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
1.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
教学目标:
1.认识珊瑚与珊瑚礁,及珊瑚礁的形成;
2.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珊瑚礁的形成,知道珊瑚礁是海洋最宝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意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珊瑚礁中生存的生物及其特点,感受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开启珊瑚礁之旅:
1.教师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假期里你们都去哪玩了?
相信这些各具特色的景点一定给你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海豚博士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知道是哪儿吗?
卡通人物介绍——同学们好!
我是小海豚博士,今天要带大家进行一次神秘的海底旅行,准备好了吗?
出发吧!
2.课件播放潜水艇下潜画面接着出示一段呈现海底珊瑚礁奇异景象及各种生物生活的音像资料。
3.师谈话:
同学们,徜徉在这神奇的海底旅行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4.师:
刚才有的同学说到珊瑚礁,你了解它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探究学习的主题。
(板书:
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
二、初识珊瑚礁
1.师谈话:
下面让我们走进珊瑚礁和它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吧!
课前,我们查阅、收集了关于珊瑚礁的资料。
考考大家:
珊瑚礁是怎么形成的?
师小结:
初步了解了珊瑚礁的形成,我们来听一听小海豚博士的介绍。
课件展示:
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说明:
海洋中的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
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2.师谈话:
现在我们明白了珊瑚礁的形成了。
你还了解到关于珊瑚礁的哪些信息呢?
让我们继续来交流。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一些典型的资料内容。
师小结:
同学们的准备可真充分,根据资料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珊瑚生长在一定的区域带,下面请小海豚博士再为我们细致地讲解,让我们回顾和了解珊瑚生长所需要的环境。
(课件出示下面的表格内容,小海豚博士配音讲解。
)
三、“海洋绿洲”作用大
师谈话:
通过交流,让我们对珊瑚礁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从这段视频中你都了解到哪些内容?
课件播放:
描述珊瑚礁生物群落的视频资料,内容包括:
珊瑚礁自然生态系统被称为海洋绿洲、世界上最大的“居所”、珊瑚礁为大量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师小结:
看到这些介绍我们不禁为美丽而神奇珊瑚礁赞叹!
它不仅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成千上万的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其实珊瑚礁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作用呢!
让我们继续进行探究之旅吧!
四、探究之旅在继续
师提问:
你还知道珊瑚礁有哪些作用吗?
师小结:
看来珊瑚礁不仅有丰富的生态系统、较高的利用价值,还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自然文化遗产。
五、保护珊瑚礁在行动
师谈话:
不过,珊瑚礁的生存现状可不那么令人乐观!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课件播放珊瑚礁频临灭绝的现状短片。
)
师: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
同学们,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善待海洋、就是善待自己!
让我们积极的行动起来,保护珊瑚礁、守护美丽的蓝色家园吧!
2.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事实和原因。
2.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
2.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教学活动:
1.师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听一位小女孩的演讲,好吗?
(播放视频或图片并补充讲解)
来自斐济的女孩拉维塔哽咽地诉说:
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
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
学生认真看视频
2.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感受。
3.教师小结:
拉维塔的诉说,给人们带来了警示,海平面的上升会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4.老师出示资料卡:
据中国国家海洋局资料统计显示:
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是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每年2.5毫米。
请同学们算一算30年来海平面上升了多少毫米?
假如海平面上升60米后会怎样呢?
看看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模拟地图(课件出示)
学生认真看课件,算一算。
交流自己的感受理解海平面在悄然上升的事实。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代表不同的国家,将课前搜集的材料进行讨论整理,进行大会发言。
5.大家找一找,我们青岛还存在吗?
其他的海滨城市都还在吗?
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学生明确气候变暖一方面是地球处在温暖期,另一方面人类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环境污染加剧了气候变暖。
辩证认识地球变暖问题。
小组中讨论:
除了全球变暖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等探索活动,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探究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6.教师总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来带来的危害。
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生活等。
教师演示水受热膨胀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
应该怎样做呢,才能减缓海平面上升?
