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9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面的甲图示意咸海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乙图示意咸海流域。
据此完成1~3题。
1.咸海流域( )
A.河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强
C.河流水量受气温影响大D.受大西洋西风影响较大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咸海流域面积逐渐缩小B.咸海湖岸的坡度东岸陡西岸缓
C.咸海流域主体位于温带草原D.全球变暖是湖泊萎缩的自然主因
3.咸海消失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B.棉花种植受到极大威胁
C.冬半年沙尘暴频发D.气温年较差减小
下图为某山地降水量随坡向与海拔变化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山地( )
A.东侧山麓森林茂密
B.西侧山麓植被主要是草原
C.降水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D.山上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
5.西侧12~16km范围内降水出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坡向与风向 B.海拔变化C.坡度与风向D.海陆位置
下图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
mm)随高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6~8题。
6.3月该山地随海拔升高降水量( )
A.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7.影响该山地9-12月最大降水量出现高度和降水量变化的大气环流因素是( )
A.西风带影响逐渐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逐渐减弱
C.东北信风带影响逐渐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逐渐增强
8.该地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 )
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9~10题。
9.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10.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1.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回答下题。
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
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473平方千米,人口1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岛上有一些农场。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12~13题。
12.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13.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据此回答14~15题。
14.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D.受沿岸寒流影响
15.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D.距地中海较近
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C层为沙质沉积物,B、F、G层为沉积层,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读图回答16~17题。
16.有关图中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岩石可能是玄武岩,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
B.B岩石可能是石灰岩,由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形成
C.D岩石可能是花岗岩,由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
D.E岩石可能是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
17.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修东西向隧道,应选择F处B.A处不存在化石
C.②处打井可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D.G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如图中的甲河流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读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乙处地貌类型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处为断层,地壳垂直运动形成
B.乙处为峡谷,地壳垂直运动形成
C.乙处为断层,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
D.乙处为峡谷,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
19.丙处发育成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侵蚀作用强烈,挟带大量泥沙到河口B.多条河流在此交汇,泥沙大量沉积
C.海洋潮汐运动,大量海水挟带泥沙沉积D.受板块挤压运动影响,地壳不断抬升
2017年1月28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读甲、乙、丙三地昼长周年变化折线图(①②③④⑤表示二分二至日),回答20~21题。
20.位于美国旧金山(37°48′0″N,122°25′0″W)的华侨,收看北京时间晚8时开始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直播时,当地的区时是( )
A.1月28日4时B.1月27日16时
C.1月27日4时D.1月26日16时
21.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直播期间,甲、乙、丙三地昼长对应图中的位置处于( )
A.①②或②③之间B.②③或④⑤之间
C.③④或④⑤之间D.①②或③④之间
22.有关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分析比较,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甲、乙、丙B.纬度值乙>丙>甲
C.自转线速度丙>甲>乙D.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甲>丙>乙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
据此回答23~24题。
23.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4.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读我国某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模式图,完成25~27题。
25.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是为了()
①减轻城市洪涝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有利于雨污分流
④有利于地下水回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6.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可以明显减少水循环中的()
A.降水B.地表径流C.蒸发D.下渗
27.下面四个城市,最适合推广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的是()
A.乌鲁木齐B.拉萨C.天津D.武汉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28~29题。
28.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改为种植橡胶林后()
A.蒸发量增多B.下渗量增加C.径流总量增多D.气候更加湿润
29.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土壤肥力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D.自然灾害减少
植生滞留槽(图),又称“雨水花园”,主要作用可以滞留大量雨水。
读图,回答30题。
30.“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①水汽蒸发增多②地下径流增多
③水汽输送减少④地表水下渗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
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
读图回答问题。
(14分)
(1)图1中①②自然带分别表示( )(2分)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B.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2)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4分)
(3)③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
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4分)
(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
(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6分)
材料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
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6分)
(3)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的哈密地区,呈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盆地北部即天山南坡为洪积倾斜平原;东部和西部是丘陵和戈壁,南部为库木塔格沙漠,古称莫贺延碛;中部为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的洪积平原。
盆地内有很多距今约3000年前的古城堡和古墓群,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证据。
下图为哈密盆地古城堡、古墓群和现代城镇分布及附近地貌景观图。
(10分)
(1)描述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4分)
(2)简析古城堡及古墓群远离现代城镇的原因。
(6分)
2019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地理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B
D
C
A
D
C
A
C
C
B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D
A
C
B
C
D
A
A
B
C
A
C
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解析:
(1)根据①自然带下面为山地针叶林带即可判断。
(2)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③处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阻挡作用有关,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丙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
答案:
(1)C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是水分。
(3)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
(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
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
32.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气温的特征及成因、降水的时间分布,风向变化及成因。
(1)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
(2)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大陆西岸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
(3)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
(3)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
答案:
(1)特征:
向北凸(弯曲)。
原因:
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
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33.
【答案】
(1)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长期在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下形成。
(2)古城堡及古墓群均为古代绿洲所在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及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使古代绿洲荒漠化加剧,绿洲被废弃;古代绿洲被废弃后,人类活动逐渐向河流上游移动,形成新的绿洲(城镇),从而使得古城堡及古墓群远离现代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