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3863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docx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从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课堂导入的设计、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意在加强参训教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切实提高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

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专题解析

本课程共讲述5部分内容:

1.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2.课堂导入的设计;3.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4.如何设计教学目标;5.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

作业:

认真回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门课,列举自己某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板书,谈一谈设计意图。

   

1.要求:

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

课后作业提交后辅导教师批阅优秀得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得0分。

您至少完成6个课后作业,考核以6个最高成绩作业计分,本项考核满分为30分。

板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板书的一般格局:

开头课题(作者)

时代背景作者思路语文知识

作者简介文章结构陌生字词

正音辨字重点难点添加补充

新的词语中心要点布置作业

写作特点

地头(不写)

二、板书设计的要求:

1.思路清晰2.重点突出

课堂导入的设计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导入是老师颇费心思的一件事。

高尔基谈到创作体会时说:

“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文章开头如定调,教学也是如此,课若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导入尤其应该如此。

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所谓“导入”,也叫“导课”、“课引子”,指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述的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或场景。

一、导入时间的把握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割的一般方案,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导入的5分钟是不可省略的。

前5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时,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时间的差异归因于学生的认知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

其中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情感准备状态程度高,学习结果就好,所用学习时间就短。

就是说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得好,学习效率就高。

在一节语文课中,教师就应该抓住开始的这5分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情感准备状态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才能确保后面学习的高效。

二、导入的作用

引起注意:

好的导入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

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统领定向:

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创设情境:

这里我们要多说几句,刚刚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悟、熏陶”,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开始注重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而这恰恰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问题,也是导致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因素。

创设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导入,而且必须在导入时就进行。

语文学科人文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性决定了情境教学是今后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也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任务、重要特色。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导入语的这一作用、这一任务,我们今天所说的开讲的优化也就主要体现在这里。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的时间,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很少的时间。

”那么,如何利用这短短的5分钟?

用什么样的方法最为有效呢?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导入的方法

这里我们介绍几种语文课常见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所创建,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1.由释题导入:

主要有:

释名物——标题牵涉到了人名、地名、物名,这些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可从解释这些名物开讲。

例如: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藤野先生》、《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释题意——有些文题的含意,或者另有所指,教师可从题意开讲,让学生循题识文。

如:

《为了忘却的纪念》文题含蓄,从字面上看似乎矛盾,既然要写纪念文章,为什么又要“忘却”呢?

这就可以从解释题意开讲。

释结构——从语法关系方面分析文题,透过文题的结构,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深意。

2.由作者、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这类两类导入是教师用得最多的,这里我们不再举例。

3.由文章的风格、价值导入:

布冯说:

“风格即是人”,所谓风格,指作家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理想、审美需求、创作才能等在作品中独特的个性化的稳定的表现。

了解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对学生学习其文章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学生认识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借以洞察文章寄托的作家的社会理想、审美要求,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社会意义。

同时,通过评论文章的风格、价值,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4.由故事、趣事导入: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学生都喜欢听。

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开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由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炼,含意丰富,表现力强,青少年一般都喜欢,以此开头,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很好地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无论使用哪一种导入方式都应注意:

①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情感状态等),因课而异,因人不同。

②新颖性——不是千篇一律,雷同陈旧,而是富于独创,富有个性。

③艺术性——语言应该清新流畅,同时又生动富有感染力。

④科学性——援引材料应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恰到好处,不要过火,否则过犹不及。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语文情境教学的情知对称特征:

强调认知教学的同时,强调情感的诉求,即强调认知教学与情感教学的对称、统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人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体,“完整的人”是情感与认知均衡发展的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

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不以情感为基础的智慧,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

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只有植根于情感基础时,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教学目标的内涵

1.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应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

2.它由三个方面因素决定:

社会需要、文化传递、学生需求。

二、拟定教育目标的基础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基本内容:

1.认知领域

①知识:

对知识的了解回忆

②理解:

对知识改述、归纳、外推

③应用:

使用概念、原理和方法

④分析:

抽出要素、关系、结构原理

⑤综合:

概括抽象关系,表达完整思想

⑥评价:

根据内部证据或外部标准作判断

2.情感领域

①接受:

仅仅意识到,积极地接受,有选择地接受。

②反应:

按指令反应,积极地反应,满意地反应。

③价值判断:

领会价值,选择价值,确信价值。

④价值的体系化:

价值的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

⑤价值的个性化:

赋予价值观,赋予世界观

3.技能行动领域

①基础动作:

确认动作,模仿动作,定型动作。

②规定动作:

合乎一定标准的动作,洗练的动作

③创造动作:

钻研独特的动作,复合独特的动作,钻研独特的类型动作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启示

1.确立教学目标要着眼于知、情、行三方面。

2.教学的重心在于培养能力。

3.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一定的台阶。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拟定

1.宏观来讲

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2.语文学科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浅易文言文知识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过程与方法:

语文学习、语文实践的策略与方法。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问题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提问的作用:

1.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好的刺激信息,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2.能促使学生定向思考,具有促进学生注意学习重点、难点的作用;

3.能引发携手共进思考,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的作用;

4.能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有完善学生知能结构的作用;

5.能交流师生的思想感情,及时交流反馈信息,具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教学的作用;

6.能活跃气氛,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程的作用。

二、提问的含义:

1.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

2.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或不同意见向老师质疑,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善学生智能结构的重要方式。

三、提问的策略:

思考性、序列性、预测性、时机性。

【例】钱梦龙:

《愚公移山》一课他对文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这句话的经典提问广为人知:

“京城氏家里那个小孩子也跟了愚公去参加移山劳动,他的爸爸肯让他去吗?

