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8077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科试卷

本试卷共29题,共100分,共11页,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Ca-40Fe-56Cu-64Ag-108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加工或应用中未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工或应用

油脂的硬化

玉米酿酒

石英传输光信号

漂白精消毒

2.以下电子排布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是()

A、1s12s1B、1s22s2C、1s22s22P2D、1s22s22P63s1

3.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

X

Y

Z

A.X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Y>X>R

C.Z的单质能与Y的某些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

D.X、Z可形成化合物XZ5,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4.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合成分子机器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分子机器是一种特殊的超分子体系,当体系受到外在刺激(如pH变化、吸收光子、电子得失等)时,分子组分间原有作用被破坏,各组分间发生类似于机械运动的某种热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驱动分子机器时,需要对体系输入一定的能量

B.分子状态的改变会伴随能量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是刺激分子机器体系的因素之一

D.光照有可能使分子产生类似于机械运动的某种热运动

5.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

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B.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实验

C.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6.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2CO2(g)+2H2O(g)△H=-890.3kJ•mol-1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中和热为△H=-57.4kJ•mol-1,则1mol稀硫酸和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

D.已知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

7.经检验,某酸雨的成分除含有少量H+和极少量OH﹣外,还有Na+、Cl﹣、NH4+、SO42﹣等离子,已知:

c(Na+)=7×10﹣6mol•L﹣1,c(Cl﹣)=3.5×10﹣5mol•L﹣1,c(NH4+)=2.3×10﹣5mol•L﹣1,c(SO42﹣)=2.5×10﹣6mol•L﹣1,则该酸雨的pH为(  

A.3B.4C.5D.6

8.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

Na+、I﹣、Cl﹣、NO3﹣

B.含大量F

e3+的溶液:

NH4+、Na+、Cl﹣、SCN﹣

C.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

Ca2+、NH4+、HCO3﹣、Cl﹣

D.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的溶液:

K+、AlO2﹣、Br﹣、Cl﹣

9.已知:

H2(g)+F2(g)===2HF(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H2与1molF2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HF气体的能量

D.断裂1molH—H键和1molF—F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2molH—F键放出的能量

10.某化学反应2X(g)

Y(g)+Z(g)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

-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

序号

时间

浓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1.0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1.0

B.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实验3比实验2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前10分钟,实验4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比实验

1的大

11.在所给的四种溶液中,各种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在c(H+)=10﹣13mol/L的溶液中:

NH4+、Al3+、Fe3+、NO3﹣

B.pH值为1的溶液:

Cu2+、Na+、Mg2+、NO3﹣

C.水电离出来的c(H+)=10﹣3mol/L的溶液:

K+、HCO3﹣、Br﹣、Ba2+

D.溶有NaHSO4的溶液中:

K+、SO42﹣、NO3﹣、Al3+

12.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2W3

13.已知:

(HF)2(g)

2HF(g)△H>0,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T1

K(a)=K(b)

C.反应速率:

v(b)>v(a)

D.当30g·mol-1时,n(HF):

n=2:

1

14.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

称取1.59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0mL溶液,取出该溶液25.00mL用0.1mol·L-1盐酸进行滴定,得到如下曲线。

以下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上一个计量点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H2O+CO2↑

B.下一个计量点溶液中存在大量的阴离子是Cl-、HCO(

C.此样品n(NaHCO3

)=(28.1-2×11.9)×10-4mol

D.使用该方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含量,将会得到1个计量点

15.25℃时,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H=5.5的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B.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

衡常数为10-4.75

C.pH=3.5的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1mol•

L-1

D.向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5mol•L﹣1NaOH溶液:

c(H+)=c(CH3COOH)+c(OH﹣)

16.Na2SO3溶液做为吸收液吸收SO2时,吸收液pH随n(SO32﹣):

n(HSO3﹣)变化的关系如表:

n(SO32﹣):

n(HSO3﹣)

91:

9

1:

1

9:

91

pH

8.2

7.2

6.2

以下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Na2SO3溶液中c(H+)>c(OH﹣)

B.Na2SO3溶液中c(Na+))>c(SO32﹣)>c(HSO3﹣)>c(OH﹣)>c(H+)

C.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Na+))>c(SO32﹣)>c(HSO3﹣)>c(OH﹣)=c(H+)

D.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Na+)>c(HSO3﹣)+c(SO32﹣)

17.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min时反应第一次达到平衡

B.15min时降低压强,20min时升高温度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15~20min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18.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

(2)C(s)+O2(g)═CO2(g)△H2=﹣393.5kJ•mol﹣1

(3)H2(g)+

O2(g)═H2O(l)△H3=﹣285.8kJ•mol﹣1

则反应2C(s)+2H2(

g)+O2(g)═CH3COOH(l)的△H为(  )

A.﹣488.3kJ•mol﹣1B.﹣191kJ•mol﹣1

C.﹣476.8kJ•mol﹣1D.﹣1549.6kJ•mol﹣1

19.截止到2013年12月末,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66GW,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7.16GW,图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电解尿素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

