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8804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1)中图版必修3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

必修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问题:

谁记得?

生态(环境)子系统:

基础

经济子系统:

条件

社会子系统:

目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三个同样的子系统。

生态环境是基础,所以首先要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

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开发不当、森林开发不当等

——水土流失[

概念:

原因与表现

探索活动的图。

——流走了劳动人民的血和汗…………

我国的现实状况

问题:

哪些地区易出现水土流失状况?

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状况等。

问题:

分布:

耕垦历史悠久的地区和丘陵地带,黄土高原最严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蚀山地。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省份:

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

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其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形地势:

地势:

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xx米。

地形: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

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河流:

中上游

土壤:

黄土

 

人文环境:

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为贫困地区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只有几十千克,所以粮食产量只占全国28%左右。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

(1)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

]

(2)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

(3)处于从湿润向干旱的过渡地带。

(4)处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5)处于从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地带。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

1、黄土特征:

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等——易于侵蚀。

2、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789三个月)

3、地质构造:

4、植被:

稀少

人为原因:

图2-1-6~8:

开垦陡波、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

山羊吃草根、吃树皮,是破坏植被的罪魁祸首。

所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畜牧大国都不养山羊。

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和沙漠面积的扩大也与山羊的过度放牧、不注重养林养草有一定关系,甚至有环保专家提出了要山羊还是要北京的疑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3)中图版必修3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课程标准解读:

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

2)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

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

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

4)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

如: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

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教学目标:

1.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

2.通过实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3.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3.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4.教学方式、教学资源:

探究式(案例教学)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片断、学案(图文资料)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视频

观看视频

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

感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

引出问题

展示资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的土层达1厘米,而在自然状态下,要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100到400年。

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尝试将原因分类)

学生根据刚才观看的录像可展开一定的思考与分析,也可以继续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实验观察。

分组实验

小组讨论

读图分析

得出结论

(自然原因)

明确实验要求

(实验器材:

木板、粘土、沙土、一些水草、花洒----花洒需要能够调节出水强度)

[

可以将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课堂上以录像形式呈现。

第1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粘土,其中一个在土层中插入一些水草,用花洒喷水,分别观察。

第2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粘土和沙土,用花洒喷水,分别观察。

第3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沙土,调节木板的倾斜角的,分别为15°和30°,用喷花洒喷水,分别观察。

第4组实验:

两个木板分别铺上同样厚度的沙土,用喷花洒喷水,但出水强度分别是一强一弱,分别观察。

 

观察4组实验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实验所反映出的问题,讨论并找到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第1组实验:

同等降水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来

第2组实验:

同等降水条件下,土质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第3组实验:

同等降水条件下,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第4组实验:

土质、植被、地形相同的情况下,降水强度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通过实验为学生创设探讨水土流失原因的情境和研究问题的气氛。

由于水土流失这一生态破坏问题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因此设计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展示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图

 

部分板书内容

根据地图信息和刚刚的实验成果,获得信息: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并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回顾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承接过渡

(人为原因)

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如:

毁林开荒、刀耕火种、陡坡开垦、伐木烧柴、陕北地区窑洞群等图片。

观察资料,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对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进行展示,使学生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形象的了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自主完成人为原因的分析。

资料展示

得出结论

在学案中展示文字资料:

土壤肥力下降、农业

单产降低、泥石流灾害发生情况等。

视频资料:

地上河视频

引导学生从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通过图文及视频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使水土流失带来的灾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具感染力。

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能够尝试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路分析问题。

6.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人为原因:

自己阅读:

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解释图

二、危害:

危害是全面的:

山区、平原;干旱区、多雨区;农业生产、其它生产。

1、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於积

侵蚀:

坡耕地:

三跑田;多雨区:

土壤易酸化;干旱区:

土壤次生盐渍化

淤积:

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土壤湿度)

泥石流:

危害当地生产活动

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

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频繁——(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减少且分布不均,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3、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黄河地上河成因:

中流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淤积

地上河危害:

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的问题————

三、治理:

针对原因的治理

既有自然,也有人为的原因:

但自然原因很难改变或无法改变,因此,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住人类破坏的那一部分。

措施:

1、生物措施:

种草种树——作用(功能)?

