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地报告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2934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2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油地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油地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油地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油地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油地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油地报告1.docx

《江油地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油地报告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油地报告1.docx

江油地报告1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实习地区概述4

1.1.1实习区位置及面积4

1.1.2交通情况及通行条件4

1.1.3气候条件4

1.2实习工作安排情况4

1.2.1工作范围4

1.2.2工作任务5

1.2.3实习时间5

1.2.4工作方法5

1.2.5工作计划5

1.3前人研究成果6

1.3.1前人研究史6

1.3.2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价6

第2章地层(layer)7

2.1概述7

2.2分述8

2.2.1三叠系(T)8

第3章岩石(rocks)11

3.1碎屑岩类12

3.1.1砾岩及角砾岩12

3.1.2砂岩12

3.1.3泥岩12

3.2碳酸盐岩类13

3.2.1灰岩13

3.2.2白云质泥岩14

3.2.3膏溶角砾岩15

第4章构造(structure)15

4.1褶皱16

4.1.1黄莲桥倒转向斜16

4.1.2文家坝向斜:

16

4.1.3龙潭桥褶16

4.2断层(fault)17

4.2.1、江贯断裂带17

4.2.2黄莲桥断层18

4.2.3香水——让水断层18

4.2.4文家坝断层19

4.2.5嘉陵江组小型逆冲断层19

4.3节理..........................................................................................20

4.4其他构造21

第五章水文、地貌、矿产24

5.1、水资源评价24

5.2、地貌............................................................................................25

5.3、矿产...........................................................................................26

第六章、结束语......................................................................................26

参考文献29

 

第1章绪论

1.1实习地区概述

1.1.1实习区位置及面积

江油实习地区,位于四川省江油市西,东经104°39' 43.8''至31°42'15.4'',北纬31°46'29.5''至31°48'39.7''。

属江油市太白镇、含增镇管辖。

实习区面积约16平方千米,其中基岩出露面积约8.9平方千米,第四系覆盖面积约7.1平方千米,水域覆盖面积约0.28平方千米。

1.1.2交通情况及通行条件

工作区属江油市是一个交通非常便利的城市。

有公路由江油市经太白镇至含增镇,向南可至北川县通口镇,也有公交车从江油市到实习区。

实习区距离将有市中心约10km。

1.1.3气候条件

区域内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无霜期长,有8至11个月,年平均温度为16℃左右,最高气温在七、八月,约有25℃~26℃,最高温可达35℃,最低气温在一月,约4.8℃,最低气温达零下1℃,终年少雪,降水丰富,区内年均降雨量约1100毫米至1300毫米,主要在七、八、九月,特别为九月,可达327毫米。

1.2实习工作安排情况

1.2.1工作范围

主要是在实习区域内跑路线进行地质勘察,仔细观察野外地质情况,根据各个地层之间岩石与构造不同进行定点描述,后加以分析,从而确定地层界线,再加以颜色填充,制成地质图。

学习掌上机的使用,掌握现代高科技技术。

在节理发育地段(龙潭桥)进行节理测量,返校后整理成玫瑰花图,附在实验报告上。

1.2.2工作任务

我们作为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普通地质学、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的基础上,应该进行一次较完善的野外实习,以使我们能在野外实地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地层系统的建立和组段的划分,剖面的测制,岩石标本的野外采集和观察研究,各种构造观测,以及填制地质图工作,编制一些地质基本图件,掌握区域地质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实测地质剖面,地质点的观察和描述和地质填图。

1.2.3实习时间

野外实习时间主要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后,实习9天时间,室内资料整

理时间为新学期的前两周。

1.2.4工作方法

该次实习主要采用传统的区域地质测量方法,但增加了数字填图技术的应

用。

外出野外工作时,每人必须带上"地质三宝":

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及地

形图、记录本、铅笔、量角器等。

在野外要勤动手,敲打所看到的岩石,以便于

观察、测量和记录各种数据;勤观察,努力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和岩石情况;

