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9284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6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

《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docx

市政改建道路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海口市长滨路改建工程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编号: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编制日期: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海口市长滨路改建工程,南起长滨路与长韵路交叉口,北至长滨路与长流东五街交叉口。

为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是海口市西海岸新区南片区的主干路路网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滨路规划红线宽度为60米,于1995年按规划断面建设完成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

现状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均为水泥砼路面,中央分隔带无绿化,基本为杂草,机非分隔带内种植有椰子树,但部分路段已遭到破坏,道路沿线两侧基本为林地、旱地和农田。

房屋结构大多为框架结构,少量为砖结构,道路改建前需对其相关建筑物进行拆改,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据调查,本标段道路全线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全部拆除按沥青路面新建。

本段道路工程位置图

现状道路两侧并未大量开发,周边仅有几个小村落,大部分路段为农田和林地,道路交通量较小。

机动车道由于多为工程车辆通行,超载严重,加上多年来道路疏于维护,路面积水等原因,部分路段砼板块破损严重,即便是现状较为完好的板块,也存在板底脱空的可能。

1.2、编制依据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3)《城镇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4)《城镇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6)《城镇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0)《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11)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

(12)现行国家和行业以及地区颁布的施工及验收标准、规程、标准图集、质量安全规范。

(13)海双创指[2016]304号《海口市“双创”工作指挥部文件》。

(14)海公交复字[2016]235号《海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15)现场实地踏勘收集的有关资料及对现场周围环境的调查资料。

1.3、主要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2)设计行车速度:

60km/h;

(3)路面类型:

沥青路面;

(4)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20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

(5)路面结构计算荷载:

路面结构计算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

(6)地震设防烈度:

按8度,a=0.3g;

(7)坐标、高程系统:

本项目平面坐标系采用海南平面坐标系,国家85高程基准。

1.4、道路工程

1.4.1、横断面设计(横断面图见1.4.1-1、2、3)

本标段规划断面为5m人行道+2m绿化带+6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12m机动车道+6m下凹式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6m非机动车道+2m绿化带+5m人行道=60m。

图1.4.1-1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现状道路没有5m的人行道+2m的绿化带。

本工程横断面按照规划断面进行设计,即在现状断面基础上两侧均实施2m的绿化带和5m的人行道。

A路的路幅宽度为8.5m-10m,道路断面组成如下:

4.5m(7m)非机动车道+4m(3m)人行道=8.5m(10m)。

B路的路幅宽度为8.5m-10m,道路断面组成如下:

3.7m(4.2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7.2m(7.7m)。

图1.4.1-2A路标准横断面图

图1.4.1-3B路标准横断面图

机动车道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为1.5%,坡向外侧,非机动车道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为1.5%,坡向人行道,人行道横坡为1.5%,坡向车行道一侧。

具体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图。

1.4.2、纵断面设计:

长滨路道路设计纵坡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等按道路现状坡度情况进行。

道路全线最大纵坡为2.19%,最小纵坡为0.31%,最小坡长为160.77m。

A路和B路结合长滨路相应路段设计标高进行拉坡设计,起终点均与长滨路的设计标高顺接。

其中A路全线最大纵坡为2.14%,最小纵坡为0.42%,最小坡长为119m。

1.4.3、交叉口设计

本工程沿线共有九个交叉口,灯控路口共有5个。

分别是长滨路与长韵路交叉口、长滨路与长滨十七街交叉口、长滨路与长秀大道交叉口、长滨路与长滨东十街交叉口和长滨路与长流三号路交叉口,以上均为规划十字灯控路口,交叉口进出口车道均按规范进行了拓宽处理。

部分路口出口道设置有公交车站,则公交车站与出口道拓宽段进行一体化处理。

非灯控路口共有4个,为实行右进右出交通管制的平面交叉口。

分别为长滨路与长滨东二十街交叉口、长滨路与长滨十三街交叉口、长滨路与长滨十三街交叉口和长滨路与长滨东五街交叉口。

根据施工现场和周围相交道路征地情况,本次施工只实施长滨路与长韵路交叉口、长滨路与长滨十七街交叉口(东侧)、长滨路与长秀大道交叉口(西侧)、长滨路与长流三号路交叉口(西侧)和长滨路与长滨东五街交叉口(已经改造完成)共5个路口。

