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3061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docx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

 

年产15万吨生态长效复混肥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3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4

第三章本项目技术创新点6

第四章市场预测与拟建规模9

第五章建厂条件12

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13

第七章劳动安全、工业卫生及消防17

第八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18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22

第十章效益分析24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

改扩建年产15万吨“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项目工程;

2、项目承办单位:

XX省XX公司

3、项目拟建地点:

4、项目可行性编制单位:

XX省XX公司

5、项目负责人:

6、项目研究报告撰写人:

二、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XX省农牧渔业厅关于“无机———矿质复混肥的研制及其施用效果的研究”科技成果

三、项目的主要内容

1、基本建设

项目占地3500m2,土建、改建工程2900m2。

2、生产设备。

3、动力

原煤4500吨/年

水16500吨/年

电300万度/年

4、原辅材料

腐植酸63018.75吨

尿素10968.75吨

磷酸-铵44043.75吨

氯化钾19968.75吨

添加剂12000吨

5、资金

总投资9559.5万元人民币,其中:

基本建设:

40万元

设备:

2万元

科研费:

10万元

不可预见费:

35万元

流动资金:

9472.5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

1、项目的概述

“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是XX省XX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最新研究成果。

产品符合GB15063-2001标准。

主要采取国内科研单位四项国家专利技术,把腐植酸、泥炭、沸石、氮、磷、钾及十多种中微量元素和活化剂、增效剂、长效剂等添加剂经科学配方采用先进工艺加工而成的集速效、长效、增效三位一体,有机、无机矿质复合型的高科技产品。

它是一种能满足一次性施肥需要的“缓、控释长效复混肥料”。

该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养份利用率高,氮、磷、钾的利用率平均达43%以上。

肥效期长,可延长到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求,通过控制土壤中生化环境,降低转化酶活性使养份达到长效与高效。

并通过活化高价Ca2+、mg2+、Fe3+、Al3+等离子而提高磷的活性。

这一技术产品达到了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位水平和技术效果。

已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投产后能迅速占领市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

产品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促进粮食增产,为农民、企业和经销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2、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化肥是粮食的“粮食”。

化肥施入土壤后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物资资源,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并在想方设法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化肥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我国是化肥生产与使用的大国,皆居世界首位。

1999年全国化肥用量达4100万吨(折纯以下同),其中用量最大的氮肥达2200万吨。

化肥投入占农业生产物资费用(种子、肥料、机械、排灌等)的50%左右。

每年农民购买化肥要支付1400余亿元。

由于化肥利用率低,如氮素利用率只有30—35%,与发达国家比低10个百分点左右,每年有相当500亿元的氮肥,不仅农民没有得到回报,而且成为污染源。

复合肥在我国近年得到了迅速发展。

特别是近5年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基本翻了一番。

但是比例仍只有总肥量的15%左右,与发达国家的60%左右相差近40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复合肥的实物量约1540万吨。

我国复合肥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制约复合肥发展的主要因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肥料养份配比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复合肥市场中,以15:

15:

15型肥料所占的比重最大,这种养份配比只能适合于基肥施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要求简化施肥程序,这种传统肥料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

基础型基肥多,专用型基肥少,这是造成肥效低,市场发展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肥效期短

我国现有复合肥的肥效期由于受氮肥的限制,肥效期都很短,一般为50—60天,不能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份的需求。

我国大多数作物的生育期为90—130天。

这也是大多数复合肥施用后还需要中期追肥的原因。

肥效期短限制了农民选用复合肥的积极性。

(3)养份利用率低

据测定我国15:

15:

15的复合肥当年利用率不足29%,比国外产品低10个百分点以上。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现有复合肥性能有直接关系。

氮素的过早失效使之本已不平衡的养份更加失调,进而影响作物对养份的吸收,利用率最低的磷由于没有保护措施进入土壤后迅速被固定,大大降低肥料的整体施用效果。

(4)企业规模不合格

我国复合肥企业总数已达2200家左右,仅XX省就多达153家,其中95%以上是规模小于万吨的生产厂。

过小的规模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了市场竞争力下降,极个别的厂家又规模过大,使市场的销售半径超越理想范围太多,增加了销售成本。

