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214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docx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一)

一、(2018河南南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

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

继宗榜曰:

“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儒怒。

继宗入见曰:

“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

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

“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

“朝觐官孰廉?

”直对曰:

“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

“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敏惶恐,遗书庆曰:

“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

“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明清时,举人经会试及格后亦可称为进士。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

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

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

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和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

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

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

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译文:

 

 

(2)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译文:

 

 

一、

1.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部分主要是叙述事情,要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月俸”“之”“原数”“他司”“仓吏”“继宗”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量”是动词,“之”是其宾语,故“之”后应断开,排除C项;“悟”意思是“明白,悟出”,宾语应是“仓吏缺粮之由”,“由”意思是“缘由,原因”,“仓吏缺粮”是“由”的定语,故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具实以闻”,“以”相当于“而”,此处表修饰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2.答案 D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地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有误,明清两代的乡试应是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3.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应先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有误,从文中来看,“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意思是“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

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可见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

4.答案 

(1)临走时,孔儒突然进入州府衙门,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边只有几套破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去。

(2)杨继宗多次与宦官张庆意见不合。

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1)“濒”,接近;“突入府署”添加主语“孔儒”,“突”,突然;“发箧”,打开箱子;“敝”,破旧;“袭”,量词,相当于“套”;“敝衣数袭”定语后置,应为“数袭敝衣”;“而已”,罢了;“去”,古今异义,离开。

(2)句首添加主语“杨继宗”;“数”,多次;“中官”,宦官;“忤”,意见不合;“每”,常常;“毁”,诋毁。

[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

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

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

(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

他生性刚正廉洁,孤傲冷峭,没有人敢冒犯。

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

又大力兴办社学。

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

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

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

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里长多被杖死。

杨继宗张榜公告说:

“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

”孔儒十分恼怒。

杨继宗去拜见他说:

“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

您只管剔除奸邪和弊病,劝勉和惩治官吏。

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实,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

”孔儒不能责难他,但心中深为忌恨。

(孔儒)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走了。

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

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文书领取府库金银,说:

“钱都在,请给我印券。

”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

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

明宪宗问汪直:

“朝觐官中谁廉洁?

”汪直回答说:

“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

”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

他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

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

宪宗说道:

“(你说的)莫不是那个不要一文钱的杨继宗吧?

”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

“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

”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发,停在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

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

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

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

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

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慌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

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

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

“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

”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

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二、(2018河北邢台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检讨。

请假归。

天启初还朝,历官谕德。

六年擢南京国子祭酒。

诸生欲为魏忠贤建祠,喻义惩其倡者,乃已。

忠贤党辑东林籍贯,湖广二十人,以喻义为首。

庄烈帝嗣位,召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

寻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

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

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

帝为褒纳。

以时方用兵,而督抚大吏不立军府,财用无所资,因言:

“武有七德,丰财居其一。

正饷之外,宜别立军府,朝廷勿预知。

飨士、赏功、购敌,皆取给于是。

”又极陈车战之利。

帝下军府议于所司,令喻义自制战车。

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

帝不悦,疏遂不行。

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

中及时事,有“左右之者不得其人”语,颇伤执政;末陈祖宗大阅之规,京营之制,冀有所兴革。

呈稿政府,温体仁不怿。

使正字官语喻义,令改。

喻义造阁中,隔扉诮体仁。

体仁怒,上言:

“故事,惟经筵进规,多于正讲,日讲则正多规少。

今喻义以日讲而用经筵之制,及令删改,反遭其侮,惟圣明裁察。

”遂下吏部议。

喻义奏辨曰:

“讲官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亦旧制也。

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

喻义雅负时望,为体仁所倾,士论交惜。

濒行乞恩,请乘传,帝亦报可。

家居十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四》,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B.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C.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D.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祭祀、科举、官员考核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D.政府,起源于“政事堂”和“二府”两名之合称,与现在的政府的含义不尽相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罗喻义反对阿谀奉承。

有人打算为魏忠贤建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魏忠贤的同伙把他列为湖广地区东林党人的首领。

