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串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8052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阻的串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电阻的串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电阻的串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电阻的串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电阻的串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阻的串联.docx

《电阻的串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的串联.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阻的串联.docx

电阻的串联

《电阻的串联》说课稿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电阻的串联”。

主要研究两类问题:

(一)、电阻串联的特点及应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的作用:

本节教材先安排了演示实验,从实验测出了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得出总电阻和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运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电压特点作理论引导。

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本节教材的实验有利于巩固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的认识。

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下标配套”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中各量是同一电路(或同一导体)的量”的认识。

在讲解例题时,对两种推理方法(已知一待求,待求一已知)和两种思维起点(同一电路上各量的关系,同一类物理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分析,为今后电路分析打下了必要的埋伏。

本节教材的理论推导只安排了两个电阻串联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为推导任意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奠定了一个思维起点,使学生在思考“想想议议”的同时又多了一个推导的方法一一等效替换法。

2、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的初步知识,并且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一般能较熟练地掌握伏安法测电阻,这就从理论上和实验上为学生理解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各串联电阻的关系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而本节课的一个目标是: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跟各个串联电阻的关系。

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碰到元件等效替代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点的可观条件,况且学生在初二合力的学习中已初步接触到这一思想,因此本节课的另一目标是:

使学生初步领会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

电路分析是电工学中的重要课题,其中的许多规范要求和分析方法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锤炼,学生才能熟练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是例2)也有了为这方面服务的可观条件。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电路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几何证明的学习中已接触到了分析综合法。

因此本节课的又一目标是:

通过运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分析综合法的基本思想,规范学生解电工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分析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是本节课的两个重点与难点。

成功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严密的理论推导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深入理解电阻概念和决定电阻的因素能使学生定性地认识总电阻的概念及总电阻比分电阻大的缘故。

以上措施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的关系。

正确深入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同类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和欧姆定律(同一电路不同类型物理量的关系)、正确确定思维入手点(参见教案中对例2的分析),是分析简单串联电路问题的两个关键。

4、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领会分析综合法的基本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尽管学生在学习几何证明的过程中已多次接触到分析综合法。

但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很难将在几何课中学过的方法“迁移”到电工学上来,况且电工学的“数学公式”又非纯数学公式,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物理意义,因此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分析综合法时是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的。

通过对例1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分析法,而后利用例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析法的两种思维起点(见教案中对例2的分析)以及这种方法需要综合应用两类电路规律。

因此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分析综合法。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

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设计

1、引入新课(约2分钟)

将课首问题稍作加工(和生活实际稍作联系)后,向学生提问,使学生在思索中对新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再顺势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新课教学(约20分钟)

引入新课课题后,引导学生复习电阻的物理意义,从而导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概念(串联电阻对电流的总的阻碍作用的大小),为下面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推导作必要的概念准备,同时也为分析等效替代法打下了埋伏。

实验电路:

 

 

 

在用实验探讨电阻关系时,首先向学生交代实验方法(伏安法),出示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记录表格。

接着边实验读取数据,边计算阻值,让学生尽量参与实验活动;为了使学生对等效替代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分别测出5欧和10欧电阻的限位后,再接入15欧的电阻,测算其阻值,最后才将5欧和10欧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学生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跟接15欧电阻时相同。

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5欧电阻和10欧电阻串联后对电流的总阻碍作用的大小跟15欧的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相同,即5欧电阻和10欧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5欧,这样学生便能从感性上认识到5欧电阻和10欧电阻串联后与15欧电阻可互相等效替代。

当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后,教师再次分析什么叫等效替代法,并让学生用等效替代法解决课首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对等效替代法和电阻关系的认识。

这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来理解为什么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小比任一电阻的阻值都大的原因,让学生从另一角度来认识电阻关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在用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及欧姆定律推导电阻关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强调在运用欧姆定律时,要下标配套,因为欧姆定律中的各量是对应于同一电路上的量。

另外,要向学生说明推导过程中所运用的规律有两类(同一电路上各量的关系,同一类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顺利分析例1和例2作准备。

3.应用(约20分钟)

首先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看课文的例题及其分析与解答过程,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也能为教师后面介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创造较好的教学情境

例1在下图的分压器中输入电压Ui=12V,R1=350,R2=550,Rw=270,试求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

解:

当触头调到b端时

Uomin=R2/(R1+R2+Rw)×Ui=550/(350+550+270)×12=5.6V

当触头调到a端时

Uomax=(Rw+R2)/(R1+R2+Rw)×Ui=(550+270)/(350+550+270)×12=8.4V

即分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在5.6—8.4V之间。

例2有一表头,满刻度电流Ia=50毫安(即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内阻Ra=3K。

现需扩展其量程,如图。

当转换开关SA置a点时,其量程扩展为10V,当SA置b点时,其量程扩展为50V,问扩展量程所串联的电阻Ra,Rb分别为多少?