(5)二次加工费太高

复合肥特别是包裹性复合肥加工过程繁索,使生产出来的肥料价格过高。

(6)竞争无序

部分小型复合肥厂竞争手段采取降低有效养份方法降价销售,而不是通过产品质量来进行竞争。

我国复合肥在等养份情况下,由于质量和市场的的占有程序不同在价格上差异极其悬殊。

例如45%养份的复合肥最低价格1360元/吨,而高的价格达到1800元/吨,相差440元/吨。

这一数值远远超出复合肥平均应得到的利润范围。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复合肥利润空间大,只要产品质量好,即便是价格有一定的提高仍能带来较大的利润。

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复合肥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利用高新技术使之尽快走上正轨。

针对我国复合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XX省XX生态肥业有限公司近几年先后研制开发出了“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系列产品。

可进一步增强对复合肥中氮的控制作用和对磷的保护作用,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并且使肥效期达到了一次施肥的要求,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早熟、抗重茬,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在XX省90万亩耕地推广应用中,该产品与国内市场高含量肥料比,肥效长;与低价位肥料比,亩施肥成本低;与等含量肥料比增产幅度大;与单质化肥比,生态、环保。

第三章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

“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是利用腐植酸等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载体,用抑制剂与保护剂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解决了肥料生产中存在的高效果并行高价位的问题,使长效复合肥的效果与价位双项达到农业生产可接受的世界水平,这一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1、肥效期长,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长效复合肥的供给养份有效期可达110—120天,可满足我国绝大多数农作物全生育期对养份的需求。

并且有效期的长短在50—120天内可调整,可以根据作物地域的要求进行调整。

2、养份利用率高

本项目生产的“缓、控释生态长效复合肥”由于采用了控制释放与保护有效性相结合的技术体系,使新型的长效肥的养份释放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协调,因而提高了利用率,平均养份利用率可达42—45%,其中氮素利用率达40%—50%。

磷利用率25—30%。

平均比普通复合肥利用率提高12—15个百分点。

养份利用率的提高是肥料表现出高效率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是为各个环节带来利润的源泉。

3、增产幅度大

“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已有田间试验结果不同作物增产幅度如下:

玉米9—19.9%;水稻8.3—21.0%;小麦6.7—15.3%;大豆9—21%;白瓜5.5—19%;蔬菜35—49%。

使用“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的玉米、水稻、大豆在XX省各类土壤都可以达到活杆成熟,具有非常突出的显示度,农民易于观察到效果。

4、工艺简单

“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的生产可以在原复合肥的造粒生产线上进行,无需增加大的设备投资。

5、肥料物理性状好

“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生产中所加入的添加剂中配有部分具有防结块作用的成分,因此生产出的肥料物理性状良好。

6、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

传统包膜肥料的外壳为树脂性热固或热塑性材料,占肥料总量的12—15%,约30年可以在土壤中分解,造成累积污染,而本产品其在土壤中的分解期为2—3年,并且用量少(是包膜材料的50%左右)。

因此,不仅通过提高利用率降低了硝酸根、亚硝酸根及氧化亚氮对水体与大气的污染,同时解决了包膜材料的二次污染问题。

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创新程度

本项目在应用材料及效果上有较大的创新,特别是价格与应用范围上有了重大突破,达到了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平。

技术查新情况:

经过双鸭山市农业应用生态研究所对近十年的“国家应用技术成果数据库”、“农业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专刊数据库”、“国家适用技术成果库”、WP1、CAB、CA以及因特网进行了查询,未见有同类的报导。

项目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指标的比较与美国、日本及国内类似产品比情况见表一。

表一技术指标对比表

 

1999年11月报价

项目成熟性和可靠性论述

本项目目前进展情况及技术成熟程度

本项目于1998年建厂投产,经过7年来XX省近20个市县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表明该肥肥效可靠,作物生长发育健壮,籽粒饱满、抗逆性强,活杆成熟,均取得作物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详见表二。

