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8831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专题7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

【考向分析】

高考考查知识点主要有:

一是结合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二是以NOx和HNO3的性质考查相关实验及计算;三是结合相关工业生产考查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高考题型以选择题、实验题为主。

【要点讲解】

要点1.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

NO

NO2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不溶

能溶

化学性质

与O2反应

2NO+O2===2NO2

与H2O反应

3NO2+H2O===2HNO3+NO

聚合反应

2NO2(红棕色)N2O4(无色)

实验室制法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与环境的关系

空气中NO、NO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空气中NO、NO2是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

①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可造成水体污染。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燃料在发动机内高温燃烧时,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生成形成的一种有毒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②收集NO用排水法,收集NO2用向上排空气法,前者易与氧气反应,后者易与水反应。

③工业上就是利用3NO2十H2O=2HNO3+NO这一原理制取HNO3,为了提高NO2的吸收率,在吸收的过程中要补充适量的O2,所以总的吸收反应可表示为:

4NO2+O2+2H2O=4HNO3。

NO与O2配比适当时,也可以被水完全吸收。

总的吸收反应可表示为:

4NO+3O2+2H2O=4HNO3。

④通常“纯净”的NO2或N2O4并不纯,因为在常温、常压下能发生聚合反应。

由于此可逆反应的发生,通常实验测得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它的实际值,或在相同条件下,比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要小。

同理,通常实验测得N2O4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它的实际值,或在相同条件下,比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要大。

此外涉及NO2气体的颜色深浅、压强、密度等要考虑此反应。

要点2.硝酸

1.物理性质:

纯硝酸为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

应用(化学方程式)

不稳定性

浓硝酸遇光遇热易分解产生的NO2

浓硝酸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放置于阴凉处

强酸性

稀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微热后褪色

鉴别浓、稀硝酸

 

强氧化性

除Pt、Au外,大部分金属均能与HNO3反应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体积之比为1∶3)能溶解铂和金

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

用铁、铝容器贮存冷的浓HNO3

Cu与浓HNO3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与稀HNO3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碳与浓HNO3反应

C+4HNO3(浓)

CO2↑+4NO2↑+2H2O

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或离子的反应

H2S、SO2、HBr、HI、FeCl2等

有机反应

与苯及其同系物发生硝化反应,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等

鉴别蛋白质(带苯环)

温馨提示:

①浓硝酸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放置于阴凉处。

②无论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放出氢气。

③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保护内部的金属不再跟硝酸反应,所以可以用铝质或铁质容器盛浓硝酸。

④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之比为1∶3组成的混合物叫王水,王水能溶解铂和金。

⑤非金属和浓硝酸反应,非金属被氧化成高价的含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

⑥在溶液中NO3—几乎与所有离子能大量共存,当溶液的酸性较强时可形成硝酸溶液,具有还原性的某些离子则不能与其大量共存,如NO3—、H+、Fe2+中任意两者能大量共存,但三者混合则不能大量共存。

即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表现氧化性,而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强氧化性。

⑦氧化剂氧化能力的强弱决定于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本身的被还原程度。

实验证明:

硝酸越浓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因而氧化能力越强。

如稀硝酸能将HI氧化为I2,而浓硝酸可将HI氧化为HI03。

要点3.氨气与铵盐

1.分子结构:

由极性键形成的三角锥形的极性分子,N原子有一孤对电子;N-3价,为N元素的最低价态。

2.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温馨提示:

①喷泉实验的原理:

气体在溶液中溶解度大或者可与液体发生剧烈反应,且不再产生新的气体或者气体体积急剧减小,造成烧瓶内外压强差较大,即可发生“喷泉”现象。

②喷泉实验的操作要点:

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打开止水夹。

③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收集氨气的烧瓶要干燥;收集的氨气要全充满;装置要密闭不漏气;玻璃管的长度不能过长;实验不可能实现全充满。

3.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备注

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4+、OH-、H+,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

与酸反应

HCl+NH3===NH4Cl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生成,该反应用于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检验

 

与盐溶液反应

Fe3++3NH3·H2O===Fe(OH)3↓+3NH

生成红褐色沉淀

Al3++3NH3·H2O===Al(OH)3↓+3NH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白色沉淀可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Ag++NH3·H2O===AgOH↓+NH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

与氧气反应

4NH3+5O2

4NO+6H2O

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反应

温馨提示:

①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用于氨气的检验。

②氨水与液氨为不同物质,氨水为混合物,液氨为纯净物;NH3为非电解质,而NH3·H2O为弱电解质。

③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3.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NH3↑

制取装置

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相似

收集方法

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并在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花,防止生成的NH3和空气对流,确保收集到纯净的氨气

气体检验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白烟)

气体干燥

用碱石灰做干燥剂

温馨提示:

①制氨气所用铵盐不能用硝铵、碳铵。

因为加热过程中NH4NO3可能发生爆炸而发生危险;而NH4HCO3受热极易分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的CO2杂质。

②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原因是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在加热条件下能腐蚀试管。

③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在制备收集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不与水接触,以防减少损失和防止倒吸现象。

④因氨气比空气轻,易与空气发生对流,所以收集氨气时,导气管应插入收集气体的试管底部附近,管口塞一团干燥的棉花团,来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到纯净的氨气。

⑤实验室快速制氨气的方法:

用浓氨水加固体NaOH或加热浓氨水。

4.铵盐

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叫铵盐。

铵盐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铵盐属于铵态氮肥。

(1)水解性:

铵盐在水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

NH4++OH-

NH3.H2O+H+

(2)与强碱反应:

铵盐与强碱反应产生氨气。

NH4++OH-

NH3↑+H2O

(3)热稳定性:

铵盐受热均易分解生成氨气和酸。

氯化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

NH4Cl

NH3+HCl,NH4HCO3

NH3+H2O+CO2

温馨提示:

①铵盐的共性之一是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如果在加热时与浓碱作用,逸出氨气,可用于铵盐的检验。

②铵盐的另一部分阴离子往往不被重视,某些阴离子可与酸反应,甚至放出气体,例如:

(NH4)2CO3、NH4HCO3、(NH4)2SO3、NH4HSO3、(NH4)2S、NH4HS等弱酸的铵盐,既可与碱反应,又可与酸反应。

③在未知溶液中加入强碱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含NH4+。

④铵盐与浓碱溶液生成氨气,铵盐与稀碱溶液反应并加热生成氨气,铵盐与稀碱溶液反应不加热生成一水合氨。

⑤氯化铵分解产生“升华”现象,硫酸铵在高温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硫和水,硝酸铵受热或受撞击都会发生爆炸。

【考点过关】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固氮是游离态的氮生成化合态的氮,所以氮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2)NO中的NO2杂质气体,可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除去(  )

√NO2溶于水生成NO,便可除去NO中的NO2。

(3)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稳定存在(  )

×NO遇O2反应生成NO2。

(4)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NO2(  )

×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NO。

(5)氮元素有负化合价、正化合价和零价,因而常温下,N2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H2反应()

×N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才能与O2反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才能与H2化合生成NH3。

(6)NO2溶于水时,N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3NO2+H2O===2HNO3+NO,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7)1molCu和足量稀HNO3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molCu会产生

NA个NO分子。

(8)1mol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如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

Fe+4HNO3(稀)===Fe(NO3)3+NO↑+2H2O,1mol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了3NA个电子。

(9)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的离子方程式为2Ag+2H++NO

===Ag++NO+H2O(  )

×银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Ag+4H++NO

===3Ag++NO↑+2H2O。

(10)消除久置浓硝酸的黄色可通入氧气(  )

√硝酸显黄色是由于硝酸见光或受热会发生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所致,通入O2(或空气),使其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

(11)铝和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是物理变化(  )

×是化学变化,钝化是在铁、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防止了金属与硝酸的进一步反应。

(12)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最终变为红色()

×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可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13)氨气遇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硫酸难挥发,与氨气反应不产生白烟。

(14)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NH4HCO3、(NH4)2S溶液呈碱性。

【高考回顾】

(1)(2016·江苏)因为NH4HCO3受热易分解,故可用作氮肥( × )

(2)(2016·海南)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 )

(3)(2016·上海)用生石灰与浓氨水制得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3为碱性气体( √ )

(3)(2015·安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 )

(5)(2015·山东)加热盛有NH4Cl的试管,试管底部有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

(6)(2015·重庆)实验室制取氨( × )

(7)(2013·全国卷Ⅰ)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

(8)(2014·北京)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 )

(9)(2016·江苏)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Cu+4H++2NO

===Cu2++2NO2↑+H2O( × )

(10)(2016·海南)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 × )

(11)(2015·山东)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

SO

+2H+===SO2↑+H2O( × )

(12)(2014·安徽)实验室里用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取H2( × )

(13)(2014·广东)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稀HNO3中,溶液变蓝,说明铜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 )

(14)(2015·海南)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 )

【基础过关】

1.(2018·滁州高三模拟)Murad等三位教授提出NO在人体内有独特的功能,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 ②NO是亚硝酸的酸酐 ③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④NO是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可变为红棕色

A.全部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

解析:

NO中氮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它可以是还原产物,如HNO3→NO,也可以是氧化产物,如NH3→NO;HNO2的酸酐是N2O3;NO是无色气体,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答案:

B

2.(2018·安阳模拟)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

NH4Cl加热生成的NH3和HCl,冷却后又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

答案:

A

3.(2018·大连检测)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

反应过程为①2NO2―→2NO+2O,②2NO+O2―→2NO2,③O+O2―→O3。

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生成物叙述正确的是(  )

A.NO2起催化剂作用B.NO起催化剂作用

C.NO2只起氧化剂作用D.O3与O2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反应过程①+②得O2―→2O,③O+O2―→O3,NO2起催化剂作用,反应过程中NO2还作氧化剂,A项正确,B、C项错误;O3与O2不是同分异构体,属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

答案:

A

4.(2018·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关于氮的变化关系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反应中只有③属于氮的固定

解析:

工业上生产硝酸的流程:

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NO再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最后将NO2溶于水得到硝酸,A项正确;路线Ⅰ:

在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路线Ⅱ:

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NO2;路线Ⅲ:

NO2溶于水生成硝酸,B项正确;N元素化合价变化:

N2(0价)→NH3(-3)价→NO(+2价),N2(0价)→NO(+2价)→NO2(+4价)→HNO3(+5价),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③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是氮的固定,D项错误。

答案:

D

5.(2018·合肥八中月考)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

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解析:

硝酸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原因是硝酸和NaOH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体现的是硝酸的酸性,D错。

答案:

D

6.(2018·济南一中质检)将11.2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

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

A.0.3molNO2和0.3molNOB.0.2molNO2和0.1molN2O4

C.0.6molNOD.0.1molNO、0.2molNO2和0.05molN2O4

解析:

向Mg—Cu混合物与足量的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所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1.4g-11.2g=10.2g,物质的量为

=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1.2g的Mg—Cu提供的电子为0.6mol,A.生成0.3molNO2和0.3mol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3mol×(5-4)+0.3mol×(5-2)=1.2mol,得失电子不相等,选项A错误;B.生成0.2molNO2和0.1molN2O4,N元素获得电子为0.2mol×(5-4)+0.1mol×2×(5-4)=0.4mol,得失电子不相等,选项B错误;C.生成0.6mol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6mol×(5-2)=1.8mol,选项C错误;D.生成0.1molNO、0.2molNO2和0.05molN2O4,N元素获得电子为0.1mol×(5-2)+0.2mol×(5-4)+0.05mol×2×(5-4)=0.6mol,得失电子相等,选项D正确。

答案:

D 

7.(2018·山东潍坊统考)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烧碱共热生成氨气

B.浓硝酸不论与铜反应还是与碳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

C.一氧化氮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碳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

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充满NO2和O2混合气体(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

解析:

铵盐与烧碱共热时均能生成氨气,A项正确;浓硝酸与碳的反应中,浓硝酸只体现强氧化性,B项错误;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氧,C项正确;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但伸入NO2和O2的混合气体(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中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D项正确。

答案:

B

8.(2018·成都模拟)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

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解析:

稀硝酸只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浓硝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选项A错;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与Na2CO3反应能生成CO2,所以选项B、C错;选项D正确。

答案:

D

9.(2016·浙江理综)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

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

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NO

===N2↑+2H2O

解析:

A项,根据题中的流程,可以得出固体1为CaCO3、CaSO3和过量Ca(OH)2,正确;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O、CO和N2,NO和NO2按1∶1的体积比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钠,所以X可以是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会生成NaNO3,错误;C项,气体2为N2、CO,因“无污染气体”为N2,故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正确;D项,NH

与NO

能够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离子方程式为NH

+NO

===N2↑+2H2O,正确。

答案:

B

10.(2017·北京理综)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

①中浓HNO3受热分解,发生反应4HNO3(浓)

4NO2↑+O2↑+2H2O,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故选项A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所以“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说明②中木炭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故选项B正确;根据①和②,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NO2时需要加热,所以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才可与上方红热木炭接触,同时,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的NO2为还原产物,故选项C正确;红热的木炭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故选项D错误。

答案:

D

11.(2017·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质量检测)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用铜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地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解析:

Cu与浓HNO3可在常温下反应,Cu与浓H2SO4需加热才反应,故浓HNO3不能用铜制容器贮存;将二者都露置在空气中,硝酸挥发,浓H2SO4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但酸液的质量变化不同,浓HNO3减轻,浓H2SO4增重。

答案:

D

12.(2017·张家口高三模拟)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g。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原混合酸中NO

物质的量为0.1mo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H2SO4浓度为2.5mol·L-1

解析:

铁粉既能与硝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从题干图中看出(注意只是第二份100mL)OA段产生的气体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反应为Fe+2H+===Fe2++H2↑,可知NO

反应完全,加入铁粉的溶液中NO

的物质的量应为

×3÷3=0.1mol,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此时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g,即0.25mol,故原混合酸中H2SO4的浓度为

=2.5mol·L-1,NO

的物质的量为0.2mol。

答案:

A

13.(2016·全国卷Ⅰ)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