其余规划路口在60米道路红线范围内已经预留远期接口。

1.4.4、路基设计

本标段工程路基工程包括一般路段路基处理、特殊路基处理、路基压实、路基边坡及路基防护、下凹式中央绿化带设计。

(1)一般路段路基处理

路基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并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树根等挖除;清除地面表层的种植土、树根等30cm或以上,直到种植土树根等清除干净,并应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在农田、虾塘路段,修筑围堰,抽除路基范围内水后,清除耕植土、淤泥等。

(2)特殊路基处理

根据特殊路基设计图纸,对路基范围内进行相应的特殊路基处理。

并应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预先应做好房屋的拆迁等方面工作。

本次道路路基填方主要位于长滨路两侧新建人行道上,为适应海绵城市人行道路面雨水下渗要求,新建人行道下路基填料应采用符合规范砂性土。

(3)路基压实

根据海口市政府要求,道路K0+000-K2+972段主车道范围内要修建综合管廊,因此现状水泥砼路面都要破除后新建沥青路面。

由于管廊和市政道路分属不同的施工单位,为保证路基质量和标高衔接,根据双方业主单位协商一致的结果如下:

长滨路主车道路面设计标高以下1米至管廊顶的路基为管廊施工单位施工范围。

即管廊施工单位应施工路基标高至道路主车道设计标高以下1米。

该范围内主行道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填料最大粒径和路堤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项目分类

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

压实度(重型)(%)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30

8

10

96

下路床

30-80

5

10

96

上路提

80-150

4

15

94

下路提

150以下

3

15

93

上基回弹模量

40MPa

路基弯沉

247(1/100mm)

路面工后沉降要求

一般路段不大于30cm,箱涵结构处不大于10cm

(4)路基边坡及路基防护

路基坡面防护应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结合本项目路基填挖高度及管理区边坡防护经验,本项目一般路基采用植草防护,若两侧地块与道路同步开发建设,边坡防护工程可不设置。

长滨路道路边坡高度均小于3米。

道路路基填方坡度为1:

1.5,挖方坡度为1:

1。

(5)下凹式中央绿化带设计

为相应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长滨路标志段中央分隔带宽度为6米,可采用下凹式绿地,在地势相对较低处设置溢流式雨水口,中央分隔雨水通过横坡汇流至下凹式绿地,当降雨量较小时,雨水通过下凹式绿地内的植物进行过滤和吸收、下渗并回补地下水;当降雨量大时,雨水首先通过下凹式绿地内的植物进行过滤和吸收、下渗,土层含水饱和后水位上升,当雨水高于溢流式雨水口标高时,过量的雨水可汇入溢流式雨水口,最终横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

1.4.5、路面设计

(1)机动车道

根据地勘报告,原机动车道路面机构面层为23cm(平均值)水泥混凝土层;基层主要为40cm毛石、碎石、碎石粉组成;路床主要为粉土质细砂、细砂、粗砂等地层,局部夹透镜状软塑状淤泥、淤泥质粘土。

本次设计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处理方案分为破除现状机动车道水泥砼路面后完全新建,具体结构如下:

4.0cm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PC-3粘层油+5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PC-3粘层+7cm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0.5cm稀浆封层ES-2型+PC-2透层油+36cm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级配碎石+27cm路基土找平层。

在由于部分箱涵顶进入机动车道结构层,需对车行道路面进行加强处理。

采用级配碎石找平层修建20cmC30钢筋砼路面,钢筋砼路面设置双层钢筋网,再往上加铺3层沥青砼。

为保证新旧路基能顺接,减少差异沉降,因此所有的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下应设置一层高强度双向钢塑土工格栅。

