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366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docx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三、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精神,结合教育学和教学法学科知识体系以及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

(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5)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3.学校。

(1)了解学校的定义。

(2)理解学校公益性特点。

(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4)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5)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6)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4.教师与学生。

(1)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素质。

(2)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阶段及其途径。

(3)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

(4)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5.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了解班主任的定义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3)了解班集体的概念、培养班集体的意义。

理解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4)掌握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

(5)运用所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课外活动。

(1)了解课外活动的意义、特点、内容、组织形式。

(2)能设计、指导、组织开展课外活动。

7.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

(1)了解教育研究过程、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3)了解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几大学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生本教育学派、生命化教育学派、主体性教育学派、新教育学派、情境教育学派、情感教育学派、理解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

(4)能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现象。

(二)教学法

1.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2)理解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含义和意义。

(3)了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4)理解课程目标的含义以及与教学目标的联系和区别。

(5)掌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在课程目标方面的创新。

(6)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

2.教学过程。

(1)理解教学的含义、意义、基本要素和基本任务。

(2)了解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3)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说。

(4)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5)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6)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3.教学内容。

(1)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含义、特性及载体。

(2)掌握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3)掌握课程标准的含义、意义、性质和内容。

(4)掌握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的关系。

(5)掌握教学内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6)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性质、意义和基本内容。

(7)了解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8)掌握课程资源的含义、意义和分类,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教学设计。

(1)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理论基础、过程和方法。

(2)理解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3)了解课程内容的编排形式。

(4)掌握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5)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5.教学实施。

(1)掌握我国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理念。

(2)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理解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4)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点和开发。

(5)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7)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8)掌握说课的含义、意义和内容。

(9)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势和局限。

(10)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11)掌握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及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意义和具体要求。

(12)掌握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实施行为的转变,能运用相关理论对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实施行为进行恰当评价。

6.教学评价。

(1)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功能和基本类型。

(2)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

(3)掌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

(4)掌握我国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5)掌握新课改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教学评价。

四、考试形式、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试卷结构

(一)题型与分值

题型

题量

分值

单项选择题

约60题

约30分

多项选择题

约15题

约30分

判断题

约20题

约10分

材料分析题

约10题

约30分

合计

105题

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分值

考试模块

分值

教育与教育学

约5分

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约8分

学校

约7分

教师与学生

约10分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约10分

课外活动

约5分

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

约10分

教学目标

约5分

教学过程

约5分

教学内容

约10分

教学设计

约5分

教学实施

约15分

教学评价

约5分

合计

100分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4∶4∶2)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例1】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考查目的:

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解析: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

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

第一段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第三段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

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还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

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作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综上所述,“壬戌学制”为中国近代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故答案为“C.壬戌学制”,属于了解层次,较难题。

答案:

C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0.5分

选C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例1】我国“新课改”强调课程结构应体现

A.均衡性              B.选择性

    C.综合性             D.分科性

考查目的:

理解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解析: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存在问题,新课改提出要改革我国现有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是新课改的具体目标之一。

均衡性是指增加被忽略或淡化的课程类型或科目的比重,适当减少原有科目的比重,使所有科目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综合性是指要求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选择性是指增加更多的选修课程,故答案是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

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

ABC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2分

ABC

1分

只选AB; 只选AC; 只选BC

0.5分

只选A; 只选B; 只选C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表示,认为错误的用F表示,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

【例1】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

考查目的:

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解析: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

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从学习理论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学设计的优化,故本题正确。

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

T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0.5分

选T

0分

错选或未选

(四)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答案给0.5分

【例1】思维导图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对信息进行储存、组织和优化的思维工具。

江老师在知道朋友的女儿使用“思维导图”写作文获得成功后,针对班上同学害怕写作文的现状,江老师决定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

他查阅有关“思维导图”的文献资料后,先引导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在作文中的叙述也变得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

江老师遂将他的研究成果与同事分享。

从教育行动研究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表明

  A.江老师的研究符合教育行动研究的要求

  B.“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C.教育行动研究无需公开研究成果

  D.教育行动研究无需持续进行  

考查目的:

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解析: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

(1)计划。

“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①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

②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

③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

(2)行动。

“行动”包括:

①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

②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

③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随着对行动及背景认识的逐步加深及各方面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不断调整行动。

(3)观察。

“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

“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在行动研究中的观察包括:

①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而且多视角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过程。

②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

(4)反思。

反思包括:

①整理和描述。

②评价解释。

③写出研究报告。

撰写教育行动研究报告是行动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

以文字形式总结和公开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理性地总结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能使自己的研究更广泛地接收同行和社会的评价、批评和建议,有利于改进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便于他人分享和借鉴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育行动研究具有公开性特点,教育行动研究通过群体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等基本方式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由私下琢磨到公开探究,从而使研究得到公众评议的滋养,并惠及他人。

教育行动研究在反思中获得螺旋式发展。

就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而言,它的核心是自我反思螺旋式进行过程。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手段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行持续的反思。

一项行动研究应包括“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程序的多个循环,而不是这一程序的片断或单个循环。

显然,江老师的研究符合教育行动研究的要求,江老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故答案为AB。

属于运用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

AB 

评分标准:

得分

答题情况

3分

AB

0.5分

只选A; 只选B

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