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6338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

《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docx

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探讨

引论

A股市场,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新兴资本市场之一,其发展从起步阶段到成熟阶段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

现阶段A股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和欧美股票市场起步阶段相似,有很多共同的表现特征,如交易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过度投机等,其中过度投机这一特征,在A股市场表现更为明显。

对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做出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显然是经济理论学者的义务。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制度方面探讨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交易制度的不完善,而缺乏完善的对冲机制是A股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力图解释缺乏完善对冲机制的A股市场是如何被扭曲成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的,同时希望为投资者参与A股投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监管部门抑制A股市场过度投机,防范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制定措施提供依据,促进A股市场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A股市场具有过度投机的特点,其中明显表现在股指及个股价格短时期内的暴涨暴跌,高市盈率,高换手率等方面。

中外研究人员分别从不同方面分析造成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这些观点分为浅层次和深层次的。

其中浅层次观点综合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一)认为是股市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如陈耀光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规范》一文中就通过对比A股市场现阶段与欧美股市初期阶段的状况,认为欧美市场起步阶段也存在过度投机。

(二)认为A股市场是无效市场,这一论点比较多见,如韩国志在《中国股市已不是一个正常市场》文中写到“历尽磨难的中国股市正在向越来越扭曲的方向发展。

一年多来,市场经历了行政权力的疯狂打压,致使中国股市的牛头被人为扭断;最近一个时期,中国股市又经历了行政部门的疯狂拉抬,致使整个市场的预期已经被彻底紊乱。

股市政策的暴冷与暴热显示出中国的市场经济还远没有找到真谛,这也意味着中国股市还远没有摆脱行政依赖而转向市场依赖,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转变的道路仍然漫长而又遥远。

”(三)认为相对于中国的储蓄规模和经济规模,A股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

(四)认为A股市场的政策性较强;如“从近期中国股市的表现看,中国股市本质上跟十年前一样,股市仍然在政府政策引导下运行,中国股市本质上还是政策市!

过去十几年,从九十年代中到现在,内地股市经历了几次牛市、熊市,但每一次政府都在牛市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之后出手挤泡沫,最后无奈地被迫出手救市,始终跳不出“政策市”的圈子”。

(五)认为是传播媒介的不理性宣传。

深层次的观点分为以下两类

(一)认为是A股市场体制不完善的原因。

(二)从非理性金融理论来分析A股市场的投资者所具有的群体非理性特征如何造成A股市场的过度投机的。

首先就浅层次的观点来看,这些观点可以合理的解释A股市场上的一些过度投机现象,但不足以解释整个A股市场的过度投机。

本人认为,造成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任何单一方面作出解释都不具有充足的说服力,但全面的对各种原因做一次深入的探讨也非本人可以胜任。

深层的两类观点触及了造成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症结所在,但又有些模糊和宽泛,如“认为A股市场的体制不完善”这一类观点一般会讨论交易制度,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各个方面的缺陷,鲜有人指出其中原因的重中之重。

从非理性金融入手往往侧重于人性的分析而忽视制度缺陷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制度方面入手,就本人认为造成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最主要原因即缺乏完善的对冲机制做出分析,并结合非理性金融理论从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力的角度力求说明在缺乏完善对冲机制的A股市场各个市场因素的行为特征,以及这些行为的相互作用是如何造成过度投机的。

一、A股市场对冲机制现状

“对冲”的英文为“Hedge”,词意中包含了避险、套期保值的含义。

对冲交易简单地说就是盈亏相抵的交易。

对冲交易即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

根据对冲机制可以创立很多对冲工具,如融资融券,期货,期权,利率互换等。

股市对冲机制的创立,在于调节供求,防范股市的过度投机。

由于对冲工具属于衍生品种,由于国家对衍生品的限制,目前A股市场对冲机制极其匮乏,主要有上证的ETF和深证的LOF,以及正在小范围试点的融资融券,以上品种对资金的门槛限制,对平抑股市风险的作用有限,而股指期货尚在论证之中,可以说目前的A股市场的对冲机制是极其不完善的。

(一)监管部门侧重打压股价上涨的监管效果

监管部门出台的监管措施,更多的偏向于对股价暴涨的打压。

监管部门履行股市监管的职责,更多的时候是个股价格大幅上涨时强制停盘。

如最近中小板活跃的章源钨业(002378)就因股价一路飙升被停盘调查,结果复盘当日及后一个交易日股价跌幅达10%,众多追涨的中小投资者被套。

而在股价短时间大幅下挫时,却很少出台对个股的停盘措施,反而认为是价格的合理回归。

如4月14日刚刚摘去“ST”的ST成功更名为荣安地产(000517)股价三个交易日内由最高的13.16元最低跌至10.54元,跌幅达20%,股价目前仍在继续下跌中,此时正常交易仍在进行。