(2)非机动车道路面机构

根据现场调查,原有非机动车道结构面层为20cm(平均值)水泥混凝土层+20cm级配碎石。

由于现场破坏严重,本次设计全部破除后新建。

新建非机动车道路面机构如下:

4c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PC-3粘层油+6cm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0.5cm稀浆封层ES-2型+PC-2透层油+20cm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级配碎石。

A路和B路采用与长滨路非机动车道一致的路面结构。

(3)人行道

长滨路人行道全部为新建,设计结构为:

6cm透水砖+3cm水泥砂浆(M10)+10cm透水水泥稳定级配碎石(4%)。

人行道路基压实度≥93%。

(4)路缘石、平石

现状中央分隔带及机非绿化带路缘石破损严重,全部拆除后新建。

道路中央分隔带采用花岗岩花槽石,规格为20×50×90cm。

路缘石采用C30砼路缘石,规格为12×35×99.5cm。

预制C30砼路侧石尺寸为7×15×99.5cm。

1.4.6、主要工程数量表(见附表一)

第二章、施工部署

2.1、组织机构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施工领导小组,从组织体系上对工程质量、进度予以保证,加强对工程施工的全面协调和管理。

组建的项目管理机构如下图2.1-1。

图2.1-1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2.2、劳动组织和现场人员配备

为在紧张的工期内顺利完成该项目的施工任务,管理人员是项目施工的关键,将严格按合同,按提供的拟选主要人员按期进场,必要时应根据管理需要增加相应人员予以加强。

本工程工作面分散,工序搭接紧凑严密,有一定的技术及管理难度,技术人员、技工、操作工等专业人员应根据工程需要配定配齐,并做到相对稳定,各司其职。

技工:

(1)砼工10人、钢筋工人20人、模板工人20人,普工40人,焊工10人,电工5人,合计105人。

(2)机械组:

机修5人、机械驾驶员15人,合计20人。

以上合计135人。

2.3、投入机械设备

表1投入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技术状况

备注

1

振动压路机

YZ18JC

2辆

良好

2

光轮压路机

3Y18/22

2辆

良好

3

胶轮压路机

1辆

良好

4

洒水车

CCC5130

1辆

良好

5

运输车辆

4.5t-15t

20辆

良好

6

挖掘机

HY-200-50

10辆

良好

7

挖掘机

DC-200

2辆

良好

8

发电机组

120KW

5台

良好

9

沥青摊铺机

1辆

良好

10

蛙式打夯机

5台

良好

11

钢筋弯曲机

2台

良好

12

电焊机

5台

良好

13

抽水泵

5个

良好

2.4、技术准备

(1)进一步了解现场地上地下管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认真详细阅读、领会设计意图,熟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分析地质资料,认真编制完善具体的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

根据工期要求编制更详细的进度计划和流水网络计划,优化劳动组合,并按有关规定报批,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

(2)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导线复测,导线点的加密,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等测量工作。

对所交导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拴桩。

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拴桩标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关桩位砌筑保护。

对照设计图纸,核对施工位置及流水面高程是否与现场相符,若发现不符,应及时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施工测量、放样所使用的工具,包括测量仪表、仪器及量具均按要求进行检定,合格后方才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保养、检校。

(3)材料试验及备料:

所有用于本工程的材料进场时都须按规定具有材料合格证明文件、试验资料,并按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分批抽取试件送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试验单位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的材料方可进场使用。

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

(4)技术交底:

搞好施工技术交底。

本工程采用三级交底模式:

第一级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安排、质量要求及主要施工工艺向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工长、质检人员进行交底。

第二级交底为施工工长向施工班组进行各项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

第三级由班组向工人交底。

交底必须有记录并整理归档。

2.5、施工进度计划

道路改造施工与排水工程、综合管线、其它新建道路工程相协调,各路段进度计划见横道图(附表二)。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

