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9133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docx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

 

2014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内部题库(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A.以民为本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完美人格

答案:

B

解析:

文中讲到音乐和烹调时说“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可见作者倡导一种“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答案为B。

2.《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

A.贡献卓著

B.无私奉献

C.全才罕遇

D.英年早逝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中“品格”一词,应选B项。

小弟、蒋筑英、罗健夫都是无私奉献却“迟开而早谢

”的一代知识分子。

3.《蒹葭》意境的主要特点是()

A.飘忽不定

B.朦胧含蓄

C.失落惆怅

D.重章叠句

答案:

B

解析:

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蒹葭》的主要特点,A、C项是“意境朦胧”的表现,D项是诗体形式。

答案为B。

4.《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诗句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答案:

D

解析:

D项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富有哲理且体现了“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意思。

A项写“忘世”心态,B、C项写“忘我”心态。

答案为D。

 

5.《苦恼》的整体构思特点是()

A.倒叙方式

B.人马类比

C.人马对比

D.以小见大

答案:

D

解析:

《苦恼》的整体构思特点是以小见大。

A项是叙述方式,B、C项是论证方式。

答案为D。

6.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

A.不惜献出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

B.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

C.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

D.奇怪而高的天空

答案:

C

解析:

具有“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枣树”。

A项是为追求光明而献出生命的弱者形象;B项是遭受蹂躏却抱有希望的弱者形象;D项象征黑暗势力。

答案为C。

7.在《香市》中,为了突现今日香市的冷落,作者写道:

新兴香市的武术班,比往日香市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看客却很少”。

这种表现法是()

A.对比反衬B.侧面烘托C.类比生发D.象征暗示

答案:

A解析:

通过“往昔香市的热闹”与“新兴香市的冷落”对比,从而突现今日香市的冷落,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反衬。

选A。

8.《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A.羁旅之苦

B.家国之思

C.前途之虑

D.老病之忧

答案:

B

解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虽平,但国家局势尚未安定之时,作者通过悲秋,表达了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

答案为B。

9.《纪念傅雷》开头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答案:

A

 

解析:

纪念傅雷》的开头先提到傅雷夫妇的忌日再到今天写文纪念他们夫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因此采用的叙述方式是顺序。

答案为A。

10.《我与地坛》中“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比拟C.借代D.对偶

答案:

B解析:

该句将“雨燕”及“天地”赋予了人性,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答案为B。

11.《麦琪的礼物》的风格特征是()

A.严厉的谴责

B.辛辣的讽刺

C.热情的赞颂

D.含泪的微笑

答案:

D

解析:

小说写了一个喜剧故事,可其中又浸染着悲剧色彩,体现了欧?

亨利小说“含泪的微笑

”的独特风格。

答案为D。

12.下列历史著作属于纪传体的是()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资治通鉴》

答案:

C

13.《蒹葭》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直抒胸臆

D.借比喻抒情

答案:

B

解析:

《蒹葭》以“在水一方”的格局,象征人类所遇到的可望难即情景,主要抒情方法是借象征抒情。

答案为B。

14.宝玉、黛玉“假情试探”的实质是()

A.爱恋初生,互不了解

B.有了爱心,相互表白

C.爱得愈深,求得愈苛

D.疑虑重重,总不放心

 

答案:

C解析:

爱到极处,反生争吵;爱之愈深,争吵愈多愈烈。

由此可见“假情试探”的实质是“爱得愈深,求得愈苛”。

答案为C。

15.《苦恼》中车夫姚纳的主要苦恼是()

A.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B.物质生活十分贫困

C.儿子死了无依无靠

D.诉说苦恼无人肯听

答案:

D

解析:

《苦恼》中车夫姚纳刚死了儿子,却无人听他诉说,最后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其主要苦恼的是诉说苦恼无人肯听。

答案为D。

16.《哭小弟》中用父亲写挽联来赞颂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反衬

B.侧面描写

C.象征暗示

D.细节描写

答案:

B

解析:

以父亲写挽联来赞颂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侧面描写的表现方法。

答案为B。

17.《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后文人物性格展现的主要作用是()

A.设置一个让人物充分表演的舞台

B.制造一种推动故事发展的气氛

C.衬托种种落后于时代的人物心态

D.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答案:

C

解析:

文章开头设置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刻画了沙子龙的“不得不醒”和孙老者与王三胜的仍然沉潜在“东方大梦”之中,从而突现人物心态。

答案为C。

18.杜牧《早雁》中早雁的象征意义是()

A.守边的士兵

B.受袭的鸟兽

C.北地少数民族

D.北地逃难的边民

答案:

D

解析:

本诗创作之时正值回纥进犯唐王朝北方边境地区,诗人以四散的飞雁比兴百姓的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

答案为D。

19.《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

B

20.《再别康桥》中象征西方文明的诗句是()

A.西天的云彩

B.彩虹似的梦

C.河畔的金柳

D.别离的笙箫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有()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

B^C^D^E^

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具体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B、C、D、E项为孟子提出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A项不是根本措施。