这种单向监管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为中小投资者因为不能卖空,只能选择被套或者清仓赔本,导致投资者对政府的不信赖,更趋向频繁买卖,换手率增加。

(二)中小投资者在无对冲下的“羊群效应”

目前A股市场持股市值结构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在目前A股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开户数量、交易金额等仍然占绝对多数。

其中,在A股市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结构中,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比例仍然占绝对多数。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3月,沪市个人投资者持股流通市值比例高达60.1%。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8月,深市机构投资者持股流通市值比例为35.3%,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比例将近64.7%。

中小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加强了A股市场的过度投机。

下面我们用“博弈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1.智猪博弈模型

经典博弈中的智猪模型讲的是猪圈里圈了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一个按钮,控制着猪食的供应。

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谁就要支付2个单位的成本。

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的猪食,小猪只能吃1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吃6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

表1列出了对应不同的战略组合的支付水平:

表1智猪博弈表

 

 

小猪

大猪

 

等待

5,1

4,4

等待

9,-1

0,0

如第一格表示两猪同时按按钮,因而同时走到猪食槽,大猪吃7个,小猪吃3个,扣除2个单位的成本,支付水平分别为5和1。

在这个博弈中,什么是纳什均衡?

首先注意到,不论大猪选择“按”还是“等待”,小猪的最优选择均是“等待”。

比如说,给定大猪按,小猪按得到-1个单位,等待则是0个单位。

所以“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给定小猪总是选择“等待”,大猪的最优选择只能是“按”,所以,纳什均衡是:

大猪按,小猪等待,各得4个单位。

2.股票市场中的智猪博弈

对于股票市场来讲,大猪相当于机构投资者,而小猪相当于中小投资者,“按”按钮策略指投资者通过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行业发展状况,结合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合理地评价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从而作出买入和卖出决定;“等待”策略类似于守株待兔,即仅仅根据一些朦胧的,粗糙的信息,根据股票价格运行的技术分析资料判断股票价格未来的态势而作出买入和卖出决策。

由于智猪博弈中,小猪的最优策略是“等待”,因此,在股票投资中,中小投资者的最优选择也是“等待”,即跟踪机构投资者。

所以,在中小投资者很多的市场上,“羊群效应”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羊群效应行为超过某一限度诱发另一个重要的市场现象——过度反应的出现。

在上升的市场中(如牛市),盲目的追涨超过价值的限度,只能是制造泡沫;在下降的市场中(如熊市),盲目的杀跌,只能是危机的加深。

投资者的羊群效应造成股价的较大波动,使股票市场的稳定性下降。

所有羊群效应的发生基础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因此,一旦市场的信息状态发生变化,如新信息的到来,羊群效应就会瓦解。

这时有羊群效应造成的股价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就会停止,甚至还会向相反的方向过度回归。

这意味着羊群效应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这一点也直接导致了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而对冲机制不完善的A股市场中,由于上涨趋势和下跌趋势的单边延续性,中小投资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涨杀跌更为明显,使过度反应更易发生。

(三)经典投资理论在A股市场的失效

在对冲机制完善的市场中可以利用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如CAPM模型,APT模型构建一个无风险投资组合来平抑股市波动带来的风险,这也是基金等市场主力的优势所在,然而A股市场由于缺乏完善的对冲机制,这些基金机构的表现如何呢?

我国基金业应该说是聚集了行业一大批优秀人才,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产规模在近年也不断壮大,但是目前市场现状使基金出现巨亏,专家理财优势难以体现,基金持有人财产性收入不增反减,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目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缺乏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来管理风险。

1.国内基金业现状:

产品与投资策略单一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金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据申万研究所统计,2008年二季度末共有59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362只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达到2.06万亿人民币,持股市值为1.25万亿元人民币,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1.65%。

其中开放式股票类基金占绝大多数,有243只(含指数基金和ETF、LOF),封闭式基金34只,货币基金40只,债券类基金40只(含保本基金),QDII基金5只。

这些基金虽然名称、风格描述多样,但在目前没有风险对冲工具可用的情况下,其投资方向差异化并不明显,操作策略更显单一,多年来抱团取暖现象仍然难以改善。

基金公司应对股市大盘变化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调整股票、债券和现金这三大类资产的比例,当预期股市后市走好时,加码股票资产;预期股市后市不乐观,就降低股票仓位转而投资债券或者持有更高比例的现金来规避风险。