勤记录,仔细描述观察到的地质现象,随时素描特殊结构和构造,画信手地质剖

面图;勤思考,联系所学的地质理论知识,分析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并将其进行

对比,并认真听知道老师的讲解,以弥补自己观察不足。

1.2.5工作计划

本次实习主要包括8条路线勘探,1次剖面实测。

其中6条路线由老

师带领,另两条为考试路线。

各种地质图件和编写实习报告在回校后完成。

实习

时上午出野外观测,下午整理资料。

1.3前人研究成果

1.3.1前人研究史

龙门山地区,地质条件优越,历来为地质工作者所瞩目。

早在1882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ofen•F•Von)就对龙门山区作过

研究。

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我国地质学家谭锡畴、李胡昱等对四川西北地区

开始地质调查,确定了昭化灰岩。

1929年赵亚曾、黄汲清由陕入川作路线调查,建立了飞仙关页岩,改照化

灰岩为嘉陵江灰岩,改李希霍芬的广元煤系为段家河煤系

1931年美国人葛利普(Glrabav•••A•W)对龙门泥盆纪腕足类化学作了零星

介绍。

1942年朱森、叶连俊、吴景桢以1938年以来的野外工作结果,在地质丛

刊第四号上发表了《四川龙门地质》。

对龙门山地区的地层、构造作了较细的

论述,对原嘉陵江灰岩上部划出了天井山灰岩,并首次发现马角坝下石炭统地

层,称"总长沟系"。

七十年代,川局二区测附完成了本区1:

20万地质调查,石油系统进行了

钻探揭露,地震部门进行的地下深部探测对揭示龙门山前缘地质构造取得了可

贵的资料。

八十年代以来,龙门山北段的地质研究向更纵深发展,无论对地层、古生物、

构造、矿产、地质历史研究均取得很大成就。

1.3.2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价

虽然有许多地质学家在龙门山地区进行过地质调查、研究,虽然该地区地质

研究历史非常长,但是这些工作都是零星的、粗糙的。

该区域内的地质研究仍存

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该区西北的地质构造特征不太明显,地层分界特征也不太清

楚。

但这些工作为四川,尤其是龙门山地区的地质工作和地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时至今日仍然不失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嘉陵江灰岩、天井山灰岩等名

词,今天都在使用。

研究该区域内发表的论文对以后在该区域内开展地质工作

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

第2章地层(layer)

2.1概述

实习区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区,龙门山分区北段。

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

系地层。

地层走向与区内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地层分布由西北的三叠系到东南

的侏罗系逐渐变新。

实习区地层年表见表2.1

表2.1实习区地层简表

代号

厚度(m)

接触关系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Q

0—20

 

 

 

 

 

 

上统

莲花口组

J3l

587

整合接触

中统

遂宁组

J2sn

456

整合接触

沙溪庙组

J2s

336

断层接触

千佛崖组

J2q

490

整合接触

 

 

 

上统

小塘子组

T3x

32

整合接触

马鞍塘组

T3m

134

整合接触

中统

天井山组

T2t

476

整合接触

雷口坡组

T2l

248

整合接触

下统

嘉陵江组

T1j

386

整合接触

飞仙关组

T1f

200

整合接触

2.2分述

2.2.1三叠系(T)

三叠系主要出露于香水场、黄莲桥、通口一带,在填图区范围广泛分布,分布面积约占填图区的90%,是填图区内岩层露头最好、最全的地层。

三叠系主要包括上统的小塘子组和马鞍塘组,中统的天井山组和雷口坡组,以及下统的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

1、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

(1)飞仙关组灰岩段(

):

露头较差,主要出露在猫耳山和让水小学附近的地区,其余被第四纪覆盖。

灰至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见鲕粒结构和砂屑结构。

在出露良好的露头中可见灰色中厚层状灰和紫红、紫灰色泥页岩夹介壳灰岩。

产:

菊石:

Ophicerassp蛇菊石

双壳:

Claraiasp克氏蛤

Myophoriasp褶翅蛤

(2)飞仙关组页岩段(T1f2):