表二农业生产试验情况(公斤/亩)

 

从农业试验中我们得知添加剂加入量在一定区间内,其加入量与肥料的肥效期呈正相关。

即添加剂量少,肥效期短;添加剂加入最多,肥效期长。

为此,我们可以按照作物生育期不同,制成不同肥效有效期的含有添加剂量不等的复混肥,以满足不同作物一季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据了解沈阳应用生态所已取得了类似于长效碳酸氢铵、长效尿素、肥隆等一系列的长效技术,但多数应用在无机肥料上。

像“生态长效复混肥”新技术却属国内首创并在世界居有领先地位。

本项目就是针对复合肥存在的污染环境、肥效期短、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的新一代技术产品。

在借鉴国际、国内长效技术的基础上更加成熟可靠。

第四章市场预测与拟建规模

目前我国化肥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复合(混)肥,绝大部分为不加长效添加剂的一般复合(混)肥料即常规肥料,因而它们不能作为生态长效肥或缓控释肥施用。

1、市场需求预测

我国复合肥的发展势头很猛,由1998年占肥料量的8%,发展到2000年达到15%,三年时间翻了一番。

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复合肥的生产销售量会持续上升。

就我国而言,为了适应今后人口增长和对粮食的需求,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我国化肥用量将达到4400万吨,其中氮肥2700万吨,磷肥1050万吨,钾肥650万吨;2010年化肥用量将达到5000万吨,其中氮肥3000万吨,磷肥1200万吨,钾肥800万吨。

如果2005年复合肥所占的比重由现在的15%达到35%,要将年产复合肥量由现在的600万吨提高到1500万吨(约合实物量3700万吨);到2010年若要使复合肥所占的比重达到45%,将要年产复合肥2250万吨(约合实物量5630万吨),既使达到此指标,也未赶上发达国家复合肥占化肥比重50—60%的指标。

要实现上述设想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

可见市场需求和潜力是很大的。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时,化肥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于复合肥企业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潜力,同时也应当看到在这一领域中将会有激烈的竞争。

长效复混肥技术是行业和农业的急需,并且是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领先技术,因此有极大的竞争优势和市场。

入关后,国际上极具竞争力的基础性肥料将会无限制的与中国肥料企业争夺市场,中东、美国等化肥价格远低于我国产品,尤其是尿素、二铵及钾肥,这些肥料为其生产基础性复合肥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因此可以预见类似于15:

15:

15这种基础性复合肥市场受到冲击将会是最严重的部分。

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复合肥企业在市场的主要对象应是专用肥料,应用已有的高新技术提高现有产品的效果,并利用了解国内区域市场对专用肥种的需求的优势发展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生态长效肥正是适合这种形势的一种技术产品。

在农业生产中随着新的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传统肥料的冲击越来越严重,随着集约经营的推进,我国南方发达地区及北方大面积耕地分布区(XX、吉林、辽宁、内蒙古等)机械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相对降低,这需要方便易行的肥料来配合,保证机械化耕作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水土保持防止流失认识的提高在我国免耕和少耕技术正在迅速的向前推进,这不仅在水土流失的黄土高源的地区如此,而且在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以及大城市的效区也是如此。

农民需要通过施用缓、控释生态长效复合肥料节省劳动力投入,保护耕地;生育期长的高价经济作物的栽培也需要这种供应养分持续稳定的肥料。

一方面可保证品质,同时也是减少投入的需要;环保即降低肥料对环境特别是水体污染,也要求应用高利用率的肥料。

综上所述都表明“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是市场所急需的产品,投产后会迅速打开市场,解决农业的需要。

我国虽已有一部分长效肥,“长效炭铵”、“长效尿素”及已有的长效复合肥都属于无机长效肥不是生态长效肥且总产量不足全国用肥总量的1%,市场空间极大,仅XX省需化肥总量150万吨,工厂所在地双鸭山市一市四县年需化肥30万吨,随着复合肥的发展,其市场潜力会更大。