解:

先求表头满刻度时的电压

Ua=IaRa=0.050×3=0.15V

当扩展为10V时Ra=(U-Ua)/I=(10-0.15)/0.00005=197K

当扩展为50V时Rb=(U-Ua)/I=(50-0.15)/0.00005=997K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例2的思路分析时,不易把握所用的推理方法(已知一待求,待求一已知)及相应的思路。

这就为教师阐述“跟踪追击”法(分析法)创造了事实基础和情绪基础。

教师先利用例1的简单情况介绍正向推理(已知一待求),和反向推理(待求一已知,即分析法)方法,在分析例2时,介绍反向推理的优点,并引导学生用反向推理法从R2=U2/I2出发分析问题,要让学生自已从R2=R-R1出发也用反向推理分析同一例题。

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反向推理法(分析法)的基本思路的认识,又通过一题多解向学生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是唯一的。

4、小结和布置作业:

教师再次强调两类电学规律(同类量局部和整体关系;同一电路不同量间的关系)和两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分析综合法)。

把“想想议议”留到下节课开始时去讨论,除了因为讨论思路和方法终使课时贴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在下节课开头来讨论,可以复习本节课涉及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顺利学好并联电路的知识铺平道路。

四、板书设计

 电阻的串联

1、实验电路:

 结论:

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等于串联的各电阻之和R=R1+R2

2、应用

例1:

解:

当触头调到b端时

Uomin=R2/(R1+R2+Rw)×Ui=550/(350+550+270)×12=5.6V

当触头调到a端时

Uomax=(Rw+R2)/(R1+R2+Rw)×Ui=(550+270)/(350+550+270)×12=8.4V

即分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在5.6—8.4V之间。

例2:

解:

先求表头满刻度时的电压

Ua=IaRa=0.050×3=0.15V

当扩展为10V时Ra=(U-Ua)/I=(10-0.15)/0.00005=197K

当扩展为50V时Rb=(U-Ua)/I=(50-0.15)/0.00005=997K

《电磁感应定律》说课稿

宁波电子职业中学沈燕君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刘志平和苏永昌先生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工基础》(第2版)。

该教材前6章属于基础模块,本课题选用的就是基础模块中第四章《磁与电磁感应》第五节《电磁感应定律》。

本进行本课题的学习之前,我们已经讲解了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和直流电路等章节。

我们知道,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电与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应用到磁与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本书第四章就是详细介绍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路及电磁感应等内容,重点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断?

感应电动势怎样计算?

通过对第一节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磁场、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磁场强度等的概念,也了解了载流导体与线圈磁场及几种常见载流导体的磁场强度。

而前面对楞次定律的学习,我们也解决了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问题,本课题电磁感应定律就是用于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它和楞次定律一样是我们这一章的重点,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交流电和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作好知识铺垫。

(2)教学结构

教学时间:

一课时(45分)。

其中导入3分钟,新课讲授34分钟(含例题讲解),课堂练习6分钟,小结、作业2分钟。

二、教学目标确定

(1)大纲要求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磁与电磁感应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对作为电磁学的核心内容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认知特征:

职高生的心理规律逐渐由依赖转向独立,学习方法由模仿转向顿悟,思维方式由形象转向抽象。

知识储备:

学生已初步了解磁场、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磁场强度等的概念,也了解了载流导体与线圈磁场及几种常见载流导体的磁场强度。

前面对楞次定律的学习,我们也解决了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问题,所有这些为本课题——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

学习状态:

职高生面临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目标不明、自信不足、学习能力不强等学习困境。

但是毕竟是专业基础课,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大部分的男生,对我们这门课还是很感兴趣的,因此老师更要在平时的课上课下注意引导和鼓励,让他们继续保持对《电工基础》的兴趣。