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

B.制氢装置溶液中电子流向:

从B极流向A极

C.X2为氧气

D.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20.电解100mL含c(H+)=0.3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0.10mol∕LAg+

B.0.20mol∕LCu2+C.0.20mol∕LZn2+D.0.20mol∕LPb2+

21.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确的是()

A.31d和33d属于同种核素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a>d>e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单质b和c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22.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某几种:

K+、NH、Ba2+、SO、I、AlO2。

分别取样:

①用pH计测试,溶液

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下层呈无色,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K+B.SOC.Ba2+D.NH

23.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M+nO2+2nH2O=4M(OH)n,已知:

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4M++nO2+2nH2O+4ne﹣=4M(OH)n

D.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24.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B.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C.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D.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6分)I.有四种化合物W、X、Y、Z,它们是由短周期元素A、B、C、D、E中的两种

元素组成。

已知

(1)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A、D同主族,C、E同主族;B、C同周期;

(2)W由A、B组成,其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A:

B=4:

1,常温为气态。

(3)X由A、C组成,其分子中原子数比为A:

C=1:

1

(4)Y是C、D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且Y晶体中相应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1

(5)Z是由D、E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阳离子比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阳离子数

与阴离子数之比为2:

1则B为,W为,X的结构式Y的电子式为。

II.

(1).一元素原子的N层上只有1个电子,该元素原子各内层均已充满,写出该原子电子排布式:

(2)一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

轨道全满或者半满,写出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轨道排布图,

(3)乙烯分子中有个σ键,π键。

26.(19分)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

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为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的目的是  .

(2)操作I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

烧杯、  ,为加速操作I的进行,最好采用  的方法,操作Ⅱ的名称是  .

(3)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  (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4)用如图2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分子式的方

法如下:

将28.2g青蒿素样品放在硬质玻璃管C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再充分燃烧,精确测定装置E和F实验前后的质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

①装置E中盛放的物质是  ,装置F中盛放的物质是  .

②该实验装置可能会产生误差,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  .

③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试验,称得: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E

22.6

42.4

F

80.2

146.2

则测得青蒿素的最简式是  .

(5)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  (填字母)具有相同的性质.

A.乙醇B.乙酸C.乙酸乙酯D.葡萄糖

(6)某科研小组经多次提取青蒿素实验认为用石油醚做溶剂较为适宜,实验中通过控制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来研究原料的粒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青蒿素提取速率的影响,其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的最佳粒度、时间和温度为  .

A.80目、100分钟、50℃B.60目、120分钟、50℃C.60目、120分钟、55℃

27.(12分)工业上可以用废铁屑制备活性Fe3O4,流程如下图:

(1)在制备过程中,要将块状固体原料粉碎、磨成粉末,作用是

(2)在合成池里生成F

e3O4的离子方程式为

(3)假如在反应池中几乎没有气体产生,根据流程可知,配料中心很可能使混合物中的Fe2O3与Fe物质的量之比接近

(4)某同学利用废铁屑(含Fe和Fe2O3)来制取FeCl3·6H2O晶体,同时测定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装置如右图(夹持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操作步骤如下:

I.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并打开活塞a,缓慢滴加盐酸。

Ⅱ.当……时,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当A中溶液完全进入烧杯后关闭活塞a。

Ⅲ.将烧杯中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FeC13·6H2O晶体。

请回答:

①操作Ⅱ中“……”的内容是____,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相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

(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②若混合物质量为mg,实验结束

后测得B中所得的气体是VmL(标准状况时),该同学由此计算出此废

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低,若实验过程操作无误,偏低的原因是。

28.(5分)甲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乙元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丙是元素周期表第ⅠA族中金属性最弱的碱金属元素.由此推断: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第  族;丙元素为  .

(2)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1.C2.A3.C4.B5.C6.D7.C8.A9.C10.C11.D12.A13.C14.C15.B

16.D17.B18.A19.D20.B21.C22.A23.C24.C

25.(16分)(各2分)B:

碳(C)W:

CH4X:

H—O—O

—HY:

Na+2-Na+

II.(各2分)

(1)3d104s1

(2)(3)51

26.(19分)

(1)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2分)

(2)漏斗、玻璃棒;(1分)抽滤或减压过滤;(1分)蒸馏;(1分)

(3)B(2分)

(4)①CaCl2或P2O5;(2分)碱石灰;(2分)

②在装置F后连接一个防止空气中的CO₂和水蒸气进入F的装置;(2分)

③C15H22O5;(2分)

(5)C(2分)(6)B(2分)

27.(12分)

(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1分)

(2)

(2分)

(3)4:

1(2分)

(4)①当A中固体完全消失(1分);无色溶液逐渐变黄(1分),有气泡产生(1分)。

②Fe3+和Fe发生反应消耗部分Fe,使与盐酸反应的Fe相应减少(2分)

21.(5分)

(1)三;VIA;Li;(各1分)

(2)2Na+2H2O═2Na++2OH﹣+H2↑.(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