分组整理好资料,把相关宣传节能减排的做法,写在卡片上,做成警示卡,警示卡可以分给自己的家人、朋友、邻居等。
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警示卡、资料册来宣传课堂上的研究成果,使学生知道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7.教师小结:
海平面上升,会给人类造成危害,世界各国采取措施应对海平面上升。
号召请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减缓海平面的上升
3.深海狩猎
教学目标:
1.了解远洋捕捞对船只、捕捞技术、保鲜技术的高要求。
2.初步感知发展远洋捕捞业的意义。
3.简单了解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远洋捕捞对船只、捕捞技术、保鲜技术的高要求。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课件出示导入:
让我们来看看远洋捕捞船只返港、远洋捕捞产品深受市民喜爱的新闻吧,看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第三课:
深海狩猎。
板书课题。
二、深海狩猎好处多:
师课件出示“远洋产品推介会”的场景,
从图上你都了解到什么?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知道一些主要的远洋捕捞产品的种类
活动组织有序
教师课件出示图片:
钢壳大马力远洋捕捞船和小渔船的对比。
教师小结:
深海狩猎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要有最新的远洋捕捞造船和装备技术。
三、深海狩猎要求高:
教师课件出示图片介绍了我国四大渔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产品,以及现在面临的问题。
教师小结: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使人类可以全球撒网,深海狩猎。
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人类应该保护海洋,科学的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海底网络通天下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电缆重要作用、发展历程,以及保护海缆重要性。
2.感受海洋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通讯网络是构建信息公路的作用,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相关的视频课件,海缆建设的图片,了解海缆的最新建设成果。
学生准备:
搜集海缆的相关资料及海缆建设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妈妈和女儿在电脑前进行越洋视屏聊天的视频片段。
2.师:
(课件出示:
世界地图)知道我们与美国远隔太平洋,距离遥远,却能这样方便的进行交流,是为什么吗?
3.揭示课题:
海底网络通天下
二、走近海底电缆
1.师出示在海底电缆图片,这海底电缆就这样静静的躺在深深的海底,它能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出示“首条海底电缆登陆海南海南电力走出百年孤独”新闻。
2.教师分别出示留学在外的儿子与打电话给妈妈讲学校发生的趣事的视频片段;爸爸出差到了香港,买东西用信用卡结账的视频片段,
三、追寻海缆发展
1.师:
别看现在海缆遍布各地,其实它的历史不是很久远,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世界海缆发展的重大事件。
2.播放世界海缆发展的视频课件
四、探究海缆优势
1.师:
光缆、电缆、卫星、无线这几种通信载体让地球村这一梦想化为现实。
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国际话音、数据、图像采用海底光缆进行传输,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手段。
它具有哪些优势呢?
2.教师小结:
因为海缆成本低、寿命长、容量大、传输质量高、容量大等特点,一直被人们称为“国际通信网络的脊梁”,我们一定要充分的去利用它,尽力保护它,把我们的“地球村”建设的更为美好!
5 聚焦海上石油开发
一、教学内容:
聚焦海上石油开发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石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世界海洋石油的分布、中国海上石油的开发、。
2.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与小伙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分享收获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参与交流,了解石油资源的宝贵,减少日常生活中石油产品的使用量,珍惜石油,珍爱我们的家园。
2.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自己作为地球人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资料卡
活动过程:
一、了解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激情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生活中那些东西跟石油有关吗?
谈谈你的认识!
二、出示相关内容
1.小组讨论交流:
你所了解石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出示:
课件)
2.汇总发言。
(1)请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分享交流信息。
(2)汇总发言:
总结板书。
三、介绍海上石油概览
1、小组分工:
2、介绍世界海上油田的分布。
3、中国海上石油的开发。
四、海面上的“乌云”
1、展示触目惊心的案例。
2、如何清理海上油污。
五、动手探究
1、根据书中提示做实验。
2、写出实验报告。
3、汇总小结。
4、说说你的感受。
6.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知识目标:
1.认识海洋中的生物链;
2.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案例导入
通过课本第一页的案例引入本课题,请学生思考“海洋中生物真地缺一不可吗?
”
小组讨论腐蛰与鱼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3.通过生物链认识海洋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海洋生物群落中,有着形形色色的营养关系,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
列举:
鲸——海豹——鳕鱼——鲱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展开形式:
小组讨论其顺次关系
小组代表发表该小组的观点。
教师发放资料卡,请大家绘制其中的海洋食物链。
师:
海洋生物之间联系紧密。
我们试着画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该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海洋食物链的认识。
小结:
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请小组讨论你发现的生活中的食物链。
a.有树的地方有鸟
b.有花草的地方有昆虫
……
小结:
植物、昆虫、鸟和其他生物靠食物链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刚才视频中展示了人类利用卫星拍摄的地球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海底高低崎岖的地形。
我们看到同样是海洋却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
这代表什么呢?
小组讨论一下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地形图中的颜色深浅来感知海底地形。
教师发放讨论小纸条,每组一张,请小组讨论后填写结论。
我们知道地球有几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汇处有些是在海洋中。
4.海底生物大写真
海底世界丰富多彩,有一种海洋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
根据下面这些海洋生物的特点,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
请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的填写游戏环节。
5.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7.大海的咆哮
知识目标:
1.认识各种海洋灾害;
2.知道海洋灾害出现的规律;
3.学习各种防灾自救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海洋灾害认识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生活的地球;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大海是美丽多姿的,也是变幻莫测的。
海洋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伤和人员伤亡。
如何有效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海洋灾害中正确保护自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课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我想经过课下调查搜集资料你已经了解了许多,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汇报要点: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的大概经过、事件造成的损失。
教师强调学生的汇报语言简明扼要。
小结:
大海也有可怕的时候,就像发生阵阵咆哮给人类带来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日益严重,也给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何有效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称为全球共同的课题。
2.案例传真,探究海洋灾害种类
要减少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就需要了解海洋灾害。
从课本的案例中你知道哪些海洋灾害?