另外,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学得很快,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上课下适当的作些教学调整或补充,以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需求。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总体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上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①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明确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②能对“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进行区别,理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

③初步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④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会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②通过完成这一课题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通过观察、实验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自己实验、观察、推导,教师的合理引导组织和帮助,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学会反思、评判和创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意志。

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③教师合理评价,以“育人为本”,以换起学生主体意识为主,关怀学生成长,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发展。

树立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中学生风貌。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和应用

教学难点:

①“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进行区别及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

②决定磁通量大小的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认为教学关键点是:

教学关键:

做好演示实验,观察并分析好实验.

三、教学方法选择

教法选择

本节课运用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练习总结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比较记忆法,类比和迁移法并借助实验教学,让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质,得出定律的表达公式,进而掌握其应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三个维度有机结合,使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学法指导

强调探究与合作学习,努力改变职高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让学生明确学习电工基础知识不是简单模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与枯燥练习,而是猜谜寻根、交流讨论和实践操作,使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师生配合教与学是充满情趣的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是有意义的,过程是有趣的,知识是有用的。

教学手段

以实例观察、实验操作、媒体展示、师生互动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达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实例,学会观察和分析;通过动手动脑,提高推理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演示用电流计、线圈(螺线管)、磁铁、导线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

在内容上,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着重揭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公式ε=Δφ/Δt的建立过程、物理意义及应用.但是考虑实际应用,我们又补充了在B,l,v三者是互相垂直的条件下,计算某时刻的瞬时感应电动势的公式ε=Blv 的知识点,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特定条件下推出的表达式.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分清主次,减轻学生在认知上的负担,又不降低应用上的要求.同时,为了在新课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对于公式ε=Blv只要求学生了解,不作练习要求,把讲课的重心放在公式ε=Δφ/Δt上;②本课中给出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中的磁通量变化率取绝对值,感应电动势也取绝对值,它表示的是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涉及方向。

在教学次序上,将教师举例和学生课堂练习放在讲解定律完了之后,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便于突出和掌握重点内容。

(一)导入

1、设置提问,复习旧识。

(师生共同复习以下内容)

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②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方式有哪些情况?

举例说明.

析:

①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②可以是Δφ=ΔBS或Δφ=BΔS,或Δφ=(B+ΔB)(S+ΔS)-BS.也可以是B的大小,S的大小不变,B和S的方向变化.概括为Δφ=φ2-φ1

(以上两问,多数学生能正确回答,但第2问,学生通常只能回答出一两种情况,需要教师启发诱导和作图,才能归纳出磁通量变化的各种情形.在指导学生回答此问时,重在培养学生想象和概括能力,不宜过多纠缠于知识细节,以免冲淡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

为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并加深对学过知识的掌握;侧重在新课教学中如何在新情景中应用旧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新概念和获得新知识,为新课教学时突破难点作好知识准备。

2、建立概念、引入课题——感应电动势:

由前节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以及磁通量的变化有关.那么,感应电流的大小又与什么有关系呢?

我们知道:

电流的大小与电动势有关系,让我们首先来研究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我们以前学过“恒定电流”,由“恒定电流”的知识知道,闭合电路中要维持持续电流,其中必有电动势的存在;在电磁感应现象中,闭合电路里有感应电流,那么这个电路中必然要存在对应的感应电动势。

设计意图:

 

1)搞好感应电动势概念的建立,引入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时,教材利用前面学过的旧知识点“恒定电流”,以此引申开去.这样学生较易接受.

2)比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本质的好方法.由感应电流过渡到感应电动势,对学生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深化过程.

(二)新课讲授

1、感应电动势

(1)概念: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所产生的电动势,统称感应电动势.

方向: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致,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决定:

在外电路中,从正极→负极在内电路中,从负极→正极

 (2)、观察图1(a)(b)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图1的(a)、(b)两图中,若电路是断开的,有无电流?

有无电动势?

明确:

ⅰ电路断开,肯定无电流,但可能有电动势.

ⅱ电动势大,电流强度不一定大,电流的大小由电动势和阻值R共同决定,遵从I=ε/R

ⅲ闭合电路中要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必有电源电动势

②在电磁感应中,有感应电流,说明有感应电势存在.类比图1中(a)、(b)两图.(a)图中,哪部分相当于(b)图中的电源?