以紫红色泥岩、页岩

为主夹泥灰岩及粉砂岩薄层。

所加泥灰岩多为鲕粒结构。

产:

双壳:

Claraiasp克氏蛤

Eumorphotissp真形蛤

2、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

嘉陵江组分为三段,分布由北东角经李白读书台钟家湾、龙潭桥至南东大

黄梁顶一带,总体露头情况良好。

(1)、嘉陵江组下段(T1j1):

王家岭北西200公路旁露头良好。

紫红色钙质粉、

砂岩和砂质泥岩夹多层泥质灰岩、白云质岩和膏溶角砾岩,下部灰岩多为鲕粒

结构,上部泥灰岩具微细层理,砂泥岩中波痕与交错层理很发育。

底部为一层

1m左右厚的鲕粒灰岩。

鲕粒直径1mm,且鲕粒呈紫红色,风化面呈淡黄色。

上部为一层膏溶角砾岩。

产:

菊石:

Tirolitessp提罗菊石

双壳:

Eumorphotissp真形蛤

Pteriasp翼蛤

(2)、嘉陵江组中段(T1j2):

李白读书台南东200m和北东200m的山腰、王家岭北西250公路旁的山凹处和罗家塘南西50m处、龙潭桥处皆有较好露头。

青灰色、灰黄色、淡紫红色块状泥灰岩、灰岩、钙质泥岩。

泥晶灰岩中方解石晶洞发育。

产:

双壳:

Eumorphotissp真形蛤

(3)、嘉陵江组上段(T1j3)

在南东距离李家湾100米的公路旁出露为灰白色薄层状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在邓家湾出露处岩性为黄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少量的膏溶角砾岩;任家大院北100米出露处为灰黄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可见膏溶角砾岩。

3、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岩性可分为两段,出露从北东的任家大院经皇帝

梁至南西李家湾一带,另外,在填图区北西尖咀梁和大林包地区,也有雷口坡

组地层出露,走向基本一致。

(1)雷口坡组下段(T2l1):

灰色薄至中层状白云岩为主夹多层灰黄色、黄绿色、

灰色白云质泥岩,向上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呈互层状。

在南东龙潭子出露处,

雷口坡组一段岩性为灰色白云质灰岩还夹有少量的膏溶角砾岩。

产:

双壳:

Eumorphotissp真形蛤

Asoellamirabile奇翼厚保海扇

(2)雷口坡组上段(T2l1):

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为主,下部膏溶角砾岩较多,中部以层纹状白云岩为主,上部以隐晶白云质灰岩为主,白云质灰岩刀砍纹很发育。

产:

腕足:

Emeithyrissp峨嵋孔贝

双壳:

Myophoriasp褶翅蛤

4、中三叠统天井山组(T2t):

任家弯南东100的山上有良好露头。

灰白色、

乳白色厚层块状泥晶纯灰岩为主。

下部有中厚层状微晶白云质灰岩、粒屑灰岩和

大砾块膏溶角砾岩;底部有0.5米厚的灰绿色、黄灰色、灰色白云质泥岩;上

部为灰白色含藻粒的微晶灰岩;顶部为灰到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的灰岩

产:

双壳:

Halobiasp海燕蛤

Myophoriasp褶翅蛤

Posidoniasp海神蛤Daonellasp鱼鳞蛤

蜿足:

Rhaetinasp瑞蒂贝

Adygellasp阿蒂贝

5 三叠系上统马鞍塘组(T3m):

该组地层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

碎屑分布均匀。

底部有灰岩夹薄层深灰色、灰黑色钙质泥岩,钙质泥岩最厚仅10cm左右,薄者(1——2cm)居多,具波状层理。

局部见褐铁矿化,风化较严重,岩石破碎,风化后形成土壤。

在黄莲桥对面公路电线杆处可见该处山体地形上形成一个断崖陡坎,其附近岩石破碎,有断层角砾化现象。

马鞍塘组鲕状灰岩产状345°∠50°,其附近粗砂质砂岩产状20°∠25°。

此处为一断层。

在断崖陡坎还有化石发现。

6、三叠系上统小塘子组(T3x):

