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
宏微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adverseselection
2.arcelasticityofdemand
3.cournotequilibrium
4.supplyshock
5.monetaryneutrality
6.expectations-augmentedphillipscurve
二.简答题
1.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的区别
2.垄断势力(权力)的含义、怎么度量的?
3.资本外逃的含义是什么?
假如一国发生的规模的资本外逃,请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对该国利率和实际汇率的影响。
5.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垂直而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三.计算题
A.假定对新汽车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为Ey=3.0,
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上升3%,对需求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上升2%,对需求的影响。
B.假如有两个寡头垄断厂商遵守古偌模型
成本函数分别为:
TC1=0.9q12+20q1+10000
TC2=0.4q22+32q2+20000
这两个厂商生产同质产品其市场为Q=4000-10p
根据古诺模型:
1.厂商1和2的反映函数
2.求均衡价格和厂商1、2的均衡产量
C.某经济实体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显示(单位:
亿美元)净出口=150、净投资=1250、消费=1600、资本折旧=500、政府税收=1000、企业间接税=750、政府支出=2000、社会保障基金=1500、个人消费=50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0、公司所得税为500、个人所得税为800。
计算:
GDP、NDP、NI、PI、DPI
D.推导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并据此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
四、论述题
1.论述收入再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的具体措施、意义
2.为什么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r、c、i和国民产出有何影响?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说明需求管理有那些局限性.
4.10.1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名词解释
adverseselection:
逆向选择,指由于产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进而出现市场上交易的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
arcelasticityofdemand: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弧弹性是强调弧上的变化,所以弧上的Q和P用的是变化前后的均值:
弧弹性ε=(ΔQ/Q)/(ΔP/P)。
cournotequilibrium:
阐述了相互竞争而没有相互协调的厂商的产量决策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一个位于竞争均衡和垄断均衡之间的结果,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诺模型又称为双头垄断理论。
supplyshock:
指对经济产生如下影响的冲击:
它改变了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从而改变了厂商所要求的价格水平(因此也称为价格冲击PriceShocks)。
monetaryneutrality:
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
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expectations-augmentedphillipscurve:
就是在原有的菲利普斯曲线上再加上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因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会有不同,所以它是一簇簇的。
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
由此,向右下方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就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
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二.简答题
1.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的区别
答: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L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规模报酬劳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同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
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会出现递减现象。
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2.垄断势力(权力)的含义、怎么度量的?
垄断势力指市场中企业能够定价高于竞争价格的能力。
垄断势力越大,说明企业越有可能对市场形成垄断。
企业定价高于竞争性价格时,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并不能弥补企业利润的增加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垄断势力越大,社会福利的损失越高。
西方经济学理论衡量某个企业是否有垄断势力,主要看该企业所定价格是否大于边际成本,由此可以判断出企业垄断力有多大,也就是计算出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有多大。
当价格高出边际成本越多,垄断势力也越大;反之亦然。
垄断势力也可以用量化公式来测评。
首先我们从垄断企业定价原则中可以得出边际成本加价原则公式:
P=MC/(1-1/ED)
公式中P为企业制定价格,MC为边际成本,MR为边际收益,假定MC=MR时,企业才能获取最大利润,Ed为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有了边际成本加价原则公式后,我们可以推出测评垄断企业的垄断势力的公式:
L=(P-MC)/P=0~1
公式中L即为垄断势力,这种测评垄断势力的方法是由西方经济学家阿巴·勒纳(AbbaLerner)首先使用的,因而称之为勒纳垄断势力度(Lerner’sDegreeofMonopolyPower),或者称勒纳指数(L)。
勒纳指数值是在0与1之间。
一个完全竞争企业,由于P=MC,所以L=0;而在其它企业里,L数值越大,垄断势力也越大,当价格高出边际成本很多,勒纳指数接近于1时,市场则完全垄断。
勒纳指数作为测评企业垄断程度的量化指标之一,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反映价格产量曲线图中需求变动等动态效果情况。
而且,当企业定价低于最大利润价格时,无法测评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L)也可以用产品需求弹性来表示:
L=(P-MC)/P=1/ED
其中,L为垄断势力,P为企业定价,MC为边际成本,Ed为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上述垄断势力公式表明,企业的垄断程度与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呈反向变化,企业的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企业的垄断程度越小;反之,产品需求弹性越小,企业的垄断程度越大。
3.资本外逃的含义是什么?