因此,362只基金的核心资产高度雷同,仓位与重仓股变化频繁。

2.基金操作被动,专家理财优势难以显现

基金公司,作为市场的主要投资者难以发挥自身具有的专家优势。

市场暴涨暴跌,缺乏弹性,基金即使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即使有经验丰富的操盘手,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甚至于,由于基金总资产规模大,其操作常常伴随着较大规模的资金量,并且基金受契约中股票最低仓位限制以及行业排名压力等影响,其操作更加的被动,很多时候还不如散户具有优势。

比如市场在高位的时候,有些不愿在此点位建仓的基金迫于排名等各种压力还得建仓,大量资金涌入的结果造成市场继续爬升;在股市低迷时,基金由于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只能主动减仓,降低股票仓位来规避风险。

基金的大比例操作结果加大了市场涨跌的力度和深度。

因此,在缺乏对冲机制的情况下,基金最优的选择也只能是追涨杀跌。

单边市下这种集体性追涨杀跌行为的直接结果,不仅是市场的暴涨暴跌,而且还放大了市场的涨跌幅度。

特别在近期外围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国内股市表现出更高的波动率(见图1)。

图1沪深300指数波动率走势图

同时基金公司的也表现出羊群效应,即证券市场中证券投资基金相互模仿的一种群体行为及其效应,即投资基金在对投资对象的分析、选择、交易行为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和趋同性。

例如同时买入或卖出同一证券。

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有可能使得不正确的信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或者某些投资基金经理不正确的投资决策在更大范围内被仿效,最终使得小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失误影响整个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证券投资基金在现代证券市场中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如果众多的证券投资基金同时卖出大量价格不断下跌的证券,会对整个证券市场信心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起证券市场的崩溃。

二、对冲机制不完善导致的过度投机

对冲机制的不完善是如何造成过度投机的呢?

对冲机制的不完善使市场失去了平衡价格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冲机制不完善形成单边市场

由于缺失风险对冲工具、没有做空机制,市场缺乏内在的价格稳定机制,财富效应只能靠单边做多实现,股票市场呈现明显的涨跌刚性。

当投资者预期股市上涨时,资金大量涌入股市,引起股价节节攀升,做多投资情绪高涨。

随着更多资金的流入,在市场一致看好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做空者对垒,市场进入非理性疯狂上涨,泡沫不断累积,最终导致股价严重脱离公司价值中枢。

相反,当预期股市下跌时,投资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卖出股票,降低仓位。

而投资者卖出股票,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气氛,会进一步加剧股市的下跌力度和幅度。

(二)对冲机制不完善导致定价机制扭曲

A股上证指数目前处于2800至3500点的位置,很多人认为是合理的价值区间。

但是通过行情软件不难发现,过半的股票市盈率过百。

如海王生物(000078)目前股价为每股14.64元,每股收益为0.04元,假设公司每年的所有利润都用于回报股东,进行现金分红,并且保持每年8%的增长率,也要80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

在这样的估值水平下,至少我认为绝大多数投资者不会有长期持有此股票的打算,于是做做价差,打短线,成为投资者的普遍心理。

然而是什么支持众多股票的市盈率居高不下呢?

我认为主要是在缺少对冲机制的情况下,股票的定价机制被扭曲,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新股的发行价,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以及正常交易日的价格都受到了利益驱使下的单向操控。

1.新股发行价格问题

询价机构和发行人之间本应该存在博弈关系,从而使得定价处于合理区间,但是新制度下询价机构之间的博弈,反而助长了发行人可能存在的高定价欲望。

“如果是按照原发行办法定价,应该不会定出这么高的价格,因为机构参与询价和拿到筹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但是按照新的办法,如果报价低于最终确定的发行价,那么询价机构就失去了申购的资格,这样为了获得网下申购资格,每一家询价对象都会想着要把价格定在发行价之上,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把这个心理因素加进去之后,发行价偏高是不可避免的。

”一位财务公司负责新股申购的人士认为。

2.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巨大

新的新股申购办法制度规定网上申购单一账户的申购上限不能超过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这实际上压抑了很多资金量比较大的投资者的需求。

A股市场上一直有一些资金量非常大的专业的打新资金,新股发行改革之前,这些资金集中了资金优势,所以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新股发行改革之后,这些资金不能获得网下申购资格,只能是化整为零,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账户继续参与新股申购,现在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居高不下,其原因就是筹码并没有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分散,还是有一些资金掌控了优势筹码,推高新股上市首日的价格获利。