明确:

ⅰab两点右部的线圈..

ⅱ线圈自身的电阻相当于(b)图中内阻

③比较两图中的电流方向,判断(a)图中电源的正负,以及ab两端电势的高低

明确:

a点电势较高,见图中箭头方向

设计意图:

1)运用类比的方法学生认识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区别和联系,既是复习前面的知识,又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作了铺垫,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尽管没有用大型电流表和电压表演示电路在接通与断开条件下的回路电流与路端电压,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从图中看到回路断开时,没有感应电流,但路端电压(即感应电动势)仍存在.而电路中出现感应电流,是要以电路闭合与电动势的同时存在为前提条件.从而说明感应电动势的有无,完全决定于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与回路的通断,回路的组成情况等无关.而电路中的感应电流存在,只是在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动势存在的必然结果。

教师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到,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比感应电流更能反映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设计实验装置如图2。

实验一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回答;实验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并回答.)

[实验一]分别将一块普通磁铁和强磁铁迅速插入螺线管时,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

提问:

两次实验,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如何?

说明什么?

明确:

强磁铁指针偏转更大,反映电流更大,电动势更大.

[实验二]将同一块磁铁迅速插入与慢慢插入螺线管时,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有何不同?

反映电流大小有何不同?

电动势大小如何?

明确:

迅速插入时,指针偏转大,反映电流大,感应电动势大;慢慢插入时,电流小,感应电动势小.

设计意图:

1)由于上一节学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就使学生明确了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与否,决定了感应电流的有无,因此,本实验的重点是使学生观察感应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演示教学,清楚明了,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记忆

2)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疑惑并好奇,激发学习兴趣,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分析讨论研究: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明确:

第一次,普通磁铁和强磁铁分别迅速插入螺线管,区别在于,穿过螺线管磁通量的变化(Δφ)不同;第二次,迅速插入与慢慢插入,穿过螺线管磁通量的变化(Δφ)相同,但是该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不同ΔT不同。

教师引导提问: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学生思考分析后得出:

由磁通量变化量Δφ的大小和变化的时间ΔT决定,即由磁通量变化的快慢决定.

[教师小结]

(1)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在同一电路中,感应电流越大;反之,越小.

(2)磁通量变化快慢的意义:

ⅰ在磁通量变化Δφ相同时,所用的时间Δt越少,即变化越快;反之,则变化越慢.

ⅱ在变化时间Δt一样时,变化量Δφ越大,表明磁通量变化越快;反之,则变化越慢.

ⅲ磁通量变化的快慢,可用单位时间内的磁通量的变化,即磁通量的变化率来表示.

最后得出结论: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的变化率来决定.

设计意图: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表现为学生在先,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问,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

教师层层启发诱导学生参与分析过程,以便于突破难点。

[实验三]磁通量的变化率也可以用导体切割磁力线的快慢(速度)来反映.(即速度大,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大.)装置见下图。

图中,导体AB与电流计形成一闭合电路.AB迅速切割时,指针偏转角大,反映感应电流大,电动势大;导体AB慢慢切割时,指针偏角小,反映电流小,感应电动势小.

设计意图:

 安排这个实验,一方面,再次肯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完全由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这个论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为后面引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计算某时刻的瞬时感应电动势的公式ε=Blv 作铺垫。

过程分析完毕后,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教师提问学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到底由什么决定?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完全由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

教师指出:

精确的实验表明,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个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在正比,即ε=Δφ/Δt.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设计意图: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重点是研究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是什么,这一知识点无法从前面的知识得出,因此做好实验,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探索,思索,分析以得出自己对知识的一个理解,加深印象。

最后,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精确的实验表明,提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Δφ/Δt.实现教学目标。

2)这里给出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中的磁通量变化率取绝对值,感应电动势也取绝对值,它表示的是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涉及方向。

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防止混淆概念。

3)教师通过上述演示和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到感应电动势的有无,完全决定于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与回路的通断,回路的组成情况等无关.而电路中的感应电流存在,只是在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动势存在的必然结果。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比感应电流更能反映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函数表达式为:

ε=Δφ/Δt

Δφ=φ2-φ1,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韦伯;Δt=t2-t1,单位为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