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9151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docx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

 

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

建设规划

 

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

二〇一六年三月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

编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组长:

杨国亭省林业厅厅长

副组长:

张学武省林业厅副厅长

成员:

程少侠省林业厅对外合作中心主任

潘凌安省林业厅财务处处长

于德胜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

庄凯勋省林业厅三北站站长

宋德义省林业厅森林经营管理总站站长

宁先鸣省林业厅资源处处长

李芳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院长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

编制人员名单

 

文本编写:

杨胜涛孙淑芬孙元发张宇宫茜茜

王洪滨谢彬孙舒婷田雅芳

数据处理:

宫茜茜梁志强 张宇孙元发

底图绘制:

张鹏飞 张宇

前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扩大森林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要切实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绿色发展的重大职责,在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家储备林是指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的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关于积极推进国有林区产业转型中明确提出“鼓励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特别是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最佳的结合点,是建设现代林业,促进绿色增长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培育珍稀、乡土树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好保护。

同时,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既能增加以木材为主的有形生态产品供给,又能提供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等无形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绿色发展和增收致富,是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

  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商品材资源基地,拥有其他省份和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质丰富资源。

据最新统计结果,目前全省国土总面积4546.08万公顷,林地总面积2524.81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097.71万公顷。

全省森林覆盖率46.14%。

我省国土总面积2892.80万公顷,林地面积958.9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704.49万公顷。

活立木总蓄积为53336.7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52205.98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24.35%。

具有划定储备林、培育后备资源、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

为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从根本上增强木材自给能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林规发[2015)192号)、《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资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中“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要求,我省积极组织编制《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

本《规划》以我省前期用材林基地建设相关项目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类清查、二类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总结分析各县(市、区)上报的数据材料,借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理念和方式,并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形成了《规划》文本。

本《规划》明确了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建设布局、建设任务、建设模式和投资估算等,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规范和引导全国储备林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附表:

表1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总任务量表

表2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新造林任务量表

表3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中幼龄林抚育任务量表

表4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现有林改培任务量表

表5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投资估算表

附图:

图1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总任务分布图

图2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新造林分布图

图3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中幼龄林抚育分布图

图4黑龙江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规划现有林改培分布图

第1章木材资源状况及供需形势分析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边陲,土地辽阔,国土总面积4546.08万公顷,地貌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境内有松嫩、三江两大平原以及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五大山系。

历史上一直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林地总面积2524.81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097.71万公顷,根据2010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统计有林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

黑龙江省地方林业包括全省13个市(地)林业局、76个县(市、区)林业局、386处国有林场(站)、84处国有苗圃、949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以及农垦、煤炭、司法、公路、铁路、水利等11个行业部门。

地方林业国土总面积2892.80万公顷,林地面积958.99万公顷,占全省林业国土总面积的33.15%;其中有林地面积为704.49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3.45%。

活立木总蓄积为53336.7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52205.98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7.88%。

森林覆盖率为24.35%。

第1节我省地方用材林资源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用材林总量减少

根据2010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用材林面积187.62万公顷,蓄积14759.35万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蓄积的30.40%和32.22%。

根据我省2013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调查数据,我省用材林面积为167.22万公顷,蓄积为13930.30万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23.74%和26.68%。

2013年比2010年用材林面积减少20.4万公顷,蓄积减少829.05万公顷,分别减少了6.70和5.54个百分点。

二、用材林中天然林比重下降,人工林比重升高

2010年天然用材林面积122.01万公顷,蓄积10152.61万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面积、蓄积的65.03%和68.79%;人工用材林面积65.61万公顷,蓄积4606.74万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的34.97%和31.21%。

2013年天然用材林面积104.33万公顷,蓄积7520.05万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面积、蓄积的62.39%和53.98%;人工用材林面积62.89万公顷,蓄积6410.25万立方米,分别占用材林总面积、蓄积的37.61%和46.02%。

2013年比2010年天然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2.64个百分点,蓄积比重减少14.81个百分点。

