波斯的造园活动,是由猎兽的囿逐渐演进为游乐园的。
波斯是世界上名花异草发育最早的地方,以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
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就有了把自然与人为相隔离的园林——天堂园,四面有墙,园种植花木。
在西亚这块干旱地区,水一向是庭园的生命。
因此,在所有阿拉伯地区,对水的爱惜、敬仰,到了神化的地步,它也被应用到造园中。
公元八世纪,西亚被回教徒征服后的阿拉伯帝国时代,他们继承波斯造园艺术,并使波斯庭园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在平面布置上把园林建成“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当作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
具体用法是点点滴滴,蓄聚盆池,再穿地道或明沟,延伸到每条植物根系。
这种造园水法后来传到意大利,更演变到神奇鬼工的地步,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演,成为欧洲园林必不可少的点缀。
欧洲体系:
规整而有序
欧洲体系,在发展演变中较多地吸收了西亚风格,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自己“规整和有序”的园林艺术特色。
公元前7世纪的意大利庞贝,每家都有庭园,园在居室围绕的中心,而不在居室一边,即所谓“廊柱园”,有些家庭后院还有果蔬园。
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筑园于雅典,是历史上最早的文人园。
公元5世纪,希腊人通过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宅院布局规整的柱廊园形式,把欧洲与西亚两种造园系统联系起来。
公元6世纪,西班牙的希腊移民把造园艺术带到那里,西班牙人吸取回教园林传统,承袭巴格达、大马士革风格,以后又效法荷兰、英国、法国造园艺术,又与文艺复兴风格结成一体,转化到巴洛克式。
西班牙园林艺术影响墨西哥以及美国。
古罗马继承了希腊规整的庭院艺术,并使之和西亚游乐型的林园相结合,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
公元2世纪,哈德良大帝在罗马东郊始建的山庄,广袤18平方公里,由一系列馆阁庭院组成,园庭极盛,号称“小罗马”。
庄园这一形式成为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规则式园林效法的典。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花园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般均耸立着主体建筑,建筑的轴线也同样是园林景物的轴线;园中的道路、水渠、花草树木均按照人的意图有序地布置,显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
欧洲其他几个重要国家的园林基本上承袭了意大利的风格,但均有自己的特色。
法国在15世纪末由查理八世侵入意大利后,带回园丁,成功地把文艺复兴文化包括造园艺术引入法国,先后在巴黎南郊建枫丹白露宫园、巴黎市卢森堡宫园。
路易十四世于1661年开始在巴黎西南经营凡尔赛宫,到路易十五世王朝才全部告成,历时百年,面积达1500公顷,成为闻名世界的最大宫园。
英国在公元五世纪以前,作为罗马帝国属地,萌芽的园林脱离不了罗马方式。
首见载籍的是十二世纪英国修道院寺园,到十三世纪演变为装饰性园林,以后才出现贵族私家园林。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仍然模仿意大利风格,但其雕像喷泉的华丽、严谨的布局,不久就被本土古拙纯朴风格所冲淡。
十六世纪的汉普敦宫,是意大利的中古情调,十七世纪又增添了文艺复兴布置,十八世纪再改成荷兰风格的绿化。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造园艺术被英国引进,趋向自然风格,由规则过渡到自然风格的园林应运而生,被西方造园界称作“英华庭园”。
之后,这种“英华庭园”通过德国传到匈牙利、沙俄和瑞典,一直延续到19世纪30年代。
此处还要顺便说一下美国园林。
从十七世纪初,英国移民来到新大陆,同时也把英国造园风格带到美洲大陆。
美国独立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造园体系:
“园景建筑”,造园作为一项职业,在美国影响深远,并使美国今日“园景建筑”专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渊源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围,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阿拉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的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式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
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
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特点
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全园分割成四区。
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
彩色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伊斯兰园林通常配有主要的总体结构,这在泰姬•玛哈尔陵园中显露无遗。
伊斯兰园林比中国的道家园林和日本的禅宗园林都更加系统化,其的凉亭、树木、植物和灌木都经过认真设置。
这类园林通常会将一块场地划分为四个正方形,以代表源于神力的、由四部分组成的宇宙;中世纪药草园则更具有结构性,因其对于瘟疫盛行的欧洲民众而言,原本就是临时的避难天堂。
伊斯兰园林-经典伊斯兰园林
波斯伊斯兰园林
随古希腊历史文化之后,萨拉森人在公元4~7世纪占领了波斯。
关于这一时期造园模式的描述,可从当时的另一种艺术形式——地毯上找到。
波斯园林可分为两类:
1. 王室猎园。
其中留有大面积的林地,供王公贵族狩猎和骑马。
2. 天堂乐园。
受波斯艺术(特别是诗歌、地毯和绘画)广泛影响,它代表了波斯人对天堂的想法。
波斯庭园主要采用两种自然元素,即水和树,水是生命的源泉,而树则因其顶部而更加接近天堂。
波斯伊斯兰园林的主题来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即,生命中有四条河流,它将场地分成更小的庭园。
以此为基础,便产生了莫卧尔园林查尔-巴格。
随着伊斯兰教进入波斯地域,波斯文化也不加区别地被伊斯兰所吸收。
杰弗里•杰利科在《人类的景观》一书中写到,波斯伊斯兰园林吸取了两个相反的构想:
一个是《可兰经》中的天堂,其中写到,伊甸园中,树荫底下,河水流淌;另一个是沉思和交谈的场所,在那里,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得以休息,思维从成见中解放。
在建筑是天堂和尘世的统一物的构想影响下,便产生了一种新象征主义,在波斯伊斯兰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穹顶建筑,通过它将方与圆相联。
城市在发展,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也在进步。
由国王沙赫阿拔斯规划设计的伊斯法罕是萨非王朝的首都,也是著名的园林城市。
在干旱的沙漠上,它无异于一座花城,其规划布局也深受传统波斯风格的启发。
金字塔般的雪松为庭园提供了荫凉,而其它树木则因其果实、花朵和芳香增添了庭园魅力。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
公元640年,阿拉伯帝国在攻占叙利亚之后,阿拉伯人向埃及进军。
此后,他们便期盼着在西班牙扩展自己的势力围。
公元711年,原在基督徒统治下的安大路西亚被摩尔人征服,这即是西班牙伊斯兰的开始。
通过在科多巴和格兰纳达兴建大型宫殿和清真寺,摩尔人逐渐控制了南部西班牙。
摩尔人对户外有深厚感情,相伴而来的便是对波斯艺术设计、希腊科学数理、先进灌溉知识的认知。
然而,到了1492年,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将摩尔人驱逐出西班牙,摩尔人的领地也随之回到基督徒的手中。
虽然基督徒们仍保留了许多摩尔人的建筑辉煌,他们也常常将那些建筑物转变成大教堂和私人宫殿。
科多巴的清真寺建于公元785~987年,基址为一个带围墙的、170米×130米的矩形。
矩形的三分之一为纳兰霍斯中庭或橘园,其余空间则是清真寺。
如今,清真寺建筑自身即是一个奇观,而橘园中庭同样亦是一处非常迷人的空间。
在开花时节,整个院落充溢芬香。
成行种植的橘树具有自身的灌溉系统,每行橘树都挖设有一条水渠。
大小形状均一的树木,成排重复布局的相同植物,赋予这一空间独特个性。
公元1250~1319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