B.罗喻义关注军事。

他建议完善军队的财务制度;他陈述车战的好处,皇帝把他的意见下放到有关部门讨论,有关部门不予执行。

C.罗喻义不惧权贵。

罗喻义在讲义中的有些话得罪了当权者,惹得温体仁不高兴,温体仁派人转告罗喻义,要罗喻义修改,结果却被罗喻义讥讽。

D.罗喻义享有声望。

他对温体仁指责自己的言论进行辩白,结果还是被温体仁倾覆,罗喻义有声望,很多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惋惜。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

译文:

 

 

(2)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

译文:

 

 

二、

5.答案 C “臣”是“诚恐”的主语,应该在其前断开,由此排除B、D两项。

“不获上达”即“不能传到上面”,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

6.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关于“礼部”的职责理解不正确,“官员考核”不是礼部的职责。

7.答案 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有关部门不予执行”理解错误。

原文表述为“令喻义自制战车。

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

帝不悦,疏遂不行”。

可见不是有关部门不肯执行。

8.答案 

(1)罗喻义看到朝廷内外很多变故,军官不熟悉兵法,就专心讲解军事,推演作战图献给朝廷。

(2)吏部迎合温体仁的意思,议定将罗喻义撤职闲居,皇帝同意了。

解析 要依据前后文推知句子大意,之后确定得分点,一般是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

本题句子中的关键词:

(1)“中外”“故”“习”“锐意”;

(2)“希”“指”。

[参考译文]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

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

调为庶吉士,授任检讨。

请假回家。

天启初年返回朝廷,曾任谕德官职。

天启六年被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

有生员打算替魏忠贤建立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事情才停止。

魏忠贤的同伙编辑东林党人的籍贯,湖广地区二十人,以罗喻义为首。

庄烈帝继位,征召罗喻义授任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

不久充任日讲官,庶吉士教习官。

罗喻义性格严肃冷峻,闭门读书,不轻易接待一位来客。

罗喻义看到朝廷内外很多变故,军官不熟悉兵法,就专心讲解军事,推演作战图献给朝廷。

皇帝表扬(他)并采纳(他的作战图)。

由于当时正在打仗,而督抚这些大官员却不设立军事府库,财政费用没有地方供给,于是进言:

“军事有七种德行,使钱财富足是其中一种。

正常的军饷以外,应当另设立军事府库,朝廷不加干预。

酒食款待将士、奖赏有功劳的人、收买敌人,都从这里取用供应。

”又极力陈述车战的好处。

皇帝将他的意见下放到有关部门讨论,命令罗喻义自己制造战车。

罗喻义认为制造战车的职责在有关官员,不肯接受诏令。

皇帝不高兴,奏疏里所讲的事就没有施行。

进讲《尚书》,撰写《布昭圣武讲义》。

其中涉及时事,有“左右是些不称职的人”这句话,很是得罪了当权者;末尾陈述帝王祖先大检阅的规定、京城军营的制度,希望有所振兴和变革。

奏稿呈到政府,温体仁不高兴。

派正字官告诉罗喻义,命令他修改。

罗喻义到了内阁,隔着门讥讽温体仁。

温体仁生气,向皇帝进言:

“旧例,只有经筵向皇帝劝告,比正讲多,日讲则是正讲多劝告少。

现在罗喻义凭着日讲的身份而采用经筵的制度,等到让他删改,反而遭他侮辱,希望圣明的皇上考察裁定。

”于是将这件事下放到吏部讨论。

罗喻义上奏辩白说:

“讲官在正文以外就近涉及时事,也是旧有的制度。

我反复陈述,希望稍有益处。

温体仁删去,我确实担心我的忠诚不能传到上面,以致冒犯了宰相。

现在奏疏的草稿都在这里,希望圣明的皇上检查阅览。

”吏部迎合温体仁的意思,议定将罗喻义撤职闲居,皇帝同意了。

罗喻义当时享有很好的声望,被温体仁倾覆,士大夫谈论起来纷纷表示惋惜。

(罗喻义)临行前请求开恩,请求准予使用驿站的车马,皇帝也批准了。

在家居住十年,去世。

三、(2018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

载荫为右班殿直,累迁供奉官、

门祗候。

雍熙初,提举西川兵马捕盗事,太宗赐鞍马、器械、银钱以遣之。

四年,以积劳加崇仪副使。

端拱二年,擢引进副使、知天雄军,入同勾当三班,出知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

先是,巡边者多领兵骑以威戎人,所至颇烦苦之。

载悉减去,戎人感悦。

迁西上

门使,改知成都府。

载在天雄军,屡奏市籴朝臣段献可、冯侃等所市粗恶,军人皆曰“此物安可充食”。

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

献可等皆坐削官,仍令填偿。

及载受代,献可等所市皆支毕,复有羡数。

三司判勾冯拯以闻,太宗召度支使魏羽诘之。

羽曰:

“献可等所市不至粗恶,亦无欠数。

臣与侃亲旧,是以未敢白。

”太宗曰:

“此公事尔,何用畏避?

