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凯说明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8687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唱凯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唱凯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唱凯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唱凯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唱凯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唱凯说明书.docx

《唱凯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唱凯说明书.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唱凯说明书.docx

唱凯说明书

第一章基本概况与规划背景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

唱凯镇位于临川区北部,东靠罗湖镇,西与展坪乡接壤,北与云山镇相邻,西隔罗针镇。

南北长8公里,东西长6公里,呈金鱼状。

镇域面积48平方公里。

镇人民政府驻唱凯,距临川城区上顿渡22.5公里,距抚州市区15公里,地理坐标:

东径116°18′,北纬28°06′。

2、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唱凯镇地属平原,三面河港环抱,316国道纵贯中心,境内湖池星布,地势东高西低,公路渠道脉胳相连,形似桑叶。

唱凯镇土壤肥沃,水稻土是主要耕作土壤,占耕地总面积94%,潮土分布于东河、抚河沿岸及内地,适于旱作物生长;耕作红壤分布于东部寿亭岗、小华山一带,是领域主要旱作土壤之一;外耕作红壤仅1500余亩,分布于东部丘陵坡度较大的地方。

(2)河流山脉

抚河、东河、低洲港流经唱凯镇域边缘,形成天然界线。

抚河位于唱凯西南2.5公里,属常年河,发源于广昌驿前,流经唱凯肖公渡、灵山河,进入罗针镇,河岸长5.6公里,水向西流,春汛时最宽水面1.2公里,冬涸时可涉渡。

东河位于唱凯东部,南自原华溪乡,流经唱凯观前下易、艾巷仑下,与东乡河交汇,流经万年邓西流,至江山北下,流径娄下付,蔡家,进入云山镇,与云山河交汇,西流经下阳,与低湖港交汇于泉湖刘,汇入罗针镇,河岸长17.4公里,春汛时最宽水面约150米,旧时有帆船通行。

低湖港位于唱凯西部,南起何家口堤,北至泉湖刘村,港岸长约7公里。

唱凯镇无名山,只有局部丘陵,小面积坟山和部分造林山地。

(3)气象气候

唱凯镇属亚热带季风温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

年平均气温17.5℃,1—3月份平均气温5.2℃,4—6月份平均气温17.5℃,7—9月份平均气温27.4℃,10—12月平均气温19.7℃,全年大于等于5℃的积温共282天,5987度,大于等于10℃的积温共238天,5483度。

月平均降雨量接近88毫米。

日平均降雨量接近2.8毫米。

3、镇域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唱凯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863亩,园林面积4000亩,牧业面积2276亩,河流面积9000亩。

(2)土藏资源

唱凯沿河滩一带,积有大量硪沙,成为当代建筑的重要原材料,红土散布于寿亭岗山坡一带,并有凝状朱石,大量露布岗面,色赤润,性粘稠,捣碎成米,渗水调用。

4、历史沿革

从汉天会三年至北宋、元符年间(960—1100年),就有支姓、许姓定居。

900年前已形成一片杂居的村庄,名毛家居,过往行人多在此歇息,定居者渐多,逐步发展为集圩,有短街店铺。

据清朝的民间家谱记载,朱元璋平寇凯旋,路过此地,在此安营整军,时逢七月,农民喜庆丰收,吹拉弹唱,热闹非凡,朱元璋欣然命名此地为“唱凯”。

此地历来为临川北部乡村集贸的中心集镇。

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及行政区划

2001年底全镇总户数10557户,总人口45579人,镇区的人口为1427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51人,镇域辖唱凯居委会和唱凯、观前、邱家、古港、灵山、官洲、上游、低洲、石溪、艾巷、万年、花洲、江山、白水、蔡家、东湖、游鹤、北保等18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

(2)经济总量

2001年区域财政收入521.1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80元,比上一年净增20元。

2001年社会总产值701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0%,其中农业产值532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1%,工业产值621万元,比上一年增长9%。

(3)产业结构

唱凯镇目前是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二产业产值比为89.5:

10.5。

二、规划背景

唱凯镇具有雄厚的建筑业基础,良好的经商传统,优越的区位条

件。

镇区距南昌80多公里,离临川区22.5公里,京福高速公路的近期修建,给唱凯镇的发展带来空前的机遇。

同时,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亦为唱凯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唱凯镇发展为大乡、大镇寄予厚望,给予了大力支持。

三、本次规划的编制重点

1、论证镇区发展目标,确定镇区发展性质

在进行本次唱凯镇建设规划之始,必须立足于抚州市临川区社会经济展局势,充分分析镇区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劣条件,建立镇区发展新战略目标和战略起点,确定镇区的发展性质和发展方向,以保证镇区社会经济发展向着正确、科学可行的方向积极迈进。