假如一国发生大规模的资本外逃,请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对该国利率和实际汇率的影响。
答:
一国或经济体的境内及境外投资者由于担心该国将发生经济衰退或其它经济或政治的不确定性而大规模抛出该国国内金融资产,将资金转移到境外的情况。
资本账户主要记录国际投资和借贷。
为分析方便,将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量与从外国流向本国的资本量的差额定义为资本账户差额或净资本流出,并用F表示。
即:
F=流向外国的本国资本量-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量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外国的投资和贷款就会流入本国,这时净资本流出减少。
反之,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国外水平,则本国的投资者就会向国外投资,或向国外企业放贷,这时,资本就要外流,使净资本流出增加。
一般地,净资本流出是本国利率r与国外利率rw之差的函数。
假定这一函数是线性的,有:
F=σ(rw-r)
式中,σ>o为常数。
根据上式,在国外利率水平既定时,本国利率越高,流出的资本就越少,流人的资本就越多,即净资本流出越少;反之亦然。
故F是r的减函数。
上式称为净资本流出函数。
4.为什么长期中总供给曲线垂直而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答:
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出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惟一的一条垂直线,总需求的变动并不会引起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即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解释,在短期中,劳动的价格即货币工资具有粘性,只要存在工资粘性,供给曲线就一定向右上方倾斜。
所谓工资粘性,就是指在短期内工资的调整是极其缓慢的。
于是厂商的生产成本通常不变或者变动很小。
并且在短期,其他很多投入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如厂房,机器。
这时,如果产品价格上升,厂商的利润就会增加,在实际产出未达到潜在产出之前,厂商就会增加产量,于是,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产出便会相应增加,在此情况下,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就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就表现为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三。
计算题
1设供给函数为S=2+3P,需求函数为D=10-P。
(1)求解市场均衡的价格与产量水平。
(2)在此均衡点的供给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3)若征收从量税=1,求此时新的均衡价格与产量水平。
(4)求消费者和厂商各承受了多少税收份额。
解:
(1)由市场无法衡的条件D=S,得10-P=2+3P,可解得均衡价格P=2,均衡产量Q=8。
(2)在均衡点的供给弹性:
在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3)若征收从量税t=1,造成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平移,竖直移动距离为1,即供给曲线变为:
由市场均衡的条件
,即3P-1=10-P。
得新的均衡价格和产量水平:
(4)由于消费税的征收实质上导致了均衡价格的上升,从而就每一单位商品的消费税而言,消费者承担的税负为价格上升值,即
,生产者承担的税负为1-0.75=0.25,所以消费者承担了3/4的税收份额,生产者承担了1/4的税收份额
2.假定某双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函数Q=a-p,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c,c为常数,且a>c。
试比较古诺均衡和串谋均衡时的市场产量、价格与利润情况。
解:
(1)在古诺模型下,厂商A的总收益为:
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为:
,代入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表达式可得厂商A反应函数为
,。
同理可得,厂商B的反应函数为
。
联立两式求解可得厂商A、B的产量为:
价格为:
。
根据利润函数可得利润为:
(2)若两寡头串谋,则总收益
。
由利润最大化条件
,得:
a-2Q=c,所以产量
,价格
,总利润为:
,若厂商平分利润,则
(3)比较两者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产量:
古诺>串谋
价格:
古诺<串谋
利润:
古诺<串谋
C.某经济实体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显示(单位:
亿美元)净出口=150、净投资=1250、消费=1600、资本折旧=500、政府税收=1000、企业间接税=750、政府支出=2000、社会保障基金=1500、个人消费=50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0、公司所得税为500、个人所得税为800。
计算:
GDP、NDP、NI、PI、DPI
解:
GDP=投资+消费+政府购买+净出口=1250+1600+2000+150=5000
NDP=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5000
NI=GDP-折旧-企业间接税+政府补助金=5000-500-500-1000=3000
PI=NI-社会保险税-公司留利=3000-1000=2000
DPI=PI-个人所得税=2000-800=1200
D.推导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并据此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
四、论述题
1.论述收入再分配中政府支出政策的具体措施、意义
答:
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控制财政支出是运用财政政策时常用的手段。
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力度对城乡居民收入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接下来
本文将从理论上分析各主要财政支出项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下面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假设。
(1)基本建设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
从支出的对象来看,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包括了对城市和农村的支出,同时,如对公路、铁路和机场的建设支出对于增加城镇和农村
居民的收入都是有利的。
因此它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情况有待实证研究来确定。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城市的国有企业,国家对国有企业用财政补贴的方式给予支持,同时对价格、企业亏损和企业职工工资进行补贴,这种支出显然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
挖潜改造资金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90年代前半期,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企业技术改造补助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系数也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确定。
(3)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
首先,财政支农支出是再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对农业的净流入,它对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收入有着明显的作用。
其次财政资金是国家通过税收形式无偿分配的集中性资金,因此,它着重对那些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的农业公共性投资项目及大中型农业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
此外财政支农支出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为集体和农户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创造条件和积极引导,使农户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
因而我们预测支农支出的增加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4)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
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支出在城乡之间没有明显的偏差。
然而,城镇的教育投入相对农村来说处于较饱和的状态,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①,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时候,对城镇和农村相同的教育投入在农村产生的效用将大于在城镇的效用。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该项支出的增加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5)行政管理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
行政管理支出的直接受益对象为执行公务的特殊人群,依据中国的行政等级划分,国家、省级和地、市(县)级的行政单位都设在城
市,只有乡(镇)一级的行政单位是在农村,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此项支出的增加将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为什么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r、c、i和国民产出有何影响?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说明需求管理有那些局限性
答:
需求管理政策是指根据凯恩斯的理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降低利率,扩大货币发行量,增加市场流动性,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即采取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当总需求过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支出以抑制总需求,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量,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政府应该审时度势,逆经济风向行事,斟酌使用扩张的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这样一套经济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
(1)需求管理并不很成功,旨在稳定的经济的政策使得经济波动更为频繁;
(2)长期增长率并不高,人们认为这是政府只注重短期需求管理的结果;
(3)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恶化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货币贬值政策;
(4)菲得普斯曲线表明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不复存在,代替它的是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账”局面。
需求管理政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实际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制约了需求管理作用的发挥。
首要的制约作用是时滞。
政府认识总需求的变化,制定政策以及政策发挥作用,都需要时间。
其次是不确定性。
实行财政政策,政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一是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二是从制定政策开始到实现预定目标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而导致最初的决策失误。
最后,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也可能导致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货币政策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需求管理政策的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许多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思想开始转变。
许多经济学派也开始在理论上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其中,以货币分析见长的货币主义率先发难。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不只是凯恩斯主义,而且还有货币主义。
通常,保守的政党倾向于货币主义,而其他的政党则侧重于应用凯恩斯主义。
总需求管理政策应当坚持的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封闭经济中,短期内则主要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