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4589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doc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

陈颢昆明市博物馆

外销瓷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2012年11月,在美丽的海南省万宁市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和海南省文物局主办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从南海出水古陶瓷引发对中国外销瓷的历史、时代、窑口、外销港口、路线及中外陶瓷技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影响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笔者就上述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人物凤尾樽

东海平潭碗礁一号出水瓷器:

清代康熙青瓷

   一、外销瓷的历史年代

   外销瓷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主要以陆路运输为主。

      唐代,中国陶瓷由海上陶瓷之路远销世界各国,其外销瓷主要是以长沙窑青釉彩绘瓷或青瓷和越窑青瓷为主。

唐朝统治者对扬州的海外贸易十分重视,唐文宗(827~840年)时曾下诏:

   “南海番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接以人恩,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番客,宜委节度观察使长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交易。

不得重加率税。

   当时对海外商人来华贸易实行保护和奖励政策,从而促进了随后的瓷器贸易昌盛与发展。

    宋、元时期,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中国陶瓷的外销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的外销瓷以龙泉窑系青瓷为主,其次是景德镇窑系青白瓷,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也大量用于外销。

另外,还有磁州窑系、耀州窑系、建窑系瓷器及福建、广东沿海专烧外销瓷的瓷窑产品。

  明代尽管一度实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海”,但中国陶瓷的输出并不曾停止,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外销瓷不但大量输出到亚洲、非洲各国,而且自明代晚期开始倾销欧洲诸国。

   明中叶以后直至清代,很多外国商人到中国收购或订购瓷器,而且数量之大难以想象。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

许多瓷器的装饰图案是按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题材大致包括纹章(又称徽章,见图八)、人物故事、船舶及码头风景(见图九)、动物花卉等。

清康熙年开始,一种以景德镇生产的素白瓷为胎,在广州加以彩绘的“广彩”即属于这一类。

  19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和欧洲瓷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造成社会动乱,中国瓷业生产每况愈下,瓷器的外销也就衰落了。

   二、外销瓷的主要窑口、外销国家、外销港口

  

(一)、根据现今的考古研究资料记载,生产外销瓷的主要窑口包括长沙窑青釉彩绘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白釉绿彩瓷、定窑白瓷、龙泉窑系青瓷、景德镇窑系青白瓷、巩义窑青花瓷、耀州窑青瓷、吉州窑玳瑁瓷、泉州窑青瓷、海康窑彩绘瓷、安溪窑青花瓷、石湾窑青釉瓷和酱黄釉瓷、德化窑白瓷和青花瓷、磁州窑瓷、福建诸窑口白瓷和黑瓷等。

    

(二)、根据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在今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巴林、约旦、叙利亚、苏丹、埃及、坦桑尼亚等国都出土了中国的陶瓷标本。

陶瓷所到国家和地区达50多个,《真腊风土记》《马可·波罗游记》《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和《诸番志》等书籍中都有详尽记载。

   (三)、输出外销瓷的港口从唐代开始,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等,北宋有广州、杭州、明州等,南宋有广州、杭州、明州、泉州等,元代有广州、泉州、漳州、温州、庆元、杭州、澉浦、上海等,明清以来,陶瓷外销的港口更多了,有广州、福州、漳州、厦门、温州、汕头等。

     三、外销瓷的运输方式以及航线

     中国外销瓷的对外输出航线有两条:

一条是沿着陆上的丝绸之路而行;另一条则是由海上航行,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或称海上丝绸之路。

(一)、秦汉时期,中国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未发展成型,因此,中国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外销是依靠陆路运输而进行的。

    外销瓷从陆路销往中亚细亚,波斯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区。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2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不断地沿着中西交通的大陆输出。

这条长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路。

而在这条丝绸之路上,陶瓷也是主要的输出品。

      由陆路运输瓷器销往国外有关文献至明代仍继续使用,据《万历野获编》记载:

“余于京师,见北馆伴口夫撞车,其高于三丈余,皆鞑靼、女真诸部及天方诸国贡夷旧所载。

他物不论,既以瓷器一项,多至数十车。

余初怪其轻脆,何以陆万里?

