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71 统计基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6349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871 统计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7871 统计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7871 统计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7871 统计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7871 统计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7871 统计基础.docx

《27871 统计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871 统计基础.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7871 统计基础.docx

27871统计基础

07年4月统计基础复习大纲

一、选择、判断、填充(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统计的涵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P1

2.统计的研究对象是指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

P1

3、统计的基本方法:

大量观察法、综合指针法、模型推断法。

P3

4.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广泛性、数量性、总体性(大量性)。

P1

5.统计总体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P10

6.总体单位就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P11

7.总体的同构型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单位必须具有某一共同的属性或数量特征。

同构型是构成总体的基础和前提。

P10

8.质量标志指不能以数字来表达的,就是无法量化的标志,如:

性别、企业经济类型。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字表达,是量化的标志,如:

企业产值、年龄。

P11

9.当一个标志在统计总体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都相同或一致时,这个标志称为不变标志。

当一个标志在统计总体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尽一致时,这个标志称为可变标志。

P11

10.由于数量标志是名称,所以变量也是名称。

数量标志表现也叫变量值,或标志值。

如:

某人年龄为20岁,在这里,“年龄”称为数量标志,也叫变量;“20岁”是年龄的具体表现,也叫变量值,或标志值。

如:

某人年龄为20岁,在这里,“年龄”称为数量标志,也叫变量;“20岁”是年龄的具体表现,也叫变量值或标志值。

P11

11.统计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P12

12.统计指标的基本特点:

具体性、可量性、综合性。

P12

13.统计指针是对同质总体内大量个体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登记、汇总,加工计算的结果。

P12

14.统计指标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指针涵义;②要规定指标的计算口径;③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P13

15.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

例如;以某地乡镇工业为总体,则该地乡镇工业总产值13亿元属数量指标;而该地乡镇工业的每个职工平均产值,即劳动生产率属质量指针。

区分方法;把总量指标等同于数量指标,把相对指针与平均指针等同于质量指针。

P14

16.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必须明确这一项统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P21

17.调查对象是指统计研究的对象,即统计总体,它是由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指构成研究总体的个别单位,即总体单位。

例如:

在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是研究总体,即调查对象;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调查单位,即总体单位。

P21

18.统计调查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或大量观察法)、访问法、报告法、问卷法。

P22

20.统计调查的种类:

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与专门调查。

P23

21.统计专门调查包括:

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P26

22.统计基本单位分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两大类。

P28

23.统计整理:

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综合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一个工作过程。

对调查取得的次级资料的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理。

P30

24.统计分组:

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总体中各单位按照某一标志区分为若干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P31

25.分组标志:

是将统计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的标志。

P33

26.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的安排不同,可分为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

如:

P34简单表;P35复合表。

P34

27.变量数列是指以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然后列出各组的总体单位数而形成的数列,或者说变量数列是以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的次数分配数列。

P36

28.单项数列,在某一数量标志下,以一个一个变量值来作为分组依据的,叫单项变量数列,简称单项数列。

适用情况:

离散型变量数列,且变量值变动较均匀。

P36

29.组距数列是指在某一分组的数量标志下,以一段一段的变量值区间范围作为分组依据的变量数列。

P36

31.统计表的构成要素是:

总标题、横向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

P40

32.总量指标是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的基础上,直接获得的数量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基本的指标。

P48

33.总体单位总量是指某一特定总体所包含的全部总体单位元元的总数。

P48

34.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某一特定总体所包含的全部总体单位元元中的某一标志值或内容的汇总数。

P48

35.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

P48

36.时点总量指标简称时点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状态下总量水平的指标。

P49

37.时期总量指标简称时期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累计总量水平的指标。

P49

38.相对指标是从两个有关联的统计指标的对比中得到的一种综合指标。

P51

39.相对指标的种类:

结构相对指针、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针,动态相对指针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P53

40.结构相对指针是同一总体中一部分量与该总体的总量对比,它表明总体各组成部分占总体总量的比重。

P53

41.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一部分量与该总体另一部分量的对比,它表明某总体内部的一种数量关系。

P53

42.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它表明同一指标在不同总体之间的对比数量关系。

P53

43,强度相对指标是将属于同一地域的不同指标进行对比而求得的相对指针,它表明某区域范围内的一种密度或强度。

P54

44.动态相对指针是将同一总体不同时期的同一指标对比,也称为发展速度指标,它反映某总体某一指标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P54

4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一个专门用于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的指标,它是将同一总体同一时期的实际完成数比计划数而求得的一个相对指标。

P55

46.平均指针又称平均数,由两个指标之比得到的,平均指针的分子是某总体的某一标志总量,而分母是同一总体的总体单位总量。

P57

47.算术平均数是平均指针最基本的形式,包括:

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P58

48.标志变异指针也称标志变动度就是用来测定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

P67

49.常用的标志变异指针主要有:

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P67

50、全距是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也称极差。

P67

51.平均差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P67

52.标准差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标志变异指针。

P69

53、离散系数是一个相对数,无名数。

公式:

P70

54.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同类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统计数列。

P85

55.组成时间数列的统计指标可以是总量指标,相对指针或平均指针。

P86

56.绝对数时间数列是由总量指针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列,包括:

时期数列、时点数列。

P86

57.时期数列特点:

(1)具有可加性;

(2)指针数值与所属时间单位长短直接有关;(3)指标反映了现象在一段时间的累计总量。

P86

58.时点数列特点:

(1)不具可加性;

(2)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处的时间单位没有必然的联系;(3)指标反映了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水平。

P86

59.数列的首项叫最初水平,末项叫最末水平。

P89

60.增长量就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计算增长量按照对比基期的不同,若为环比基期水平,则此增长量叫环比增长量,或逐期增长量;若为定基水平,则此增长量叫定基增长量。

P89-90

61.环比增长量与定期增长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1)第一年,两个增长量是相同的;

(2)环比增长量之和等于定基增长量。

P90

62.平均发展水平,是指根据时间数列中各项指针在时间上加以平均,而计算的一种动态平均数,又叫序时平均数。

P90

63.平均增长量,也是一个序时平均数,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时间上平均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P97

64.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报告期水平都以前一期为基期水平,计算的发展速度。

P98

65.定基发展速度是各报告期水平都以某一期为固定基期水平,计算的发展速度。

P98

66.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P98

67.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00%;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00%P99

P100

68.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公式:

P101

69.长期发展趋势简称长期趋势,是指变量在较长时间如若干年内所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变动的发展趋势。

P103

70.移动平均法是以同一项数如三项数据或六项数据,逐项递移,分别计算一系列移动的序时平均数,形成一个派生的序时平均数时间数列。

P105

71.时距扩大法,是把原来较小时间单位的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加以合并为较大时间单位的指针。

P103

72.配合直线趋势方程,的资料条件是:

时间数列中每期数据的环比增长量大致相同。

P106

71.广义的统计指数是泛指所有反映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P126

72.狭义的统计指数:

是指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即专门用以反映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一种相对数。

P126

73.复杂总体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由于性质不同,在研究其数量特征时,不能直接进行加总或直接对比的总体。

P126

74.指数化指针是将指数反映的对象指针,如销售量指数是反映销售量变动的指数,此销售量就称为指数化指标。

75.数量指数是指其指数化指标是数量指标的统计指数;质量指数是指其指数化指针是质量指针的统计指数。

P127

76.综合指数:

因为只有商品的销售额是具有可加性的,因此将构成销售额指标的两个因素指标中的一个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另一个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出来的总指数就叫综合指数,这种方法叫综合法。

P129

77.被固定不变的因素指标称为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使原来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因素指标,变成相加合理,可以对比的一个媒介因素。

P130

78.拉氏公式:

将同量度因素选择在基期的计算公式。

P131

79.派氏公式:

将同度量因素选择在报告期的计算公式。

P131

80、我国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原则上采用拉氏公式,即选择基期的质量指针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针综合指数原则上又采用的是派氏公式,即选择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P135

80.平均数指数是指用平均数的方法来编制的总指数。

水平影响指数,可以称为固定构成指数。

P136

8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在具备qopo与Kq与数据条件下来编制数量总指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P137

82.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在具备q1p1与Kq数据条件下来编制质量总指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P138

83.平均指针指数=水平影响指数(或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P147

84.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份单位进行观察,并用这一部分单位的数值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P164

85.统计误差有两类:

一是登记性误差,二是代表性误差。

全面调查只有登记性误差而不存在代表性误差,而抽样调查则两种误差都可能存在。

86.变量总体指针涉及:

(1)总体平均数

(2)总体标准差P

87.属性总体指针涉及;

(1)总体成数P=N1/No

(2)总体成数的标准差=

88.抽样方法有两种;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P168

89.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有两种类型:

登记性误差和样本代表性误差。

样本代表性误差又可分为系统性误差和抽样误差。

P170

90.抽样误差是一种非主观性误差,是一种随机误差。

P170

91.重复抽样时的抽样误差比不重复抽样时的抽样误差要大一些。

P172

92.为了计算抽样平均误差这一指针,在实务工作中只能用样本的标准差S来代替总体标准差σ。

P174

93.抽样调查的目的是用样本指针去推断总体指针。

94.点估计就是用某个随机样本的指针或p直接代表总体指标或P。

P164

95.区间估计是根据样本指针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指针的一个可能的数值范围,而且与这种区间估计的准确程度和把握程度联系在一起。