2、充实完善村镇体系,促进村镇协调发展

随着各村镇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的村镇增长点,全面推动了镇域城镇化的进程。

同时,由于受临川区经济辐射的作用,将有力地促进村镇经济的发展。

规划应利用这一机遇,充实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协调镇区与镇域各村镇发展的关系,形成一个村镇协调、良性循环的发展整体。

3、调整镇区人口规模,拓展镇区发展空间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近期工业的发展,镇区人口增长和建成区拓展势头强劲,镇区原有用地发展空间捉襟见肘,需要在总体规划层面对镇区人口和用地规模加以提前调整和合理引导。

4、优化镇区空间布局,健全综合服务功能

现状镇区建设方向不明确,在总体布局上不尽合理,各建设用地比例不协调,造成混乱,见缝插针,道路不成系统,公共设施用地缺乏,要优化镇区空间布局,健全镇区综合服务功能。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区投资环境

目前镇区建成区内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组织混乱,雨水污水乱排,卫生较差等等,都将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着镇区投资环境的改善,为此,本次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提出规划。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与总体规划目标

一、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战略

1、发展机遇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临川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唱凯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全面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唱凯镇农业生产力提到了极大提高,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唱凯镇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给唱凯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区位交通条件的优势:

唱凯镇距临川区上顿渡22.5公里,离南昌市80余公里,处于抚河航道中游区域,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历史文化脉络的影响:

唱凯镇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宝贵财富,根深蒂固的创业精神影响至今,唱凯人民有着勤劳勇敢俭朴的光荣传统和敢闯敢拼的经济发展意识,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发展战略

利用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唱凯镇在临川区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优势,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农业为后盾,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依托大市场、大交通、大流通,外引内联,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带动唱凯镇经济全面进步。

3、基本任务和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指标

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全镇经济增长速度将大幅度提高。

规划至2005年唱凯镇社会总产值达到12915万元,年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达7816万元,年均递增8%,工业产值达1545万元,年均递增长20%。

规划至2020年唱凯镇社会总产值达到63117万元,年均递增12%,其中农业产值达17671万元,工业产值达15677万元,年均递增18%。

(2)固定资产投资指标

立足现有基础,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地有重点地促进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走公司+农户之路。

与此同时,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后续力量。

(3)财政收入指标

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保持合理的信贷规模,促进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

规划到2005年,区域财政收入完成918万元,年均递增长12%;规划到2020年,区域财政收入完成3487万元,年均递增长10%。

(4)科技教育指标

确立科教兴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并使之更好地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服务。

规划到2005年,科技进步因素对镇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全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到2020年,科技进步因素对镇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高中普及率达到100%,人口文盲率控制在10%以下,各类科技人员占全镇总人口比重达到3人/百人以上。

(5)经济外向性指标

更有效地开展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把对外开放同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更好地结合起来。

规划利用外资总额年均递增40%以上。

(6)生活水平指标

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实现小康,并达到更加宽裕。

促使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规划到2005年,镇区职工人均工资达8000元,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450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550元,年均递增12%;规划到2020年,镇区职工人均工资达30000元,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24000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17280元,年均递增10%。

镇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以上,恩格尔系数达到40%以下,医院病床位达到4张/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人/千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以上。

(7)社会发展指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妥善安排劳动就业,大力发展民政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防治环境污染。

规划到2005年,人口自然增率控制在12‰以下,镇区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镇区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镇区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各项标准。

二、主要经济社会部门发展规划

(一)工业发展规划

“九五”至2020年,要主攻乡镇企业,培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以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科技进步,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优化工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实现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战略转移。

要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要求,着力在招商引资上作文章,在巩固和发展上下功夫,尽快建设本镇工业经济开发区,与市、区经济开发区接轨。

(二)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继续发展以服务生产、服务居民为宗旨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业、修理业、娱乐业、社区服务业,同时加大金融、保险、信息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形成高效率、高质量、多样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商品流通和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以培育市场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调整产业结构,这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根据各自的优势特点,盯住市场,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高速好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以确保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全镇上下要不断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以稳定农业基础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阶段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

要坚持面向市场,按照“结构调优、品质调高、品种调多、布局调活、产业调强”的思路,进行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良种良法工程,早晚稻优质品率要达90%以上,重点推广9个早晚稻良种和抛秧、旱秧、配方施肥等一批农业实用技术。

积极发展计订单农业,强化农渔牧结合,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畜禽、特种水产比重.可以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不动摇的前提下,尝试“反租倒包”,土地市场化流转,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继续坚持经济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和大面积推广多层次适用技术为重点,推动相应的科研机构的建立,大力开展科技信息发布、成果展览、书籍借阅、科普知识教育活动,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相互结合和协同发展。