”因诏宰相谓曰:

“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然已委西川,俟还日别当诘责。

”于是献可等悉复官。

载行至梓州,时李顺已构乱,有日者潜告载曰:

“益州必陷,公往当受祸,少留数日可免。

”载怒曰:

“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

”即日入成都。

顺兵攻城益急,不能拒守,乃与樊知古率僚属斩关出,以余众由梓州趋剑门,随招安使王继恩统兵讨顺,平之,复入成都。

月余,忧患成病,卒,年四十。

载前在蜀,颇能为民除害,故蜀民悦之。

再至成都,即值兵乱,及随继恩平贼,亦有所全济。

故其死也,成都人多叹惜之。

(选自《宋史·郭载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B.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C.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D.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荫,恩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为自己的先辈有功而得到皇帝的奖赏,取得入仕的权利。

B.军,原为军队编制单位,宋代时演变为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共同隶属于路。

C.戎人,古代中原地区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与南方、西方、北方少数民族并称“四夷”。

D.日者,中国古代通过观察天象以预测世事的人,也称为天官,多通晓天文和历法。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载治政有方,爱护边地百姓。

他任秦州知府兼沿边都巡检使时,裁撤了欺压边境地区戎人的巡边兵骑,戎人对他心存感激。

B.郭载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

他弹劾为朝廷购买劣质军粮的官员段献可和冯侃,得罪了权贵,受到皇帝诘责,贬官到益州。

C.郭载作战勇敢,竭力平定叛乱。

李顺叛乱的时候,他与樊知古率属下冲出叛军包围;后来又随王继恩打败李顺,再次进入成都。

D.郭载心地善良,关心民间疾苦。

他先前在蜀地任职时为民除害,再入成都后又保全了很多人;他去世时,成都百姓非常痛惜。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

译文:

 

 

(2)“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

”即日入成都。

译文:

 

 

三、

9.答案 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朕”是“与卿等议”的主语,应该在其前断开,由此排除B、C两项。

“羡余”即“盈余,剩余”,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

10.答案 C 戎人,是中国古代对西方的民族的统称。

11.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郭载并没有因弹劾之事得罪权贵,被贬官到益州,错解文意。

12.答案 

(1)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上报),(结果)与郭载上奏的内容相同。

(2)“我接受诏命统率一个地方的军政事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

”(郭载)当天就进入了成都。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同时找准得分点,准确翻译。

(1)关键字词:

覆验、报。

(2)“方面”为古今异义词,这些应准确地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

他受祖先的恩荫担任右班殿直,多次升迁后做到供奉官、

门祗候。

雍熙初年,担任提举西川兵马捕盗事,太宗赐给他鞍马、器械、银钱派他赴任。

雍熙四年,因为累积的功劳被授予崇仪副使。

端拱二年,郭载被提拔为引进副使、天雄军知事,入朝共同管理三班院,(不久)出京担任秦州知州兼沿边都巡检使。

之前,巡察边境的官员常常率领兵马欺凌戎人,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戎人都深受其苦。

郭载裁撤了巡察边境的全部兵马,戎人十分感激他。

郭载调任西上

门使,又改任成都知府。

郭载在天雄军的时候,多次上奏说收购粮食的官员段献可、冯侃等人购买的军粮质量粗糙低劣,士兵们都说“这种东西怎么能做食物呢”。

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结果)与郭载上奏的内容相同。

段献可等人全部因此而被免去官职,并且被责令补偿军粮。

等到郭载调任,段献可等人所买的军粮都支付完毕,并且还有剩余。

三司判勾冯拯把这件事上奏朝廷,太宗召来度支使魏羽责问这件事。

魏羽说:

“段献可等人购买的军粮不至于质量粗糙低劣,也没有欠缺数量。

我与冯侃是故交,因此未敢禀告。

”太宗说:

“这是公事,你哪用畏惧躲避呢?