”,这种从思维侧翼寻找思维切入口的"曲问"不仅使学生迂回地找到了答案,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品质。

四、课堂提问的类型:

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

五、提问要防止的通病

1.过于简单;

2.不分轻重主次,过于繁琐;

3.过于空泛,不着边际,或过深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4.过于雷同,毫无新意;

5.过于含混,模糊不清。

学习完前边的课程内容后,请您想一想如下的问题,并尝试做一做:

1.语文课程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取代板书吗?

为什么?

2.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使用,不必过于强调情感教育,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3.语文教学有无必要设计陈述性知识目标?

为什么?

4.课堂教学中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后,会生成很多非预设性的问题,当这些问题与你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一致时,你如何处理?

 

 问:

易先生您怎么看待“教学相长”?

易中天:

我的理解,就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启发。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学生启发老师,往往就是他提问的时候。

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提一个问题,我觉得是不该问的,首先我就会自我反省,是不是我的表述有问题,是不是我的观点有问题,是不是我自己都没有搞清楚。

如果是表述有问题,当场就可以解决。

如果观点有问题,那就要回去反思,我很可能就进步了。

谢谢你的问题!

问:

易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乡村老师。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素质教育?

易中天:

我觉得我们每个个人的力量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我也不想批评中国教育,免得你们回去不好弄。

但是我相信一点,今天来的人都是热爱教师这份工作的,我相信这个。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

为什么你在课堂上那么起劲?

教书不就是个混饭吃的事儿吗?

你那么投入干什么?

我说:

我投入才快乐。

是的,我就是个教书匠,就是个手艺人。

手艺人是要尊重自己手艺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当老师的已经够苦的了。

我刚毕业的时候,住在筒子楼,没有卫生间,做饭在走廊里面搭个炉子烧蜂窝煤。

日子都过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工作还苦哈哈的,我怎么活?

我必须把教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而且只有我快乐了,学生才会快乐;学生快乐了,我才会快乐。

我一定要把上课变成快乐的事情。

(掌声)

我送给诸位的一句话:

体制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可以把自己的课变得快乐。

谢谢各位!

问:

您刚才说的“问题教学”,我非常赞成。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该怎样激发学生问问题的意识呢?

谢谢!

易中天:

谢谢!

我觉得这应该不是问题,因为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不问问题的孩子。

孩子天性就是要问问题的,只不过这种天性往往被压抑了。

家长和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说:

你不该问,你不准问,你问不得,你问的问题是可笑的。

这样他就不敢问了,以后他就对提问失去了信心,你再想让他问问题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可以告诉孩子,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没关系。

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不懂不是可耻的事情。

不懂就问,说明你有求知欲。

要表扬他。

然后你还要告诉家长,不要压抑孩子提问。

回答不了没关系,回答不了就说:

“老师真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等老师知道答案再告诉你好吗?

”孩子一定会说“好”,孩子不会说:

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你当什么老师。

孩子都是好孩子。

当然,回答问题确实需要智慧,这个只能在我们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

但是有一条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坦诚以对”。

有人说不可能吧,你易中天能够做到不说假话吗?

我说做得到。

因为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会把不合适说出来的真话烂在肚子里。

康德说过,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

说一部分,藏一部分,说出来的仍然全是真话。

没错,这里面有些时候是需要技巧的。

有一次讲座,领导干部坐在前排,普通民众座位都在后面。

当时就有人不干了,说凭什么他们坐在前面。

我就说:

我个人理解主办方这样安排,是他们认为领导干部更需要学习。

经常有人跟我说:

易中天你出硬伤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是核实。

如果确实我错了,第一件事就是“认帐”;第二是“道歉”,向读者道歉;第三是“道谢”,向批评者说“谢谢”。

谁没犯过错误啊?

我的人生就充满了错别字。

认错不丢人。

你只要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学生,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就会上来了。

所有的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只要我们不抹杀就好。

谢谢!

问:

易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乡村教师。

我今天能不能问一个和教育不相关的问题呢?

易中天:

可以。

问: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缺少信仰,我一直也在思考。

我想问一下易老师,您有信仰吗?

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易中天:

好,谢谢。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这位同行:

本人无党、无派、无信仰,属于“三无人员”。

而且我个人认为,不需要信仰。

什么叫“信仰”?