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以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为目标,加快培养不同层次的各类专业人才,满足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合理调整城镇中小学布局,促进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五)文体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力求文化事业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今后要进一步加强镇文化站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扩大文化设施建设规模和网点布局,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使体育事业与镇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围绕“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加强镇各级卫生网点建设。

医院要调整方向设置,着力提高医疗水平和水准,完善设施建设。

(六)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

继续贯彻“三结合”的就业方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服务体系,搞好就业指导,积极解决就业问题。

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造和完善镇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增加老年活动娱乐场所。

三、本次规划的依据与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2)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3)《江西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暂行规定》(赣建村〔1996〕第5号)

(4)《临川区县城总体规划(1994-2010)》;

(5)《临川区国土开发整治总体规划》

(6)《临川县志》

(7)《临川地名志》

(8)《临川年鉴》

(9)《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至2010年规划》

(10)《临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至2010年规划》

(二)指导思想

(1)融入全市小城镇群竞争和发展的思想:

规划要适应省、市和县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的要求。

明确优势,为临川区东部的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创造一个强大的综合镇。

(2)高标准、高起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规划既要立足现实,从唱凯镇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建设时序要求出发,又要解放思想、面向未来,预见到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可能,按高起点的编制标准,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做到近远有序,为未来镇区可持续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3)宜操作、有弹性和适应市场经济条件招商开发的思想:

规划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唱凯镇镇区建设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明确镇区建设发展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维护镇区总体结构道路骨架和重大市政设施布局稳定性和严肃的前提下,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施弹性,使之兼具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对招商开发的吸引能力。

(4)建设适居性的家园区和有唱凯特色的生态型综合镇的思想:

规划要协调好镇区开发与镇区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创造以人的适居性为主题的家园镇区氛围,创造融自然山水景观和古镇主脉格局于一体的唱凯镇区特色。

四、规划的年限与基本目标

(一)规划年限

规划的年限:

2002-2020年,其中

近期:

2002-2005年,远期:

2005-2020年

(二)规划基本目标

坚持面向21世纪区际、区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趋势,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镇区的镇域经济中心功能,合理布局镇区,将唱凯镇建设成为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设施完善、具有唱凯山水和文化特色的生态型综合镇。

(三)规划建设的基本要点。

(1)立足于镇村一体化和镇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发展要求,充实完善城镇体系,促进镇村整体、协调发展;

(2)从未来镇区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镇区合理的发展性质和发展规模,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用地,界定镇区规划区的范围;

(3)镇区总体布局科学合理,用地集中紧凑,功能结构清晰,各项用地指标既较为经济,又能保障现代化镇区活动的基本要求;

(4)形成通畅、安全、快速和便捷的镇区对外交通和镇区道路系统,合理布局各类静态交通和交通服务设施;

(5)注重旧城改造和镇区更新,加快新区开步伐,提高和改善市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

(6)工业区和仓储设施的布局要和居住用地开发统一考虑,既要进行合理分区避免相互干扰,又要注意有机结合;

(7)完善镇区金融贸易、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福等公共设施,提升和健全镇区服务功能;

(8)加强园林绿地建设,扩大镇区公共绿地,建构环城绿化生态涵养系统,提高镇区绿化覆盖率;

(9)完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协调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与风景名胜的开发,重视镇区景观风貌区和景观风貌体系的建构;

(10)建立与镇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充裕的镇区给水、排水、供电、电讯、环卫等镇区市政设施系统;

(11)重视镇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和防灾设施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12)加强对镇区大气、水体环境的强化治理,控制镇区噪声污染和废渣排放,促使镇区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13)拟定镇区近期建设的重点,落实近期各项用地开发、各类设施建设和市政工程项目安排,尽快带动镇区总体格局的合理形成;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村镇体系现状概况

1、唱凯镇域现状村镇体系由镇区、一般行政村、村民小组三级构成,

2001年末拥由一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10675户,总人口45579人。

其中镇区非农业人口4151人,镇区常住人口14270人,城市化水平为31.31%。

2、全镇村镇体系现状分布以316国道沿线最为集中,村镇规模比重较大。

唱凯镇基本情况表(2001年底)