人工用材林面积比重增加2.64个百分点,蓄积比重增加14.81个百分点。

第2节我省用材林工程建设成效

80年代初,在原国家林业部的支持下,我省以部省联营的方式,在松嫩平原的依安县、富裕县和省防护林研究所新江林场以及三江平原的富锦市营造了0.52万公顷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试点。

1985年我们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了《林业发展项目》,这是国内第一个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营造用材林的项目。

此后,我省又相继实施了世界银行《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亚洲开发银行《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用于我省用材林建设。

截止到2011年,全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林业贴息贷款、其他林业工程投资等投资方式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20.9万公顷。

速丰林面积的有效增加,加快了全省用材林的建设步伐,林分质量也明显提高。

如1995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营造的7.5万公顷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用材林,造林保存率达91%,林分平均生长量高于部颁国家二类产区长白落叶松丰产林生长标准。

目前我省早期营造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林业后备资源。

2007年,国家林业局开展了速丰林工程大径材培育项目。

在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黑龙江省先后在汤原、通河、宾县、鹤岗和鸡东等7个县市的国有林场实施了试点项目,培育大径级材1129公顷,其中改培1056公顷,新造73公顷。

2011年,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规发[2011]107号)的要求,我省编制了《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

在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10个地市、28个县(市、区)、185个林场开展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

规划总面积480778公顷,其中现有林培育365616公顷,宜林地造林115162公顷。

建设重点为国有林场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中长期用材林和珍稀树种用材林。

第三节我省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木材供需缺口日益加大

随着中国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木材市场的消费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

但中国又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木材的产量和供应量非常有限。

近年来,从木材供求总量上看,其消耗总量增长接近供给总量增长的70倍。

到2020年,我国木材需求量将提高到4.57~4.77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缺口将长期保持在1~1.5亿立方米左右。

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木材供给量约为600万立方米,而需求量超过1900万立方米,平均每年缺口1300万立方米。

2015年提供生产用材1000多万立方米,木材需求量为3500多万立方米,缺口达2500多万立方米。

仅以纸浆材为例,我省2010年木浆产量120万吨,木浆原料需求量为648万立方米,缺口达528万立方米。

2015年木浆产量为180万吨,木浆原料需求量为972万立方米,缺口达792万立方米。

二、木材进口依赖度高

由于国内木材产量远不能达到需求,故只能靠大量进口来填补缺口,因此我国木材供需处于供需失衡状态。

现在中国木材的对外依赖度达到了50%。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的木材需求量可能会达到8亿立方米。

木材进口虽然为保护中国森林资源有一定作用,但从长远看,中国木材供需缺口大和外汇用量较高,长期依赖进口并非良策,并且随着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各国都在重视提高木材附加值,出口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木材长期进口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十三五”期间木材供需矛盾将继续存在

从国家政策来看,随着天保工程以及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等政策的实施,未来我国木材供给量将大幅度减少。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6.6%,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0%左右,基本完成城市化,平均每年增长1%。

这表明未来15年内,我国仍将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对木材和木制品有很大需求空间。

另外随着新农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对木材产品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

因此,“十三五”期间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第2章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及有利条件

第1节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基地建设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具体实践

我国林业正处于向生态文明建设加速转型期。

生态产品短缺,生态差距巨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短板之一。

我们可以进口木材,但森林生态效益无法进口。

木材储备基地建设,是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木材储备基地建设,在培育以优质木材为主的林业有形产品的同时,还有效增加了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能够拉动社会就业、增加经营收入。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体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结合,是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重要载体。

此外,开展储备林基地建设,还可以减轻生态建设压力,增强生态建设实力,既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又有利于森林资源培育。

  二、基地建设是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这也是我们深化林业改革的基本方针。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加快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经过多年努力,效益好、见效快的短周期用材林建设,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激发多种主体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在,我国人工林年采伐量1.23亿立方米,木材利用正在加速向以人工林为主转变。

由于珍稀和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收益慢,进口受限增多,难度加大,存在市场失灵和供给断货风险。

因此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立足现有资源,用20-50年的时间,储备培育一批珍稀和大径级林木资源,满足中长期国家急需和市场需要。

  三、基地建设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满足社会需求的根本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