P176

96.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但其数量表现又是不固定、不规则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

P195

97.函数关系也是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但存在函数关系的现象变量之间可以用一种函数式来表达,因此变量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可以称函数关系为确定性关系。

P195

98.因果关系是指发生相互依存关系的变量之间,哪个是变动的原因,哪个是变动的结果,其性质是明确的,不能随意改变的。

P196

99.相关分析可分为狭义的相关分析和广义的相关分析。

广义的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

(1)确定现象间有无相关关系,以及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

(2)确定相关关系的紧密程度;(3)确定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4)测定因变量估计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用来反映因变量估计值的准确程度。

P197

100.相关分析是以定性分析为前提的定量分析。

101.相关图又叫散点图。

P198

102.相关表将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统计表来反映,可分为简单相关表和分组相关表。

P199

103.相关系数的定义公式:

P200

104.根据|r|的数值大小,将相关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P203

(1)|r|<0.3,是微相关;

(2)0.3≤|r|<0.5,是低度相关;(3)0.5≤|r|<0.8,是显著相关;(4)|r|≥0.8,是高度相关。

另外,若r=1,为完全正相关;r=-1,为完全负相关。

105.相关分析没有方向性(x、y可互换)。

回归分析有明确的方向性。

PP204

106.相关关系包含两种情况:

因果关系和非确定性因果关系。

107.回归方积yc=a+bx,其中a称为截距,b为此直线方程的斜率,又称为回归系数。

回归系数的具体数值反映当自变量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影响因变量y平均变动的数量。

P205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

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特点?

P2-3(07.4)

答: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特点三点:

(1)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来研究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

(2)以定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定性—定量—定性”的过程来进行;(3)统计研究的目的是要达到对总体的综合认识。

2、我国统计工作的任务与职能?

P6-7

答:

我国统计工作的任务主要是:

(1)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3)实行统计监督。

总之,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体现了统计工作的整体功能,统计工作的整体功能又可以体现在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和统计监督职能这三大职能上。

这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其中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

3、什么是统计总体、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

统计总体的特征是什么?

P10

答:

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就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统计总体和

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统计总体包含了各个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只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总体的一部分。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转变,它们是可以发生变换的。

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1)大量性。

构成一个统计总体,不能只有个别或少数总体单位,而必须包含足够多的单位。

(2)同构型。

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单位必须具有某一共同的属性或数量特征。

(3)变异性。

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单位在具备了一定的同构型后,在其它方面又必须具有差异性。

4、统计指标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要求?

P12-13

答:

统计指标的基本特点是:

具体性,每一个统计指标都从量的角度反映了总体现象的某一个具体的事实;可量性,统计指标必须能以数量表现的社会经济范畴;综合性,统计指标它从总体的意义上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统计指标的基本要求是:

要有明确的指标涵义;要规定指标的计算口径;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5、科学的统计指标必须符合哪些要求?

P13

答:

科学的统计指标必须符合哪些要求:

(1)要有明确的指标涵义,指标概念内涵的确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指标概念内涵一旦确定下来,一般不宜变动。

(2)要规定指标的计算口径,统计指标有了明确的指标概念后,必须规定其计算的口径,才能使每个单位计算的统计指标符合规范性与可经性。

(3)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就是要使这种假定性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使多样性的计算方法所取得的指标数据与客观实际之间的误差缩减到最小范围。

6、什么叫普查,普查的基本作用?

P26(07.4)

答: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的基本作用是:

(1)通常用于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来搜集的统计资料;

(2)主要用于全面、系统地掌握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订重大政策,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提供基本依据;(3)普查的项目比较齐全,可以弥补定期统计报表的不足,为社会各界和科研机构提供大量系统翔实的统计信息。

7.统计基本单位调查的主要作用?

P28-30

答;

(1)统一规范其它统计调查。

(2)统一规范其它统计调查的分类标准。

(3)为抽样调查建立科学、完整的抽样框提供基础。

(4)为检验其它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提供基础。

(5)利用基本单位调查的综合汇总资料,可以直接开展经济分析。

8、什么叫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何作用?