从2000年至2009年末,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回报118%,港股是21%;前7个交易日的A股新股回报113%,港股是23%。

而美股的两项数据均在15%左右。

显然A股新股上市的首日涨幅巨大,已经使股价脱离了价值中枢,发行前所做的各种询价路演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可以说几乎变得毫无意义。

3.庄家对个股价格的操控

由于缺乏完善的做空机制,中小投资者通常表现为被动的局面。

市场有一句话叫做“无股不庄”,中国股市主力横行是有目共睹的。

于是,一些书籍和文章应运而生,“战胜庄家”、“庄家克星”、“猎庄狐狸”等成了中小散户追求的目标。

一些投资者表示,只要能发现主力进场,通过波段操作可以比主力赚得更多,因为主力船大不好掉头。

表面看,这种说法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可只要深入分析一下就知道,这种可能性几乎是零。

主力是指在股票市场中持有每只股票大量流通筹码的人和机构,他们通过买卖股票活动,直接影响股票价格升跌以获取利润,这些人和机构泛指庄家。

美国和西方股票市场把庄家称为专业券商或做市商。

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每一只股票有一家专业券商做市。

而在美国纳斯达克,每一只股票有一家专业券商或几名到几十名做市商。

专业券商和做市商的存在,加大了股票的波动性、活跃性和投机性。

庄家的存在,大大活跃了股票市场。

主力实际上是一大批专业证券投资机构,他们能发掘上市公司的内部价值,从某种意义来讲,主力是股市的灵魂。

没有主力的股市将是死水一潭,没有人气。

主力活跃股市和主力操纵股价的问题将是一对较难解决的矛盾。

按中国证监会规定,持股超过总流通股5%的股东是不能买卖股票的。

这样持股量在5%以下的投机者是无法控制股票价格的,投机者的持股量至少要达到30%以上才能操纵股价。

为了对付这个规定,一些庄家在不同的证券营业部开设若干个股票账户供投机控股用,这种行为实际也是投机垄断行为。

股票价格的大起大落,势必造成中小散户受损,股市泡沫成分增加。

这是世界各国政府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也是各国政府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如中国政府为解决股市股票价格的大起大落,于1996和1997两年间,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法规,制定了股票10%的涨停板和跌停板制度,T+1交易规则。

制定了不准用股票抵押贷款和炒股,不准证券公司透支给客户等规定。

然而,这些并没有影响股价大起大落的做庄行为,以致大部分股票都有庄家在兴风作浪。

按前面股价随机过程的论证和分析,只要股票的价格大起大落,并超出了佛郎克趋势线的预测斜率,基本上都有投机垄断的庄家在操纵股价。

主力是股票市场上的兴风作浪者。

他们的存在,造成了股价的巨大波动。

股价的巨大波动,又产生了丰厚的差价利润,有利可图便产生了投机,进而吸引了千千万万个投机者进场交易和博弈,形成了输输赢赢的局面。

而投机者的不断加入,又增加了股价的波动程度,助长了投机气氛。

(三)政策替代对冲机制形成的“政策市”

由于A股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种制度有待完善,政府在市场需要时会予以干预。

特别是在缺乏完善的对冲机制的情况下,股市的单边运行,造成股市的过度投机,政府这只“看的见得手”理应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

政策市能在市场萎靡时提振市场的信心,增强全社会承受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也能及时对不良的交易模式发出“监管”的信号和举措,从而能加强政府在市场中的信赖性和政策的有效性。

相反,一味的依赖“政策市”,却会助长“道德风险”,放大外部因素所引起的市场波动,激化股市中风险和收入的不公平分配,削弱政府的管理权威性,从而破坏社会的和谐,放慢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令人担心的是,一种中国式的“道德风险”将非常容易产生:

中国企业家们可能会放松对自己融资策略的自律行为——反正政府会为我们所造成的市场压力而出面埋单(否则,中国经济的转型就变得愈发困难;当然还有既得利益保护的因素),只要自己能赶上“低成本”融资的末班车就行。

结果,事后真的“无法”对“恶意圈钱”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的话,那么,当然也就无法有效制止今后同类事件的发生。

另一方面,中国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对“企业治理”的关心度会日趋下降,更多的只是关心价格变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的变化,于是,追涨杀跌的心态就自然形成。

这种心态又被一部分基金经理们恶意放大,加速了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频度。

再者,道德风险还表现在决策部门的政策滥用或“渎职”的行为上。

因为中国转型过程中所形成的“政策市”格局,让政府决策部门可能会过多地看重政策的力量,或许物极必反,因为“厌倦”政策市给他们带来的负担,而对市场出现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置之不理。