村名户

户数(户)(

人口(人)悬河

耕地面积(亩)(

观前

575

2191

1953

邱家

321

1190

1116

古港

796

3280

2237

上游

564

2160

1495

灵山

436

1566

942

官洲

498

1970

365

低洲

588

2320

1548

石溪

626

2630

1875

唱凯

1092

4018

2248

艾巷

828

3120

2849

万年

324

1296

154

花洲

402

1603

2057

江山

653

2480

1789

白水

646

2567

2389

蔡家

385

1460

1565

东湖

587

2768

3337

游鹤

586

2209

1762

北保

650

2600

2182

唱凯居委会场

4151

合计

45579

31863

二、镇域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一)镇域人口增长规模预测

2001年末唱凯镇域人口达45579人,根据历年人口统计分析,人口

生育结构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特别是依据县计生委人口发展控制指标和县计生委推荐指标,综合取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10‰,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采用下列公式进行人口预测。

Q=QO(1+K)n

其中:

Q━━━总人口预测数(人)

QO━━━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n━━━规划期限(年)

按此公式计算,唱凯镇近、远期总人口数为:

Q近期=45579(1+10‰)4=47429(人)取47500人

Q远期=47429(1+8‰)15=53451(人)取53600人

唱凯镇各村人口经济预测表

名称

2005年

2020年

备注

人口(人)

社会总产值(万元)

人口(人)

社会总产值(万元)

唱凯镇区

观前

2360

794

3245

3880

邱家

1282

409

1763

2000

上游

2327

656

3200

3206

灵山

1687

486

2320

2375

官洲

2122

527

2917

2576

低洲

2500

595

3437

2908

石溪

2833

1230

3895

6011

艾巷

3361

864

4620

4222

万年

1396

460

1920

2248

花洲

1727

525

2374

2566

江山

2672

615

3674

3006

白水

2765

706

3800

3450

蔡家

1573

480

2163

2346

东湖

2982

868

4100

4242

游鹤

2380

600

3272

2932

北保

2801

1255

3851

6133

合计

(二)镇域非农业人口规模预测

2001年唱凯镇非农业人口4151人,非农业人口比例为9.11%,近年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以每年1个百分点上升。

结合全镇人口规模预测,考虑非农业人口比重的逐渐上升,综合取近期非农业人口比重上升到12%,远期上升到27%,则规划全区非农业人口总量2005年达到5690人,2020年达到14430人。

(三)镇域镇区人口规模预测(剩余劳动力转移状态法预测)

剩余劳动力的计算采用农业人口中劳动力总量减去规划期未实际需要农村劳动力数量,计算公式为:

P1=K(Po-P2)-LS/Q

式中:

P1为预测期未农村剩余劳动力数:

PO为预测期未镇域总人口数,取近期PO=47429人,远期PO=53451人。

P2为预测期未镇域非农业人口数,取近期P2=5690人,远期P2=14430人。

K为预测期未农业人口中农村劳动力系数,取近期k=50%,远期k=47%。

s为预测期未耕地面积,预测取近期S=31724,远期S=31326亩;

Q方预测期未农村劳动力人均负担耕地数,预测取近期Q=4亩/劳力,远期Q=8亩/劳力;

L为预测期未从事大农业劳动力数对从事种植业劳动力数的比率,预测取近期L=10:

9,远期L=8:

7;

据此,2005年唱凯镇农村剩余劳动人总数为12058人,2020年达到13865人。

由此再进行镇域镇区人口规模预测,预测公式为:

P4=P2×m+P1×e×B

式中:

P4为预测期未镇区总人口;

m为预测期未非农业人口驻域比;预测取近期M=95%,远期M=90%。

E为预测期未进入镇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系数,预测取近期E=55%,远期B=70%;

B为预测期未进入镇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带眷系数,预测取近期

B=1.80,远期B=1.76;

据此;2005年唱凯镇镇区人口规模为17090人,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30260人。

(四)镇域城市化水平预测

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预测2005年镇域城市化水平为12%,2020年城市化水平27%。

以镇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预测2005年镇区人口规模17090人,城市化水平为36.03%;预测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30260人,城市化水平为56.61%。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从唱凯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前景和现状村镇格局的特点和问题出发,遵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在综合考虑整体发展战略及实现战略而引起的村镇空间格局变化的基础上,把追求全镇村镇体系的整体经济效率化放在中心位置,逐步形成以唱凯镇区为核心的规模有序、分工合理、布局顺畅、村镇协调发展的镇域村镇体系。

(二)基本目标

1、强化唱凯镇区的中心镇区功能,提高中心镇区对全镇的辐射能力,有效地带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

2、积极扶植镇域次级中心村的发展,形成镇区-中心村-一般村的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镇村一体化格局。

3、坚持镇域村镇多元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组织各具特色的村镇片区,寻求推动各自发展新产业依托。

4、充分利用各村镇的现有基础,重视沿主要交通轴线上的城镇联动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