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267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

《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知网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oc

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

--------------------------------------------------------------------------------

作者:

曾刚肖勤来源:

中国科技成果发布者:

刘斌类别:

产业动态日期:

2006-10-31今日/总浏览:

2/3383

经过10多年的迅速发展,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现已集聚了430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对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其中张江“药谷”现已累计引进生物医药企业328家,共有科研人员8580名,生物医药产值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40%。

初步形成了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为产业链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

2004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已达到8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是浦东新区继电子信息产业之后最有活力的产业。

探讨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对于提升浦东产业竞争力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1医药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进入壁垒高,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高收益、垄断性等基本特征。

从空间形态和内外联系两个方面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高度集聚性。

空间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表现为大量企业以及相关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集聚(Cooke,2001;Feldman,2003)。

Coenen等学者提出用生物技术企业的数量、生命科学家的数量、每年用于研发投入的风险资本、大型制药企业每年用于生物技术研发的资金等指标来衡量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育程度(LarsCoenen,2004)。

第二,网络互动性。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能级的提升。

生物医药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垂直维度上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十分活跃,信息、技术、人才、资本交流十分频繁(MarthaPrevezer2001,Zucker/Darby/Brewer1994)。

同时,从生产角度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严重依赖产业链建设。

化工企业、中间体企业、原料药企业和制剂企业、包装及辅料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配套是维系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强劲竞争力的前提。

研究机构、企业、相关服务机构空间临近对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此外,非正式交流网络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

这种网络使得知识和技术在集群成员之间流动,激发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曾刚、文嫮,2004)。

资料来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南区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作者整理绘制。

图1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布图

第三,资源共享性。

区域专业人才、市场、资金、技术、信息、设备等要素条件的共建共享能有效地降低生物医药产业的成本和风险。

孵化器、信息、培训、研发、融资担保、政府行政审批等便捷化服务对中小规模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资料来源: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图2张江药谷图

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见图1),其中张江则集聚了浦东77%的生物医药企业,成为重点建设的“药谷”(见图2)。

张江生物医药的发展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过程。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准备阶段(1999年“聚焦张江”战略3实施以前)、形成阶段(1999年以后)两个阶段(见图3)。

资料来源: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作者绘制。

图3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2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评价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上较好,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大、服务功能完善,但资本市场的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弊端,影响了集群的发展。

2.1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

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使得企业严重依赖于外部投资。

浦东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时间不长,自有资金实力有限,对风险资本需求大。

目前浦东生物医药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不多,主要通过政府资助、企业自筹和投资机构来融资。

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对浦东生物医药企业的资助额度逐年增加。

2004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87家在孵的生物医药企业中,有16家得到中央和浦东政府的资助。

2005年,59项新药开发项目获得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共计1477.9万元的资助4。

政府无偿资助促进了企业发展,受到企业好评。

但单一政府资助并不能满足生物医药研发项目对巨额资金长久发展的需求。

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复旦张江医药公司等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得到政府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张江高科)的支持,但民间风险投资极少,加上产权交易和生物技术价值评估等体系缺失、创业板资本市场尚未设立,风险投资体系尚待建立。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公司资金来源渠道非常狭窄,股东资金、商业贷款、个人借款、国外借贷是企业主要资金来源。

根据国外经验,一项生物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整个过程中,前、中、后期的资金需求比例为1∶10∶100(王琳等,2005)。

而浦东政府投资集中于基础研究,而对于中、后期研发的风险投资不足,导致浦东许多研发成果无法顺利进入临床阶段,阻碍了产业化的进程。

2.2优惠激励政策多,但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享有很多优惠激励政策。

1996年8月2日,由科技部等共建的“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设在张江高科技园区。

市政设施、资金信贷、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配套措施逐步完善,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和科研开发项目得以优先进入张江,教育、科研、医疗等优势资源也进一步向张江集聚,新药快速审批、行业协会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优势明显。

新药研发周期长、耗费大、存活率低,只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才能形成“创新—保护—促进—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浦东政府在鼓励和支持企业自身创造知识产权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制定完整法律法规来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方面着力不够。

在实地调研中,许多企业抱怨浦东知识产权服务少,导致他们难以有效地开展研发创新。

3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机理

3.1科研机构密集,但知识溢出效应不明显

临近研发中心是生物医药企业获取智力资源和技术来源的重要途径。

与国外许多地区不同,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并不是围绕大学和科研机构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一片田野上通过政府引进知识机构等方式而着力培育起来的。

现已形成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核心、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基础、以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30家研究中心和美国礼来、罗氏制药、安利、霍尼韦尔、诺华、和记黄埔、罗门哈斯、日本荣研等10余个跨国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以及21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所组成的研发创新体系,它不仅涵盖了新化合物、新功能基因、新作用靶点的发现,还包括了从新药筛选到安全评价、临床研究、工艺研究、中试放大整个新药创新的全过程。

此外,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含药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药工业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也成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为浦东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智力场”,但它们与生物医药企业之间并不具有“天然”的联系。

浦东跨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弱,浦东本地企业在国际合作中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拥有核心技术的跨国企业更多地与母公司联系,而并不与张江园区内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

虽然跨国公司的入驻会带来相应的资金和技术人才,但技术壁垒使得浦东本地企业难以进入跨国公司的技术领地。

实地调查中发现,由于彼此间不信任、交流障碍和文化冲突、研发成果与产业化脱节等原因,许多企业仍然处于与本地的高校、科研机构相“隔离”的状态,合作网络尚未形成,园区的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氛围还尚未形成。

3.2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有待优化

张江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发展,现已拥有行业协会、法律和财务咨询机构以及临床服务等服务机构,孵化器的功能逐步完善。

在扶持园区中小创新企业,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平台已为艾滋病、肿瘤、内分泌等领域14个项目的药品注册和申报提供了专业技术服务。

法玛勤医药科技公司作为政府服务功能的延续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实验场所(孵化单元)、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服务(公共实验室)和新药申报、临床研究服务(CRO)等一系列技术服务以及工商注册、税务、法律、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商务拓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中介服务。

但以政府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存在着后续建设乏力,资源整合、功能优化不到位的情况,产出效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孵化场地、技术支持、孵化资金、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并着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张江用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孵化基地的建设面积达16万平方米、设有45个生物及化学孵化单元,引进项目单位已超过120家。

平台的公共实验室与超过20家园区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已有技术测试项目超过500个。

作为早期成功孵化的企业——复旦张江,1996年11月,由复旦大学出人才、出技术,由浦东新区政府出资金,将复旦大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

目前复旦张江已是复旦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基地,公司已经拥有100多项专利,药物研发成果的产业化也已初现端倪。

浦东生物医药科研设备共享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设备共享网络等浦东生物医药技术支撑平台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越的软环境。

但是,由于不同主体的职能和目标不同,在投资方式、资源建设、资源供给、质量监督、共享协调与评估、后台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都不同,导致技术服务平台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功能空放、仪器设备闲置,急需对管理体制进行优化(见表1)。

表1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条件评价

一类指标

二类指标

三类指标

评价

外部环境

资金来源

政府资助

★★★★

风险投资

政策支撑

扶持服务功能

★★★

知识产权保护

内部机制

知识基础

研发力量

★★★★

产学研合作强度

服务体系

平台建设

★★★★

平台运营

★★

专业服务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