这些灾害有没有规律可循?
分小组研究课题资料,看看能不能从中寻找到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整理分析资料,寻找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吧。
学生自由合作,分组分析资料。
3.全班交流
4.小结:
我们通过探究发现海洋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海洋灾害的发生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归纳海洋灾害发生的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树立海洋灾害是有规律可循的意识。
)
5.防灾自护
引导学生阅读《沙滩天使》和《沉痛的事实》,谈体会。
引导学生了解台风预警信号。
我们生活在沿海地区,夏季为台风的多发季节,台风使我们的财产遭受损失,甚至还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在台风来临前都要做好防护工作,清雪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台风来了,我们该怎么防护自救?
6.小结
只要积极预防,就能将损失减到最小,老师建议学生课后用新颖、独特的形式将这节课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宣传,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8.蓝色诗卷
知识目标:
1.了解各类歌颂海洋的诗篇;
2.认识古代诗人对海洋的赞美;
3.尝试用文章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感情;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伴乐诗歌朗诵的水平。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从古至今我们有许多的文人墨客都用文章、诗歌的形式赞颂大海的美、大海的波澜壮阔。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诗词,一起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
2.走进“大海之歌”
小组讨论,酝酿感情,交流朗诵诗歌的经验。
小组长分配段落,以合作的形式完成该篇朗诵。
3.全班分享
教师提出建议:
应该结合配乐读出慷慨激昂的气势。
4.古诗词的朗诵
小组分析古诗词与现代诗词在写作和朗诵上的区别。
小组交流,提出观点。
小组内部挑选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词来朗诵。
5.引申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大海的诗篇?
大海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说说你和大海的故事……
大海还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呢!
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6.妙笔生花
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对大海说的话写成一首小诗或一段散文。
9.桥隧时代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青岛新建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基本情况;
2.知道桥隧时代给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契机;
3.感受桥隧时代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桥隧科技的兴趣。
一、问题导入
教师引导:
以去胶州为例,根据我们现在的交通状况,我们可以如何选择交通路线?
学生答:
1.2.3……
以去黄岛为例,根据我们现在的交通状况,我们可以如何选择交通路线?
学生答:
1.2.3……
由学生的回答引入今天的课题。
小结:
海底隧道、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二、说说你了解的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
1.小组交流
很多同学已经亲身体验过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了,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和你们了解的知识。
1.汇报交流
a.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基本情况
b.海底隧道的基本情况
2.深入探究:
青岛新建成的桥隧有哪些特点?
a.是否影响其他船舶的通行?
b.如果遇上海上大雾怎么办?
c.海底隧道能堵车吗?
……
小结:
大桥和隧道的通车真是非常伟大的壮举。
开车行走在上面,我们时刻能感受到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三、桥隧带来的新变化
1.小组讨论:
桥隧的通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等方面将产生哪些影响和变化?
2.我的发现
a.交通:
b.旅游
c.日常生活
d.经济
……
四、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桥隧发展
1.美国金门大桥
2.英吉利海峡隧道
3.港珠澳跨海大桥
五、总结
青岛的桥隧通车密切联系了东西海岸的联系,实现了胶州湾半小时经济圈的构想,形成了“大青岛”的格局,迎来了同城发展的新时代。
桥隧贯通犹如打通了经济建设的血脉,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插上了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10.走进蓝色新时代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蓝色海洋经济的基本情况;
2.知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范围;
3.畅想蓝色新生活。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少年海洋学校转播室向大家转播山东省政府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的相关信息。
借此,教师引导学生:
21世纪是蓝色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蓝色引擎,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热潮迅速兴起,蓝色经济引领未来。
请学生提出疑问:
1.什么是蓝色经济区?
2.山东哪些地方属于蓝色经济区?
……
二、聚焦蓝色经济
1.小组探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哪些部分?
沿海有哪些港口?
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
2.小组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人文资源可以用于海洋经济的发展?
3.教师引导:
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都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人文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
三、蓝色经济龙头——青岛
1.说一说。
通过课前的预习,请学生说一说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找一找。
请学生仔细观察青岛蓝色经济总体布局规划图,根据此图分析青岛蓝色经济总体布局的优势。
四、畅想蓝色新生活
教师引导:
走进蓝色时代,拥抱蔚蓝,一条现代化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共同畅想未来蓝色新生活。
1.小组讨论交流:
请学生畅想未来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景,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2.教师小结:
蓝色经济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参与。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为蓝色经济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天会更蓝,海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