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5918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docx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货币制度:

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金银复本位制:

指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

在双本位制中,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价格不一致时,市场价格高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场价格低于法定比价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不断增加,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或称“格雷欣法则”。

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

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银行信用:

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商业汇票:

是由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命令后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回购协议:

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的证券卖给买方,同时承诺若干日后按约定价格将该种证券如数买回的一种交易方式。

金融衍生工具:

是指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期权合约:

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照约定的价格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相关资产的协议。

期货合约:

指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买卖合约。

政策性金融:

指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银行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

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是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信用工具:

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货币需求:

指家庭、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降到一定的限度时,货币需求线呈水平状,表明此时的货币需求无限大,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降低。

货币供给:

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货币:

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是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派生存款:

指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创造出来的存款。

通货膨胀:

一般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普遍而持续的显著上涨过程。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预期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与控制货币供给量与利率水平,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与措施的总称。

公开市场操作: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行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

工资推进通货膨胀:

由于工资的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二、简答:

1.简要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

1)涵义:

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2)局限性:

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商业信用所能提供债务或资金的多少取决于产业资本规模的大小);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在管理和调节上的局限(控制力薄弱,其对银行调节措施完全相反)

银行信用

1)涵义:

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2)特点:

(1)在信用规模和授信方向上均有突破;

(2)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状态的资本。

2.主要的信用形式有哪些?

为什么说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原因:

a.银行信用能满足小额资金、大额信用资金的需求,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

b.银行信用是用货币资金的形式提供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

c.银行信用在调剂资金上有灵活性,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a.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受制于产业资本规模的局限

b.银行信用在数量,范围,期限和资金使用的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

c.银行信用的风险一般低于商业信用

(1)在信用规模和授信方向上均有突破;

(2)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状态的资本。

3.简要分析金融市场的功能

1.资本积累功能:

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2.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工具的流动,会引导和带动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

3.调节经济功能:

微观上通过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节。

宏观上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4.反映经济功能:

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反映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实施效果和世界经济发展动向。

4.什么是衍生工具?

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含义:

1.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2.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合约

功能:

1.转移价格风险:

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即利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基础资产的同时或前后,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相同数量的该商品的期货合约,从而在两个市场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冲抵的机制,进而达到保值的目的。

2.形成权威性价格:

期货交易是在专门的期货交易所进行的,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可形成一种比较优良的价格形成机制。

期货交易所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正规划的统一市场,聚集了众多的买房和卖方,所有的买方和卖方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所有的期货交易都是通过竞争的方式达成,从而使期货市场成为一个公开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影响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都能在该市场上体现,由此形成的价格就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基础资产的真实价格。

3.提高资产管理质量:

衍生工具的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对象。

同时,工商企业也可利用衍生工具达到优化资产组合的目的。

5.货币市场主要有哪些子市场?

(1)短期借贷市场:

借贷期限通常都在一年以内。

(2)同业拆借市场:

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商业票据市场:

具体包括三种方式:

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4)短期债券市场:

分为国库券市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

(5)回购市场:

有证券交易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回购交易、银行同业之间的回购交易和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回购交易。

(6)CDs市场: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发行和转让的市场。

6.简述关于利率决定的可贷资金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的罗伯特和瑞典的俄林提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同时也抨击了凯恩斯完全否认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认为可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面:

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

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用公式表示为:

DL=I+ΔMDSL=S+ΔMS

式中:

DL——借贷资金的需求;

SL——借贷资金的供给;

ΔMD——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

ΔMS——该时期货币供给的改变量。

均衡条件为:

I+ΔMD=S+ΔMS

利率:

为取得借款权或可贷资金使用劝而支付的价格。

市场中的借款人是社会上的负债消费或债券发行人,为超前消费他们当年的收入或手持资金的那部分支出而融资:

市场的另一方面,是试图购买金融债券权而获取收益的可贷资金供给者。

供给来源:

个人储蓄、商业储蓄、政府预算盈余、货币供给的增加、国外对国内的贷款

需求来源:

家庭用款、企业投资、政府预算赤字、国外向国内借款

利率是对放弃当前消费而进行储蓄的一种激励。

储蓄意味着个体以未来的消费而进行储蓄获得的未来消费的数量的数量就越多,同时,利率的上升,使银行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

