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4784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

《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docx

底商办公楼设计12页word

底商办公楼设计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1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主体结构共5层,1、2层分别为4.2m和3.6m,3~5层均为3.3m。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外墙为240mm厚混凝土多孔砖,内墙采用120mm厚轻质隔板。

门为全玻璃门,门洞尺寸为3000mm×2500mm。

窗为塑钢窗,洞口尺寸为3550mm×1200mm。

楼板厚度取100mm。

主梁截面高度可取跨度的1/12~1/8,次梁的梁高可取跨度的1/18~1/12;梁宽可取梁高的1/3~1/2,同时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应小于250mm。

由此估算的梁截面尺寸见表1,表中还给出了各层梁、柱和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其设计强度:

C35(fc=16.7N/mm2,ft=1.57N/mm2),C30(fc=14.3N/mm2,ft=1.43N/mm2)。

表1梁截面尺寸(mm)及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

层次

混凝土强度等级

横梁(b×h)

纵梁(b×h)

次梁(b×h)

AB跨,CD跨

BC跨

横向

纵向

1~2

C35

350×700

350×700

350×700

300×400

300×500

3~5

C30

350×700

350×700

350×700

250×400

/

该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其轴压比限值[μN]=0.9;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12kN/㎡。

由图1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8.1×3.0㎡和8.1×6.6㎡,则1、2层柱截面面积为

边柱Ac≥

×103=126108mm2

中柱Ac≥

×103=266766mm2

如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55mm和516mm。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本设计柱截面尺寸取值如下:

1、2层600mm×600mm

3~5层500mm×500mm

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得如下信息,

层序

土层名称

平均厚度

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

1

杂填土

0.83

2

粉质粘土

4.93

140

3

粉质粘土

2.99

180

4

残积土

1.39

250

5-1

强风化泥岩

1.38

300

5-2

中风化泥岩

400

基础选用条形基础,基础埋深取1.5m,梁高取1.2m。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中,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至板底,2~5层柱高度即为层高,2层取3.6m,3~5层取3.3m;底层柱高度从基础顶面取至一层板底,即h1=4.2+0.15+1.5-1.2-0.1=4.55m。

1.2重力荷载计算

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屋面(上人):

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2×0.03=0.66kN/㎡

三毡四油防水层0.4kN/㎡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0.02=0.4kN/㎡

150厚水泥蛭石保温层5×0.15=0.75kN/㎡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1=2.5kN/㎡

合计4.71kN/㎡

1~4层楼面:

瓷砖地面(包括水泥粗砂打底)0.55kN/㎡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25×0.1=2.5kN/㎡

合计3.05kN/㎡

2.屋面及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0kN/㎡

1~2层活荷载标准值3.5kN/㎡

3~5层活荷载标准值2.0kN/㎡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sk=μr·s0=1.0×0.65=0.65kN/㎡

式中:

μr为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取μr=1.0。

3.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梁柱可根据截面尺寸、材料容重及粉刷等计算出单位长度上的重力荷载;对墙、门、窗等可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

具体计算过程从略,计算结果见表2。

表2梁、柱重力荷载标准值

层次

构件

b/m

h/m

γ/(kN/m³)

β

g/(kN/m)

li/m

n

Gi/kN

∑Gi/kN

 

1

边横梁

0.35

0.7

25

1.05

6.431

5.835

14

525.348

 

2180.431

中横梁

0.35

0.7

25

1.05

6.431

6.6

7

297.112

次梁

横向

0.3

0.4

25

1.05

3.15

5.65

2

35.595

纵向

0.3

0.45

25

1.05

3.544

7.75

6

164.796

纵梁

0.35

0.7

25

1.05

6.431

7.5

24

1157.58

0.6

0.6

25

1.10

9.9

4.55

28

1261.26

 

2

边横梁

0.35

0.7

25

1.05

6.431

5.835

14

525.348

 

2180.431

中横梁

0.35

0.7

25

1.05

6.431

6.6

7

297.112

次梁

横向

0.3

0.4

25

1.05

3.15

5.65

2

35.595

纵向

0.3

0.45

25

1.05

3.544

7.75

6

164.796

纵梁

0.35

0.7

25

1.05

6.431

7.5

24

1157.58

0.6

0.6

25

1.10

9.9

3.6

28

997.92

 

3~5

边横梁

0.35

0.7

25

1.05

6.431

5.8875

14

530.075

2182.678

中横梁

0.35

0.7

25

1.05

6.431

6.7

7

301.614

次梁

0.25

0.4

25

1.05

2.625

5.65

12

177.975

纵梁

0.35

0.7

25

1.05

6.431

7.6

24

1173.014

0.5

0.5

25

1.10

6.875

3.3

28

635.25

墙体为240mm厚混凝土多孔砖,外墙面刷真石漆,内墙面为白色乳胶漆,则外墙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

18.5×0.24=4.44kN/㎡

内墙为120mm厚轻质隔墙板,两侧均为白色乳胶漆,则内墙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

0.34kN/㎡

全玻璃门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0.45kN/㎡;塑钢窗单位面积重力荷载取0.4kN/㎡。