3.1、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机械设备就位→凿除→装运废渣→原地面处理。

3.2、主、辅车道施工

3.2.1、旧路拆除

原有路面凿除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作业,大面积作业时,采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机械配合,小面积的采用空压机带动风镐,电钻的设备进行凿除,在凿除破损路面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破碎前,复核道路施工图及管廊平面及纵断面图,并进行测量定位,对需要破碎的路段进行现场调查统计,确保破碎标高位置无管廊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对影响我方路面结构的管廊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做好醒目标记,确保破碎机在此处不要扰动原有混凝土路面,待确定方案后实施。

(2)根据计算好的高差应在各桩号上标注好;凿除的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施工,正常情况下,先用风钻机队老路面实施点对点的打孔成缝,使之开裂。

(4)组织挖掘机,装载车对拆除后的老路面成块废渣进行集中清除,运至指定弃土场。

(5)对老路面下能够用于填筑的土石料可取样送检,可用作填筑料,运至填方区填筑。

(6)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保通措施,避免影响车辆的行驶。

(7)做到工地排水畅通,指定专人负责挖沟、疏导排水等工作。

(8)在低洼地段和工程不良地质路基段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9)雨季施工时,必须作好气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0)协调安排施工计划,合理调整雨季施工任务量。

(11)对根据设计标高形成的新路基应复测,复测后,对新路基表层30cm内应复松,采用路基分层填筑的碾压方案进行碾压并调平标高。

3.2.2、路基施工

3.2.2.1、路基的开挖与填筑主要取决于道路破板后路基顶面高程与路面反算的设计值的差值多少决定。

3.2.2.2、路基开挖应与沟槽开挖同步。

为了尽可能避免地下复杂的管网不被破坏,路基开挖施工采用人机配合开挖,边挖边探,并严格按照业主相关部门现场人员的指挥施工。

同时作好安全防护工作,一旦出现燃气、电力管线被破坏,立即停止施工,并疏散周围群众。

电话通知关闭该段的燃气或电力,防止泄露,然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修复,保障用户正常使用,工程顺利进行。

如果出现给水管道破坏的情况,应先就近关闭阀门,及时抽排积水,减少路基、沟槽被水浸泡。

及时上报业主组织专业人员修复。

路基范围内挖出的渣土、不良土质应及时运出场外,在指定的地方堆弃。

3.2.2.3、路基填筑应在雨水管道安装并回填至管顶50CM后方可进行,位置较高的路基应等沟槽填筑与之等高后同时进行填筑。

原则按先低后高,水平分层填筑、分层碾压。

填料符合相关要求,选用砂类土或透水性好的材料,填前材料送样检测。

恢复路基中线并加密中桩,测量标高,放出边桩,桩上注明桩号,标上填筑高度。

3.2.2.4、碾压模式采用18T光轮压路机静压,层厚控制在20-25CM左右,控制好填料含水量。

在压路机不易到位的边角,应派专人用小型打夯机压实。

3.2.2.5、压实度标准见下表:

压实标准表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压实度(%)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30

≥96

下路床

30~80

≥96

上路堤

80~150

≥94

下路堤

150以下

≥93

3.2.3、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

该工程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厚度为:

20cm。

3.2.3.1、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颗粒组成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2)石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5%,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

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3)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

(4)混合料必须拌合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5)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要求压实度达到96%。

3.2.3.2、级配碎石级配范围如下:

方孔筛(mm)

质量百分比(%)

37.5

100

31.5

90~100

19.0

75~90

9.5

50~70

4.75

29~50

2.36

15~35

0.6

6~20

0.075

0~5

3.2.3.3、施工技术要求

(1)配料准确,混合料必须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的现象。

(2)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控制)不小于96%。

(3)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5%。

3.2.3.4、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3.2.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3.2.4.1、原材料选择

(1)水泥

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他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基层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要求水泥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

须每300T检测一次。

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重量比为水泥:

级配碎石=5.5:

100,水稳层水泥用量应根据现场试配试验确定,一般为3%-5.5%,最终应以满足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宜。

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

(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集料颗粒组成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石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5%,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