信仰就是“对超自然和超世俗之神秘存在的坚决相信”。

就是你相信一个对象他是存在的,但他又不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比如上帝、神。

因为他不是自然界的,所以不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因为他也不是人类社会的,所以不能通过生活经验来证明。

科学实验也不能证明,生活经验也不能证明,怎么办呢?

只能信仰。

所以,只有这种相信才叫信仰,其他的都不能叫信仰。

这是第一,信仰的定义。

第二点,中华民族从来就没有信仰。

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无信仰的民族,中华民族是没有宗教意识、彼岸观念和信仰的。

因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是人本精神、现实精神、艺术精神。

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宗教意识,没有信仰。

当然,我说的只是汉族哦!

抱歉!

抱歉!

少数民族的老师请你们理解,我说的是汉族。

汉民族有一个说法,叫“信则灵”。

意思也很清楚,不灵我就不信,我信是为了灵。

这就不是信仰了,这是“实用主义”。

但是,我们这个汉民族几千年没有信仰也没出事儿啊,是不是?

原因就在我们汉民族从周代开始,就是“以伦理代宗教”。

虽然没有信仰,但是有核心价值观,有道德底线。

所以三千年来文明不中断,而且社会基本稳定。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没有底线”。

你说往奶粉里面放三聚氰氨是没有信仰吗?

太抬举他了。

古人也有做假的。

我们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知道酒里面要掺水。

但也只能放一点开水,不能放毒啊!

我们现在要守住底线,要告诉大家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丢,有些最基本的底线是不能不守的,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不要唱高调,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就可以了。

这是我对信仰问题的回答。

谢谢!

问:

易老师您好!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完全赞同。

易中天:

我完全不赞同。

问:

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

我认为,教师有责任育人,但是我们不能承担全部的责任。

不应该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或者是社会眼睁睁看着老师牺牲,以消耗为代价,老师也是社会人。

我的理解,如果非要比喻成照明工具的话,老师应该是有一套自身自带蓄电或者不用电却有照明功能的。

易中天:

我同意。

问:

对于“园丁”的比喻我个人很认同。

因为园丁以养花种草养活自己,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美。

谢谢!

易中天:

您请坐。

如果一定要把老师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工程师、蜡烛、园丁,我都不赞同。

因为他们共同的一点,是不把学生当人。

灵魂工程师的说法,意思就是学生是一架机器,螺丝可以下下来,然后在里面修,否则你怎么可以塑造他的灵魂?

他的灵魂是你可以用螺丝刀什么的改装吗?

园丁还是不把学生当人,当花、当草。

学生是人啊!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好朋友。

(掌声)最好的老师是一片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然后跟他交流,伴随他成长。

但是要记住,任何人的成长都是自个儿的事,谁都不能代替,更不能强迫。

谢谢!

问:

我跟易老师是同龄人,有着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理想。

我本来是想当一名教师,后来歪打正着做了一名医生。

在我的心目当中,对于老师我是比较崇拜的,所以连续三年我都接待乡村教师回家。

易中天:

非常感谢。

问:

我的问题是老师怎么样和学生之间有一个好的沟通?

现在学生的负担确实很重,家长也很头痛,这个问题就是在我们做家长的时候,怎么样来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同时呢?

是不是要把一块一块的大的、整个的压力都压在学生身上?

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也是比较纠结的问题。

谢谢您!

易中天:

这事从根本上讲,我是解决不了的,这是体制问题。

压力之所以重,是因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釜底抽薪,不过独木桥。

为什么大家都去挤这个独木桥呢?

因为你只有上了好的小学,才能上好的中学;上了好的中学,才能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考公务员,叫“国考”。

为什么大家都考公务员呢?

因为只有考上了公务员,才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有一个农村孩子的父母亲跟他说:

儿啊,你一定得考上公务员。

你只有做了官,你爹你娘在村里才不受欺负呀!

这就是社会问题。

我们的社会应该怎么样?

应该让所有从事各种行业、职业的人都得到足够的尊重。

不管他是清洁工、公务员还是性工作者,都要得到足够的尊重。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每个人的人身安全、公民权益都是不能受到损害的。

甚至在发达国家,越是脏活、累活、没有人干的活,薪水越高。

这样就不会有压力了。

没有了压力,大家放松下来,老师也不累,学生也不累,就可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你的办法就是不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他考成啥样是啥样。

但是一定要让他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课堂教学如果开端没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下面就难以正常进行。

导入教学方面体现的更明显,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课堂教学开始的前5分钟这一段时间,学生思想处于由松弛到紧张的过渡阶段,处于注意的转移和重新分配阶段,这段时间,最需要教师以最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能把这段时间利用好,把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得好,那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导入的作用主要包括:

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统领定向、创设情境等方面。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

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在导入的作用中,首先是引起注意。

好的导入就如同弹词、相声的开篇,如同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要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本篇课文或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其次是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要小巧玲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再次是统领定向,好的导入就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盘的动向,导入应对整堂课起着统领定向的作用,一开讲就应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