于是,政策替代公平的制度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来调控市场或对市场完全放任自由的这一“松松紧紧”的模式,就使得政策的信赖度大打折扣,干预成本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变得越来越高(同时,又让一些政治腐败的既得利益者有空子可钻)。

结果,一旦有一天,政府希望市场来分担调整的成本的时候,才意识到市场发展并没有成熟到能够做到自我恢复的“阶段”,于是,错失干预的良机,又使得市场稳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政府的直接调控具有实效性和猛烈性的特征。

每一次交易制度的变化都是突如其来,对股市的影响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如2007年5月30日的提高印花税,造成A股市场持续三天的暴跌,抑制了股市的暴涨势头,但其后股指继续扶摇直上,而2008年4月24日的降低印花税,则造成A股市场的全体涨停,而后股指继续一路下跌。

政策的干预只具有暂时性的效果,让市场发挥自身的调节只能,才能走出“政策市”的尴尬局面。

成熟的市场上,交易制度应当是稳定的,监管者只是一个善意的旁观者。

制度的朝令夕改给投资者一种不安全感,在这种不安全感的作用下,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成为常态,同时这也助长了投机气氛。

三、治理过度投机的建议

(一)有完善的对冲机制市场与A股市场的波动性比较

通过不同年份的各国股指月收益标准差比较(见图2),不难看出,A股市场的月度收益标准差明显过大,股市波动较大,而其他国家的月度收益标准差较小,股市波动比较小。

造成这种差别的最主要原因在于A股市场对冲机制不完善,而其他国家具有完善的对冲机制。

股指期货,对于完善股市内在稳定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股指期货能为股市提供对冲平衡机制,减小股市波幅。

推出股指期货,为市场多、空双方提供了平等表达市场预期的机会,增加了市场平衡制约力量。

在股市非理性上涨时,投资者能够通过期货做空来平衡股价;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时,又能通过期货做多给予市场支撑。

国际金融危机表明,股指期货具有双向交易机制,在市场大幅波动时,投资者通过股指期货市场可以管理风险。

同时,作为交易所衍生品,股指期货产品简单、规则透明、监管严格,没有出现类似场外衍生品的巨大风险,大力发展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交易所衍生品市场成为国际趋势。

 

图2各国月收益标准差比较图

印度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股指期货对于抑股市过度投机的良好效果。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印度用股指期货完善股市内在稳定机制印度上市股指期货后三年股市波动率比上市前一年分别下降了14.7%、32.2%与51.6%。

印度股指期货市场运行实践表明,一个严格管理、规范运行的股指期货市场可以从微观的深层面上改变股市的交易行为、提高股市效率、成为股市的缓冲垫,进而完善股市的稳定机制。

(二)完善对冲机制,扩大衍生品市场

如果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过度创新的后果,那么中国股市的过度投机则是缺乏创新的结果。

2008年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导致道指最大跌幅为30%而中国在经济运行良好的环境下,上证指数最大跌幅却达68%,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的对冲机制不完善,形成单边下跌市场,而美国股市完善的对冲机制缓解了股市的大幅下挫空间。

A股市场最近几年的剧烈波动,使政府和投资者越来越认识到对冲机制的重要,可以说完善对冲机制已经使中国股市向市场化,国际化迈进的重要一步。

具体措施如推出股指期货,扩大权证供给等。

(三)加强投资者教育

针对投资者缺乏投资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暴富和赌博心理强的特点,通过创办“股民学校”,借助网站、媒体、证券类杂志开设专栏等形式,引导他们防范投资风险、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强化风险意识.让广大投资者及时了解我国有关证券法律法规,明确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让市场参与各方在知情的情况下相互监督、正确履行权利义务.提高市场运作的透明度.促进证券市场进一步的规范与发展。

针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各类传播媒介也要加强监管,宣传理性投资;要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合理发展壮大,促进证券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等。

总之,要做到以完善对冲机制,扩大衍生品市场为重点,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过度投机,促进A股市场健康发展。

结语

本文以“缺乏完善对冲机制是导致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根源”为核心,分别论述了无完善对冲机制的A股市场下监管者,各类投资者,转播媒介等市场因素的行为是如何共同引致A股的过度投机的,并得出“完善对冲机制,扩大衍生品市场”是治理A股市场过度投机的重中之重这一结论。

但对对冲机制和衍生品市场的扩大是如何抑制过度投机的原理解释不足,同时对这一措施引发的新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也有待于有关学者进一步论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耀光.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北京:

中国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