该组岩层以灰色、黄褐色薄层状泥质粉砂

岩及黄褐色泥岩、炭质页岩互层为主。

岩层具小型斜层理,泥岩中有黄铁矿化结

核。

砂岩风化色为黄褐色,新鲜面为略黄沙色,泥岩为青灰色。

泥岩中还有少量

炭质碎屑和植物碎片。

由于差异风化的作用,泥岩凹入,砂岩凸出。

该组与马鞍

塘组的接触关系为断层接触。

3.2.2侏罗系(J)

全区除下侏罗统未见露出外,中﹑上侏罗统广泛由露于实习区东部边缘平通河东岸,在地势上构成低山丘陵带,包括上统的莲花口组和下统的遂宁组。

1、中侏罗统遂宁组(J2sn):

棕红色、砖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在砂岩、粉砂岩中夹不少灰白色微带绿色的姜结石或钙质结核。

上部有时夹数层灰色细砾石岩层。

泥岩中产介形虫化石和小双壳类化石。

产:

介形类:

Dawinulasp达尔文虫

2、上侏罗统莲花口组(J3l):

在石磐寺北西200m处山脚和老让水桥头有良好露头。

底部灰至深灰色巨

厚块状角砾岩(见图2-6)。

砾石成分单一,除很少砂岩、石英外,绝大部

分均为灰岩,砾石分差,一般为3至5公分,大者可达20至30公分;磨

圆度差。

砾岩为钙、铁质胶结,质坚,在地貌上往往形成陡坎、垄岗。

向上为

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的韵律沉积。

与遂宁组的产状一致,岩性渐变。

虽出现

了砾岩,但此处为山地堆积,两层间无沉积间断,所以为整合接触。

泥岩中有

化石:

介形类:

Darwinulasp达尔文虫

3.2.3第四系(Q)

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阶地,以冲积、洪积为主;其次是分布于碳酸盐岩的溶

蚀沟谷中的残积层。

河流阶地主要为黏土、亚黏土,在填图区内阶地土壤肥沃,

利于农作物生长。

阶地上多为农田,村庄。

河流冲击物、坡积物主要为砂岩沉积

层及砾石沉积。

一般具二元结构:

上部为可塑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厚0.6-4.1m,

局部为潮湿粉、细砂土;下部为卵石土,饱和,稍密-密实,厚3-9m。

卵石成分

为岩浆岩质、变质岩质,呈圆形,亚圆形,多为微风化,少为中等风化。

卵石粒

径一般为4-9cm,部分大于12cm,含少量漂石。

充填中砂、砾石约10-30%。

近坡

脚部分为风化残积层,为紫红色或暗紫红色亚粘土,是由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

组上段紫红色泥岩风化残积而成。

实习区第四系岩层与下覆地层之间属于不整合

接触关系,厚度大约在2——20m不等。

第3章岩石(rocks)