答案为BCDE。

2.《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主要说法有()

A.象征说

B.讽喻说

C.爱情说

D.双重主题说

E.叙事说

答案:

B^C^D^

解析:

《长恨歌》主题历来有不同认识,有说是讽刺荒淫,有认为是歌颂爱情,有认为是讽刺与爱情的双重主题。

答案为BCD。

3.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之“秋”的多层寓意有()

A.自然景物之秋

B.仕途受阻之秋

C.人生遭际之秋

D.年老多病之秋

E.国家多难之秋

 

答案:

A^C^E^解析:

此诗创作时,正值国家局势尚未安定,作者回归长安的心愿仍无法实现之时。

诗人以深秋的衰残景象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故园的悲哀。

作者由悲自然之秋到悲国运衰落之秋和悲人生遭际之秋。

答案为ACE。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巷》是典型象征主义诗作

B.戴望舒因《雨巷》而获得“农民诗人”之名

C.《雨巷》被收入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

D.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E.《雨巷》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的抒情诗

答案:

A^C^D^E^

5.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

A.《家》

B.《寒夜》

C.《春》

D.《憩园》

E.《秋》

答案:

A^C^E^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答案:

偷:

苟且,敷衍。

2.

 

答案:

以:

与。

语:

谈。

于:

被。

虚:

同“墟”,居处。

3.

 

答案:

市:

买。

反:

同“返”。

4.

 

答案:

属:

跟随。

5.

 

答案:

管:

管乐器。

丝:

弦乐器。

竹肉:

乐器声和歌声。

6.

 

答案:

不遑:

没有空闲。

他瞬:

看别的地方。

7.

 

答案:

易衣:

换掉戏装。

遁:

逃走。

8.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垓下之围》王我:

答案:

以……为王

9.宛在水中沚。

《蒹葭》沚:

答案:

水中沙滩

10.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长恨歌》倾国:

答案:

绝色女子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

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移;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1).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2).最能体现橐驼种树合乎原理的是那两句话?

答案:

“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3).“他植者”种树错误的做法表现在哪两方面?

答案:

一是马马虎虎,二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4).作者为什么对“他植者”的两种错误做法采取一种略写、一种详写的方法?

答案:

作者详写“他植者”“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是为了与下文“长人者好烦其令”相照应和进行类比,从而阐发并且突出文章主题。

2.阅读《我的世界观》中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

,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叔本华说:

“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

(1).这里说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什么意思?

答案:

人类完全掌握规律后所达到的绝对自由。

(2).“每一个人的行为”以下三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

人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3).爱因斯坦从叔本华的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既然人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那么对人对己都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4).这段话包含着一个怎样的宇宙观念?

答案:

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3.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一段,回答问题。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1).概括这节诗的中心意旨。

 

答案:

悠久的中国在灾难与痛苦中摸索窝行。

(2).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

象征手法。

(3).这里的感情为什么形象而浓烈?

答案:

因为采用了一系列形象鲜明而含意深刻的意象来表达这种感情。

(4).“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是什么意思?

答案:

象征重负与痛苦。

4.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回答问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说明“寻寻觅觅”一句的统领作用。

答案:

“寻寻觅觅”写行为,领起词人喝酒、望雁、看菊、听雨等一系列行为;“冷冷清清”写环境,统领气候、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等景物;“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统领秋愁、家破人亡之思、身世变迁之哀、孤苦绝望之悲等感情线索。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全词的框架。

因而说这一句话统领了全词。

(2).说明“三杯两盏”句的表现意义。

答案:

一是借酒浇愁,而是晚来风急,三是酒力不敌风力,写出了愁情深重难解。

(3).由“雁过也”所引发的思绪中包含哪些情思?

答案:

写雁过引发对国亡家破的感叹和物是人非的悲伤。

(4).“满地黄花”句、“梧桐更兼细雨”句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答案:

“满地黄花”句写出昔胜今衰、身世变迁、人老珠黄、孤苦无依的感叹,“梧桐更兼细雨

”句用衰败之景强化突出悲凉之情,把孤独无依之悲导向顶峰。

5.阅读《前赤壁赋》中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

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这段文字阐发了什么哲理?

答案:

哲理:

变与不变的相对性。

(2).为什么说这里的“水”和“月”既是例证又是喻证?

答案:

从“万物都处在变与不变的相对之中”这一普遍哲理来看,“水”、“月”只是两个举证

,故可看作“例证”。

作者在这里是运用自然之理来阐发人生态度,从这一角度看,“水”、“月”又是比喻,故可以看作“喻证”。

 

(3).这段说理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由个别到一般,化抽象为具体。

(4).作者是怎样将抽象化为具体的?

答案:

运用具体的“水”、“月”两个意象来说明变与不变的相对性,把抽象的哲学问题讲述得生动形象。

 

五、作文题(共30分)

1.根据给出的文字材料,写一篇关于“乐观”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在600~800之间。

“不仅会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境中微笑。

——赫尔岑答案:

要求考生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写出这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