即细叩之,则初买时,每一器内纳沙土及豆麦少许,叠数十个,辄牢缚成一片,置之湿地,频洒以水。

久之,则豆麦生芽,缠绕加固,试投之牢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临装驾时,又从车上掷下数番,其坚韧如故者,始载以往,其价比常家十倍。

”又泉州《留氏族谱》载:

“陶瓷泛往番国,取金帛而还,民甚称之。

   上述文献记载不仅提供了陆运外销瓷的资料,同时解答了古外销瓷如何能陆行万里的原因。

设想中国瓷器的外销陆行万里尚有利可图,更何况顺风顺水运行了。

 

   

(二)、由于内陆运输瓷器易碎,陆路运输困难,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陶瓷外销的需要,海上陶瓷之路便很快的发展起来。

从《汉书·地理志》记载中可明确看出两汉时期从雷州半岛横越南海,绕马来半岛,经过缅甸到达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航路已经畅通。

       唐代海外交通贸易航线包括,船舶由广州出发行驶东南亚各国,绕马来半岛到波斯湾、地中海沿线各国和埃及、叙利亚等地。

还有广州至东非、北非航线,以及扬州、明州之至朝鲜、日本航线。

     宋、元时期,国外出土的中国瓷器地点几乎都是沿海地区,其航线基本与唐代相同。

由于扬州城受到战争的破坏,明州港取代了扬州港。

    明代瓷器输出航线史书虽无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是自唐宋元以来的中外主要航线和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航线。

    清代前期,中国瓷器的外销,主要是通过正常的民间贸易来进行的。

康熙二十三年海禁开放以后,瓷器大规模外销。

英国、法国、荷兰、丹麦和瑞典经过清廷的允许,先后于广州设立了贸易机构。

18—19世纪,中国瓷器输出航线有所变化。

1611年荷兰人发现了好望角的新航线,两条航线均避开了东非海岸,成为连接亚非欧的主要航线,中国输往欧洲的瓷器多沿这条新航线运出。

   四、外销瓷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中国陶瓷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唐代开始沿海上陶瓷之路向国外输出后,在世界各国迅速掀起一股中国瓷器热。

外销的瓷器包括餐具、酒具、陈设器。

外销初期,有能力收购中国瓷器的人往往只限于皇室家族以及上流社会人群,常用作美化住宅和日常生活。

这种贸易也促进了欧洲瓷业的发展,从而激励了中国与欧洲在瓷器装饰、工艺及理念方面的交流与传播。

   外销瓷之所以成为畅销品,除了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瓷器价格物美价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富有东方民族色彩的瓷器,不仅可以代替简陋的木器、陶器和昂贵的金属器。

同时作为珍贵的艺术品,陈设在宫殿、花园里以显示高贵富有的身份。

当时在世界各国上层社会里,无不以珍藏中国瓷器为荣,这也促进了各国瓷业的发展。

    外销瓷对国外民俗习惯影响颇大:

东非许多国家盛行用中国风瓷器作为建筑装饰或室内陈设,坦桑尼亚松奇穆纳拉岛宫殿的遗址墙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100多件中国青花碗、盘等器。

埃塞俄比亚17世纪的宫殿遗址墙壁上,也镶嵌许多的中国瓷器。

在东部伊斯兰社会,用青花瓷装饰宫殿、清真寺、城门、墓壁以及墓柱的习俗普遍存在。

      叶文程先生曾评论外销瓷在东南亚的影响:

“明代的瓷碗,改变了东南亚人民的饮食方式;陶瓮改变了东南亚人民的殡葬方式,并影响了其价值观念;军持及书阿拉伯文字的瓷器,对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无疑也起了重要作用。

     外销瓷的价值和对世界的影响在18世纪的欧洲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当时欧洲各国王室都以收藏中国瓷器为荣,波兰国王约翰三世在维拉努哈宫侧殿,专门陈设中国青花瓷器。

在西班牙皇宫内收藏的中国瓷器约有3000多件,据统计仅在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西班牙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商船,就有13艘之多。

