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7249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docx

最新精编高中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学生版及解析

5c

专题四2016高考备考长效热点探析(生版)

第十二讲金融与发展:

中外历史上的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

【热点追踪】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关键时期,金融改革的迫切性尤为明显。

那么,下一步如何维护金融稳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同时又服务于供给侧改革必将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

过去一年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最亮眼的有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此外,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如新三板扩容、A股“发行注册制”时间表落地、“811”新汇改等等方面,能感觉到巨大的改革推动力量。

以“全球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希望通过研究,进而找到一种缓解经济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发展的得力措施,这是近年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点整合】

一、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金融及市场经济问题。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先秦:

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2、秦汉:

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种货币并存乱象。

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

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

3、三国:

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

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4、隋唐:

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

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发行量很大。

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

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方便了大宗贸易,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重要财。

元朝纸币膨胀:

元朝时期,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纸币。

6、明清:

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

随着新航路开辟在官方贸易上,中国出超。

西欧的统治者以白银在中国购买奢侈品,进而形成了白银流入中国的局面。

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中国重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7、明清票号:

随着长途贸易的发展以及商帮的形成,以兑换货币和提供贸易支持为主要功能的票号出现,相当于现在的银行。

演变特点:

货币形态:

从多样到统一:

贝型——多样——统一的圆形方孔;

货币材质:

从金属到纸币出现;

货币流通:

从单一到并行: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同时以钱为辅,形成了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二)近代中国货币金融

1、中国白银流出: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加之鸦片贸易合法,致使中国从出超逐渐变为入超,中国白银进一步外流。

同时战争赔款也是白银外流的重要因素。

中国社会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导致了大量的小农和手工业者破产。

2、近代法币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法币改革。

为了能够掠夺足够的黄金和白银,国民政府规定限期用黄金白银兑换由政府发行的法币。

因长期战争环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并不稳定,法币并没有足够的黄金白银作为支撑,到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法币贬值严重,政府不断超发法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午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清政府为扩大税,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加之通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三)现代中国货币金融

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在管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强调了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同样可行。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及内陆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21世纪对外开放进入新时期。

二、中国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一)主要形式:

朝贡贸易,具有厚往薄、倍偿其价的特点。

(二)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三)概况:

1、西汉时:

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

2、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

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

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那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二、世界史上有关货币金融及市场经济。

1、开辟新航: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

葡萄牙和西班牙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被称为“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世界从此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西、葡两国直接从殖民地掠夺大量的金银,用以奢侈品的消费,使得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亚洲国家,并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没有用于发展本国经济。

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了当时的金融中心。

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在美洲掠夺了大量金银,主要用在殖民扩张和扩大生产上,促使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英国最早的进行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英国确立其海上霸主地位。

英国的伦敦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并且英镑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殖民扩张使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3、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等国家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对外侵略以武力为后盾,以商品输出为主;通过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

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虚假繁荣,股票投机严重。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即“黑色星期四”。

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

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55K5]

5、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是,这个体系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主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

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和制度方向发展。

197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采用了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办法,同时决定放弃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6、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

1967年,西欧6国建立了欧共体,并通过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的关税同盟等进一步强了欧洲一体的进程。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正式启用。

与欧共体同年建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也在积极的朝着经济一体方向发展。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中国与欧盟,与东盟之间通过协议也形成新的合作模式。

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极大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7、世界经济的全球趋势:

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的发展,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在全球中,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最大的受益者。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和法制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

8、欧美福利国家制度的利弊:

二战后,在罗斯福新政的引导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欧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纷纷实行了福利国家制度。

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出资,旨在帮助低收入者。

该制度覆盖面广,在短期内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稳定社会秩序。

该制度助长了懒惰情绪,造成大规模财政赤字,因此到1973年以后发达国家逐步削减了福利支出。

9、古今中外改革相关金融货币政策

(1)梭伦改革: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2)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明治维新:

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

(4)王安石变法的财措施:

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5)戊戌变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热点训练】

1美国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其依据是()555KS5U]

A.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2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

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

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

粮票的废除说明()

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B.经济管体制的巨大转变

.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

3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本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这主要表明()555KS5U]

A.海外殖民掠夺带了巨额财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D.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4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5《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

“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

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一“时代”的开启

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缓和了美苏争霸下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进程

6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边陲的亚琛举世瞩目。

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作出特殊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

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念”,这个“念”就是欧元。

这主要是因为()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的思维,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的进程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欧元的使用说明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的使用使德国的地位得到加强

7现代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

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的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

材料二:

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了怎样的影响。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

“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

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

“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

在他们看,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

“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

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5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

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2)依据材料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由。

材料三:

中国现代应采什么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

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

——张素民《中国现代之前提与方式》,《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张素民的主张。

材料四: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社会向法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史实分析1978年后中国现代发展的有利形势?

55K5]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的认识。

【能力提升】

1、下列图片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发行的货币。

关于其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1秦半两钱图2唐朝货币图3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A都是政府首创的正规货币B反映出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货币改革是国家统一的需要

2、史家万明指出“晚明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

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白银货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

”这说明这一时期()

①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入②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③“海禁政策”被废止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

A①④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

3、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设立“制钱局”,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发行了大量的不同规格的货币。

在发行的货币中(如图),所用文字涉及到“國”字的,均以“囯”代替(以“王”取代“或”)。

对于这种现象,解释合的是()

A.定都之初,洪秀全十分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说明天国的领导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刻

.掌握金融权有利于巩固新生的农民政权

D.利用发行天国的货币从经济上沉重打击了清政府

 

4、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物资管制

5、1948年8月国民党通过货币改革方案,决定中央银行发行总额定为20亿元的金圆券。

至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

至1949年6月更增至130万亿。

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但仍不足以应付物价飞涨之需。

由此可以看出()

A民族资产阶级加紧对国民财富的搜刮

B美国对华商品输出刺激了中国市场繁荣  

货币大量增发最终导致金融混乱,市场崩溃

D这种货币导致当时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迹象

6、“每一次重大历史现象背后都隐藏着金融的秘密。

”下列与此相符的史实组合是()

A.文艺复兴——金融中心转移至大西洋沿岸

B.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白银主导的货币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崩溃

D.战后经济全球加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7、有历史家认为,近五百年,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由英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8、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评论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作用。

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D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9、如何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

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

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

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

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

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

10、邓小平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处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和市场与计划的关系。

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察改革开放的成果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

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这主要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模式

B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遇到重大挫折

经济全球决定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

D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12、对下列两幅漫画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欧洲参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谋求经济增长

B.西方世界分裂,中国成功颠覆美国经济霸权

.美国拖延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引发他国创新

D.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跨地区金融合作加强

13、货币金融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史上的货币基本史实

材料二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步实施。

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

----宋鸿兵《货币战争》

1934年美国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达到“金三银一”比例,即白银准备必须达到黄金储备的1/3,这样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大量收购白银。

“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

——申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总结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知识分析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555KS5U]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指出美国如何实现第一、第二步?

“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带什么影响?

 

14、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秦汉的货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

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

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价值是1000文铜钱。

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

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

 

555KS5U]

材料二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

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

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特点。

分析近代银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民国成立以后,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

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

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