”于是召来宰相说:

“这件事是郭载竭力上奏的,我多次与你们商议,你们都说实有其事。

现在军粮已经支付完毕,还有很多剩余,士兵们也没有上诉。

郭载,我一直以来以真诚对待他,为什么诬陷无辜者到了如此地步?

可是他已经被派到西川了,等他回朝廷的时候再另当问责。

”于是段献可等人全部恢复了官职。

郭载出发到梓州,当时李顺已经作乱,有个善于观察天象以预测世事的人悄悄告诉郭载说:

“益州一定会陷落,您去那里会遇到灾祸,少留几天可以免去灾祸。

”郭载愤怒地说:

“我接受诏命统率一个地方的军政事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

”当天就进入了成都。

李顺的军队攻城愈发紧急,郭载无法抵抗坚守,就与樊知古率领部下冲出城门突围,带着剩余的手下从梓州赶往剑门,跟随招安使王继恩率军讨伐李顺,平定了叛乱,再次进入成都。

一个多月后,他因忧虑成病而去世,时年四十岁。

郭载之前在蜀地(任职),就很能为民除害,所以蜀地百姓很感激他。

他第二次到成都时,正赶上战乱,等到跟随王继恩平定叛贼,又保全了很多百姓。

所以当他去世的时候,成都的百姓都十分痛惜。

 

文言文阅读

(二)

一、(2018云南昆明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9分)

叶适,字正则,温州永嘉人。

擢淳熙五年进士第二人,授平江节度推官。

丁母忧。

改武昌军节度判官。

除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

尝荐陈傅良等三十四人于丞相,后皆召用,时称得人。

及孝宗不豫,群臣至号泣攀裾以请,光宗竟不往。

未几,孝宗崩,光宗不能执丧。

军士籍籍有语,变且不测。

适告宰相留正曰:

“上疾而不执丧,将何辞以谢天下?

今嘉王长,若预建参决,则疑谤释矣。

”宰执用其言,同入奏立嘉王为皇太子,光宗许之。

俄得御批,有“历事岁久,念欲退闲”之语,正惧而去,人心愈摇。

知枢密院赵汝愚忧危不知所出,适告知

门事蔡必胜曰:

“国事至此,子为近臣,庸坐视乎?

”蔡许诺,与宣赞舍人傅昌朝、知内侍省关礼、知

门事韩侂冑三人定计。

适得之,即亟白汝愚。

汝愚请必胜议事,遂遣侂冑因张宗尹、关礼以内禅议奏太皇太后,且请垂帘,许之,计遂定。

翌日禫祭太皇太后临朝嘉王即皇帝位亲行祭礼百官班贺中外晏然汝愚既相,赏功将及适,适曰:

“国危效忠,职也。

适何功之有?

”除权兵部侍郎,以父忧去。

服除,召至,除权工部侍郎。

时有劝侂胄立盖世功以固位者,侂胄然之,将启兵端。

侂胄欲藉其草诏以动中外,改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以疾力辞兼职。

会诏诸将四路出师,适又告侂胄宜先防江,不听。

未几,诸军皆败。

及金兵大入,适谓人心一摇,不可复制,遂上堡坞之议。

初,淮民被兵惊散,日不自保。

适遂于墟落数十里内,依山水险要为堡坞,使复业以守,春夏散耕,秋冬入堡,凡四十七处。

又度沿江地创三大堡。

每堡以二千家为率,教之习射。

无事则戍,以五百人一将;有警则增募新兵及抽摘诸州禁军二千人,并堡坞内居民,通为四千五百人,共相守戍。

三堡就,流民渐归。

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谥文定。

(节选自《宋史·叶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翌日禫祭太皇/太后临朝/嘉王即皇帝位/亲行祭/礼百官班贺/中外晏然/

B.翌日禫祭太皇/太后临朝/嘉王即皇帝位/亲行祭礼/百官班贺/中外晏然/

C.翌日禫祭/太皇太后临朝/嘉王即皇帝位/亲行祭/礼百官班贺/中外晏然/

D.翌日禫祭/太皇太后临朝/嘉王即皇帝位/亲行祭礼/百官班贺/中外晏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