英国从18世纪开始,即与中国进行频繁的瓷器贸易。

1735年仅仅格拉富图号和哈雷孙号这两艘货船,就运载了24万件瓷器到英国。

德国宫廷对中国瓷器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到18世纪时期,德国宫殿内已经摆满了中国瓷器,并用中国瓷器改装成各种装饰品。

在奥地利、意大利等也流行使用中国瓷器,至今在这些国家的博物馆内,还收藏大批当时在中国订购的瓷器。

     据记载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与其夫人曼德侬对中国的瓷器极其喜爱,特地把他们夫妇的画像找瓷工烧制在五彩瓷盘上,如今仍保留在葡萄牙。

路易十四的宠姬旁帕多夫人对中国瓷器也非常热衷,路易十四特意在凡尔赛宫修建了一座瓷宫,瓷宫的内部环境的设计采用中国青花瓷白地蓝花风格来装饰。

瓷宫是用鲁昂(Rouen)瓷厂的低温软陶做成,时间一久,雨水导致软陶开裂,屋顶渗水,后因旁帕多夫人的失宠,建立了17年的瓷宫被拆除。

法国路易十五曾在宫廷内大力提倡使用中国陶瓷,并下令融化金银器另做他用。

    五、对外销瓷研究的状况

   随着国内外出水、出土的中国古外销陶瓷资料不断增加,研究中国古外销陶瓷在不断地深入。

  

(一)水下考古

    1、我国水下考古建立从上世纪80年代始,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在中国海域做了大量水下考古调查与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西沙群岛华光礁一号、广东南海一号、福建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及近年来对南海西沙群岛海域的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近百出自五代、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水下遗存为例。

打捞出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窑口烧造的青瓷、白瓷、青白瓷、酱釉瓷、青花瓷、青花釉里红瓷等。

这些水下考古获得的外销瓷实物资料是研究外销瓷历史、外销瓷品种与窑口的极为重要的考古实物依据。

    2、国外海域打捞沉船资料拓展了对外销瓷历史、外销瓷品种、产地及输入地的研究。

198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打捞出水了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有上百件的越窑青瓷、邢窑和巩义窑白瓷、唐青花、白釉绿彩瓷和数万件长沙窑褐绿彩瓷。

一件长沙窑碗外底刻铭文“宝历二年四月十六日”。

这些水下考古资料揭示了在公元9世纪初的唐代和五代时期,中国陶瓷已经外销到西亚地区。

    

(二)依据文献记载与窑址考古发现,印证外销瓷品种的产地及输出港口的建立与变更。

    如元朝末年泉州发生10年外族战乱,海上停顿,泉舶不再出海,泉州港就此衰废,代之兴起的是漳州越港;销往印尼、菲律宾的福建漳州窑生产的青花、五彩和色釉瓷器的窑址,已在福建漳州平和窑发现,并进行了考古发掘。

     (三)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中国外销瓷学术研讨会

     会议对外销瓷的历史、窑口、港口、航线、外销瓷品种和历史作用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仅2012年,在北京市、海南省、浙江省、广东省就先后举办了外销瓷展览及学术研讨会,预示了外销瓷研究热潮的形成。

      今后对外销瓷的研究尚需从历史的大框架,对不同历史时期外销瓷航线途经港口的贸易活动,和输入国的贸易行为,以及对不同国度、不同阶层人士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与提升,产生历史作用的深入研究。

尤为重要的是对传世外销瓷加以科学、准确的分类研究与认定。

    总之,随着国内外出水、出土的中国古外销陶瓷资料不断增加,研究中国古外销陶瓷也将不断地深入。

今后对外销瓷的研究尚需从历史的大框架,对不同历史时期外销瓷航线途经港口的贸易活动,和输入国的贸易行为,以及对不同国度、不同阶层人士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与提升,产生历史作用的深入研究。

尤为重要的是对传世外销瓷加以科学、准确的分类研究与认定。

传世外销瓷拾粹

    外销瓷分布于亚、非、欧、美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一些传世珍品。

如:

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明代青花波斯人物图盖罐(图一)。

此罐腹部有四个椭圆形开光,内绘长着络腮胡子的射手,罐身中部绘有中国人物芭蕉植物等。

射手形象多见于17世纪前半叶的波斯织物和绘画中。

   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