该产品的低价与生态长效特性,使之具有与国际上的缓释肥竞争的可能,因此,也具有竞争国际市场的能力。

2、竞争能力预测

由本项目生产的“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是国内复合(混)肥中最有效的化肥品种之一,它具有养分利用率高,肥效期长,作物增产增收,省工省力、改善生态环境、效果显著等特点。

美国与德国的研究只限于液态肥,对固体缓释肥当今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价格极高,本产品在效果上可与国外技术持平,但是价位上却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竞争力。

查新表明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类技术与专利,只有美国北卡罗来纳洲及德国等研制出胶粘肥料;因此如果再有新的替代产品推出,并全部占领市场最少也要15年以后。

3、拟建规模

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对设备、资金、厂地的综合分析,确定本生产线的生产规模为年产15万吨,生产工作日为200天,每天生产8小时,日产量为750吨。

产品执行GB15063-2001标准。

第五章建厂条件

一、厂址自然地理概况

双鸭山市位于XX省东北部,完达山北麓,东经130′39″———134′20″,北纬45′45″———47′46″,境内群山起伏,森林茂密,安帮河、七星河、扁石河等5条河流蜿蜒其间,地下矿产资源丰富,以质地优良而著称的双鸭山煤田是国家煤炭生产基地。

双鸭山年平均气温3.4℃,极端最高气温38℃(1982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7℃,最低年2.29℃,相差924℃,为积温不稳定地区。

境内南部山区、半山区比北部的丘陵、平原地区的平均气温低1℃至2℃,适合种植中熟和中早熟作物,全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无霜朝平均137天,年日照2480小时。

改造厂址位于双鸭山市宝山区XX省XX有限公司院内,占地面积3500m2,地势平坦,厂区紧邻铁路线和双———七公路。

周边分别于密山市、七台河市、勃利县、虎林县、佳木斯市、桦南县、桦川县、富锦市、同江市、红兴隆农垦管理局及所属农场、建三江农垦管理局及所属农场相连。

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

二、公用工程情况

厂内供水、供电系统完善,将原有厂房改造后,只需新建配套仓库,购置一台变压器、两台粉碎机,不需重征土地。

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一、工艺线路说明

二、设备选择

本项目所需的设备为通用复混肥生产设备(附件三)。

三、产品检验

各工序设质量监测关,厂部设化验室,化验室配备常规检验设备,可进行产品一般理化指标测定。

四、公用工程设施

公用工程尽可能利用现有设施,不足部分进行扩建或改建。

1、供水生产用水每天82.5吨,生活用水每天10吨,合计92.5吨。

消防用水储备30吨。

2、排水无工业废水排出,生活废水由厂区下水道排出,并入市政下水道。

3、供热生产不需蒸汽,只需冬季取暖用气。

 

4、土建

各类建筑明细如下: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第七章劳动安全、工业卫生及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本项目在工艺、设备、建筑等设计中参照《XX省劳动安全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卫生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有关法规文件、做到符合上述文件要求。

2、安全防护:

有专人负责、检查管理,各部位有可靠的防火、防潮、防热、防护装置。

车间设消火栓或安置灭火器材。

3、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工艺、设备的安全监控,防止发生事故。

4、对上岗人员进行岗前专业培训,进行安全教育。

二、环境保护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无“三废”产生,对环境无污染。

第八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一、劳动定员

本项目建成后,按厂部、车间二级管理。

厂级设厂长一人,下设生产、技术、财务、经营等部门。

总定员80人,明细如下:

部门与分工定员部门与分工定员

行政管理21人生产车间59人

厂长1人烘干2人

技术员1人粉碎6人

化验员1人配料13人

生产科2人造粒15人

财务科2人包装、运输15人

业务员10人维修工6人

其它3人车间管理干部2人

二、人员培训

1、企业人员除专业技术人员外,均在当地下岗职工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中选拔。

专业技术人员从有关部门聘任。

2、对生产人员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考核,达不到考核标准者不上岗。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

本项目实施计划为13个月即:

项目实施计划表

 

第十章效益分析

一、总投资估算

固定资金:

87万元

流动资金:

9472.5万元

总投资:

9559.5万元

二、资金筹措

申请项目贷款:

6691.65万元,企业自筹:

2867.85万元。

三、财务评价

1、生产成本

达到设计能力100%时,年生产总成本192,937,987.50元。

2、成本估算依据

(1)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消耗

腐植酸9,452,812.50元(63018.75×150元/T)

尿素17,330,625.00元(10968.75吨×1580.00元/T)

磷酸-铵70,470,000.00元(44043.75吨×1600.00元/T)

氯化钾31,950,000.00元(19968.75吨×1600.00元/T)

添加剂60,000,000.00元(12000吨×5000元/T)

其它原料150,000.00元

原煤540,000.00元(4500T×120元/吨)

水44,550.00元(16500吨×2.70元/吨)

电3,000,000.00元(300万度×1.0元/度)

总计192,937,987.50元

(2)工资

按职工平均月工资900元计算,80人全年工资、福利费总额为984,960.00元(其中福利费按工资总额14%计取)。

(3)固定资产150万元,按综合折旧率年提取7%计,年折旧费105,000.00元。

(4)利息支出

应计息资金95,595,000.00元,按年息5.4%计算,年支出利息为5,162,130.00元。

(5)投产期的生产计划

项目投产第一年达到设计能力的100%。

(6)销售

产品销售价格1800元/吨。

(7)税收

增值税17%,加上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附加税减进项税,实际税率为9.5%,年产15万吨,产值为270,000,000.00元。

税收为25,650,000.00元。

(8)利润估算

设计能力达100%时,年销售额为270,000,000.00元,总成本(原料、工资、贷款利息)1,991,190,077.50元,上缴税金25,650,000.00元,利润为45,159,922.50元,利税合计为70,809,922.50元。

3、静态分析

投资利润率=×100%=×100%=47.24%

投资利税率=×100%=×100%=74.07%

销售利润率=×100%=×100%=16.73%

静态分析结果,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7.24%。

以全部利润偿还贷款,投资回收期(从建设年算起)需2.1年时间。

4、动态分析

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项目在具体操作时必然会出现一些因素变化,原料价格变化和产品市场价格涨落将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资金回收期。

现以原料价格上涨10%、销售收入变化±10%为例,对经济效益进行动态的分析。

经济效益动态分析表

 

5、盈亏平衡分析

采用正常年份数据进行分析,设定产销平衡

X=×100%

=×100%

=12.16%

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12.16%,即年产量达到150000吨×12.16%=18240吨时,企业就可保本。

从上述财务证价看,该项目建设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项目承担风险能力较强,能够保证按期偿还贷款。

四、生态与社会效益

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提高养分利用率平均12—15个百分点,按原料价格计算约合300—350元/吨;农民每亩地少追一次肥约少投入0.4个工日(包括人工及犁工),每个工费15元,1吨长效肥可施用约20亩地,计省工时费120元/吨;增产率按15%计算(以玉米为例),则每亩地农民原产500公斤/亩的基础上,每亩增产75公斤,一吨肥增产1500公斤,合人民币1200元(1500公斤×0.8元/公斤)。

总计每生产应用一吨“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总增加收入1620—1670元/吨。

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的应用使肥料的流失,挥发与反硝化损失降低了70%以上,因此对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治理水源污染方面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措施。

“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的投产与推广可以使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得到发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应用后在田间表现出明显的长势与产量差异。

在作物拔节期开始即表现出生长快、色深及分蘖多的优势,在秋季(如玉米)可以达到活杆成熟,农民这一最终用户能够通过直观的田间观察即可发现其优势,这种效应对于厂家非常有利,有利于竞争市场。

本项目基本不存在固定资产大的投入,只是增加原料采购的流动资金。

在上项目的过程中,只要流动资金到位,每个生产周期都会为厂方带来利润。

更重要的是为厂方提供一个可以在市场上同国产、国际任何一种复合肥料进行竞争的“优质肥种”。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缓、控释生态长效复混肥”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自推向市场以来,受到各地区农民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