实习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沉积岩。

其中地层以上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碎屑岩次之。

沉积岩主要包括陆源碎屑岩、泥岩和碳酸盐岩。

而露头的碎屑岩主

要为砾岩、砂岩和碳酸岩,碳酸盐岩包括灰岩、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

2.1碎屑岩类

区内的碎屑岩主要为砾岩、角砾岩、砂岩和泥岩。

其形成是由于陆源岩石经过滑坡洪积和河流作用破碎然后沉积形成的他生沉积岩。

2.1.1砾岩及角砾岩

砾岩、角砾岩在实习区出露于上侏罗纪莲花口组。

在让水东桥头出露的砾岩中砾石的磨圆度差,分选也差砾石粒径一般为1~5cm,最大的可达20cm。

石含量为85%左右,胶结物为钙质胶结。

砾岩属于粗碎屑岩。

另外龙潭桥嘉陵

江组上段一逆冲断层处也出露有断层角砾岩,砾石有一定的定向性。

2.1.2砂岩

实习区内我们主要在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下段以及遂宁组中观察到了砂岩。

飞仙关组页岩段以紫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其中夹有泥灰岩及粉砂岩薄层;嘉陵

江组下段中有紫红色钙质粉沙岩;遂宁组砂岩为淡黄色或黄白色,属于中粒砂岩,

含有钙质结核,结核为紫红色,遂宁组砂岩岩层为中厚层状。

砂岩又称中碎岩屑,指砂级陆源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类。

砂岩的沉积

环境比粗碎屑岩广阔得多,砂岩主要沉积在河流、沙漠、湖泊等大陆环境、河海

过渡环境(三角洲、河口湾)、浅海至深海环境,并与粗碎屑岩粉砂岩、泥质岩、

碳酸盐岩等共同构成各种各样的垂向序列。

砂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是两类

最重要的油气储蓄岩类之一(另一类是碳酸岩盐),也是地下淡水的巨大存储库。

砂岩多以稳定的层状产出,在上李白读书台的路上有灰色钙质细砂岩中有泥

裂出现。

飞仙关组的砂岩裂隙较多,往往填充有石英脉。

2.1.3泥岩

泥岩主要分布在飞仙关组上段,遂宁组组中也有砖红色泥岩。

泥岩又称细碎

屑岩,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常与砂岩、粉砂岩共生或互层,或者以背景沉积的

形式处于相对孤立的中粗碎屑岩体之间,有时可与粉砂岩一起构成单调的细碎屑

沉积序列,也经常在中粗碎屑岩内以条带状产出。

泥岩的固结机制主要是压实,

伴随成岩作用进行的还广泛出现粘土矿物之间的转化和各种沉积组分的溶解、成

岩矿物的沉积和有机质降解。

实习区内主要为薄层紫红色的泥岩(含页岩),层理发育。

2.2碳酸盐岩类

碳酸盐岩是指自生碳酸盐矿物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

就体积而言,碳酸盐岩只占所有沉积岩的4%左右,但在大陆地表的沉积岩中它却可占10%~35%,仅次于泥质岩,与砂岩不相上下,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自生沉积岩,碳酸盐岩绝大部分都沉积在温暖的气候带的海水环境中,少数沉积在温暖的湖泊内,他们都是化学、生物或复合沉积作用的产物

2.2.1灰岩

灰岩在实习区内的三叠系的飞仙关组上段、嘉陵江组一二段、天井山组均有出露是区内最常见的岩石。

灰岩是指自生碳酸盐矿物中有一半以上为方解石的碳酸盐岩。

各个露头点灰岩皆为灰白—灰色,厚度由薄层至块状,大多数为微晶(泥晶)灰岩,也有少数的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和鲕粒灰岩出现。

在龙潭桥东的公路旁,出现嘉陵江一二段的岩石露头。

嘉陵江一段底部出现一层中厚层鲕粒灰岩;鲕粒主要是泥晶方解石组成,呈圆状-椭圆状,大小一般在1mm,鲕粒类呈紫红色,风华面呈淡黄色。

嘉陵江组二段中的微晶灰岩中顺层发育了许多方解石晶洞晶洞直径在1—3cm,方解石结晶较好。

泥质灰岩主要出现在飞仙关组二段的泥岩中。

而白云质灰岩大多分布在嘉陵江组三段,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次要矿物为白云岩;淡灰至黄灰色,表面风化也叫灰岩明显,具有较明显的刀砍纹,李白读书台一段分布较多。

图3-2含燧石结核状灰岩

2.2.2白云质泥岩

白云质泥岩主要在雷口坡组中出现,是雷口坡组的分层标志。

白云质泥岩多为灰白、灰黄色,薄层状。

其特殊性质为:

干燥情况下较硬,遇水变软,质地细腻有滑感。

2.2.3膏溶角砾岩

膏溶角砾岩主要在嘉陵江组中出现。

在龙潭桥桥西100m处见嘉陵江组

中段的膏溶角砾岩,为钙质胶结构,有方解石脉。

让水东桥头350°方向至李白读

书台途中小径上见嘉陵江组下段的灰褐色膏溶角砾岩,粒径一般为1cm到

2cm,大的有5cm左右。

膏溶。

角砾岩质地较松软,易受风化,地貌上较低缓。

第4章构造(structure)