此外,国内利率上升,可以把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资金吸引到国内市场,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

利率的下降会引起当前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刺激融资项目支出的增加,使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将使均衡利率升高;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将使均衡利率下降。

个人的储蓄行为将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引起利率下降;降低生产成本而使储蓄增加会有同样的结果;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同样可以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使利率降低。

从需求方面看,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下降,会导致消费者信贷购买和企业投资的减少,从而使可贷资金的需求减少,引起利率的下降;征收收入所得税或为平衡大量的政府预算赤字而减少政府支出,会降低政府对资金的需求,可贷资金的需求减少并拉动利率下降。

7.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该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利率的高低应该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的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以L1表示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那么,L1(Y)为收入Y的递增函数;以L2表示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L2(r)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货币总需求可表示为:

L=L1(Y)+L2(r)

当利率降到一定的限度时,货币需求线呈水平状,表明此时的货币需求无限大,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降低,这是因为人们预期利率一定会上升,人们纷纷抛出有价证券持有货币,此时的流动性偏好无限大,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结论:

货币需求随收入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与利率变化呈反方向关系。

并认为,因为收入水平在短期内稳定不变,所以利率就成为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8.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

边际生产效率↑→预期收益↑→投资需求↑→贷款↑→利率↑

2)资金供求

利率水平主要由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3)物价水平

物价↑→名义利率↑

4)银行成本

贷款利率应高于银行的经营成本,保持合理的利差。

5)中央银行的贴现率

再贴现率↑→借贷资金成本↑→市场利率↑

6)国家经济政策

制定利率政策必须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重要依据。

7)国际利率水平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因而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较大。

9.简要说明我国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构成。

(1)商业银行

●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

(2)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金融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

1.保险公司2.证券公司3.基金管理公司4.信托公司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6.金融租赁公司

(四)外资金融机构

(五)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

(六)政策与监管金融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3.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4.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10.简述货币市场的类型。

(1)短期借贷市场:

借贷期限通常都在一年以内。

(2)同业拆借市场:

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商业票据市场:

具体包括三种方式:

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4)短期债券市场:

分为国库券市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

(5)回购市场:

有证券交易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回购交易、银行同业之间的回购交易和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回购交易。

(6)CDs市场: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发行和转让的市场。

11.简述回购市场的运行层次。

1.证券交易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回购交易

2.银行同业之间的回购交易

3.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回购交易

12.什么是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特征如何?

信用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⑴客观性:

信用风险可以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⑵传染性:

易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⑶可控性:

信用风险可以控制和防范,并降到最低

⑷周期性:

信用周期是经济周期的一种反映。

13.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1)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在途资金。

以上四项资产由于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它们共同构成银行的一级储备。

2)贴现:

购买票据的业务

3)贷款:

银行将其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

4)证券投资:

商业银行以其资金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14.简述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银行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

(1)自有资本:

股本;盈余;债务资本(资本债券和资本票据);其他资金来源(储备金)

(2)存款业务:

存款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货币款项,存款人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1.活期存款

2.定期存款

3.储蓄存款

(三)中央银行借款

主要目的:

缓解自身资金的暂时不足。

1、再贴现

2、直接借款

(四)银行同业拆借:

银行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五)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六)发行金融债券

15.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二)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

2、最后贷款人

3、组织全国的清算

(三)国家的银行

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其职能是:

1、代理国库。

2、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3、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直接给国家财政以贷款;购买国家公债)。

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黄金的买卖和管理。

5、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6、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16.简述费雪的现金交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MV=PT

(2)

式中:

M—一定时期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货币流通速度;

T—各类商品的交易量。

两边同除以V,得出:

M=PT/V(3)

结论:

P的值主要取决于M的变化,要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就必须使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缺陷:

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7.简述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理论的主要内容。

剑桥学派认为,经济社会中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上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资产。

因此,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个人的持币需求。

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可表达为:

Md=kPY(4)

式中:

K—以货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收入的比例

18.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费雪方程式:

MV=PT

(2)

式中:

M—一定时期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货币流通速度;

T—各类商品的交易量。

两边同除以V,得出:

M=PT/V(3)

剑桥方程式:

剑桥学派认为,经济社会中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上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资产。

因此,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个人的持币需求。

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可表达为:

Md=kPY(4)

式中:

K—以货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收入的比例

不同: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强调微观主体的影响。

19.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进行简要评价。

(1)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一是影响基础货币,二是影响货币乘数

(2)具有强烈的“告示效应”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缺乏应有的政策弹性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优点是:

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力猛烈,对经济震荡大。

即使中央银行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很小的幅度,都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巨大波动。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作用过于猛烈,故不宜随时调整,不能作为中央银行日常操作工具。

 

 

(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一样。

因为超额准备金并不是均等地分布在各银行,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20.简述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标准和具体内容。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

货币的流动性

货币的流动性差别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大意义

流动性强的货币对商品市场供求情况影响较大

流动性弱的货币对商品市场供求情况影响较小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M0=现金

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M3=M0+全部银行存款M0=流通中现钞,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21.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定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1.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22.简要叙述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本思想(托宾的Q理论)。

托宾的Q比率是公司市场价值对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所以,只要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其重置成本来说有所提高,那么,已计划资本的形成就会有所增加。

托宾的Q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

19.简述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的标准。

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

利率、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

中介目标选择的条件

(1)可控性:

指中央银行能控制住。

(2)可测性:

指中央银行能迅速准确获取数据及其本身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3)相关性:

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4)抗干扰性:

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非政策因素的干扰。

20.何谓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并简述其优缺点。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而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1)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2)具有较强的微调性;

(3)具有极大的政策弹性;

(4)具有可逆转性;

(5)具有操作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公开市场操作的劣势

(1)公开市场操作技术性强操作比较细微,政策告示作用较弱;

(2)公开市场操作作用的发挥是以发达证券市场为前提的。

21.什么是政策性金融?

它具有哪些特征?

政策性金融是指在一国政府的支持或鼓励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与运用种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制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的存贷款利率或条件,直接或间接地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资金融通行为或活动。

特征:

①政策性,即服从或服务于政府的某种特殊的产业或社会政策目标的意图;②优惠性,即以比商业银行更优惠的利息率、期限、担保等条件或保证提供贷款;③有偿性和融资性,即在一定期限内的有条件让渡资金使用权的资金融通活动。

三、论述

1.试述信用的经济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把社会经济运行中企业或居民等经济主体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投入到需要补充资金的经济主体,使国民经济更有效地运行,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将积累和集中的社会资金投入到需要资金的经济主体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信用的再分配资金职能

3)促进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调剂社会资金的余缺分配

4)调节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运行: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杠杆,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积极的干预

5)提供和创造信用工具:

信用越发达,信用工具也越发达

6)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2.试述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一)宏观调节功能(课本P74)

1.积累资金

2.调节宏观经济

促使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平衡;可以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

3.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

4.调节收入分配

(二)微观调节功能

1.激励功能

对存款人:

高利率增加存款

对借款人:

为减轻利息负担尽可能减少借款

2.约束功能

5.试论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1)资本积累功能:

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2)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工具的流动,会引导和带动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

3)调节经济功能:

微观上通过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节。

宏观上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4)反映经济功能:

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反映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实施效果和世界经济发展动向。

6.试比较实际利率理论、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1)实际利率理论该理论是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该理论认为,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均衡决定利率水平;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利率是储蓄的报酬。

利率越高,储蓄越多,资本供给越多,反之则反是,因而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资本的需求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的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投资必然产生,反之则反是,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水平及其变化取决于投资和储蓄的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时决定均衡利率水平。

(2)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该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他认识到影响利率的因素不仅是利率,还有收入。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控制,是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就是流动性偏好,即人们为满足三种动机而持有货币的欲望,货币需求为收入的同向函数,为利率的反向函数。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的利率就是均衡利率。

(3)该理论由英国的罗伯特和瑞典的俄林提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同时也抨击了凯恩斯完全否认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

利率是由借贷资金供求决定的,其中可贷资金的需求(DL)来自某期间的投资流量(I)和人们希望的货币余额(消费和窖藏)(ΔMd),它们是利率(r)的反向函数;借贷资金的供给(SL)来自相同期间的储蓄(S)和货币供给量(反窖藏与银行信用)(ΔMs)的变动,它们是利率的同向函数;借贷资金的供求均衡点决定利率水平。

如图:

7.论述货币乘数模型,并根据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