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集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混合料必须拌合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车行道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压实度要求达到98%,车行道7d(25℃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4MPa;非行车道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压实度要求达到97%,车行道7d(25℃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3MPa;人行道压实度要求达到96%,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

(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集料级配范围如下:

筛孔尺寸(mm)

质量百分比(%)

31.5

100

19.0

68~86

9.5

38~58

4.75

22~32

2.36

16~28

0.6

8~15

0.075

0~3

3.2.4.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准备下承层→拌和→运输→摊铺→初压→标高复测→补整→终压→养生。

3.2.4.3、主要施工工艺

(1)测量放样:

按20m一个断面恢复道路中心桩、边桩,并在桩上标出基层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

(2)准备下承层:

基层施工前,对路基进行清扫,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三至四遍,如发现土过干、表面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取开窗换填砂砾的办法处理。

(3)拌和:

稳定料采用厂内集中拌制,拌和设备采用单轴式强制搅拌机和基层料集中厂拌机。

料场内的砂、石分区堆放,并设有电子自动计量设备和地磅,在每天开始拌和前,按配合比要求对水泥、集料的用量准确调试,特别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定集料的自然含水量,以调整拌和用水量。

拌和时确保足够的拌和时间,使稳定料拌和均匀。

(4)运输:

施工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并保持道路畅通,使稳定料尽快运至摊铺现场,炎热天气运输时加彩条布遮盖,防止水份过度蒸发。

(5)摊铺:

采用摊铺机施工,摊铺时严格控制好松铺系数,人工适时对缺料区域进行补整和修边。

对于检查井周围、其他构筑物周围和路面的边角等摊铺机不能摊铺到位的位置,进行人工摊铺混合料,小型压实机碾压密实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6)压实:

摊铺一小段后(时间不超过3小时),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振压一遍后暂时停止碾压,测量人员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复核,将标高比设计高超过1cm,或低0.5cm的部位立即进行找补,完毕后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

碾压时由边至中,由低至高,由弱至强,重叠1/3轮宽的原则碾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超过4小时)碾压到设计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时为止。

碾压时,严禁压路机在基层上调头或起步时速度过大,碾压时轮胎朝正在摊铺的方向。

(7)养生:

稳定料碾压完成4小时后,用经水浸泡透的麻袋严密覆盖进行养护,8小时后用自来水浇灌养护七天以上,并始终保持麻袋湿润,稳定料终凝之前,严禁用水直接冲刷基层表面,避免表面损坏。

(8)试验:

混合料送至现场半小时内,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抽样送到试验室,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泥剂量试验。

压实度试验采用灌砂法,在碾压后12小时内进行,避免时间过长基层终凝后增大劳动强度,试验后的洞眼用C10砼进行补平。

弯沉试验在施工7天后进行。

(9)施工缝:

在每段基层施工结束处,安放一条横贯全宽与压实后厚度等高的木方,木方一侧稳定料充满至松铺高度,另一侧用素土回填稳定至木方高度,然后碾压成型,待下段施工段施工前移走木方及素土。

(10)纵缝:

机动车道中心线处的纵缝,在每段施工段施工完毕后12小时内,人工将该侧的基层边坡凿成垂直形状,另幅施工时,接触面上湿润后刷水泥浆。

3.2.4.4、水泥稳定碎石的具体实施计划

(1)先修筑试验路段:

在进行大面积施工之前,修筑长度为100m的试验路段,通过修筑试验路段,进行施工机械组合优化,把主要问题找出来,并加以解决,由此提出标准施工方法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质量高、进度快,经济效益显著。

修筑试验路段的任务是检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及计划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及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用于大面积施工的材料配合比及松铺系数;确定每一作业段合适长度和一次铺筑的合理厚度;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标准施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摊铺方法;合适的拌和方法、拌和速度、拌和遍数;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法;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与方法;压实机械的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2)待试验路段成功后再转入大面积实施。

3.2.5、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3.2.5.1、原材料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