2、工程措施:

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作用?

 

不可能对整个黄土高原同时进行治理,而只可能从某些区域入手。

3、小流域综合治理

(1)什么是小流域?

相当于坳沟(干沟,过去人们对黄土JIAN的通称,河沟:

相当于河谷)和河沟的沟道流域。

(2)为什么从小流域入手?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

(3)小流域治理有哪些优势?

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以有统一管理,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4)小流域治理时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案例研究:

环境与发展问题:

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包括:

森林、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具体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开发等。

产生问题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

巩固练习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单项选择题

读右自然景观图,完成1~2题:

1、该景观主要位于()

A、西亚热带沙漠地区B、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C、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D、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2、该景观主要成因为()

A、地壳运动使其隆起B、风力的侵蚀和搬运

C、流水的侵蚀和搬运D、冰川的刨蚀和搬运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8题:

3、该区域在我国多种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分不中具有明显的()

A、过渡型B、多变性

C、不确定性D、单一性

4、该区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

 ①水旱灾害 ②台风 ③寒潮 ④土壤侵蚀 ⑤火山爆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5、该区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6、该区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

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人地矛盾尖锐④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下列代号与所对应的自然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a-贺兰山b-太行山B、c-秦岭d-汾河

C、a-祁连山e-潢水D、b-长白山c-天山

8、下列代号与所对应的重要城市正确的是()

A、f-西宁h-西安d-大同B、f-兰州h-银川d-太原

C、f-酒泉h-郑州d-包头D、f-兰州h-西安d-太原

9、黄土高原地区最丰富的资源为()

A、油气B、煤炭C、铁铝D、稀土金属

10、在采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读下列气候类型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气候类型与黄土高原气候特征相吻合的是()

A、②     B、②C、③     D、④

12、试分析这种气候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A、年降水量小,地表径流小,河网稀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 

B、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是水土流失的更本原因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集中,多暴雨,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D、冬季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是形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综合题

13.读图完成:

(1)图甲为我国__________地区典型的地貌形态,这里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形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

(2)图乙为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理想图式,试分析图中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作用:

如:

①护坝__________________、②草方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有那些好的矿区生态建设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及其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按要求完成各题:

(1)图中甲代表的地形区名称为_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平原,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_。

(2)丙为“五岳”之一的_______,以________著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_________。

(3)右图中的最大高差可能为______米。

(4)在A、B、C、D四处,最适宜建窑洞的是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a、b、c、d四处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

A、a-平整土地,建成农耕区B、b-营造防护林,拦泥护坡

C、c-修筑水平梯田,建林果基地D、d-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6)将下列文字代号填入图中合适的方框内:

从中可以得出,地理环境具有___性和___性。

①风力较大;②夏季多暴雨;③物理风化作用强;④植被破坏严重;⑤土质疏松,具有垂直节理;⑥风力侵蚀、搬运作用;⑦风力的沉积作用;⑧流水的沉积;⑨流水的侵蚀、搬运;⑩日气温差大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12BCAACCBDBCCC

13、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质疏松,降水多暴雨,缺乏植被保护破坏森林,不合理开垦,开矿

(2)①防止河水进入采掘区,也阻挡泥沙入河②阻沙固沙,且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其中栽种的植被成活在河流上游建引水渠道灌溉;在河漫滩上栽培植物;在复垦区发展高效农业,满足矿区对农产品的需求

14、

(1)黄土高原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地堑

(2)华山险地垒(3)120~160

(4)DD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且处于山脊分水岭,比较干燥,不易渗水;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

而A位于阴坡,B处在黄土峁的顶部,C处在山谷处。

(5)BD

(6)整体差异①-B②-F或G或H③-C④-G或F或H⑤-H或G或F⑥-D⑦-E⑧-J⑨-I⑩-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