4.重力荷载代表值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5=(4.71+0.65/2)×19.2×48.6+2182.678+635.25/2+4.44×3.3×(19.2+48.6)×2/2+0.34×3.3×(48.6×2+8.1×12)/2=8301.03kN

第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4=(3.05+2.0/2)×19.2×48.6+2182.678+635.25+4.44×3.3×(19.2+48.6)×2+0.34×3.3×(48.6×2+8.1×12)=8801.99kN

第三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3=(3.05+2.0/2)×19.2×48.6+2182.678+635.25+4.44×3.3×(19.2+48.6)×2+0.34×3.3×(48.6×2+8.1×12)=8801.99kN

第二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2=(3.05+3.5/2)×19.2×48.6+2180.431+(635.25+997.92)/2+4.44×3.6×(19.2+48.6)×2+0.34×3.6×(48.6+19.2×5)=9820.41kN

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1=(3.05+3.5/2)×19.2×48.6+2180.431+(1261.26+997.92)/2+4.44×4.55×(19.2+48.6)×2+0.34×4.55×(48.6+19.2×5)=10752.08kN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初步估算T1=(0.08~0.1)×5=(0.4~0.5)s。

1.3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横梁线刚度ib计算过程见表3;柱线刚度ic计算过程见表4。

表3横梁线刚度ib计算表

类别

层次

Ec

/(N/mm2)

b×h

/mm×mm

I0

/mm4

l

/mm

EcI0/l

/N·mm

1.5EcI0/l

/N·mm

2EcI0/l

/N·mm

边横梁

1、2

3.15×104

350×700

10.004×109

6000

5.252×1010

7.878×1010

10.504×1010

3~5

3.0×104

350×700

10.004×109

5.002×1010

7.503×1010

10.004×1010

中横梁

1、2

3.15×104

350×700

10.004×109

7200

4.377×1010

6.565×1010

8.750×1010

3~5

3.0×104

350×700

10.004×109

4.168×1010

6.252×1010

8.337×1010

表4柱线刚度ic计算表

层次

hc/mm

Ec/(N/mm2)

b×h/mm×mm

Ic/mm4

EcIc/hc/N·mm

1

4550

3.15×104

600×600

1.080×1010

7.477×1010

2

3600

3.15×104

600×600

1.080×1010

9.450×1010

3~5

3300

3.0×104

500×500

5.208×109

4.735×1010

根据梁柱线刚度比—K的不同,平面布置图中的柱可分为中框架中柱和边柱、边框架中柱和边柱以及楼、电梯间柱等。

现以第2层中框架中柱的侧移刚度计算为例,说明计算过程,其余柱的计算过程从略,计算结果分别见表5~7。

第二层中框架中柱及其相连的梁的相对线刚度如图所示,图中数据取自表3和表4。

因此,梁柱线刚度比—K为

—K=

=2.037

αc=

=0.505

D=0.505×

×1010=44161N/mm

表5中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N/mm)

层次

边柱

中柱

∑Di

—K

αc

Di1

根数

—K

αc

Di2

根数

1

1.405

0.559

24246

8

2.575

0.672

29130

0

193968

2

1.112

0.357

31258

8

2.037

0.505

44161

0

250064

3

2.166

0.520

27125

8

3.970

0.665

34697

8

494576

4、5

2.113

0.514

26804

8

3.873

0.659

34410

8

489712

表6边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N/mm)

层次

边柱

中柱

∑Di

—K

αc

Di1

根数

—K

αc

Di2

根数

1

1.054

0.509

22050

4

1.932

0.618

26805

0

88200

2

0.834

0.294

25742

4

1.528

0.433

37902

0

102968

3

1.624

0.448

23383

4

2.978

0.598

31212

2

155956

4、5

1.585

0.442

23065

4

2.905

0.592

30901

2

154062

表7楼、电梯间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N/mm)

层次

中框架边柱

中柱

∑Di

中框架

边框架

—K

αc

Di1

根数

—K

αc

Di2

根数

—K

αc

Di3

根数

1

0.702

0.445

19284

2

1.580

0.581

25183

1

1.639

0.588

25475

4

406715

2.283

0.650

28161

1

1.288

0.544

23567

1

1.990

0.624

27048

7

2

0.556

0.217

19027

2

1.250

0.385

33662

2

1.297

0.393

34419

4

575238

1.806

0.475

41523

8

3

1.083

0.351

18326

2

2.887

0.591

30824

2

2.527

0.558

29123

2

156546

4、5

1.056

0.346

18034

2

2.817

0.585

30513

2

2.465

0.552

28804

2

154702

将上述不同情况下同层框架柱侧移刚度相加,即得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Di,见表8。

表8横向框架层间侧移刚度(N/mm)

层次

1

2

3

4

5

∑Di

688883

928270

807078

798476

798476

由表8可见,∑D1/∑D2=688883/928270=0.742>0.7,故该框架为规则框架。

2.纵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纵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方法与横向框架相同。

