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983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

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

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

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

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

“何需出处!

”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

还有个例子是《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

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

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

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

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

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

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

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

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

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

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

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

元明也是如此。

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

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

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

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

“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鲁迅

的观点,《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

B.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典故,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

C.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

D.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苏轼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与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例证来证明观点。

B.文章从文化史与文学史两个角度论证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观点。

C.文章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离不开诗的现实入手提出观点:

诗和中华文化联系紧密。

D.文章先提出论点,然后兼用举例论证与理论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极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

B.《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

D.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即诗歌要含蓄,要多用典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天,我的春天

史光柱①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被绞断。

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

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

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

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

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

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

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

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

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

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慈祥。

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

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

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

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

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

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

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

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

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

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

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

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

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

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

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担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

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招手。

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

冷漠的土地找到掏心窝子的人。

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

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锐利武器。

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

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莲。

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

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童话。

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脏,吃了长聪明。

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

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个火柴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

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瞅着金色的虫卵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

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

坡地挂在高山上。

谁在翘首?

谁在顾盼?

谁是年岁中的畚蚂蚱?

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

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

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憧憬,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

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

我拄着盲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采来采去是春天。

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

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

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

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

影。

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

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

你的春天是什么?

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

还是在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

(有删改)

【注】①史光柱,1963年生,云南马龙人。

1984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

1985年开始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说“春天淌着血”,这是因为作者在当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那年春天给他留下了独特而残酷的印象。

B.“蚂蚱窝”被当地人赋予特殊的意义,孩子们掰蚂蚱窝.作者也说“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这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C.文章选取了故乡春天中的一些典型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鲜明印象,回忆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D.“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抗命运的顽强精神。

5.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我的春天”的含义并作简要分析。

(6分)

6.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

18年1月4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C.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兴裔字光锡。

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

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

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

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

帝曰:

“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

”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

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

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

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

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

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

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

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

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

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

扬与庐为邻。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

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

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

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

帝阅奏,喜曰:

“兴裔不吾欺也。

(选自《宋史·郑兴裔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B.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C.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D.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庄”旧时多指某些较富有的族人拨出部分田地,作为宗族的田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

B.“丁母忧”指为母服丧。

旧制,“丁母忧”、“丁母艰”、“丁母丧”“内艰”都指遭逢母亲丧事。

“丁忧”指古代官员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

C.“服阕”指在父母亲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服丧;《仪礼·丧服》中所规定的丧服,分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D.“学宫”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有时也指学校,文中“修学宫”的“学宫”即指学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兴裔感恩叔父抚养。

他幼年丧父,由叔父郑藻抚养长大;当叔父郑藻去世后,他就辞去官职,以表达对叔父的追念与报恩之意。

B.郑兴裔为官忠于职守。

当传闻金国想毁弃盟约时,他受命出使,将事情查实清楚;任扬州知州时,他遏制了邻地互相送礼的歪风。

C.郑兴裔关心民间疾苦。

到任扬州后,自己借钱给百姓,让他们把房顶的茅草换成瓦片消除了火灾隐患,后来

又免去他们的欠债。

D.郑兴裔为政多有智谋。

复查杨氏案,最终查得实情,受皇上恩赐;制定了部辖民兵升差的法度:

在楚州改动筑城时,想出好办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

(5分)

(2)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自 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

弯曲的树。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颔联中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B.诗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15.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与衣着光鲜的同学们相比,自己虽穿着破旧,却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

“,”。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和“”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繁草嫩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

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

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

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

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

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

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多可悲!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

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

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有人说:

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

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

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我真的努力了吗?

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自己是不是太懒了?

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

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轻举妄动得过且过心安理得自讨苦吃

B.轻举妄动虚应故事理所当然作茧自缚

C.草率行事虚应故事理所当然自讨苦吃

D.草率行事得过且过心安理得作茧自缚

20.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传播国学的文化交流机构。

下面是孔子学院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心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5分)

 

答: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近些年来,各个地方“送图书下乡”活动数不胜数,但有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观念意识、设施设备等诸多因素,普遍存在乡村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有的乡村图书馆甚至难以为继,改作他用。

 

“送图书下乡”不能“一送了之”,。

(1)请根据给出的文字,将句子补充完整。

(不超过35个字)(3分)

(2)对于“送图书下乡”活动,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3分,不少于三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信念,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

(撒姆尔·巴特勒)

②人要很会走路:

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幸会,妈妈》张春)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⑤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古今中外,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A解析:

A项,不合文意,“不是真正的史书”错,原文说的是“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

2.C解析:

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文章是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观点:

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这才是这篇文章的论点。

3.D解析:

“自觉选择”错,晚清诗人的含蓄诗风与文字狱的政治背景有关,并非自觉的选择。

4.D(借代的手法判断错误,应为“借喻”)

5.①春天是和平的岁月。

②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

③春天是苦尽甜来的生活改善。

④春天是对美好的期盼。

⑤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任意答3点加上分析给满分)

思路分析:

在理清原文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筛选有效信息,运用规范的语言去表述。

从开头段“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结尾段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春天寓意着和平。

从文中对故乡的回忆,例如“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

”可以看出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

文中说“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

看出春天是苦尽甜来的生活改善。

“愿望长翅”、“肩挑憧憬”等,说明春天是对美好的期盼。

“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6.①词语选用:

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

例如:

“啃嚼”、“地疤”、形象可感。

“花不标价,草不打折”新颖独特,具有诗意。

②句式使用:

整句、长句、排比句的运用,表达内容丰富,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③修辞运用:

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

生动,富有情趣。

④情感细腻、富有音乐美、绘画美等(任意答3点加上分析给满分)

7.B解析:

“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