近十年来,建筑、家具、装饰装修以及特种用材等行业,对优质木材的原料需求急剧增长。

2002年全国木材消费总量1.83亿立方米,2011年猛增到4.99亿立方米,十年增长了173%,近一半靠进口解决。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工林每亩年均生长量0.26 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能利用的成过熟林资源仅占森林资源的5%,大径级木材严重短缺。

通过增加进口解决国内木材结构性短缺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迫切需要立足国内,加快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切实增强我国木材自给能力。

  四、基地建设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的必然选择

我国用材林面积9.6亿亩,乔木林每公顷蓄积85.88立方米,与德国战后1948年水平相当。

德国通过制定人工林培育计划,提高培育水平,每公顷蓄积已达360立方米,是我国的4倍多。

我国实施林业世行贷款项目近30年来,积累了人工林高效集约经营、森林资源储备和科技推广应用的成熟经验。

有关专家论证认为,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只要措施得力,完全可能把木材基地生产潜力提高50%以上,实现森林经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通过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带动,可以推进林业发展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

  五、基地建设是调整木材供应结构、缓解国际压力的战略举措

2012年,我国大径级木材进口量已超过全球原木贸易量的1/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限制贸易的树种已达220多个,有86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或禁止原木出口。

随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强,原木和珍稀材出口限制越来越多,珍稀材和大径级原木长期依靠进口将难以为继。

当前,一些国家和组织对我国进口原木的指责日益增多,在国际谈判和外交事务中不断将木材贸易问题政治化。

因此构建以契约管理、代储代管、轮换动用和动态监测为重点的国家储备林制度,对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我省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土地资源优势

我省林地资源充足,全省林地总面积2524.81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097.71万公顷,根据2010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统计有林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

地方林业林地面积958.9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704.49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3.45%,其中用材林面积为167.22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3.74%。

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地方林业范围内各类暗棕壤面积之和达到国土面积的78.29%;其中,阴缓坡和阳缓坡中层暗棕壤型面积最大,二者之和占国土面积的41.64%。

充足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立地条件为大规模木材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条件。

二、林木良种优势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植物种类丰富,仅高等植物就有2000多种,其中树木百余种,材质优良,利用价值高的有30余种。

针叶树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等,阔叶树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槭、榆、柞、杨、桦等。

大量珍贵树种等林木良种资源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而且是宝贵的物种基因库,为培育森林资源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特别是红松良种繁育和速丰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木材生产和储备的潜力巨大。

三、发展基础优势

我省自80年代初开展用材林建设,至今已30余年,通过80年代实施的林业发展项目、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90年代营造的长白落叶松速生丰产用材林,2007年开展的速丰林工程大径材培育项目,以及2011年开展的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积累了丰富的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中长期用材林和珍稀树种用材林,培育大径级材以及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经验,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人才资源优势

30余年来我省通过开展用材林及其他林业产业建设工作培养了大批懂技术、肯吃苦、有韧劲的林业技术人员,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各林业局、国有林场、林业工作站等一线部门的业务骨干。

同时,省内还有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规划院等林业科研部门,通过技术顾问或技术合作的方式,参与我省林业生产和科研项目的技术咨询服务,提升了我省林业生产科研工作的技术水平。

这些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第3章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进口适度、持续经营为总目标,以“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为核心,以以人为本、立木储备、科学经营、绿色发展、机制创新为基本原则,以增加木材储备为主线,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以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为根本,全面转变林业发展方式,通过集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林分质量,从根本上增强木材自给能力,建立系统完备的国家储备林制度,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储备林基地,探索生产能力高效、经营规模适度、储备调节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木材安全道路,为构建国家木材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2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布局、重点突出原则

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重点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域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乡土优质大径材和珍稀树种用材林。

二、坚持融资担保、市场化运作原则

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通过完善金融、财税、采伐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基地建设。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开展多元主体木材储备,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多种主体活力。

三、坚持科学培育、机制创新原则

遵循风险可控,创新融资服务,突出项目区树种特性,通过现有林改造培育、集约人工林栽培和森林抚育相结合,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