柱在纵向的侧移刚度除与柱纵向的截面特性有关外,还与纵梁的线刚度有关。

纵梁线刚度ib的计算过程见表9。

在该题中,纵、横向柱线刚度相同,见表4。

表9纵梁线刚度ib计算表

类别

层次

Ec

/(N/mm2)

b×h

/mm×mm

I0

/mm4

l

/mm

EcI0/l

/N·mm

1.5EcI0/l

/N·mm

2EcI0/l

/N·mm

纵梁

1、2

3.15×104

350×700

10.004×109

8100

3.891×1010

5.836×1010

7.781×1010

3~5

3.0×104

350×700

10.004×109

3.705×1010

5.558×1010

7.410×1010

纵向框架柱亦可分为中框架中柱和边柱、边框架中柱和边柱等,其侧移刚度值分别见表10和11。

纵向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值见表12。

表10纵向中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N/mm)

层次

边柱

中柱

∑Di

—K

αc

Di1

根数

—K

αc

Di2

根数

1

1.041

0.507

21960

2

2.081

0.632

27411

6

208386

2

0.823

0.292

25518

2

1.647

0.452

39512

6

288108

3

1.604

0.445

23223

2

3.208

0.616

32140

6

239286

4、5

1.565

0.439

22904

2

3.130

0.610

31834

6

236812

表11纵向边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N/mm)

层次

边柱

中柱

∑Di

—K

αc

Di1

根数

—K

αc

Di2

根数

1

0.781

0.461

19959

3

1.561

0.579

25084

7

235465

2

0.618

0.236

20644

3

1.235

0.382

33406

7

295774

3

1.203

0.376

19598

3

2.406

0.546

28494

7

258252

4、5

1.174

0.370

19297

3

2.348

0.540

28174

7

255109

表12纵向楼、电梯间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N/mm)

层次

中框架

∑Di

边柱

中柱

—K

αc

Di1

根数

—K

αc

Di2

根数

1

0.781

0.461

19959

2

1.821

0.607

26327

4

145226

2

0.618

0.236

20644

2

1.441

0.419

36642

4

187856

3

1.203

0.376

19598

2

2.807

0.584

30469

4

161072

4、5

1.174

0.370

19297

2

2.739

0.578

30155

4

159214

层次

边框架

∑Di

边柱

中柱

—K

αc

Di3

根数

—K

αc

Di4

根数

1

0.520

0.405

17546

1

1.301

0.546

23645

3

88481

2

0.412

0.171

14938

1

1.029

0.340

29731

3

104131

3

0.802

0.286

14936

1

2.005

0.501

26123

3

93305

4、5

0.782

0.281

14673

1

1.956

0.494

25800

3

92073

表13纵向框架层间侧移刚度(N/mm)

层次

1

2

3

4

5

∑Di

677558

875869

751915

743208

743208

由表13可见,∑D1/∑D2=677558/875869=0.774>0.7,所以该框架为纵向规则框架。

1.4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过程见表14。

表14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

层次

Gi/kN

VGi/kN

∑Di/(N/mm)

Δui/mm

ui/mm

5

8301.03

8301.03

798476

10.4

169.8

4

8801.99

17103.02

798476

21.4

159.4

3

8801.99

25905.01

807078

32.1

138.1

2

9820.41

35725.42

928270

38.5

106.0

1

10752.08

46477.50

688883

67.5

67.5

uT的量纲为m,取ψT=0.65,则

T1=1.7×0.65×

=0.46s

T1在0.4~0.5s范围内,符合要求。

(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该建筑结构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型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Geq=0.85∑Gi=0.85×(10752.08+9820.41+8801.99×2+8301.03)=39505.88kN

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故Tg=0.45s,多遇地震时设防烈度为7度的αmax=0.08,则

α1=(Tg/T1)0.9αmax=(0.45/0.46)0.9×0.08=0.079

FEk=α1Geq=0.079×39505.88=3127.1kN

因T1=0.46s<1.4Tg=1.4×0.45=0.63s,则δn=0,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具体计算过程见表15,各楼层地震剪力计算结果列入表15。

表15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层次

Hi/m

Gi/kN

GiHi/kN·m

GiHi/(∑GjHj)

Fi/kN

Vi/kN

5

18.05

8301.03

149833.59

0.294

919.8

919.8

4

14.75

8801.99

129829.35

0.255

797.0

1716.8

3

11.45

8801.99

100782.79

0.198

618.7

2335.5

2

8.15

9820.41

80036.34

0.157

491.3

2826.8

1

4.55

10752.08

48921.96

0.096

300.3

3127.1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的分布如图所示。

(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Δui和顶点位移ui计算过程见表16。

表中还计算了各层的层间弹性位移角θe=Δui/hi。

表16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层次

Vi/kN

∑Di/(N/mm)

Δui/mm

ui/mm

hi/mm

θe=Δui/hi

5

919.8

798476

1.15

13.77

3300

1/2870

4

1716.8

798476

2.15

12.62

3300

1/1535

3

2335.5

807078

2.89

10.47

3300

1/1142

2

2826.8

9282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