举例说明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P31-35

答:

统计分组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总体中各单位按照某一标志区分为若于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P31

统计分组有何作用:

(1)区分总体内部的不同类型;

(2)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状况;(3)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4)呈现总体单位的分布特点。

P31

简单分组是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

例如,对某企业的工人分别按性别与工龄进行分组,这两个分组数列都叫简单分组。

对同一总体进行的多种简单分组合在一张表上,也是简单分组。

简单分组职工按工龄和性别分组表

 

合计

性别

工龄

5年以下

5—10年

10年以上

职工人数(人)

285

180

105

145

100

40

复合分组是对总体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例如,对该企业的工人仍选择性别与工龄两个分组标志,层叠起来分组。

复合分组职工按工龄和性别分组表

 

合计

5年以下

5—10年

10年以上

小计

小计

小计

职工人数(人)

285

145

80

65

100

60

40

40

21

19

9、什么叫分组标志,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要求?

P33

答:

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的标志。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要求是:

(1)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来选择分组标志;

(2)要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3)要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

10、什么叫统计表?

统计表的基本作用和统计表的构成要素?

P39-40

答:

广义上的统计表包括统计工作各个阶段所涉及的一切表格。

狭义上的统计表则是指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阶段使用的表格,即统计表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表格。

统计表的基本作用是:

(1)统计表是统计整理的结果,它可以使统计资料条理化、系统化、简单明了反映总体特征。

(2)统计表是保存和积累资料的一种基本形式。

(3)统计表可用于统计指标的加工计算,起计算表的作用。

(4)统计表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分析工具。

统计表的构成要素是:

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

总标题是统计表的名称;横行标题是横行的名称,纵栏标题是纵栏的名称,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是统计表的位置名称,所以是固定不变的,统计表中的数值就是指标值,它的涵义由横行标题与纵标题共同限定。

11.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及标志变异指标各有何基本作用?

P48-67

答:

总量指标的作用是:

(1)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总体现象的基本情况,是统计认识的起点。

(2)总量指标是进行经济建设、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3)总量指标对计算其它派生指标有直接影响。

P48

相对指标的作用是:

(1)相对指标可以直接用于现象之间的对比分析,反映现象的比重、比例、速度、程度、密度、强度等,为深入认识事物提供依据。

(2)由于相对指标把现象的具体数量表现抽象化了,所以可以使一些不能用总量指标直接对比的现象变为可比,拓展了统计分析的范围和认识深度。

P52

平均指标的作用是:

(1)平均指针作为总体的一种代表值,可用于总体之间和本总体自身在动态上的对比分析。

(2)平均指针作为一种标准值,可以为评价总体内部各单位的一个尺度,因此平均指针经常在经济管理中作为制定定额的主要依据。

(3)平均指针是抽样推断的基础指标。

P58

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是:

(1)标志变异指针可以用来评价平均指针的代表性。

(2)标志变异指针可以用来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P67

12、试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P49

答:

(1)指标数值的来源不同。

时点总量指标是对总体在某一时该的数据登记汇总的结果,如人口数、资金占用额等指标都是由对某一时刻的数据登记汇总得到的。

时期总量指标是对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的数量表现连续登记汇总的结果。

如月度工业总产值、年度财政收入等。

(2)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单位的关系不同。

时点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处的时间单位无直接关系。

如某企业2月末产品库存量,并不一定要比年末产品库存量小或大。

而时期总量指标则与时间单位的长短直接相关,如某企业2月份工业产值数一定比年度工业产值数小。

(3)指标数值的可加性不同。

时点总量指标的数值不具可加性,即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如将某企业2月末产品库存量与3月末产品库存量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时期总量指标的数值是具有加性的,即相加是有意义的。

如将某企业2月份工业产值与3月份工业产值相加,便表示了这两个月的工业总产值。

13、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应当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P51-65

答:

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应当注意的原则是:

(1)必须明确指标的概念、构成内容、计算口径与计算方法;

(2)必须注意现象的同质性;(3)计量单位必须统一。

P51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当注意的原则是:

(1)要正确选择对比基数;

(2)要注意分子分母指标的可比性;(3)要注意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的结合运用。

P56

计算和和运用平均指标应当注意原则是:

(1)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

(2)要用组平均数来补充说明总平均数;(3)要用分配数列来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P65

14、什么叫标志变异指标?

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P67

答:

标志变异指标也称标志变动度,是指用一个指标来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程度。

标志变异指标的主要作用是:

(1)标志变异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标志变异指标值的大小与平均指标代表性的高低成反向关系。

(2)标志变异指标可以用来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15、在标志变异指标中,为什么计算标准差以后还要计算离散系数?

P70(07.4)

答:

原因有两个方面:

(1)标准差受数列水平大小的影响,为了真实反映总体标志变异的程度,将标准差去除以平均数,这样就可以把数列水平大小的影响抽象掉。

(2)标准差是一个有名数,如果要对两个性质不同的数列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作出评价,由于数列性质不同,两个数列的标准差的计算单位就不同,那么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