匡南地区,西北以江油为界,东南以香水断层为界,其间由一系列大致平行

的向北西倾斜的断层和倒转褶皱组成典型的叠瓦式断褶皱层。

江油市断层西北盘

泥盆系,石炭系组成的唐王寨大向斜,香水断层东南盘为中,新生界组成的四川

盆地。

区内褶皱﹑断裂多处可见被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以不整合所覆盖。

因此,区

内主体构造为印支运动的产物在本地区对印支老构有改造﹑深化的作用,使其更

加复杂化。

实习区内所见的断层和褶皱是由龙门造山带隆起引起的小型地质构

造。

其中区内发现了几处褶皱和断层

4.1褶皱(folds)

4.1.1黄莲桥倒转向斜

黄莲桥倒转向斜,位于黄莲桥相对的公路弯道处,核部由上三叠统小塘子组

组成,翼部由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组成,公路弯道上坡段可见

中三叠统天井山组覆于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之上,而马鞍塘组又覆于上三叠统小塘

子组之上,但黄莲桥头河边又见小塘子组正常的叠于马鞍塘组之上,可见此为倒

转向斜。

该向斜南东翼缓,北西翼陡,向斜轴向为NE40°~50°。

见图4-3

4.1.2文家坝向斜:

核部由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组成,翼部由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成白云岩组成。

东北端在瓦子坪附近撒开,西南端在观音堂东北缘扬起。

轴向NE30°,轴面倾

向北西,倾角陡。

长约10公里。

4.1.3龙潭桥褶

此处前方开始有层间小揉皱出现,表明起泥质含量增高。

逐步过渡而形成

背斜褶皱(见图4-4)。

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产状:

10°∠8°;轴面产状:

260°∠67°;两翼产状:

北西翼:

332°∠36°;南东翼:

77°∠35°。

图4-4龙潭桥背斜

龙潭桥下河谷处褶皱构造也比较发育,出现连续的紧闭褶皱。

如图4-5。

图4-5龙潭桥下紧闭褶皱

4.2断层(fault)

4.2.1、江贯断裂带

江贯断裂带是若干大致平向的断裂组成,在区域上是龙门山泥盆系——石炭

系沉积的东界,也是四川中、新生界红色泥盆地的西界,也是现今盆地与山区的

地貌分界。

根据江油地震站观察,现今西北盘相对上升并反扭移动。

就实习区域

将而言,从西北到东南,江油断层通口断层、望乡台——倒挂牌断层、黄连桥二

号断层、黎家湾断层、黄连桥一号断层,狮子牌断层、含增断层、香水——让水

断层均属于江油断裂带系列。

它们向东北延伸,经过武都、马角坝、雁门坝等地

直达广元以北,向西延伸到灌县以南,全长达400多公里,断裂带沿走向断层

数目有增加有减少,有分有合,但各断层均倾向北西,倾角30°——60°,断裂

带中的岩片主要是由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组成。

断裂带内柔皱与拖

曳现象明显,形成叠瓦式断裂构造。

4.2.2黄莲桥断层

构造上位于黄莲桥倒转向斜的北西翼。

黄莲桥倒转向斜的北西翼小塘子组很

薄,而相对应的南东翼小塘子组较厚,显然北西翼小塘子组缺失了一部分。

以上

说明靠黄莲桥倒转向斜核部的北西翼马鞍塘组与小塘子组之间为断层接触。

从黄

莲桥对岸公路处回观可以清楚地看到北西盘马鞍塘组灰岩逆冲于小塘子组砂岩

之上,之间缺失了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上段。

地形上形成一个断崖陡坎。

该断层为

上盘上冲的逆冲断层,断层产状340°∠45°。

在此断层的上盘中发现有双壳类

化石。

4.2.3香水——让水断层

构造上位于前龙门山褶断带与中、新生界四川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