四、坚持建立制度、保障权益原则

强化国家储备林基地制度,出台制订标准规程,规范项目管理。

积极发挥第三方评估监测机制,提高基地建设效益和效率,完善基地采伐等配套政策,依法保障多种主题投资权益和收益。

第3节规划编制依据和期限

一、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的意见》(中发[2008]10号)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

5、《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

6、《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林规发[2015]192号)

7、《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

8、《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

9、《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10、《2013年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方案》

11、《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12、《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

13、《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

14、《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

15、《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

1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1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18、《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07)

19、《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20、《黑龙江省“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思路》

21、《黑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二、规划期限

项目建设期10年,经营期30年。

第4节规划目标

本次储备林建设规划总面积为760800公顷。

1、基地建设区集约人工林栽培面积99900公顷

  通过集约栽培红松果材兼用林,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同时推进珍贵红松林资源和非木林产品资源的协调发展,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

2、基地建设区现有中幼龄林抚育面积320700公顷

  通过对现有中幼龄林抚育,提高林分蓄积和林分质量,推进中短期用材林基地发展。

主要培育树种为红松、落叶松等。

三、基地建设区现有林改培面积340200公顷

采取对现有林改培,培育乡土珍贵大径级材,增加珍稀树种种源,维持生物多样性。

主要培育树种为红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蒙古栎、山槐、云杉、冷杉等。

第四章建设范围与布局

第一节建设范围

在充分分析各地林业用地现状和自然状况的基础上,按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类型多样的原则,最后确定为12个地市、53个县(市、区)和3个省林业厅直属国有林场管理局为黑龙江省储备林建设区。

建设单位如下:

1、哈尔滨市(11个县、市、区)

哈尔滨市直、阿城区、尚志市、五常市、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延寿县、依兰县。

2、齐齐哈尔市(4个县、市)

讷河市、拜泉县、克山县、克东县。

3、牡丹江市(6个县、市、区)

牡丹江市郊、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宁安市、海林市。

4、佳木斯市(5个县、市)

佳木斯郊区、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富锦市。

5、大庆市(2个县、市、区)

大庆市区、杜蒙县。

6、黑河市(7个县、市、区)

爱辉区、逊克县、北安市、嫩江县、孙吴县、五大连池市、黑河市直。

7、鸡西市(4个县、市、区)

鸡西市区、密山市、鸡东县、虎林市。

8、鹤岗市(2个县、市)

鹤岗市直、萝北县。

9、双鸭山市(4个县、市)

双鸭山市区、集贤县、宝清县、饶河县。

10、七台河市(2个县、市)

七台河市直、勃利县。

11、伊春市(3个县、市、区)

伊春市区、铁力市、嘉荫县。

12、绥化市(3个县、市)

庆安县、海伦县、绥棱县。

13、省林业厅直属(3个单位)

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鸡西国有林场管理局。

第二节总体布局

按照自然条件、培育树种和培育方式相似的原则,将黑龙江省国家木材储备基地划分为五大区域。

1、西部平原区速生用材林培育基地

在西部平原地区规划建设速生杨树培育基地,通过新造、抚育、改造等方式,重点培育以速生杨树为主,混交云杉、樟子松等的工业原料林。

此地区包括讷河市、拜泉县、克东县、克山县、大庆市区、杜蒙县共6个县(市、区)。

该地区交通方便,人工用材林发展较快,集约经营水平较高,也是我省培育优质速生杨树重点地区。

2、三江平原区落叶松培育基地

在三江平原地区规划建设落叶松培育基地,通过在采伐迹地、林辅耕地、宜林荒山荒地上新造、抚育及改造等方式,重点培育以人工落叶松为主,混交山槐、水曲柳、紫椴等珍贵阔叶树。

此地区包括富锦市、佳木斯郊区共2个县(市、区)。

该地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降水适中,也是我省培育优质速生用材林的理想地区。

3、东部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基地

根据当地水热情况和现有林的资源状况以及经营状况,规划建设以红松为主的红松果材兼用林。

通过新造、抚育和改培方式,培育中短期红松果材兼用林。

此基地包括牡丹江市郊、宁安、海林、东宁、林口、穆棱、汤原、桦南、桦川、双鸭山市区、宝清、饶河、集贤、鸡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